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色列真是“美国的狗”吗? | 循迹晓讲

瑞鹤 循迹晓讲 2021-05-21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瑞鹤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10000字 阅读需要30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微信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最近这些天,针对哈马斯对以色列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空袭定点清除了许多加沙的哈马斯指挥部,还用刀片导弹把超过十位哈马斯的高级领导人给送走了——应该说,这是非常典型的以色列军事风格。


◎ 被以色列空军定点送走的哈马斯与吉哈德的高官


◎ 图左:“忍者”导弹的杀伤效果;图右:当地时间5月12日,以色列空军发动了猛烈空袭。一辆行驶在加沙地带的奥迪轿车,遭到了以军战机的精确打击,但从社媒上披露的视频和图片来看,这辆奥迪车的车顶已经被切了个大洞,但车身并没有发生任何的爆炸或燃烧,在这次袭击中,2名哈马斯的高层被刺杀。这是以军首次使用绰号为“忍者”导弹的R9X(也叫AGM-114R9X)的特殊导弹。


在外界看来,以色列自从1948年建国以来,就一直是“在美国的庇护下武德充沛”的形象,但其实,以色列现在的强硬风格并没有太过于悠久的历史,而说“以色列就是靠美国的庇护才强硬的”,更是无稽之谈

 

说句通俗点的话,以色列的“武德充沛”在更多意义上讲,算是历史上为数不多赌国运成功的案例,在1967年赌国运之前,以色列跟现在是非常不一样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赌国运”不能说没有成功的先例,只不过这是一项难度极高的任务,以色列的幸运在于,他们的政治家和军人都有完成这个任务的能力。

 

◎ 贝尔福宣言和建国前的“以色列地区”

 

几千年来,犹太人没有自己的祖国,流落到欧洲和世界各地,这当中的历史就不做过多展开了。


不可否认的是,犹太人的聪明才智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也身体力行地在各个地方践行自己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但是,文化的隔阂始终让他们没办法被欧洲主流文化所接受。


在欧洲,反犹太人的思想算是源远流长,而犹太人也坚持着自己的传统,始终没有在任何大国融入欧洲的主流社会。

 

19世纪见证了民族主义的崛起,民族主义的一个自然要求是“一个民族要建立一个国家”,德意志诸邦国和意大利诸邦国完成了统一,奥匈帝国内部各民族要求建国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些都被犹太人看在眼里,既然别人都可以建国,犹太人为什么不能建国呢?

 

锡安主义,也称“犹太圣会主义”或“犹太复国主义”。图为美国犹太复国主义团体发行的邮票,最上面标语为“回到犹太国家(以色列)”


致力于犹太人建国的“锡安主义”在欧洲各国的犹太人中生根发芽。既然要建国,那总得有地方吧,在这个问题上,欧洲的很多“热心人士”给犹太人提供了许多选择,比如乌干达和阿根廷,面对这些地方,犹太复国主义的领袖们也不是没动摇过,但最终,犹太教的信仰让他们决定建国的地方必须是包括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

 

时间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各主要交战国国内都有大量的犹太人,这在各国都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1916年,世界大战陷入僵持状态。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均意识到锡安主义者在各国的广泛影响,因此都希望得到该运动的帮助。

 

当时的巴勒斯坦名义上是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土,而土耳其是德国的盟友,所以德国方面并没有公开声明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跟德国人相比,协约国的英国没有这方面的束缚,对犹太人做出的许诺也就慷慨的多。

 

◎ 阿瑟·詹姆斯·贝尔福,第一代贝尔福伯爵(1848年-1930年)1902年至1905年出任首相,一战中任海军大臣和外交大臣,1917年11月2日颁布了《贝尔福宣言》,提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家园的计划。


1916年底,以大卫·劳合·乔治为首相的英政府新内阁上任。乔治和他的外务大臣亚瑟·贝尔福都同情锡安主义运动。


其中,贝尔福在1906年曾经见过英国的犹太复国领袖魏茨曼,他问魏茨曼,“锡安主义的中心议题,为什么是巴勒斯坦而非别处?”魏茨曼答道:“这就像拿走您的伦敦,换成巴黎一样,您会同意吗?”

 

贝尔福反驳:“魏茨曼博士,可伦敦已经是我们的了。”魏茨曼回答:“那倒是。不过在伦敦还是一片沼泽的时候,耶路撒冷就是我们的了”。

 

◎ 以色列之父-哈伊姆·魏茨曼( 1874-1952)出生在俄罗斯的英国犹太裔化学家、犹太复国运动政治家,曾任世界锡安主义组织会长,第一任以色列总统(1949-1952) 


于是,犹太人的国家必须围绕耶路撒冷建立,这个原则就被确立了下来。

 

从英国方面看,支持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国还有好几个现实的好处:首先,这可以促使世界犹太人从经济上支援协约国一方;打消德国争取锡安主义帮助的计划;其次,这可以抑制犹太人占很大比例的俄国布尔什维克派,使之不与德国议和(当然这个愿望后来落空了);第三,离间同盟国政府和其治下的犹太群体;最后,巴勒斯坦靠近苏伊士运河,在这个地方有亲英国犹太人的存在,将有助于英国掌控苏伊士运河,从而加强与英属印度间的水路联系。

 

1917年11月2日,贝尔福给英国犹太人领袖罗斯柴尔德写了一封信,支持锡安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民族之家”,条件是不伤害当地已有民族的权利,但是政治权利除外。这封信被称为“贝尔福宣言”,也是日后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国家的起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手促成犹太人建国的,是英国人,而不是美国人

 

在当时,巴勒斯坦仍然是奥斯曼帝国领土,犹太人是当地的少数民族,而当地的阿拉伯人也没有自己的国家,所以从国家层面上,并不存在“犹太人抢走了巴勒斯坦人土地”,那个时候还没有“巴勒斯坦人”的概念,真要计较,也就是“一国正式对第二国许愿第三国的土地”,如此而已。

 

◎ 1920年4月4日上午10点左右,在耶路撒冷的城市广场上准备参加“纳比慕沙节”的6万多阿拉伯人。一个名叫阿明·侯赛尼的阿拉伯人,在阳台上发表具有煽动性的反犹太复国主义言论,随后,人群中有人大喊“独立!独立!” “巴勒斯坦是我们的土地,犹太人是我们的狗!”等口号,拉开了一场暴乱的序幕。图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对峙



◎ 阿明·侯赛尼(1895年7月-1974年7月4日)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者和宗教领袖。二战时期与纳粹德国合作,招募穆斯林参加党卫军。


大量来自东欧的犹太人迁居到巴勒斯坦,并从封建地主中购买土地,这让很多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没有任何土地,从而导致了动乱。20世纪20年代,许多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动乱中丧生。

 

当时在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比犹太人多的多。1937年,英国的皮尔委员会经过调查,提出了一个“犹太人阿拉伯人的分治方案”,在这个方案中,犹太人只有巴勒斯坦地区20%的土地。即使如此,犹太人愿意接受这个方案,但阿拉伯人不愿意接受,而英国人对此似乎也没有办法。

 

◎ 1937年皮尔委员会根据当时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分布,划定的两方辖区,犹太地区是其中绿色部分只占20%,阿拉伯人占有了80%的黄色区域。


那么,不接受和平的分治方案,就只好暴力解决了。


当时移居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并没有什么组织去保护自己,于是搞暗杀,搞恐怖主义,比如1946年的大卫王酒店爆炸案,站在现在的立场上讲,这是犹太建国主义者极不光彩的一幕,甚至当时英国将许多犹太领导人当成了通缉犯,比如日后成为以色列总理的贝京。

 

在当时,二战刚刚结束,犹太民族在这次战争中遭遇了浩劫,美国对犹太复国组织抱有相当大的同情,但当这些复国组织成员连续地搞这样的恐怖袭击之时,英美等大国显然不希望犹太人将这样的事情发扬光大,眼见着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以及英国人的矛盾越来越深,1947年联合国投票赞成将巴勒斯坦分划成独立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国家,耶路撒冷成为一座国际城市

 

◎ 1947年巴勒斯坦分治图,绿色为犹太人聚居区,黄色为阿拉伯人聚居区


这一联合国计划被犹太领导人接受,但遭到阿拉伯人方面的拒绝,从未得到执行。


1948年,由于无法解决问题,英国统治者离开巴勒斯坦,犹太领导人宣布建立以色列国。

 

以色列建国的历史大抵如是,在20世纪,民族主义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国家,以色列也是其中一个。其建国的路径用现在的眼光审视,都有很多见不得人的地方。


唯一一点不同的是,犹太人有知识有文化,这和血腥的建国之路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他们被很多人诟病。

 

◎ 以色列一开始并不靠美国


以色列建国之后马上面对周围阿拉伯国家的围攻,由此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这次战争中,以色列没有被灭国,反而把一众阿拉伯势力打败了,于是,很多人不假思索地认为,“那个时候以色列可以从美国源源不断地获取武器,正是美国的武器让以色列打胜仗”。

 

这其实是不对的。美国在以色列建国的问题上没有阻挠犹太人,甚至是世界上第一批承认以色列的国家(苏联也在其中),但是对美国的决策层而言,承认这个犹太国家的决定仍然存在争议,杜鲁门总统、国务院和国防部之间都存在重大分歧

 

◎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1880.12.31~1959.10.16),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


杜鲁门虽然同情犹太复国主义事业,但最关心的是救济流离失所者;时任美国国务卿的乔治·马歇尔甚至担心,美国支持一个犹太国家将损害美国与穆斯林世界的关系,中东地区可能限制美国的石油供应,从而破坏该地区的稳定(这真的是为石油担心)。

 

在迅速变化的地缘政治环境下,美国的中东政策总体上倾向于支持阿拉伯国家的独立;援助产油国的发展,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防止苏联在希腊、土耳其和伊朗渗透,并保证自己和西方盟国的石油供应。


所以,美国在阿以冲突中保持中立立场。它向以色列提供了适度的经济援助(这种援助也会给阿拉伯国家),但这些援助其实并不多。


在那个年代,以色列国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德国的战争赔款(1956年占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的86%),用于国内发展。

 

经济援助都给的这么谨慎,军事援助更是想都别想。以色列刚建国就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战争。


战争中,以色列的武器五花八门,在建国前,以色列人想办法从意大利搞来了三十多辆谢尔曼坦克,但当时意大利为了防止以色列人把这些武器用于军用,专门在炮管上钻了洞,但这难不倒刚建国的以色列人,他们把一战时期的克虏伯火炮给装在这批谢尔曼上,虽然从技术上讲这是严重的倒退,但好歹这算是武器了——一开始,以色列就是靠这样的装备去打仗的

 

◎ 以色列的这批“克虏伯谢尔曼”没留下什么照片,但它的外形大抵如是

 

陆军如此,空军也差不多。


英美不给武器,以色列人想办法从捷克斯洛伐克弄到了一些装备,其中就有阿维亚-199式战斗机,这飞机是捷克在战后继续生产的纳粹德国战斗机Bf-109G型(发动机从DB-605换成了Jumo-211,螺旋桨也换掉了)。


几年前,集中营的犹太人在梅塞施密特的工厂里没日没夜干活生产着这种战斗机,几年以后,犹太人却要开着这样的飞机保卫自己的国家,并创下以色列空军的第一个战果——跟这种飞机一起来以色列的还有喷火,但也不是来自英国,而是同样来自捷克斯洛伐克。

 

◎ 至今还在以色列空军博物馆展出的阿维亚S-199,也就是纳粹德国的Bf-109战斗机,这种飞机在1948年已经过时,但它的出现让阿拉伯人惊慌失措——以色列开始有空军了!在一次战斗中,阿维亚S-199胡乱扔炸弹就让埃及的坦克吓得掉头逃跑

 

◎ 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的阿维亚S-199追着埃及的C-47打

 

以色列就是凭借着这样的武器装备打的第一次中东战争


这次战争的后果让所有人都跌破眼镜,兵力和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以色列,非但没有如蒙哥马利预测的那样,两周之内亡国,反而一路反杀,要不是联合国的停火命令,阿拉伯国家只会输得更惨。而当时积极协调让以色列停火的,就有美国。

 

这次战争被后世称为第一次中东战争。在以色列立国之后,还将有几次中东战争等着这个新生的国家。而第一次的中东战争,却是最重要的一次。


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没有大国援助,在几乎绝望地情况下反败为胜,如果这不叫“武德充沛”,那么这世界上大约没有几个国家可以称得上“武德充沛”了。


检查以色列获胜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阿拉伯对手水平太差还不心齐,比如阿拉伯人的武器装备也未必那么好,等等,但如果以色列的军人不能打,以色列的政治家一心期盼大国调停,第一次中东战争就不会是历史中呈现的样子。

 

犹太人过去没有土地,在欧洲也没有话语权,在二战中被纳粹屠杀,而一旦他们有了自己的土地,保卫这块土地的意志比其他民族更强烈一些


在当时,以色列做出“武德充沛”的选择是很需要勇气的,包括美国在内,许多大国在二战中筋疲力尽,并不愿意过多干涉中东局势,而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又在泛阿拉伯主义的推动下,发誓要消灭以色列国。


◎ 第一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就算打赢了开国之战,也得始终面对多线作战的局面。按照一些人的说法,“和平和发展要成为世界主流”,以色列这样的不妥协,算是逆潮流而动了。而逆潮流而动的下场是“被世界抛弃”,在五十年代,以色列似乎正在走在这条路上。


1956年,埃及要把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同时封锁亚喀巴湾,这让以色列和英法都很受伤,于是联合起来对埃及进行军事行动——军事行动本身很顺利,但这让美国和苏联很不高兴。


对苏联而言,英法传统资本主义强国的胜利是西方霸权的证明,对美国而言,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对外政策基石是“拉拢一批刚刚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统治底下独立出来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避免他们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所以对埃及基本算是予取予求。


可能在美国人看来,自己和这些第三世界国家都是受过压迫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展开对话,所以,美国对英法施压,对以色列更是不客气,勒令他们从西奈半岛撤军,以色列也只好照做——可以说,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以色列的背后根本没有什么美国撑腰,他们能仰赖的,也只有自身的武德充沛和“闷声发大财”地搞经济了。

 

站在现在看来,艾森豪威尔的这种外交政策当然是严重失误,第三世界国家翻身做主人之后,有不少都选择了跟苏联走在一起,让“美帝国主义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例如埃及的纳赛尔政府就是一个典型,虽然美国试图用各种手段拉拢他们,但纳赛尔还是投入了苏联的怀抱。纳赛尔希望整个阿拉伯世界用“泛阿拉伯主义”联系在一起,以面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西方。他呼吁阿拉伯国家的资源应该被用来使阿拉伯而不是西方的人民受惠。


◎ 60年代,埃及获得了苏联当时最好的一批武器,包括米格21战斗机和图中的萨姆-2防空导弹


这种情况下,阿拉伯世界自然没有理由跟“美帝国主义”走在一起。纳赛尔虽然不是“一边倒”,或者“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但也差不多了。于是,上世纪60年代,大量的米格飞机和萨姆导弹源源不断涌入这些“第三世界国家”,美国试图拉拢他们的举动完全失败。

 

美国也很无可奈何,这些阿拉伯国家不但位居战略要冲,还拿捏着世界上石油供给的大头。眼看着没办法把这些国家拉到自己这里来,肯尼迪上任以后,美国意识到,需要保护以色列,这一方面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呼应国内犹太社区的请求。


1962年,肯尼迪总统向以色列出售了鹰式防空导弹,这打破了过去十四年间美国对以色列的武器禁运。即使如此,美国对以色列的武器出口依然非常小心。


60年代,美国还在以色列周围的阿拉伯国家有大量投资,他们希望保住自己的投资成果,也希望继续当以色列和阿拉伯的和事佬,但这种愿望注定会落空。


◎ 赌国运的时刻


时间来到1967年,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关系骤然紧张起来。5月22日,埃及宣布封锁蒂朗海峡,5月30日,埃及和约旦签署了五年共同防御条约,埃约联军有机会在半小时内将以色列一分为二,埃及总统纳赛尔手握大量的苏联援助,准备和以色列决一死战,把整个以色列国全部摧毁——这是“泛阿拉伯主义”得以存在的重要基础,不需要掩饰什么。

 

相比于苏联对阿拉伯世界的援助,美国对以色列的武器援助不能说没有,但实在是不够看的。


1967年,以色列空军的装备还是以法国制造的飞机为主。陆军的坦克有谢尔曼和百夫长,但比起对面阿拉伯装备的T55坦克,这些二战时期的坦克也没什么必胜的把握——更何况,阿拉伯联军的飞机数量是以色列的四倍,坦克数量是以色列的两倍多

 

◎ 1967年,以色列空军最好的战斗机是法国的幻影III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和苏联都提出了“要双方保持冷静,不要扩大事端”的要求,美国更是希望以色列可以“以大局为重”,等着美国在外交上的斡旋取得成果。

 

至少在1967年之前的中东问题上,美国外交斡旋并不能说是十分成功的。以色列国土狭小,真心要打起来,等着埃及约旦叙利亚一起打上门来,可能一天之内就要亡国,到了这个时候,再谈外交斡旋的话,“以色列已经亡国”的既成事实一旦形成,说什么都晚了。


所以,在当时看来,以色列最好的出路,就是先发制人

 

事实上,这种先发制人就是赌国运。如果以色列不能有办法在一天之内就摧毁阿拉伯联军的飞机,那么由空军掩护的埃及坦克部队48小时之内就可以从开罗一直冲到特拉维夫,说是24小时内决定生死,一点都不夸张。


从本质上讲,这跟昭和时代日本的“赌国运”有几分相似。站在事后的角度看,昭和时代的日本惹错了人,而以色列的对手无疑比二战时候的美国弱很多。但在当时,“阿拉伯国家联盟”在地区内如日中天,谁知道它的战斗力究竟几何呢?

 

所以,1967年的6月5日,是以色列历史上极为关键的一天。如果他们的空军在这一天空袭开罗和大马士革机场失败,以色列作为国家的历史就彻底终结。届时,以色列将在道义上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没有国家会站在他们那一边,狭小的国土将会很快沦陷。

 

◎ 六日战争,以色列空军把埃及空军打成了这个样子,相关资料早就汗牛充栋,这里不再展开


幸运的是,以色列赌赢了。在6月5日日落时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空军已经不复存在,这次战争只持续了六天,以色列在基本没有美国援助的情况下主动出击,把阿拉伯世界打得节节败退,然后及时收手,让阿拉伯同自己和谈,这让世界都对这个国家刮目相看,也让美国开始重新评估这个国家。

 

◎ 给美国一巴掌换来的援助

 

权力政治自有一套运行的逻辑,美国在五六十年代扶持第三世界碰了一鼻子灰,但这不代表以色列就能马上获得美国的支持。


这次六日战争,以色列让美国大大的丢了脸,美国的外交斡旋被置之不理,而以色列敢于在美国人脸上打一耳光,制造既成事实,证明自己足够强大,在现实政治当中扶得起来,而不是美国人的包袱。就是这一点让美国人开始重新评估以色列了。


在当时,美国在世界各地扶植的政权还是很多的,比如南越的吴廷琰,但这位无论如何都很难扶起来,给美国带来的麻烦远远大于收益,于是,美国到后来也就对他心灰意冷。与之相比,以色列其实没有要美国太多的援助,但它就是中东的一个桥头堡,面对被苏联加持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它自己就能够一个打好几个,这样武德充沛的国家,美国有什么理由不加大援助呢?

 

所以,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有所增加。


这个“有所增加”是相比于以前,比起苏联对埃及叙利亚的援助还是差异很大。美国卖给以色列的M-48,M-60坦克,其数量比起苏联卖给埃及叙利亚的T-55,T62坦克差得远。


美国还是担心自己的石油命脉控制在阿拉伯国家里,并且竭力想维持一个“客观中立”的印象,其结果就是,直到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戈兰高地的装甲兵还在用二战技术的百夫长坦克改进型“肖特. 卡尔”,而对面的叙利亚军队,装备的不是T-55就是T-62


◎ 直到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还在戈兰高地装备着大量的肖特卡尔,这种坦克的基础是二战时期英国研制的百夫长坦克


这一幕在电视剧《眼泪谷之战》中有体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但电视剧还不能反映现实的情况,直观点说吧,在坦克世界这款游戏里,百夫长是八级车,T-62是十级车,玩过游戏的应该知道这意味着啥。

 

 ◎ 以色列肖特坦克(百夫长)遭到叙利亚T-62坦克伏击 视频源于《眼泪谷》 点击即可观看


讲到眼泪谷之战就要提到第四次中东战争,也叫赎罪日战争。


这次战争是阿拉伯国家最后一次“灭掉以色列的尝试”,他们差点成功了,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差点被灭国,就算以色列顽强抵抗,但现代战争是烧钱的,战争打了几天之后,以色列的弹药即将告罄,战争开打三天后,以色列全国的105毫米弹药只够再维持48小时作战了。

 

1973年10月9日,战争打响三天之后,以色列的梅厄总理向国际呼吁恳求援助,欧洲国家全都拒绝,只有美国总统尼克松答应支援以色列——美国这么做是因为苏联已经开始大张旗鼓支援阿拉伯国家军火了

 

接下来是扯皮时间。美国政府一开始不想出动运输机,向许多商务航空公司接触,希望帮忙运载军火至以色列,但航空公司都害怕战后遭阿拉伯国家抵制,因此全都拒绝了。


只有以色列的国家航空公司El Al愿意协助,并从10月10日开始运载,然而EI AI的那些客运飞机根本没有足够的运载能量将所需的大量军火及时运达。


此外,这些民航机无法运送大型装备,譬如火炮或者是坦克。在装卸的效率上也远不如军用运输机,尽管如此,这些运输还是勉强的为以色列的作战多争取一点时间。

 

◎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美国的“五分钱行动”算是帮了以色列一把,但这比起苏联对阿拉伯世界的援助还是差远了


尼克松总统当时将协调空运的作业全部交给国务卿基辛格负责。基辛格与国防部长发生争吵,即使以色列已经发出多次紧急请求下,僵持的局面也无法打开。眼看以色列即将亡国,尼克松亲自下令美国空军运输机出动。


这次代号“五分钱行动”的空运,因为有葡萄牙愿意开放本国的空军基地而成为可能。十天的空运中,美国向以色列运送了大量的弹药,这才让以色列挺了过来。

 

这次中东战争,美国的确是支持以色列的,但相比于苏联支持阿拉伯,美国的支持力度还是弱了不少。


◎  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前,苏联把最先进的米格-25战斗机侦察型部署在埃及,类似这样的援助让阿拉伯联盟有了灭掉以色列的底气


苏联都能把米格-25侦察机飞到开罗部署,而美国的运输机在以色列最危急之时运送物资,还得严格遵循航线,不给阿拉伯世界惹麻烦——然而,麻烦不是美国人想避免就避免的。


这次战争,以色列反败为胜,阿拉伯国家恼羞成怒,宣布对西方实行石油限额运输,这引发了石油危机,也让各种预言家惊呼“人类的石油只够再用二十年”,当然,到现在,世界上的石油似乎也没啥用完的迹象,那些阿拉伯国家除了石油,大约也没什么别的硬通货了。

 

四次中东战争之后,泛阿拉伯主义完全解体,以色列终于在中东彻底站住了脚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得很清楚,以色列撑到最后,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自己武德充沛,耐撕能打。这和犹太人几千年苦难的民族历史是分不开的。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在相当多的时间内都没能帮到以色列,甚至给以色列使绊子也不在少数。要说美国救了以色列,大约也就是赎罪日战争的“五分钱行动”吧。不管怎样,没有以色列的耐撕能打,美国就算想扶植也没用。

 

生物学上有个“生态位”的概念。在生物演进的历史上,生态位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而处在某个生态位上的生物,为了在这个生态位上活下去,不管它的祖先是什么,都必须为了这个生态位做出相当大的改变——譬如鱼龙,沧龙和鲸鱼,为了返回大海,不管它们祖先是啥,都得演化出流线型的身体一样。

 

地缘政治中也有这样的生态位。以色列所处的生态位就是“在中东地区强敌环伺的小国”。国家小,敌人看上去又很强大,更要命的是,背后许诺的大国也未必那么靠谱,所以,这个生态位的要求就是武德充沛


以色列过去几千年不管如何的被欺负,被屠杀,不管他们的知识分子在19世纪多么的“爱与和平”,也不管他们的艺术家多么的悲天悯人,以色列既然选择了在这个生态位上建国,就必须毅然舍弃这些——对以色列来说,幸运的是他们做到了。


而对那些不那么幸运的国家,比如二战前的捷克斯洛伐克,被慕尼黑协定卖了一次,亡了一次国之后,他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道理。

 

◎ 70年代至今,以及结论


可以说,到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真的成了地区强国。


直到这时候,美国对它的军事援助比过去多了起来,F-15战斗机,F-16战斗机,这些当时最先进的飞机都卖给了以色列(当然,美国也把F-14战斗机卖给了伊朗)。


以色列则继续自己武德充沛的传统,萨达姆想搞核武器,以色列不含糊,搞了个巴比伦行动,用这些最先进的飞机把伊拉克的核电站给炸了。当然,这引来了全世界的谴责,谴责的声音中,当然也包括美国。

 

◎ 后世反应“巴比伦行动”的画作,F-16战斗机将炸弹扔到萨达姆的核电站上

 

在以色列继续武德充沛的同时,中东局势却愈发混乱。阿拉伯世界已经没有国家一级的力量同以色列在第一线对抗,取而代之的是巴勒斯坦武装分子


那么,他们到底干过啥?如果读者诸君可以从每晚七点播出的新闻节目,《环X时报》之外的渠道稍微多了解一点,大约也都清楚。


曾经几乎每天准时准点出现在我国每晚七点播出的新闻节目最后十分钟的阿拉法特,祸害的阿拉伯人比他干掉的犹太人多多了,而约旦和黎巴嫩因为开放接受巴勒斯坦难民,整个国家都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与此同时,发轫于越战的“政治正确”和“媒体监督战争”在美国大行其道。


巴勒斯坦是弱者,因此往以色列梅卡瓦坦克上扔石块的牧羊少年是英雄,那些抵抗组织成员是迫不得已,与之相对的,以色列只要对巴勒斯坦稍微动一下武力,马上就要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谴责,杀害平民,以强凌弱,等等等等。


政治正确的逻辑就是这样,媒体才不管谁是用妇女儿童保卫导弹,谁是用导弹保卫妇女儿童。

 

◎ 中东冲突名场面,朝以色列梅卡瓦坦克扔石块的巴勒斯坦儿童

 

而美国对中东的态度在冷战结束之后也非常地摇摆不定。政治正确嘛,爱与宽容嘛,克林顿总统在任时期,满心期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但用克林顿自己的话说,“阿拉法特是最不可信的,他否决了他说过的每一句话”。


即便如此,历代美国政府也并不是“公然支持以色列”,而是在各种场合说着“希望双方回到和平对话的轨道上来”这样的话。当然,与此同时,巴勒斯坦继续搞恐怖袭击,而以色列继续被全世界的媒体,知识分子和群众们谴责着。

 

2016年川普上台以后,并没有对以色列提高明显的军售额度——反正以色列自己的军工也不差。但是,川普表明了态度,美国就是支持以色列,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就应该在耶路撒冷,至于巴勒斯坦和实际掌权者哈马斯,那是邪恶组织,一分钱都别想拿到。

 

◎ 当地时间,2017年12月6日特朗普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所以在川普任期的四年中,巴勒斯坦和哈马斯消停了不少,而且,中东也有不少国家开始主动和以色列建交——在很多时候,清晰地表明态度,比军事经济支援管用的多

 

但显然,川普做的这一切太不政治正确了,巴勒斯坦人多么可怜,怎么能让他们继续受苦呢?再加上川普其他一些“罄竹难书”的罪行,他终于在世界媒体和人民的欢呼中黯然下台了。


◎ 当地时间,2021年1月26日,拜登政府将推翻特朗普的部分中东政策,美国将支持巴以之间的两国方案,反对以色列修建定居点、吞并领土等行为。美国还会恢复对巴勒斯坦的援助,重启巴勒斯坦驻华盛顿办事处。


新上台的拜登,恨不得事事都跟川普对着干,当然,他也很快恢复了对巴勒斯坦的援助,按照拜登的说法,这些钱是用来改善加沙和西岸的民生,不过,这些钱到底是变成了面包牛奶,还是变成了哈马斯的火箭弹,那就很难说得清了

 

这么看,美国岂止是“没有帮以色列”,这个国家帮以色列多还是巴勒斯坦多,都是可以打问号的。当然,巴勒斯坦的金主不止美国一个,但美国的态度,对巴勒斯坦和哈马斯的存活,至关重要。

 

不管怎样吧,那就是拜登上台之后,巴勒斯坦获得了美国极为“政治正确”的援助,然后,没过几个月,哈马斯就突然对以色列发动火箭袭击了。


◎ 拜登政府开始恢复对巴勒斯坦的援助


有人说这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阴谋,因为他刚组阁失败,需要外敌来振奋人心,但内塔尼亚胡再怎么着,也不至于“故意放哈马斯用火箭打自己老百姓”吧,毕竟他哥哥是参与解救人质牺牲的国民英雄,这样的事大约干不出来。

 

与此同时,美国和其他国家,当然也包括一些负责任的大国,都在呼吁双方停火,美国呢,还是希望用外交斡旋解决问题,用爱和宽容解决问题,也不看看过去外交斡旋是否真的解决问题了。


至于一些负责任的大国,官方谴责着以色列和美国沆瀣一气,民间还有很多人为哈马斯叫好,全然忽略了短短几天内哈马斯好几个领导人都被地狱火搅成肉馅的事实。

 

◎ 哈马斯发射火箭的代价是,许多高层就这样被刀片地狱火搅碎,长眠在了汽车里

 

而这一次,内塔尼亚胡也说了,不妥协,会一直打下去——毕竟,以色列从建国以来就是这么一路过来的,这次,也没理由不这么做。


武德充沛,是这个国家最后的底线,特别是面对周边一群不那么讲道义的邻居时,武德充沛总不是什么坏事。


对于犹太人来说,“生存比一切都重要,我们以前都已经被杀够了,现在宁可我们杀了别人而让别人来骂我们,也不要让别人杀了我们然后让别人来同情我们”。

 

◎ 在循迹晓讲那篇讲铁穹的文章下,出现了很多奇葩观点,有人说以色列是纳粹,是殖民侵略


◎ 还有人把巴以冲突归结为内塔尼亚胡的“政治阴谋”


◎ 所以,以色列到底是美国的爹,还是亲儿子,还是狗啊,搞得我好乱啊你!


◎ 这些在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下的留言,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为什么说骑士武装可以吊打秦制军队?| 循迹晓讲


侨商领袖陈嘉庚:他一辈子的心愿就是兴学报国 | 循迹晓讲


弱国真的无外交吗?| 循迹晓讲


以色列用“铁穹”拦截“莱阳火箭弹”划算吗?| 循迹晓讲




点击下方循迹晓讲,关注我,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