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肠有恙,从脑治:心理疗法可改善慢性肠病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0-10-12

今天是第941期日报。

Lancet子刊:催眠治疗可改善IBS,小组治疗效果不差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N/A]

① 在荷兰11家医院展开随机对照试验,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分3组,接受6期单人催眠治疗、小组催眠治疗或对照治疗,约300名患者完成;② 意向性分析显示,3和12个月时,患者缓解比例在3组中分别为40.8%和40.8%,33.2%和49.5%,16.7%和22.6%;③ 符合方案分析显示,3和12个月时,单人催眠治疗的缓解比列为49.9%和55.5%,小组治疗为42.7%和51.7%;④ 发生8例与治疗无关的严重不良事件;⑤ 催眠治疗可明显改善IBS,小组治疗的效果不逊于单人治疗。

Efficacy of individual and group hypnotherapy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MAGINE):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11-22, doi: 10.1016/S2468-1253(18)30310-8

【主编评语】肠易激综合征(IBS)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催眠疗法可改善患者的顽固症状,但通常是一对一的单人形式,治疗成本较高。这项来自荷兰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了约300名IBS患者,显示出催眠治疗对IBS有比较可观的疗效,且成本较低的小组形式的治疗效果不逊于单人治疗,或许能作为常规治疗手段造福IBS患者。(@mildbreeze)

认知行为治疗可缓解IBS症状,效果较持久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IF:10.231]

① 一项对肠易激综合征(IBS)进行认知行为治疗(CBT)的随机对照试验中,436名符合罗马III诊断标准的IBS患者分为3组,进行基于家庭的CBT(MC-CBT)、基于临床的CBT或IBS教育(EDU),随访12个月;② 经MC-CBT治疗得到缓解的患者,整体症状改善基本能维持12个月,疗效衰退微弱,3组中分别有39%、33%和19%的患者在每季度随访时都保持了疗效,CBT与EDU差异显著;③ IBS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显示,随访期间各组的治疗收益都得以保持并有增加趋势。

Durability and Decay of Treatment Benefi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12-Month Follow-Up
11-14, doi: 10.1038/s41395-018-0396-x

【主编评语】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临床试验,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进行基于家庭或临床的认知行为治疗(CBT),通过改善患者对事物的认知偏倚和压力反应等认知和行为过程,改变脑-肠互作,进而改善IBS症状。治疗结束后1年内的随访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BT对IBS的症状改善效果更好也更持久。(@mildbreeze)

接纳与承诺疗法可改善IBD患者的心理压力

Gastroenterology[IF:20.773]

① 122名静止或稳定轻度活动性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接纳与承诺治疗(ACT)或对照治疗,持续8周,随访至20周;② 纳入79名患者的意向性分析表明,第8和20周时ACT组的压力缓解分别为39%和45%,而对照组仅为8%和11%,ACT与感知压力和抑郁的缓解相关,与焦虑无关;③ 符合方案分析显示,ACT与对照相比改善了生活质量;④ 研究期间两组的主客观疾病活动情况相似;⑤ 基线的压力和焦虑水平与毛发皮质醇浓度相关,但ACT对后者无显著影响。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Reduces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11-16, doi: 10.1053/j.gastro.2018.11.030

【主编评语】炎症性肠病容易有较高的压力和心理障碍。接纳与承诺疗法(ACT)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接纳、正念、承诺和行为改变策略,增加患者的心理灵活性,减轻压力。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显示,为期8周的ACT治疗可缓解IBD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心理健康。(@mildbreeze)

肠易激综合征的饮食限制干预(综述)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IF:10.231]

① 通过饮食限制改善肠易激综合征(IBS),研究结果仍有争议;② 麸质限制饮食的效果可能与麸质无关,而与果聚糖和碳水化合物的减少有关;③ 乳糖不耐受患者可通过限制乳糖来改善症状,但对诊断要求较高;④ 低FODMAP饮食可改善腹痛和粪便性状,但效果未必优于传统饮食建议,且长期使用有潜在的营养缺陷风险,建议根据个体情况咨询后使用;⑤ 限制辣味食物和补充姜黄素可能改善腹部症状,仍需更多研究;⑥ 补充膳食纤维可改善便秘,但对腹部症状无效。

Influence of Dietary Restriction 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10-12, doi: 10.1038/s41395-018-0241-2

【主编评语】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效果不尽如人意,高达2/3的患者将其胃肠道症状归因于饮食,由此产生了不少饮食干预方法。这篇综述对麸质限制、乳糖限制、低FODMAP(可发酵的低聚糖、双糖、单糖和多元醇)、辣味食物限制、补充姜黄素、补充膳食纤维等IBS饮食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汇总分析,对IBS饮食管理有参考意义。(@mildbreeze)

外源性激素使用与显微镜结肠炎之间存在关联

Gastroenterology[IF:20.773]

① 收集参与护士健康研究的227766名女性的数据,评估了生殖和更年期因素,通过病理学记录回顾确认了显微镜结肠炎的病例;② 使用更年期激素治疗与显微镜结肠炎的患病风险增加相关联,且随着使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停药后风险降低,该关联不受疾病亚型的影响;③ 口服避孕药的使用与显微镜结肠炎的患病风险增加相关;④ 月经初潮年龄、胎次、初次生育年龄、绝经年龄或更年期类型等与显微镜结肠炎之间无关联。

Identification of Menopausal and Reproductive Risk Factors for Microscopic Colitis-Results From the Nurses' Health Study
08-23, doi: 10.1053/j.gastro.2018.08.029

【主编评语】显微镜结肠炎是结肠的慢性炎性疾病,主要影响绝经后妇女。然而,激素决定因素(包括生殖和更年期因素)与该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尚未定性。本文通过两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到外源性激素使用与显微镜结肠炎之间存在关联,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这些关联的潜在机制。(@可乐)

湖南农业大学方俊:两种可缓解小鼠结肠炎的生物活性肽

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IF:5.5]

① 在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中,两种生物活性肽——IRW和IQW可降低DAI评分、增加体重并减少氧化应激,并显著缓解结肠炎;② IRW及IQW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减轻DSS引起的氧化应激;③ 另外,IRW及IQW可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并改变特定细菌的丰度;④ 膳食IRW和IQW或可作为IBD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案,但两者与肠道菌群关系尚需研究。

Effects of IRW and IQW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Gut Microbiota in Dextran Sodium Sulfate-Induced Colitis
11-19, doi: 10.1159/000495240

【主编评语】来自湖南农业大学方俊团队在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两种生物活性肽(IRW及IQW)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并改变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以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沈志勋)

进化背景和习性共同塑造野生哺乳动物肠道菌群

ISME Journal[IF:9.52]

① 考虑基因、食物和生态因子后,马达加斯加西部1平方公里内三种狐猴和三种非灵长类哺乳动物,其肠道菌群受物种间亲缘关系的影响显著;② 狐猴中,食物对菌群相似性影响最大;③ 树栖物种接触粪便的机会较少,个体间的菌群水平传播受限制,肠道中的特有菌群比地栖、半地栖物种更多;④ 亲缘关系差距远的物种间,肠道菌群反映其进化关系,不反映食物结构;⑤ 近缘灵长类动物食物结构相似,导致物种亲缘关系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不显著。

Terrestriality and bacterial transfe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ut microbiomes in sympatric Malagasy mammals
08-14, doi: 10.1038/s41396-018-0251-5

【主编评语】野生动物的肠道菌群受多重因素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马达加斯加西部特定区域内6种哺乳动物的肠道菌群,发现物种间亲缘关系对肠道菌群结构具有重要影响,而食物结构对菌群的影响有限,并且栖息习性会通过影响菌群水平转移的方式塑造肠道菌群。该成果对进一步发掘塑造菌群的因素具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对人体菌群样本来源部位的分类准确度提高了35%

Microbiome[IF:9.133]

① 在疾病预测、法医或环境监测中需要基于微生物标志对人体样品的来源部位进行准确的分类;② 通过收集57项研究中的15082个皮肤、唾液、阴道、鼻孔、粪便和土壤的样本组成大型训练集,从而得到更通用、准确度更高的随机森林模型;③ 与单一研究相比,新模型对样品来源的预测准确度提高了35%,并且可对混杂比例高达15%的样品进行鉴定;④ 说明基于大规模数据集挖掘发展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并总结规律,可拓展我们对人类微生物组的理解。

Ecologically informed microbial biomarkers and accurate classification of mixed and unmixed samples in an extensive cross-study of human body sites
10-24, doi: 10.1186/s40168-018-0565-6

【主编评语】得益于一个新的随机森林分类器,在对来自于不同人体部位的菌群样本进行分类时的准确度提高了35%。对菌群大数据的机器学习和应用方兴未艾。(@gaoch)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Kang,可乐,吴芹,熙子,Adam刘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组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1126 | 于君团队揭示大肠癌真菌组特征,有望用于诊断

1125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小肥肉

1124 | NEJM:花生过敏儿童有望迎来首个免疫治疗药物

1123 | NEJM大型临床试验:明星益生菌未能改善儿童胃肠炎

1122 | 吃“糖”抗癌?Nature重磅:口服甘露糖或是癌症新疗法

1121 | 喝酒伤肝肠,工程菌来帮忙

1120 | 助力菌群研究:徐健、苏晓泉等提出“微生物组影响指数”

1119 | 益生菌:近期临床研究小汇总

1118 | 艰难梭菌大曝光~ 知己知彼,方可胜之

1117 | Science特刊:4篇重磅综述聚焦如何吃出健康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