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嗜酒得肝病怎么办?粪菌移植或可降低对酒精的渴望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6

今天是第1544期日报。

粪菌移植可安全有效地改善酒精使用障碍

Hepatology[IF:14.679]

① 20名AUD相关肝硬化患者随机等分为2组,分别通过灌肠进行粪菌移植或安慰剂移植;② 移植后15天,FMT组对酒精的渴望显著降低的比例为90%,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30%;③ 相比于安慰剂组,FMT组的尿液乙基葡萄糖醛酸苷/肌苷酸水平降低,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提升;④ 相比于干预前,FMT组(而非安慰剂组)的血清IL-6及LPS结合蛋白水平降低,瘤胃菌科等短链脂肪酸产生菌丰度升高;⑤ 移植后6个月,安慰剂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及AUD相关不良事件多于FMT组。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 for Alcohol Use Disorder
08-04, doi: 10.1002/hep.31496

【主编评语】酒精使用障碍(AUD)与菌群变化及肝硬化恶化相关。来自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1期临床试验结果,分析了粪菌移植(FMT)在AUD相关肝硬化患者中的安全性及疗效,试验中所选择的FMT供体的粪便菌群中,毛螺菌科及瘤胃菌科富集。结果发现,FMT可在短期内(移植15天后)降低患者对酒精的渴望,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血液中的炎症标志物,并调节粪便菌群组成。另外,FMT对于患者的长期(6个月)安全性良好,且可显著降低AUD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szx)

戒酒可恢复AUD患者的肠道菌群

Gut Microbes[IF:7.74]

① 收集22位酒精使用障碍(AUD)住院患者刚戒酒后4周内的纵向性粪便及口腔标本、饮食数据、胃肠道评估、焦虑、抑郁和饮酒量等资料,根据饮酒量高低分为轻度(LHD)和重度(VHD);② LHD和VHD在戒酒期间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显著不同,且VHD变化更大,提示饮酒量和不健康饮食的影响;③ 过量饮酒主要导致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减少,可通过戒酒和健康饮食来逆转;④ 戒酒后肠道菌群的迅速变化表明AUD肠道菌群具有弹性,提示限酒和戒酒的潜在好处。

Longitudinal gut microbiome changes in alcohol use disorder are influenced by abstinence and drinking quantity
07-02, doi: 10.1080/19490976.2020.1758010

【主编评语】许多酒精使用障碍(AUD)患者长期大量饮酒,改变肠道菌群,损害胃肠道,由于吸收障碍和肠道炎症损害其他器官。Gut Microbes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AUD患者过量饮酒导致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戒酒和健康饮食可恢复其肠道菌群,提示限制酒精摄入或戒酒对AUD患者具有益处。(@爱的抉择)

是敌是友?于君团队详述肠道菌群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综述)

Gut[IF:19.819]

① 肠道菌群与癌症有关(特定致病菌有促癌作用),并可通过代谢、免疫等多种机制影响抗癌治疗效果;② 改变的肠道菌群与患者对化疗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耐药性有关;③ 通过抗生素、益生菌、粪菌移植或纳米技术调节菌群可能增强化疗药物或ICI的抗肿瘤作用;④ 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相关细菌可作为癌症的诊断或预后标志物;⑤ 微生物特征可用于对癌症患者进行分层,以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或减少治疗并发症。

The role of gut microbiota in cancer treatment: friend or foe?
, doi: 10.1136/gutjnl-2020-321153

【主编评语】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调节肠道菌群具有提高抗癌药物疗效的潜力。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于君研究团队在Gut发表最新综述文章,讨论了有关肠道微生物群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并介绍了可用于靶向特定致癌细菌的方法和技术。(@Lexi)

Cell:大肠癌中,“细胞社区”调节抗肿瘤免疫

Cell[IF:38.637]

① 纳入35名结直肠癌患者,包括17名克罗恩病样反应(CLR)及18名弥漫性炎症浸润(DII)患者,CLR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DII患者;② 基于肿瘤侵袭前沿免疫肿瘤微环境(iTME)构建组织芯片,并成像分析56种生物标志物;③ 鉴定出9种“细胞社区”(CN),CN及CN间的连接在iTME中发挥重要功能;④ 两类患者的iTME空间组织有显著差异,如DII患者T细胞富集CN与巨噬细胞富集CN有更多互作;⑤ DII患者粒细胞富集CN中,PD-1+CD4+ T细胞比例与患者生存率相关。

Coordinated Cellular Neighborhoods Orchestrate Antitumoral Immunity at the Colorectal Cancer Invasive Front
08-06, doi: 10.1016/j.cell.2020.07.005

【主编评语】有效的抗肿瘤免疫需要免疫肿瘤微环境(iTME)中各成分之间具有组织良好的、空间上细致入微的相互作用,了解这种肿瘤组织中的协调行为将促进免疫治疗的有效性。最新发表在Cell的研究构建了35名结直肠癌(CRC)患者的肿瘤组织芯片,分析其iTME成分,定义了9种免疫“细胞社区”(CN),即iTME中典型的细胞类型局部富集的区域。该研究发现,肿瘤与免疫CN的连接、T细胞和巨噬细胞CN的破裂、CN内部连接的中断都与CRC患者更坏的预后相关。(@Lexi)

韩国人的肠道古菌组中,嗜盐古菌很丰富

Microbiome[IF:11.607]

① 纳入897名在韩国居住的东亚受试者,42.47%的粪便样本中检测到古菌定殖;② 古菌的平均相对丰度为细菌和古菌总丰度的10.24±4.58%;③ 嗜盐古菌存在于95.54%的古菌阳性粪便样本中,其平均相对丰度占古菌群的9.63%,在某些样本中的丰度高于产甲烷菌;④ 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分析证实了嗜盐古菌的存在;⑤ 古菌组的组成在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可将人肠道古菌组分为4种古菌肠型,某些古菌与膳食营养成分存在关联。

The human gut archaeome: identification of diverse haloarchaea in Korean subjects
08-04, doi: 10.1186/s40168-020-00894-x

【主编评语】古菌是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但对肠道古菌组的研究仍比较有限,此前研究认为产甲烷古菌可能是人肠道中最主要的古菌类型。Microbiome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韩国人的肠道古菌的丰度和多样性,表明嗜盐古菌在肠道古菌组中广泛存在,并根据优势古菌的种类划分出4种古菌肠型。(@mildbreeze)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共生古菌组(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34.209]

① 古菌可与原生生物、植物和动物形成密切的共生关系,产甲烷古菌可利用原生生物和细菌产生的氢气作为底物合成甲烷;② 人体古菌组主要包括产甲烷古菌、嗜盐古菌和奇古菌等,遗传、生活史、肠道菌群组成、饮食和年龄可影响肠道古菌的丰度和多样性;③ 古菌可能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从细菌中获得胆盐水解酶、糖基转移酶等基因来适应肠道环境;④ 古菌与宿主和共生细菌的互作可影响宿主生理健康(如消耗菌群产物TMA),尚未发现致病古菌。

The host-associated archaeome
07-20, doi: 10.1038/s41579-020-0407-y

【主编评语】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长综述,详细讨论了古菌与原生生物、植物和动物宿主的共生互作,及其多样性和潜在作用,重点介绍了目前对人体古菌组的研究进展,包括古菌对宿主的适应性及其与共生细菌群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潜在作用。(@mildbreeze)

SCFA和TMAO对血压的调节(综述)

Physiology[IF:7.212]

① 体内短链脂肪酸(SCFA)主要由肠道菌群消化饮食产生,并通过扩散或单羧酸转运蛋白运输至血液循环;② SCFA通过与多种脏器(肾、脑、血管、心脏)的不同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合发挥作用;③ 高血压可塑造宿主肠道菌群,而改变肠道菌群可调节高血压,二者存在双向互作;④ 直接补充SCFA可调节小鼠高血压,但缺少人类临床试验;⑤ 由肠道菌群消化饮食产生的三甲胺在肝脏氧化为氧化三甲胺(TMAO),对心血管疾病有促进作用。

Gut Microbial Metabolites and Blood Pressure Regulation: Focus on SCFAs and TMAO
06-03, doi: 10.1152/physiol.00004.2020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的变化在血压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变化可能是一个关键机制。发表在Physiology的一篇综述,对已知的肠道菌群代谢物包括短链脂肪酸(SCFA)和氧化三甲胺(TMAO)在血压调节中的作用进行了概述。指出在未来的研究中,了解除了SCFA和TMAO之外的其他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如何影响宿主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是十分重要的。(@EADGBE)

华南师范团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呼吸道菌群-宿主互作

ISME Journal[IF:9.18]

① 纳入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研究的1640个16S和26个宏基因组微生物数据,分析得到两者差异一致的759个功能基因和12个差异菌属;② 预测得到67个微生物代谢物,主要由25个菌属产生且可能作用于244个宿主靶标基因;③ 经转录组荟萃分析和独立的28个多组学样本验证,最终确定16个菌属、28个代谢物及其44个靶标基因之间的潜在关系;④ 其中丁酸盐、同型半胱氨酸和棕榈酸盐是与COPD相关宿主基因相互作用最强的菌群代谢产物。

Multi-omic meta-analysis identifies functional signatures of airway microbiom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07-27, doi: 10.1038/s41396-020-0727-y

【主编评语】华南师范大学王璋团队在ISME Journal上发表文章,对COPD患者的呼吸道菌群代谢和COPD相关宿主基因进行荟萃分析和多组学分析,发现COPD呼吸道菌群的功能特征,并揭示出16个菌属、28个代谢物及其44个靶标基因之间的潜在关系。(@爱的抉择)

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菌群失调与不良预后相关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IF:17.452]

① 纳入301例机械通气患者,收集口腔拭子和气管内抽吸物(ETA)样本进行菌群分析;② 上、下呼吸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具有显著的异质性;③ 聚类分析表明,菌群α多样性低、致病菌属富集,与不良临床结局(30天生存率低,脱离机械通气所需时间长,无机械通气时间短等)及高炎性亚型有显著相关性;④ ETA和口腔拭子的保护性菌群丰度分别大于30%和70%,且Shannon指数大于1.98的群落视为正常群落,与之相对的失调群落与高炎性亚型和不良结局相关。

Respiratory Tract Dysbiosis is Associated With Worse Outcomes in Mechanically-Ventilated Patients
07-27, doi: 10.1164/rccm.201912-2441OC

【主编评语】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分析了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和呼吸道菌群特征,表明呼吸道菌群失调可能影响患者炎症反应和临床结局。(@mildbreeze)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szx,陈彬林-广西妇幼保健院-营养科,Lexi,Unbroken,Johnson,爱吃番茄的Mona,波比,戴敏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806 | 李海博士Nature重大突破:菌群如何塑造抗体库(附专访)

0805 | 中国突破:γ-亚麻酸高,易发糖尿病,肠道菌群或是中介

0804 | 更多重要发现:心理压力促血管疾病/抑郁,菌群难辞其咎

0803 | 测序对诊疗大肠癌的意义有多大?3文一窥究竟

0802 | 肠道真菌群如何链起营养与代谢健康?

0801 | 7月,最值得看的30篇菌群与肠道健康文献!

0731 | 今日Nature又发强文:菌群代谢植酸,"指导"肠道修复

0730 | 今日Nature重磅:抑癌or致癌,或在肠菌一念间

0729 | 抗氧化+抗炎症,一类大肠杆菌代谢产物带来惊喜?

0728 | 如何靶向清除特定肠道菌?Cell子刊报道新方法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