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并不擅长叙事
Saul Leiter
摄影和动态影像的区别
文 | 吴毅强
相对于视频,摄影并不擅长叙事。
早期的动态影像,其实就是电影。电影的出现是在1895年,这个时候,摄影已经问世半个多世纪了。可以说,从技术上,摄影孕育了电影。但从美学维度和社会功用上来说,摄影和电影完全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特征,我觉得有两个:时间性和物质性。
某种意义上来说,摄影的特质就是快照的特质,其根本是捕捉和瞬间。是将时间停止,将运动分解,观察事物被冻结的状态,这是摄影的追求。在这个意义上,罗兰·巴特把摄影的本质视为“此曾在”,也就是这个事物曾经存在过,但现在可能消失了,所以摄影总是和记忆、过去联系在一起。而且因为它是一瞬间的冻结,抽离了它的存在语境和前后关系(约翰·伯格所谓“连续性的断裂”),所以这一瞬间就进入了一种意义上的不明确状态,于是它给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可理解空间,这给艺术带来了想象空间。
相对视频来说,摄影最大的优势,不是它的记录性和叙事性,而是它瞬间的整全性,或者叫瞬间的永恒性。它是在一瞬间让所有对象同时在场,一镜显现,不需要时间的绵延和跌宕。摄影的这个特性看着简单,但非常符合长久以来,人类心灵对永恒性的追求和渴望。可以说是“瞬间即出,心灵即达”。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照片能持久地震撼人心的原因。而电影则是时间上的绵延,它与过去无关,总是在现在在我们面前展开,所以它长于叙事,我们总在等待一个即将到来的未来,好一探究竟。
时间上的不同,使得我们对摄影和视频的观看体验完全不同。摄影我们可以久久凝视,而视频则需要持续不断地往前推进,不容做过多想象。艺术电影偏爱慢节奏,其实是对摄影的某种回归,因为只有这样,思考和质疑才能进入,思想才会涌现。
除此之外,摄影还有一重物质性特征。摄影是有物质载体的,它可以化身为一张照片,可以观看和把玩。现在摄影书的流行说明了这种恋物的特性。而电影是一个放映的过程,是一个虚拟的非物质过程的展开。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声音性,摄影不带声音属性,而电影通常是有声音的。
在一个越来越讲究媒介融合的时代,单纯的摄影似乎显得太简单了,无法应对我们今天遭遇的各种感官体验感受。但它也许是一种矫正,越是交融混合,越是需要我们回到原初,强迫自己去面对一张简单的照片,去体验静止和空白,在这样的折磨中去完成一种体验的升华。
作者简介
吴毅强,浙江大学美学博士,批评家
往期推荐
公众号新开一个栏目《千字短评》,希望用简短的文字,对摄影艺术领域发生的现象及动态进行及时地批评,参与当下摄影艺术文化知识生产。包括思潮、书籍、作品、展览及一般的生态批评。
栏目宗旨:不能说真话,那么请闭嘴。
欢迎投稿
微信:wuyiqiang926
邮箱:393222588@qq.com
添加管理员微信进入“理解摄影”群聊
Gofor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