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微课图文讲解+知识点习题

更多精彩,扫码关注微信号:jyse0-12下载:www.1ydt.cn

精品推荐: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语小学道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小学语文课件小学数学课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件   小学语数英预习单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 图文微课讲解目录

六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第一单元第1课《 北京的春节》朗读+图文视频讲解第2课《 腊八粥》朗读+图文视频讲解第3课《古诗三首》朗读+图文视频精讲第4课《 藏戏》朗读+图文视频精讲习作1《家乡的风俗》图文视频精讲《语文园地一》 图文视频精讲第一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第5课《鲁宾逊漂流记(节选)》图文视频精讲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图文视频精讲第7课《汤姆.索娅历险记(节选)》图文视频精讲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图文鄱视频讲解习作二《写作品梗概》图文视频讲解《语文园地二》图文视频讲解第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图文视频精讲第9课《那个星期天》图文视频讲解习作3《让真情自然流露》微课图文指导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微课图文讲解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图文讲解第12课《为人民服务》微课图文讲解第13课《金色的鱼钩》微课图文讲解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微课图文讲解习作4《心愿》微课图文讲解《语文园地四》微课图文讲解第四单元测试卷期中测试卷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 》微课图文讲解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16课《表里的生物》微课图文讲解第17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微课图文讲解口语交际《辩论》微课图文讲解《语文园地五》微课图文讲解第五单元测试卷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回忆往事 》微课图文讲解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依依惜别》微课图文讲解第六单元测试卷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微课图文讲解2《送元二使安西》微课图文讲解3《春夜喜雨》微课图文讲解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微课图文讲解5《江上渔者》微课图文讲解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测试卷及答案2套6《泊船瓜洲》微课图文讲解7《游园不值》微课图文讲解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微课图文讲解9《浣溪沙》微课图文讲解10《清平乐》微课图文讲解第七单元测试卷期末测试卷

微课讲解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课文朗读

  知识点

我会写:络:络纱  络丝  络线  脉络  网络  络绎锤:锤打  锤子  铁锤  木锤  千锤百炼凿:凿井  开凿  凿子  圆凿  凿壁偷光焚:焚香  焚毁  焚烧  忧心如焚  玩火自焚
多音字:似:sì相似 shì似的  当:dāng当前 dàng适当络:luò脉络 lào络子  骨:gǔ骨头 gū骨碌
形近字:络(网络)洛(洛阳)  锤(锤子)捶(捶打)焚(焚烧)婪(贪婪)
问题归纳:1、《马诗》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马诗》借马渴望带上金笼头,驰骋千里,抒发自己希望有一个广阔空间,施展抱负,报效国家。2、《石灰吟》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3、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猛吹,抒发自己坚定顽强的精神。
课后习题答案:二、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
(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3)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三、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的精神。 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马诗》

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作者介绍: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马诗二十三首》《梦天》《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著有《昌谷集》。
主题:《马诗》通过写骏马希望套上金络脑,任意驰骋,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渴望被重用、建功立业的心情。
译文:
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
注解:①燕(yān)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③何当:何时将要。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鉴赏:①前两句描写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②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种愤慨之情。

《石灰吟》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介绍: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主要作品:《平阳道中》《咏煤炭》《暮春遇雨》《于忠肃集》等。
主题:《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击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常的事。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注解:①等闲:平常。②浑:全,全然。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鉴赏:①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②最后一句一语双关,诗人借石灰之口,表达了以身报国的宏伟抱负和绝不向世俗低头、绝不同流合污的坚贞精神。“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竹石》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者介绍: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主要作品:《新竹》《山中雪后》《 墨竹图题诗》等。
主题:《竹石》描绘了竹子坚忍、刚直、不屈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刚烈、不屈不挠和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高风亮节。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注解:【任】任凭。【尔】你。【咬】这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鉴赏:①“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将竹拟人化,表现出了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还显示出了无穷的韵味和奇妙的意境。以“咬”字开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一个“咬”字,一个“定”字写出竹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出意志之坚定。
②“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可见竹遭受的打击之大。“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表现出诗人无惧无畏、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一

第一课时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 解释重点字词。

   咬:              

   坚劲:              

   任: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第二课时

(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

(2)C   

(3)用拟人手法,很形象。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同步练习二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网络 捶打 凿空 焚烧

大漠 石灰 任凭 燕山

二、比一比,再组词。

捶(捶打)焚(焚烧)凿(凿孔)络(网络)漠(沙漠)

锤(锤炼)梦(睡梦)业(业务)骆(骆驼)模(模仿)

三、多音字组词。

yān 燕山   yào 重要 

yàn 燕子   yāo 要求

四、近义词。

捶打—(敲打)焚烧—(燃烧)

五、反义词。

满足—(缺乏)凄清—(热闹)

六、先解释带“   ”字,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句意: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雪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金钩似的新月,高悬夜空。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全然。

句意:纵然粉身碎骨也全不惧怕,只要能将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任凭。

句意: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他吹倒,不能让他屈服。

七、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马诗》中,描绘了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的景色的诗句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石灰吟》中,表明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保持高洁的品格的诗句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竹石》中,描写竹子扎根坚实的诗句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八、填空。

1、《马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报效祖国、施展抱负的渴望。

2、《石灰吟》中,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竹石》一诗表现出诗人正直倔强的性格和绝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九、默写古诗《石灰吟》。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整套资料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