孙立平:从大拆解的角度理解美国为什么还没有衰退
至少,从美联储连续暴力加息开始,人们就开始不断谈论美国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包括很多著名学者、投资机构,几乎都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不但如此,有的专家甚至认为,美国也需要有这样一场大衰退。比如我原来曾经引用过的原瑞士信贷分析师Zoltan Polzsar就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需要形成一个大大的“L”型衰退来抑制通胀,我们必须促进一轮负财富效应来压制消费需求,从而使得消费面能够匹配供给面的新的现实。而一旦放松银根导致需求增加,那么受限的供应将立刻重新推高通胀。
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人们预期中的这种衰退,似乎还没有出现。不但衰退没有出现,无论是从增长速度,还是从投资、消费、就业、薪酬增长来看,都给人一种强劲的感觉。
在一次特斯拉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说:“有时候会有种世界经济要崩溃了的感觉,但到了第二天,一切似乎又都好了起来,坦白地说,我也不知道现在到底在发生什么。” 一位银行家说:“那些说自己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的人是在自欺欺人,对吧?我们真的不知道,在利率大幅上升的情况下,我以为经济衰退应该已经来了,但并不是这样。”
于是,现在人们又在问,为什么预期中的衰退没有出现?这确实是有点令人奇怪。别的不说,在基准利率达到5%以上,商业贷款利率达到9%左右的情况下,经济为何还能表现如此强劲?
对此,人们又提出了许多的解释。比如,在通胀高企的情况下,人们收入增长的速度抵消了通胀的影响,使得人们的实际收入在扣除通胀因素还是有所增加;再比如,在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在疫情结束后得到了反弹性的释放。而更多的,则是强调疫情期间政府发钱的作用。
但在我看来,这些解释都是比较表面化的。
我的看法是,大拆解的概念可以更好地解释这个现象。大拆解概念不但可以更好地解释这个现象,而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左右当今经济走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以及今后的走向可能是怎样的。
我原来就曾强调,在大拆解的背景下,美国与中国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美国面临的是供给问题,而中国面临的则是需求问题。前者的问题是很多东西需要自己来生产,后者的问题是很多东西要重新寻找市场。接着也就可以明白,在大拆解的背景下,美国面临的是通胀,而中国面临的则是通缩。
西方在大拆解之后要重建产业链,需要形成新的产能,形成新的供给能力,这样就需要巨额的投资。而在现实中发生的,也正是这样的情景。有人说,美国制造业投资的超级周期正在开始。特别是重工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新投资,以生产电池、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等。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的资金也在大量进入美国。一位研究者这样说:“当你与韩国、日本和欧洲的公司交谈时,他们谈论的就是只想在美国建立业务。”有数据表明,至2023年4月,美国制造业建造新工厂的折年支出达到1890亿美元,是2010年代平均水平的三倍。
这有点类似于经济的重建过程。
关联阅读:
挖茶俱乐部精品系列
一级评茶师李云贵先生制作
采用小筐发酵技术制作的优质熟茶
对饮茶品茗感兴趣的朋友
可以加上面的微信
由其拉入挖茶俱乐部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