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头有尾的学习,让知识融入骨血

韩乐 童行学院 2020-08-20

  


第一时间获取优质儿童教育分享、课程信息,请“置顶”或“星标”我们:点击上方蓝色字「童行学院」👉点击右上角「…」👉点击选择「设为星标」即可。


教育是什么呢?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那我们还剩了一些什么?


本文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有头有尾”的学习。希望这样的学习,可以让知识具有生活价值,成为我们看待事物的透镜。


“从小学到高中,你学过的哪些知识,今天的生活还用得上?”


这个看似非常容易回答的问题,会让不少人面红耳赤、无地自容,仿佛自己的生命被平白无故地砍掉了一半,还是最鲜嫩多汁的一半。


眼看着我家娃孩子很快就要步入小学,怎么才能破除“知识用不上”的魔咒。于是,逮人就问,“你学过的哪些知识,今天的生活还用得上。”试图从中总结出一些些规律。


我的一位朋友,一位全国大学生网球比赛冠军,她的回答似乎让我触摸到了答案的边缘。当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边回忆边分析,答案也越来清晰。


“从幼儿园开始打网球,小学起每年都会参加省级比赛。上大学的第一年,拿了一次大学生比赛的全国冠军,那之后就很少输球了。那次比赛,我整个人都很放松很自在,打得过程非常顺利,几乎每颗球都按照我心中既定的路线落在它该落的位置上。那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好像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怎么打都是好球,怎么进攻发力都不会失误。


后来的训练中我常常去回忆当时的那个画面,有意识的找寻同样的感觉。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比赛,我都是一分一分耐心地拼,每颗球都非常珍惜,把失误降到最少,看着对方心态慢慢垮掉,结果就是反败为胜。赢得比赛多了,自己对自己也就更有信心了。


这样的习惯和态度迁移到生活和工作中,都让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不断动脑子去学习去实践,就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这可能也是我的‘自信’特质(来自盖洛普优势测试的结果)形成的关键因素吧。”


我们会发现,当她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之后,她会将那种成功的经验,不断地迁移到其他比赛中、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之中,甚至是迁移到了个人信念之中。


我们总想让学到的东西在脑海里留点什么,事实上,留下来的往往并不是知识,而是一种融入骨血的东西。


也许你会说,网球冠军朋友融入骨血的,是运动员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借鉴意义不是太强。


咱们再来举个例子,这个例子来自《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一书,作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戴维·珀金斯。


很多人在学习法国大革命时,几乎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表现,但有人却评论道:“通过法国大革命,我理解了各个世界争端的普遍规律,例如,缺少自由、贫穷、赋税过重、经济疲软、宗教与世俗政权斗争或社会不公等因素是如何成为战争导火索的。”


显然,对于这位学习者而言,法国大革命不仅仅只是一堆繁杂的事实,更提供了一种看待事物的透镜,由此,他能够理解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争端和冲突。这样的学习,是具有生活价值的,“今天的生活还用得上。”


如何才能让知识融入骨血,让知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还用得上。斗胆在这里提出一个概念,那就是“有头有尾”的学习。什么是“有头有尾”的学习,即向上追溯,向下迁移。让我来向你慢慢道来。



有头:追溯源头

效果:Think big


为什么要向上追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指出:对学生来说,没有来源的知识是难以接受的。


我们教给孩子的一切知识,也需要从源头引发出来。那么,这个源头是什么呢?这个源头,就是孩子所熟悉的生活和他的旧知识。


在学习新知识时,引导孩子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仓库里去寻找新知识的奥秘,这就是向上追溯。通过向上追溯,孩子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旧知识便可以得到应用,旧知识可以成为获得新知识的工具。


儿子学了一些古诗。有一次,他玩得满头大汗,说了一句“我都汗滴禾下土了。”可以看出来,孩子对这句古诗是有理解的。因为这句诗和他的生活有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继续追问,“汗如果没有滴入土地,会到哪里去呢?”“水进入土地,会跑到哪儿呢?”“河流的水又是从哪里来?”


经过这样一些提问,孩子便可以将“汗滴入土”的知识范围,扩大到水循环。


大约一百年前,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怀特黑德(Whitehead,1929)对教育中的“呆滞思想”进行批判时提出了如下观点:在训练儿童进行思维活动时,首先要注意我所提出的“呆滞思想”——几乎没有经过使用、检验或引入新的联系,直接吸收到头脑中的观点……有“呆滞思想”的教育不仅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



如何破除呆滞思想呢,就需要利用好孩子脑子里的存货,“叫醒”脑子里的知识。具体怎么办呢?有两个步骤:


第一步,提问题。就是在学习之前,提出一个和孩子强相关的问题。让知识成为孩子的需要,成为孩子真正想要了解的内容。


如何提出和孩子强相关的问题?《人类的起源》又名《我们的起源》这部纪录片,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它一上来就提出了一个和我们每个人都紧密相关的问题:“你的面部轮廓,你用双腿直立行走,你看世界的方式,究竟是什么塑造了你?”


这个问题,让我们觉得“人类起源”不再是只有古人类学家才感兴趣的话题,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用这样一个大问题做引子,谁不想继续看看,这部纪录片要讲什么呢?4岁小儿愣是跟着我将这几集纪录片看完了。


第二步,搭关系。提出了问题之后,又如何将问题与孩子的旧有知识搭上关系呢?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孩子,从他们的头脑中找到旧有的知识、经验,并对比、思考。


还是用《人类的起源》这部纪录片来举例。我们的祖先,是怎么一步步进化成今天的样子的呢?


为了从古人类的骨骼中找到答案,《人类的起源》这部纪录片引导我们比较古人类的身体与现代人的身体,发现解剖的差异。


古人类的解剖对我们本是陌生的。记住一些解剖现象,对我们并无启发。可是,通过与我们熟悉的、自己的身体相比较,我们就能认识到这些解剖现象的价值——它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在几十万年间发生了哪些变化,并思考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对比,《人类的起源》引导我们产生了这样一个结论,是祖先的求生斗争塑造了我们的身体。我们今天走路的方式、下巴的形状、眼睛的样子,甚至是我们大拇指的活动方式,都是我们祖先挣扎过后的结果。这些变化却也让我们付出了惊人的代价,它深刻得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你看,通过将新知识和旧知识比较,我们突然发现了,怎样咀嚼新知识。就好像第一次见到榴莲,不知道如何下口的人,发现了一个裂缝,窥探到了里头的果肉。


其实,每个人都是从内部生发,来解决和观察这个世界的。孩子了解知识和自己有什么样的关系,先从小小的我出发,再到大大的世界,这样才不显得生硬、突兀。他们才容易积极主动地接纳它,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向上追溯,知识有了来源,便可以顺藤摸瓜,知识的枝枝蔓蔓都会看得清清楚楚。这就是Think big。



有尾:向下迁移

效果:Think deep


“有头有尾”的学习,“有尾”是什么意思呢?有尾就是向下迁移。


怎样让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学过的哪些知识,在以后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里,还能用得上。还需要让孩子有一种迁移的能力。拥有了迁移的能力,孩子就可以在不同的情境和问题面前创造性地、灵活地、流畅地应用所学知识。


知识迁移有多难呢,知识不能迁移又有多普遍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郝京华到小学调研时,常会拿这样一道数学题问小学生:“每辆公共汽车能装载36名学生,运送1128名学生需要多少辆公共汽车?”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回答31辆余12人。


答案是32辆。如果你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请仔细往下看。


31辆余12人——这个荒谬的答案说明,答题人并没有意识到所用的数学知识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其实,这样的情况非常多见。即使是一讲到知识点,就能背诵如流的优等生,一转个弯,便不明所以。


这种知识掌握不到位的情况,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戴维·珀金斯给出一个比喻,叫做 “脆弱知识综合症”,其具体表现就是:好多的知识,孩子们只是知道,没有理解,所以不会将知识迁移,换一种情景,这个知识点就成了陌路人。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理解知识,还可以让知识得到迁移呢?


哲学家怀特黑德这样说的:“我们引入的主要观点应是少量且重要的,并且能被应用到每一种可能的联系中去。”


少量并且重要,还要能应用到每一种可能联系中去,这就得请出大概念了。


什么是大概念呢?大概念是一门学科的核心概念,一个领域的所有问题都与这个大概念密切相关。


每一个大概念,都能够贯穿该学科的全部。它和事实性知识不同,具有永恒性、普遍性、抽象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可以说,掌握了大概念,就等于掌握了一个学科的精髓。大概念为迁移提供基础。


举个例子,历史学中,“战争”是一个大概念,从很多历史事件中,你都可以更深刻得理解战争。它的下面有很多的分支概念。这意味着,如果理解了“战争”,就能一通百通得理解“贸易战争”、“信息战争”、“石油战争”等等子概念。


你看,大概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一个学科知识的总结,又能生发出千百种变型。这种能够让孩子深入学习、触类旁通的知识,就是有生活价值的知识。


总之,要让知识和孩子相关,引发孩子的主动思考,让孩子们可以将知识迁移到生活中,这样的学习才是有生活价值的学习。经过这样学习的知识,才可能在未来十几二十年后留下来。


要想让学习在生命里留下什么,就要让学习“有头有尾”。什么是有头有尾,有头就是向上追溯,从孩子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新知识,这样便可以找到知识的脉络,Think big;有尾就是向下迁移,达到对知识更深化的理解,Think deep。



怎样让孩子学过的知识,具有绵延一生的价值?如何让学习举一反三,一通百通?这也是童行的课程一直探索的问题。


童行线上音频课程里,有这么4个步骤:


  1. 首先,提出与孩子相关的大问题;

  2. 之后,让孩子与旧有观念做对比;

  3. 接着,找到大概念;

  4. 最后,将大概念迁移到其它情境中。


实例分析:《世界简史I》中的一节内容“王国的起源”。


举一个童行课里的例子,景芳在《世界简史Ⅰ》里,是这样为孩子讲述“王国的起源”:


1.提出与孩子相关的大问题。


给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建立自己的王国”。这么一个有趣的问题,孩子可是一万个乐意去想,去思考。


2. 让孩子与旧有观念做对比。


孩子在听了我们《世界简史Ⅰ》第三单元前面几节内容的基础上,会知道建造一个小王国,需要的一些基本要求,需要有农业、军队。


可是,光有这些,够用吗?景芳这时候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四面八方的人们,为什么要接受你做国王呢?你要做些什么才能让他们认可你呢?


通过对上面问题的思考之后,孩子们便可以知道,打仗并不是万能的。历史上各部落有不少骁勇善战的领袖,但很多地方数千年也没建立起广阔的王国。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一个王国,当它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或一个部落,而是把相隔遥远的很多城市和很多部落统一起来,一定需要某些重要连接。


这个连接是什么呢,景芳带着孩子去了几个神秘的地下宫殿找答案。


3.让孩子建立大概念


通过探索这三处宫殿,孩子便可建立一个大概念——价值信仰。


这个世界上最早建立王国的地方,是像苏美尔和埃及这样神话信仰最成熟的地方。对于一个王国,信仰的力量,不亚于兵器的力量。用中国古代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4.学习迁移:让孩子理解当代虽然很多国家不以宗教建国,但是一个国家还要有价值信仰。


大多数国家历史上都有过国王。但是,现在呢,世界上只有一少部分国家,保留着国王这个位置。那么,没有国王的国家,他们的领袖,靠的是什么来获得拥护。他们是靠本领获得拥护,捍卫一个国家共同尊重的价值,例如自由、平等、博爱等等,对这些价值的信仰,是我们今天国家和领袖的基础。


如果真想成为一个小国王,成为国家的领袖,那么,一定要记得,只有兵器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代表所有居民共同相信的那些美好价值才可以。


孩子们在学习了“王国的起源”之后,可以将价值信仰的力量用到生活中去,假如孩子们想发起一场活动;例如孩子想结交更多的朋友;假如他们本身就是班上的或者学校里有一定“地位”的人,假如……


12

韩乐

童行学院产品编辑

曾从事童书自媒体、儿童图书领域相关工作

家有男孩、哄娃绝招:讲故事


金秋收获季


后台经常收到关于《童行100本亲子伴读书单课》绘本团购的咨询。针对第一辑书单,景芳和童行教研团队特别制作了的《童行知识盒子》,内含:


  1. 童行团队历时三个月,由大boss郝景芳本本把关,终于筛选出的8本经典绘本

  2. 王立铭老师的音频课程《给孩子的万物启蒙课》,课程一经推出便成为儿童教育类销量冠军

  3. 《童行100本书单亲子伴读课》特别编撰的《亲子伴读手账》

  4. 专为妈妈和孩子打造的灵感盒子《我和妈妈的每一个七天》亲子手账


史无前例大降价!像这样一份价值498元的知识礼盒,现在只卖328元!



之前断货的3岁+、5岁+少量余货上架,送人自用两相宜,预购从速哦~~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最珍贵的礼物送给最珍爱的小人儿,特惠热销中。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一起童行


拓展阅读


一起童行,从星标开始

一个哲学家的启蒙教育

在生活中捕捉幸福的魔法

如何给孩子解释“家”的意义?

学习枯燥,是因为这一点没做对

我们还在用19世纪的方法,教育21世纪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四个关键点,你注意到了吗?

知道很多知识就够了吗?怎样帮助孩子获得对世界更好的理解

山村支教、去非洲、阻止伊拉克战争……你能接受孩子走上多不同的人生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