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在幼年期受菌群“指引”的淋巴细胞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5

今天是第1265期日报。

关注临床营养:优化患者饮食或可预防感染和败血症?| 肠道产业

如果特定饮食可以预防败血症,那菌群引导的饮食干预就有可能成为术前患者护理的标准环节!

2019-10-24

Science:共生菌群控制促进组织修复的淋巴细胞

Science[IF:41.037]

① 小鼠生命早期存在MAIT细胞发育的窗口期,该时期暴露于产生核黄素衍生物(如5-OP-RU)的共生菌群(如肠杆菌科细菌)的情况,决定了MAIT细胞的发育和之后在组织中的数量;② 成年小鼠中,皮肤MAIT细胞主要是产生IL-17A的亚型,有组织修复相关的转录组特征,其稳态的维持需要IL-23;③ MAIT细胞与皮肤共生菌的互作依赖于IL-1、IL-18和MHC Ib分子MR1介导的微生物核黄素代谢物呈递;④ 局部施用5-OP-RU可使小鼠皮肤MAIT细胞增多,促进伤口愈合。

MAIT cells are imprinted by the microbiota in early life and promote tissue repair
10-25, doi: 10.1126/science.aax6624

【主编评语】共生菌群可通过生成特定代谢产物,来促进宿主免疫系统发育和成熟,生命早期是关键时期。Science上线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黏膜稳态中有重要作用的黏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需要生命早期能产生核黄素衍生代谢物的菌群来诱导,错过这一时期再定植菌群则无法挽救MAIT细胞的数量缺陷。该研究还分析了小鼠皮肤常驻MAIT细胞的特征,及其与皮肤共生菌的互作机制,表明菌群的核黄素衍生代谢物可激活MAIT细胞,促进其发挥组织修复的作用。Science同期还发表了另一项相关研究(http://www.mr-gut.cn/papers/read/1082105080),不妨对照参考。(@mildbreeze)

北大姜长涛团队:靶向脂肪组织HIF-2α,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Cell Metabolism[IF:22.415]

① 适度挨冻(16℃)的小鼠中,脂肪细胞的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表达增加,介导低温诱导的脂肪生热;② 敲除脂肪HIF-2α的小鼠中,神经酰胺的增加削弱了肝细胞对胆固醇的清除、减少了脂肪生热,从而加剧西式饮食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③ HIF-2α直接诱导Acer2(水解神经酰胺的酶)基因表达,促进神经酰胺分解代谢,脂肪组织过表达Acer2可预防上述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④ 药物FG-4592可活化脂肪HIF-2α,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起防护作用。

Adipocyte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2α Suppresses Atherosclerosis by Promoting Adipose Ceramide Catabolism
10-24, doi: 10.1016/j.cmet.2019.09.016

【主编评语】肥胖诱导的脂肪组织功能障碍,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冷暴露可通过调节脂肪组织功能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但相关机制尚不明确。北京大学姜长涛团队在Cell Metabolism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低温诱导脂肪细胞的HIF-2α表达,可经Acer2-神经酰胺轴,来增强脂肪生热和肝脏对血液胆固醇的清除,从而预防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他们还发现,治疗贫血的药物FG-4592可活化脂肪组织HIF-2α,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防护作用。该研究阐明了脂肪组织HIF-2α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为这种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mildbreeze)

宿主遗传对牛早期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ISME Journal[IF:9.493]

① 用纯种安格斯牛和婆罗门牛培育出6种不同品系的犊牛;② 3月龄断奶犊牛的肠道菌群结构受宿主基因,尤其是父本基因组的影响;③ 宿主粘蛋白编码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犊牛品系和粘蛋白降解菌(梭菌属、理研菌科)丰度相关,对肠道粘膜健康至关重要;④ 宿主基因通过肠道内菌群互作,间接改变菌群结构;⑤ 并进一步影响犊牛体重(如粪杆菌属、拟杆菌科、梭菌科等)、血糖水平(厚壁菌门)、非酯化脂肪酸含量(拟杆菌科);

Host genetic effects upon the early gut microbiota in a bovine model with graduated spectrum of genetic variation
10-17, doi: 10.1038/s41396-019-0529-2

【主编评语】哺乳动物肠道菌群组成发育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宿主遗传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ISME近期发表文章,利用遗传背景清晰的牛模型,阐释了宿主基因对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提示动物育种或对涉及动物生长和健康的肠道菌群具有重要作用。(@nana)

膳食类黄酮影响人肠道菌群

mBio[IF:6.747]

① 源于240多名健康成年男性样本,基于生态系统的分析方法,发现共6个子类微生物群落分别与6种膳食类黄酮子类的摄入呈特定且非依赖型关系;② 其中,Eggerthela lenta与黄酮醇、黄烷酮的摄入呈正相关,Adlercreutzia equolifaciens与黄酮醇、黄烷醇单体的摄入呈正相关,而Flavonifractor plautii几乎与所有类黄酮子类的摄入呈负相关;③ 膳食黄烷醇单体带来由20种菌株组成的微生物群落变化,每周喝茶一次或以上,对上述效应有10.4%的贡献。

Role of Dietary Flavonoid Compounds in Driving Pattern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Assembly
09-24, doi: 10.1128/mBio.01205-19

【主编评语】文章的研究对象为美国健康成年男性。在本研究中,膳食类黄酮的平均剂量为每天460mg。研究结果表明,不依赖于其他膳食模式与生活习惯,膳食类黄酮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兵兵)

肠道及口腔菌群或影响健康衰老

GEROSCIENCE[IF:6.444]

① 纳入65名70-82岁的受试者,分为健康衰老(HA)及非健康衰老(NHA)2组;② HA与NHA的分组依据包括:癌症,急性或慢性心血管疾病或肺部疾病、糖尿病、中风或神经退行性疾病;③ HA组与NHA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HA组的唾液菌群α-多样性显著高于NHA组;④ HA组的肠道菌群中,Akk菌的丰度显著高于NHA组;⑤ 链球菌属在HA组的肠道及口腔菌群中的丰度均显著低于NHA组。

Gastro-intestinal and oral microbiome signatures associated with healthy aging
10-16, doi: 10.1007/s11357-019-00098-8

【主编评语】来自GeroScienc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65名70-82岁的老年人中,对比了健康衰老与非健康衰老的受试者的肠道菌群及口腔菌群,发现健康衰老与更高的口腔菌群多样性、肠道菌群中更高的Akk菌丰度、肠道及口腔菌群中更低的链球菌属丰度相关。(@沈志勋)

肠道干细胞衰老的调控机制(综述)

Annual Review of Physiology[IF:17.902]

① 肠道干细胞(ISC)的功能受到内在因素(表观遗传、氧化还原状态、代谢等)、局部因素(生态位中的营养因子、生长因子等)及系统性因素(细胞因子、成型素等)调节;② 衰老后,包括DNA损伤(内在因素)、营养因子减少(局部因素)、炎症因子升高(系统性因素)等因素的失调导致ISC的丢失、活性降低、分化方向偏移;③ 近年来的研究利用果蝇及小鼠模型揭示了更多ISC衰老的调控机制,包括果蝇中的JAK/STAT信号通路及小鼠中的Wnt信号通路。

Intestinal Stem Cell Aging: Origins and Interventions
10-14, doi: 10.1146/annurev-physiol-021119-034359

【主编评语】肠道干细胞参与胃肠道上皮的再生,在维持胃肠道上皮的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Annual Review of Physi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阐述了在衰老过程中,各类导致肠道干细胞功能衰退及失调的因素,并总结了在果蝇模型及小鼠模型中对肠道干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沈志勋)

Cell子刊:禁食和二甲双胍,重焕衰老干细胞活力,促髓鞘再生

Cell Stem Cell[IF:21.464]

① 促进大脑内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的再生和分化能力,对由衰老引起的慢性脱髓鞘疾病有很大的治疗潜力;② 在大鼠中,OPC的分化潜能随衰老而逐渐减弱,不再能响应促分化信号,这种功能衰退与代谢能力下降和DNA损伤增加等衰老特征有关;③ 隔日禁食或二甲双胍治疗,可以逆转OPC的衰老表型,恢复其再生能力,在局部脱髓鞘的衰老大鼠中促进髓鞘再生;④ 二甲双胍可恢复衰老OPC对促分化信号的应答能力,因此联合促分化治疗或能取得更好疗效。

Metformin Restores CNS Remyelination Capacity by Rejuvenating Aged Stem Cells
10-03, doi: 10.1016/j.stem.2019.08.015

【主编评语】随着衰老,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无法生成新的少突胶质细胞,与多发性硬化(MS)中不可逆的神经退变相关,因此,再生疗法在治疗慢性脱髓鞘疾病方面有很大的潜力。Cell Stem Cell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衰老过程中OPC的分化能力逐渐降低,与细胞内在的衰老特征有关,而禁食和二甲双胍治疗可使衰老的OPC重焕活力,促进髓鞘再生,或能用于治疗MS等慢性脱髓鞘疾病。(@mildbreeze)

AI技术能帮人延长寿命吗?(综述)

Ageing Research Reviews[IF:10.39]

① 衰老是生命体、组织和细胞的普遍特征,人工智能(AI)为衰老研究提供巨大空间;② 现代深度学习技术可用于年龄预测,为不兼容的动态和静态数据类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③ 衰老的AI生物标记可以对生物进程有整体的认知,通过建造模型,提取特征,识别生物学靶点和机制;④ 最新的生成对抗网络和强化学习技术,可以生成具备理想抗衰老性能的新型分子化合物;⑤ 现代AI可助力药物研发,在保健和医药领域,提高长寿相关生物技术的突出性和可信度。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aging and longevity research: Recent advances and perspectives
01-01, doi: 10.1016/j.arr.2018.11.003

【主编评语】本文提出将AI应用于衰老和长寿研究。文章从现有的AI技术、衰老数据库的获得、各AI技术在衰老、长寿研究上的应用潜力、跨物种衰老研究以及生成对抗网络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文章还指出衰老研究也将反哺于高级AI 技术的开发。通用型AI仍有争议。除了技术,将AI应用于衰老和长寿研究,还面临人群认知、数据、政策等诸多挑战。(@兵兵)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王文东,兵兵,沈志勋,奇奇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1024 | 《自然》:学会忘记恐惧,需要肠道菌群帮忙(附一作采访)

1023 | 粪菌移植前沿: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有哪些关键要素

1022 | 中科大团队:缺少共生病毒组,肠道免疫“稳”不了

1021 | 一图读懂:如何正确选择大肠癌筛查方式?

1020 | 动物的抗生素耐药菌问题,威胁人类健康

1019 | 鱼类营养知多少?

1018 | 潘安团队发BMJ:想活得久一点?控制好体重

1017 | 培养无法培养的:有的放矢,从菌群之海中“钓”细菌

1016 | 生物钟紊乱,当心肠道免疫出问题!

1015 | 宏基因组分析软件专题(二)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