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饭太烫了!
家有挑剔儿,抗议“饭太烫”
本文转自公众号「清源教育」作者:继萌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7年5月,我去上海参加儿童教育专家小巫老师的『艺术养育』课程“黄埔八期”。工作坊期间,老师现场征集案例,我的案例是:我家老二经常愤怒地投诉“饭太烫”!可能在场学员觉得只有三个字“台词”的案例太简单了吧,没有被选用做现场案例。
从上海回来一段时间后,我还是在琢磨我所反复遇到的这个事情。那时我刚刚成为「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的讲师,正在努力调整自己如何与孩子说,如何听孩子说。可是,午餐时被投诉的反复发生,让我困惑。
具体情况一般是这样的一幕:孩子们中午放学回家,进门,洗手,简单寒暄“今天在学校过的怎么样”之后,就开始准备吃饭。老大每次都很满意的吃饭,对我做的饭菜从来没有投诉过;偶尔哪次不合胃口,他也只是少吃一点,就离开餐桌了。老二呢,坐下来,看一眼稀饭就愤怒的吼:“太烫啦!”经常发生同样的一幕,令我抓狂。
曾经无效的N种经典对话:
对话一
对话二
对话三
老二愤怒的看着我...
.....虽然在话语中,我避免给出很明显的“绊脚石”,比如,没有说:“嫌烫你就别吃啊”!“为什么哥哥每次都喝的很好,就你难伺候”......但是,这些没有说出来的话,或多或少就是我心里的潜台词。
面对愤怒,我总是要拿过一个挡箭牌,为自己辩护,或者在虚假地倾听,心里想着怎么用倾听平息老二的怒火。在内心深处,我有种深深的怨恨,感觉不被理解、不被看见:“我牺牲了那么多,成为全职妈妈,每天做早饭、午饭,还有很多其他家务活,留给自己的时间那么少,结果还这么被投诉!”心里面,我觉得自己已经尽力做到了最好了,是孩子太“挑剔”.....
抓狂没有用,还须用心悟
从『小巫艺术养育』课程回来之后,这个场景又发生了几次。我困惑,又觉得很烦,每次准备好好的吃个饭,结果饭前又要闹这么一出!我又找出一个理论来安慰自己:老大是水相的,他容易满足;老二是火相的,他天生就是这样,这是改变不了的,接纳这种状态吧!
可是,这个理论并不能让我说服自己接纳这种状态,每天中午饭前反反复复的鸡飞狗跳,让我觉得抓狂!
又悄悄过去了一段时间。忽然,有一天,我能够静下心来,真正的开始往深处去感受这个场景了:似乎能感受到,“饭太烫”的背后所掩藏的愤怒、失落、委屈......老二想表达什么,又无从下手表达。有的时候,我尝试倾听,老二会愤怒的说:“姥姥做的饭就从来不烫”!这句话给了我启示。
我开始想我和姥姥的不同。那时,老大上初中有晚自习,晚饭在学校吃;老二还在小学,晚饭我们一起去隔壁姥姥家吃。姥姥每天为了迎接老二来吃晚饭,下午很早就开始煮粥,老二回家的时候,粥正好不冷不热。我意识到,我做饭和姥姥做饭,投入的“心力”不同。
可是,我又想——我哪有姥姥的时间和精力!姥姥真是一心扑在孩子身上,整天没有别的事,好像天底下最重要的事就是等孩子回家吃饭。我哪能和姥姥比呢!我虽然是全职妈妈,可是还要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啊,还要看书、学习啊!如果我连自己那点有限的单独时间都奉献出来,以后孩子长大了,那时的我什么也不会,在这个社会中真是无从立足了!我哪能和退休了的姥姥比呢?有时,我的确会看书上瘾,会耽误做饭,临到孩子回家前的半个小时,匆匆忙忙的才把饭对付好。
又过去了一段时间。我渐渐的从中感受到了更多,想法也发生了变化。我好像有了更多的安全感,愿意全然的活在当下。我开始确信,只要我好好的活在当下,照顾好家人,过好眼前的生活,未来都会有“老天稳稳的把我接住”,我不用过度为未来操心、谋划。我之前的那种做饭时的匆匆忙忙,有时“瞎对付”一下,在孩子眼里真实了了分明;我之前那种没有安全感的生活的态度,孩子也分明从中感受到了躁动。什么都“骗”不了孩子。他们感觉敏锐,一下子就什么都知道了。
之前对孩子的“倾听”,也是仅有一个“架势”,内心装载着太多自己的执见,听到的都是自己内在声音的回响,根本没有把心放在孩子身上,没有听到孩子,更不能充分的倾听。我从中悟到,技法用得好,首先要修心。
生活无小事,改变有章程
有了这些发现之后,在生活中,我的行动开始悄悄的改变。这种变化,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的。也许,是之前课程里早就埋下的一粒种子,在某一个阶段,开始发芽生长了;也许,是从开始做史泰纳给的一个练习:每天固定时间,做一个没有意义的小动作,每天坚持下去。我开始带着注意力去做之前认为是“小事、不重要的事”。现在,没有什么事情是小事,没有什么事情不重要,正是所有的这些事情,构成了全部的生活,构成了宇宙的事件。
— 我开始仔细研究厨房电器的定时功能,之前那些功能从来没有被我看见过、更没被用过。高压锅、豆浆机,头一天晚上投放进食材,正好浸泡一宿,算计好第二天早晨几点吃饭,然后启用定时功能。
— 我仔细的观察我拥有的各种杂粮,触摸它们,清洗它们,认真的搭配它们,在它们还新鲜的时候吃掉,而不是买了一大堆,直到生虫都忘了吃。
— 晚上睡觉前,回想一下今天吃了什么,再想想明天准备吃什么。
— 早晨,新的一天开始了:老大起床,给他盛好热乎乎的饭,他先吃,然后上学;在他吃饭的时候,把老二的饭盛出来,晾的不冷不热;单独陪伴吃饭的老大一会儿,再叫起老二吃饭、上学......
我发现,简单的事、小事,只要重视,就会把它们放在心里。然后心就会自动提醒,心从来不会忘记。到了时间,就会放下手里的书、或者做的其他事情,不急不躁的开始准备做饭。做饭时把心力投入进去,认真清洗、摘菜、和面......好像这些全神贯注的能量,能够进入到食物中;通过食物,再进入到孩子们的身体中、心魂中。
拜“饭太烫”为师,学习用心生活
“饭太烫”事件像是一位良师,让我开始学习用心生活。姥姥之所以不被投诉,是因为她的心都在孩子身上;我之前被投诉,是因为心还没有完全在要做的事情上,不在那个当下。孩子们感受到的,不止是父母如何说的;父母的生活状态、从中流露的讯息,这些,孩子全都能感应到。
自从我开始真正用心去做这些之后,不知不觉间,老二“饭太烫”的投诉不见了。我的厨艺,也因为有了足够的用心、足够的注意力在当下做的事情上面,也在渐渐提高。以前怕麻烦不愿意做的一些饭菜,现在随着带有注意力、用心的一步一步去做,发现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力”似乎增长了。
“饭太烫”,不是孩子有什么错,不是孩子挑剔。孩子真真正正是我们生活中的老师 ——只要我们能够看得出、悟得透。孩子从来都是全然的爱着父母,老大以憨厚平和的方式在爱着、默默的接纳着;老二以激进奋勇的方式在尝试着表达、提醒。如果换这样的角度去看面对的问题,保持着“这个问题要告诉我些什么?我还有哪些功课需要从做得到启示去完成?”的心态,那么,我们就真正的能从生活中学习、从关系中学习。
离小巫老师的课程已经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回头看看,有些问题并没有在课堂上得到及时、立马的回应,实际上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带着问题去生活,课堂上种下的种子,某一天就会慢慢发芽,我们慢慢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最终,认出孩子是我们的老师,每个“问题”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也是自己的老师。
作者简介:继萌,两个青少年的妈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首届小巫养育学堂毕业生,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PC相互咨询讲师。
跟着小巫学养育
一
线下课程
点击图片进入相关课程:
如果您有意在中国其他地区开展小巫老师的工作坊,请咨询静仪文化:
朱静 13661686964(微信同)
添加微信好友时请注明“小巫工作坊”
二
线上课程
1
张德芬空间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
获得小巫独家育儿秘诀
2
小巫养育学堂
长按二维码进入
小巫养育学堂平台
长按二维码进入
小巫养育学堂报名处
— END —
更多阅读请点击
【号外】见证神奇:小巫家庭联结力个案专场 | 上海 5月6日
在问“如何培养孩子的XXX”之前,先问问自己:我有资格“培养”谁吗?
还有三百多篇精彩文章,请进入公微查看
微信平台博主
简介
关注小巫养育学堂
关注小巫微信公众号
小巫,美籍儿童教育专家,人智学者,两个孩子的妈妈;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清华大学特聘讲师;华德福学校联合发起人兼特约顾问;国际人智医学学士后培训(IPMT)项目发展顾问;开创『艺术养育』父母培训课程,创办『小巫养育学堂』网络课堂,创立『家庭联结力』亲子互动模式;著有《让孩子做主》《接纳孩子》《小巫教你讲故事》等十余本畅销书,累计销售上百万册;开发故事工作坊、想象力工作坊、儿童成长力工作坊、十二感官工作坊等系列课程,线上线下学员近百万人次;当选新浪教育首届“中国榜样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