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聚焦!如何诊断与治疗炎症性肠病 | 热心肠日报
今天是第1051期日报。
Nature Reviews:炎症性肠病的分子表型(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16.99]
① 炎症性肠病(IBD: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表现、病程、治疗反应等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②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鉴定出>240个IBD相关位点,但对改善患者护理尚无助益;③ 多种高通量测序技术可用于识别和定量分子表型,包括基因和miRNA表达水平、表观遗传特征和肠道菌群组成等,可鉴定出一系列与临床表型相关的IBD亚型;④ 在大型队列中进行基因组规模分子表型分析,有助于了解IBD病因,改进临床试验设计,开发个性化疾病管理和疗法。
Redefining the IBDs using genome-scale molecular phenotyping
02-20, doi: 10.1038/s41575-019-0118-x
【主编评语】炎症性肠病(IBD)具有高度异质性,《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发表综述,回顾了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IBD分子表型所取得的进展,重点介绍了基因表达、表观遗传和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对于理解不同IBD亚型背后的分子机制和研究个性化疗法,很有参考意义。(@李丹宜)
中山大学医学院:转录因子ATF3可抑制结肠炎
PNAS[IF:9.661]
① 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CD4+ T细胞中的转录激活因子3(ATF3)的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② CD4+ T细胞缺失ATF3的小鼠对DSS诱导的结肠炎易感性更高;③ 在CD4+ T细胞缺失ATF3的小鼠的派尔集合淋巴结中,Tfh细胞(而非其它T细胞亚群)的比例显著降低,Tfh细胞的缺失抑制了生发中心的形成及肠道IgA的产生;④ 向CD4+ T细胞缺失ATF3的小鼠体内移植Tfh细胞或IgA+ B细胞,可缓解结肠炎;⑤ 在CD4+ T细胞中,ATF3直接靶向调节Bcl6的转录。
Transcriptional factor ATF3 protects against colitis by regulating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 in Peyer's patches
03-12, doi: 10.1073/pnas.1818164116
【主编评语】来自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周洁团队在《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CD4+ T细胞中的转录因子ATF3可通过调节Tfh细胞的分化,来抑制小鼠结肠炎。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CD4+ T细胞中的ATF3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负相关。研究结果提示,ATF3或是治疗IBD的潜在靶点。(@沈志勋)
少吃红肉和加工肉能否降低克罗恩病风险?
Gastroenterology[IF:20.773]
① 每周至少食用一次红肉且处于缓解期的克罗恩病(CD)患者,随机分为高肉食组(每周至少食用2次红肉或加工肉类,115名)和低肉食组(每月不超过1次,87名),持续49周;② 高、低肉食组分别有98.5%和18.8%的时间内食用了≥2份的红肉或加工肉,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量差别显著;③ 无论复发严重程度如何,两组在CD复发时间分布上无显著差异;④ 对缓解期CD患者,降低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不影响CD复发的时间。
A Diet Low in Red and Processed Meat Does Not Reduce Rate of Crohn’s Disease Flares
03-11, doi: 10.1053/j.gastro.2019.03.015
【主编评语】《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了一项非双盲随机对照干预研究,发现控制克罗恩病缓解期患者的红肉/加工肉类摄入量,并不影响克罗恩病复发的时间分布。该研究对阐释饮食对克罗恩病的实际影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小肠君)
影响炎症性肠病的,究竟是肠道菌群还是易感基因?
PLoS Genetics[IF:5.54]
① 利用633例炎症性肠病(IBD)病例,发现NOD2、CARD9基因突变与拟杆菌纲、拟杆菌科、拟杆菌属、罗氏菌属 、柔嫩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以及厚壁菌门的关联;② IBD易感性基因分布的模式与细菌-IBD相关性一致;③ 利用反事实分析模型来检测基因-细菌-IBD的因果关系简约模型,发现这些基因变体增加IBD患病风险的机制,一部分需要通过共生菌群的作用来实现;④ 大量模拟研究证实了上述相关性,共生菌群在IBD发病机制中确实存在作用。
Genetic effects on the commensal microbiota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tients
03-01, doi: 10.1371/journal.pgen.1008018
【主编评语】特定基因变体与共生菌类群与炎症性肠病(IBD)具有关联。《PLoS Genetics》近期发表研究,利用数据建模分析了易感基因与特征菌群在IBD患病风险中的关联,证实了共生菌群在IBD发病机制中确实存在作用,介导了易感基因诱发IBD的过程。该结果对研究IBD发病机制、菌群-宿主互作模式具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炎症性肠病治疗如何影响感染疾病风险
Gastroenterology[IF:20.773]
① 纳入09-14年间190694名≥18岁的法国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其中8561发生重度感染,674发生机会性感染;② 相比于单独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anti-TNF),接受anti-TNF与巯基嘌呤联合用药的病人,发生重度感染和机会性感染的风险增加;③ 相比于单独使用巯基嘌呤治疗,单独使用anti-TNF治疗的病人中获得重度感染、分枝杆菌感染和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但是获得机会性病毒感染的风险降低;④ IBD治疗中需考虑免疫抑制剂与感染疾病的关联。
Risk of Serious 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2018-08-01, doi: 10.1053/j.gastro.2018.04.012
【主编评语】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巯基嘌呤这两种免疫抑制剂常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BD)。《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研究,发现两种免疫抑制剂药物与感染风险的关联存在差异,提示在为IBD患者选择药物时需要考虑不同用药方式下获得感染疾病的概率和类型。该结果对指导用药,改善IBD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小肠君)
JAMA子刊:体重波动与死亡率相关
JAMA Network Open[IF:N/A]
① 纳入4796名无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20-49岁日本成年人,在最初的20年随访期间,记录受试者的BMI,在随后的27年随访期间,记录受试者的死亡率;② 3252名受试者参与了第二阶段为期27年的随访研究,其中1550名受试者死亡;③ 其中仅40%死于癌症,近30%死于心血管疾病;④ 在最初20年间的体重波动程度全因死亡率及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显著相关;⑤ 研究结果提示,实行减肥干预应谨慎。
Association of Weight Fluctuation With Mortality in Japanese Adults
03-01,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19.0731
【主编评语】《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在近5000名日本成年受试者中发现,体重波动的程度与全因死亡率及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显著相关,提示实行减肥干预应谨慎。(@沈志勋)
Nature子刊:肠道菌群如何调节宿主代谢和能量稳态(综述)
Nature Metabolism[IF:N/A]
① 肠道菌群组成及其代谢/衍生物影响宿主能量稳态;② 短链脂肪酸(SCFA)可作为能量来源并参与脂肪生成和糖异生等代谢途径,还能刺激生成胃肠激素,与ClpB等菌群组分和菌群调控的神经递质一起经肠脑轴影响进食;③ 胆汁酸、SCFA、内源性大麻素等可调节产热和脂肪褐化,冷暴露、抗生素和运动等因素可经菌群影响能量代谢;④ 支链氨基酸相关代谢物、吲哚丙酸等色氨酸衍生物、氧化三甲胺等也参与代谢调节;⑤ 基于肠道菌群的疗法有望改善代谢健康。
Microbial regulation of organismal energy homeostasis
01-07, doi: 10.1038/s42255-018-0017-4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对宿主代谢的影响,是菌群研究的一大热点。《Nature Metabolism》近期发表综述,回顾了近15年来该领域的主要进展,介绍了肠道菌群组成及其代谢物和衍生物对宿主代谢稳态的调控机制和与代谢疾病的关联,以及多种内源和外源因素如何作用于菌群进而影响能量平衡。虽然很可能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但这些发现无疑为基于肠道菌群治疗代谢疾病的疗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李丹宜)
Eran Elinav访谈:走出菌群研究的“舒适区”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IF:10.79]
① Eran谈及成长和学习经历,并分享建立以色列第一个微生物研究所克服的困难和挑战;② 除肠道菌群外,Eran团队正研究哺乳动物皮肤、呼吸道和泌尿生殖系统的生态,考察不同菌群对器官功能的贡献及与感染、免疫、代谢、癌症、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关系;③ Eran的成功经验包括聆听团队每个人的想法和建议,遵循并跟踪与预期违背的研究结果,及时报告总结科研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时刻心怀感恩;④ Eran寄语:“走出舒适区,在未知领域收获回报”。
Eran Elinav: Beyond the microbiome
01-07, doi: 10.1084/jem.20181961
【主编评语】Eran Elinav是以色列魏兹曼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团队的负责人。他们曾研究并探讨“接受抗生素治疗后益生菌如何扰乱肠道菌群恢复的”(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41252324)。本次访谈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Eran 的成长经历和他在科研道路上的坚韧探索与收获。分享科研成果能让我们在未知领域迈出前进的一小步,而聆听成功科研工作者的经验、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并从中有所体悟将会帮助我们在科研领域迈上新台阶!(@高春辉)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李明晓,沈志勋,Mayday,小肠君,张裕铃,徐笑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322 | Science:含高果糖玉米糖浆的甜味饮料,还能多喝吗
0320 | 中国自闭症菌群研究取得突破,刘星吟团队登上Cell子刊
0319 | JAMA再引争议:胆固醇与鸡蛋摄入量要不要设限?
0316 | JAMA:中年吃的好不好,对老年痴呆有影响吗?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