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GA】李小云:疫情下中国形成抗疫扶贫机制
11月24日下午,2020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在甘肃省陇南市召开,视频连线联合国机构高级别代表,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官员。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国际发展网络主席李小云指出,中国独特的扶贫机构设置、扶贫政策协调系统、已有的扶贫措施及乡村社会的多元化生计体系,使得中国的抗疫实践具有了较强的贫困敏感性,这可以为国际社会提供相关借鉴。
李小云表示,疫情防御在两个维度上对贫困产生了影响。第一个维度就是其强度和所持续的时间长度,可能会对已经脱贫的人口或贫困线之上的边缘贫困人口产生影响,增加其返贫风险;第二个维度是会加深已有贫困群体的贫困程度。
他指出,中国的抗疫政策对于贫困是敏感的。从中国的经验来说,要想保证对贫困敏感就必须要有一个机构来吸纳、来消化和反馈抗疫的有关信息,并推动形成能够对贫困人口有利的政策。中国的扶贫办系统本身是一个高度贫困敏感的体系,这在全世界是非常有意义和有特色的一个体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想让抗疫的政策和措施对贫困人口敏感的话,仅靠扶贫办的系统是不够的,李小云表示,还需要有扶贫政策的协调。“所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这个机制,在疫情之后从就业、保障等许多方面发出各种各样的文件,能够动员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这当然也是抗疫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指出,在体制和政策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中国已有的扶贫的措施、建档立卡的制度以及电商扶贫、教育扶贫尤其是东西协作扶贫机制,能够促进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或者缓解疫情对其的冲击。“中国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的扶贫机制,有机地转变成为了抗疫、防止贫困发生、阻止已有的贫困进一步加深的抗疫扶贫机制。”
李小云指出,中国在抗疫过程中,在扶贫领域的一系列做法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风险防御的,而已经进入到了主动应对的阶段。中国的抗疫不仅在卫生领域,也在减贫领域创新了实践形式。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外文局、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和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主办,主题为“后疫情时代全球减贫创新与合作”。来自政府、驻华使馆、高校、企业等12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近百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嘉宾围绕会议主题,探讨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缩小数字鸿沟,让贫困人群从数字创新中受益,加速抗疫合作和减贫知识分享和交流。
国际发展和全球农业学院(CIDGA)
中国农业大学基于其过去几十年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国际发展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探索之上,于2020年组建的校级跨学科、跨学院、围绕国际发展和全球农业相关学科进行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校级新农科建设平台。面向国际前沿,秉持全球视野。
来 源:中国网
作者:赵斌宇(中国网)
图片:李 佳(中国网)
编 辑:张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