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很多大师思路,其实可以从小学习
在我们的公众号上,曾经发过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的一篇文章,讲到中国学生普遍欠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无法应对时代挑战。
以我个人而言,我也一直关注这个话题。如果问我对孩子有什么期望,也就是希望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只不过,仅仅提出批评,还是无法让我觉得释怀,甚至更让我如芒在背。我总是觉得,如果找不到解决方法,单纯批评现象,是缺少意义的。
我希望自己能够寻找到某种解决方案。
找到影响我自己最深的思想力量
该如何办到呢?怎样才能有效地弥合我们教育中显著的不足?
我闭上眼睛,仔细回忆在过去这些年里影响我最深的力量。
从前也经常有人问我,从小到大读的书,哪些对你影响最大?
平心而论,科学家和哲学家写的文章,对我影响最大。但这种影响,不在于我学科学,而在于我从科学转行。事实上,我就是因为读了波尔、海森堡、薛定谔、笛卡尔、帕斯卡……这些人写的书,今天才成为一个既写科幻、又做经济研究的儿童教育工作者。
他们的书,让我知道,真的有一些可以跨界的通用思维方法。
什么是通用思维方法呢?
其实就是“你如何想问题”。
对于小孩子,她可能需要想的问题是“分数是什么”“我如何跟班上的同学相处”;对于成年人,可能需要想的问题是“共享经济靠谱吗”“知识付费是伪命题吗”“股市还有没有下一波红利”。
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些共通的思考切入角度,这就是“通用思考方法”。
通用的思考方法,其实说起来也不难。第一步是分析本质。所有问题,都需要透过概念,理解概念背后的本质。例如“共享经济”的本质是什么?第二步是看见格局。跳出小局部,看到整体格局。例如“知识付费”处于知识经济大格局的什么位置?第三步是按逻辑探究。需要掌握探究问题的基本思路。例如“如何思考股市的起伏规律”?
分析本质、看见格局、掌握探究思路。说起来,不过也就是如此。
这种通用思维方法,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简单就在于,同样的思维方法可以应用到各个学科;难就难在抽象。
对我而言,阅读大师著作,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探究式的通用思维。
什么是探究的方式呢?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作者先提出“现在我们有这么一个难题啊”,然后说“某某派别是这样这样说的,他们的理由是,但是他们的困难在于”,然后说“某某派别是那样那样说的,他们的理由是,他们的困难在于”,把几个派别的观点都讲了一遍,最后说“你看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这样的,因为,所以,于是,也就,最后”。
也许有的人会纳闷:这有什么稀奇的,不就是看一些人吵架争论吗。
但对我来说,真的是截然不同的体验。经典思想家的分析思路和一般路人非常不一样,当他们介绍别人的观点,能先站在某个人的鞋子里,先讲清楚那个人的理由和合理性。当他换到另一种视角和思路,他又能以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立场为核心。最后,当他跳出所有人的立场,开始自己的创造性解决方案,他又能突然跳到另一个维度思考问题。
跟随几次大师思路,自己的任督二脉就仿佛被打开了,从此再看事情变得越来越清晰。看任何领域的新事物,也会感觉到共通。
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从根到枝叶的学习,才是长久学习
如果想让孩子获得更多思考与创造能力,能如何做呢?
从记忆回到现实,我开始跟团队小伙伴一起探讨,如何才能让理想落地。
我们从根本出发,重新梳理我们心中对于理想课堂的想象。我希望它是从根基出发,再向枝叶延伸。根基是孩子的通用思维能力,而枝叶才是孩子在各个学科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我希望这样的课堂能够让孩子沿着探究的思路,感受到通用思维,然后带着这样的通用思维再进入各个学科。
这件事听起来太难了吧?能做到吗?于是我给团队小伙伴画了下面这个图:
我对他们说,我们要做什么样的课程呢,一定需要是从底层的树根出发,最后再延伸到树叶的课程。我们不要零零星星搞出来很多树叶,陷入细节的海洋。我们最终希望他们获得的是树干的能力。有树干的能力在,树叶会不断生长,掉落了也会继续生长。
我给团队定下了要求: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底层思维能力,再把思维能力串联成思考脉络,让孩子不断体验思考一个问题的方法。
团队小伙伴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于是,我们定下了四种重要的思维模型,然后将其拆解为十二种基础能力。
比起山顶合影,爬山的过程才更重要
团队小伙伴大概能明白我的期望,但还是对于如何达到目标有点茫然。
于是,我又细化了我的要求。
我说:我们写所有课的时侯,要让孩子体验到爬山的过程,而不只是在山顶合影。
我又画了下面这张图:
传统科普课和传统学校课程的共同特点是:老师把一个知识当作一个结论直接讲出来。为什么会探究这个知识、如何探究这个知识的过程是忽略不计的。这固然是最快速的方法,但是这样怎么可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真理呢。
最宝贵的是探究方法啊!就好比爬山对人的所有锻炼,都来自于路途。
于是,我定下了写课要求:要有思路的引导。
思考和创造力从哪儿来?大师的思路是最好的源泉。我们要让孩子看到大千世界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体验知识是如何获得的,体验专家探究问题的思路。
也就是说,我希望把我在大师阅读中体会到的思维升级,慢慢带给孩子。
于是,我又画了一些写课的思维导图:
樱桃舰长部分课程思维导图 ▲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这一次,团队小伙伴每一个都很用心,最初也有一些困扰,但是写着写着,课程的内容和质量都提升了很多,有意识在课程中用探究的思路引导孩子,让孩子带着好奇自己思考,推导知识结论。小伙伴很快就越写越好。
写课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教育大师威金斯著名的著作《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书中将理解分为六个侧面: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和自知。小伙伴详细做每一段落拆解。虽然做不到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力求将六个侧面不断融入每一节课。
孩子是在自己的思考中学会思考
即使做了这些,我仍然不满意。
原因就在于,孩子是不可能仅仅通过听课而学会思考,孩子必须通过思考学会思考。
虽然说让孩子感受专家的探究思路,感受的时间久了,一定会浸润专家的思维方式,但这种浸润是潜移默化的,有可能很久都没有体现,或者孩子也不能意识到自己学到了思考,在生活中也不会主动使用。
如果不能让孩子参与和练习,孩子怎么能获得提高呢?
于是,我画了下面这张图:
我和小伙伴们,于是一起开始思考,如何给孩子设计好的参与环节,让孩子自主学习。最终,我们选择通过技术的方式设计。我们给孩子编制课程精华提炼,又给孩子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真的能够带着思考去感受知识,在互动练习中学习思考。
我们将整个学习过程分成了“听-学-练”三个小部分。“听”是听音频课程,感受专家的思路;“学”是复习音频中出现的知识和思路;“练”是在复习之后进行趣味游戏题。这样才做到一个最小的学习过程。
好的产品,就是理念与乐趣共生的产品
前面说了这么多,都是我的思路和理念。但最终教育不是理念漂浮,而是课程落地。
所有的设计思路,都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体现出来呢?
首先是把我们设想的最小的学习单元:“听-学-练”,设置为一个教室里的不同模块。在一个充满场景感的页面上,让孩子先了解到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音频故事聆听,再通过四个宝箱进行学习和练习。
这样的一个学习单元,在场景上可以相当自由。例如“平时听一听,周末玩一玩”。在平时的清晨、夜晚、路上,让孩子听一些音频课,从故事里感受思考方式。然后白天或周末,如果有碎片时间,可以让孩子进入宝箱,复习一些知识和思路,做做趣味小题。
这样的学习,既不占用日常学科学习的整块时间,又可以让孩子在快乐休闲中,感受到大师思维的浸润,自己也获得思考的提升。
童行学院老师樱桃舰长和柠檬博士上课的教室界面
那么具体的宝箱课堂是怎样让孩子完成学习和练习呢?
我们是先把音频课里的专家思路提炼出来,用卡片的方式解读,然后再做小练习。
练习题会重复一次卡片上的相关知识,然后会更换一个场景,让孩子用学到的思维方法去解决新场景中的问题,锻炼所谓的可迁移能力。每一种思维卡片上提到的思路,都对应着前面四大思维、十二种基础能力的一种。这样就完成了思维的复习和拓展。
童行学院助教桃子姐姐和小精灵卡鲁鲁上课的宝箱课堂界面
知识的组织,应该让孩子扩大眼界范围
前面说的,都是一个单元的课如何讲,如何让孩子完成学习闭环。在一个单元场景里,我们能让孩子获得知识的积累、思维的提升,单元的宝箱也能清楚看到这一点。
但视野的拓展又该如何做呢?
我们的理念是让孩子得到知识、视野、思维的提升,其中视野拓展必不可少。一个孩子成年之后看事情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成长过程中的视野范围。
视野拓展需要认知框架的扩大化,而不只是堆积无数知识。这就好比一万块砖头还只是砖头,但有梁有柱子的结构,就能搭成一间屋子。我们希望能通过主题和单元串联的方式,真正让孩子搭起有高度的认知结构。
这就不仅需要每一课有清晰的思路,更需要每一个大的主题都能按照清晰的框架设计,分类和维度选取都合适——既有宏观高度,又有内容广度,选取的也是这个主题之下最重要的知识维度。这就好比建筑梁柱的纵与横。
例如下面这张图,“看见”单元的知识维度:
看见主题柠檬博士科学课知识图谱 ▲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而主题和主题之间如何串联呢?我们是按照五大哲思问题,按认知扩大的方向,串联起25个学习主题。这是一次以哲思为引导的知识之旅,我们也就命名为“哲思之旅”。
在课程产品中,这样的哲思之旅,以藏宝地图的方式呈现。这是在我看来最好的方式。一方面是因为地图本身预示这是一次视野扩大之旅,另一方面,寻宝地图也表示探索,探寻智慧宝石。在我看来,学习本身就是一场冒险之旅。
走心的与理想的,天空中的童行学院
前面所有这些介绍,都是关于童行学院改版上线的小程序——我们想为孩子营造的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小程序平台去年11月正式上线,有大量童行的老朋友陪伴我们走过最初的这段时光。这一次的改版,离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又近了一些,尽管还远远没有达到心中的理想。
我们希望给孩子建立一个真正的线上学院,不是网上某种课堂商城,也不是线下课堂的互联网化,而是一个有各种学习场景的、可以互动的线上课堂。我们目前在学院课堂里安排了音频课程和练习题模块,以后还会在课堂里增加更多功能,让孩子真正能够自主去探索、去创造,去交流,去完成任务。
我们真正希望的,就是能用踏实的一步一步,让更多孩子得到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弥补学校教育的缺陷,让更多孩子在自我推动中学会思考和创造。
我们希望孩子能学到大师的思维方法——因为那是人类真正获取新智慧的必经之路。在大师思路的浸润中,一个孩子将会慢慢学会分析本质、看见格局、探究问题——他的思路会一通百通。
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意义。
也许你可以看出,童行学院的小程序改版升级,也伴随着美术图像的改版升级。我们在视觉上也在不断追求提升和完善。因为视觉美感本身也是童行学院追求的品质。
目前这一版小程序界面,着重做出了场景感。樱桃舰长是在她的故事飞船里上课,柠檬博士是在他的神奇实验室里上课,宝箱课堂的习题模块由于有了桃子姐姐和小精灵,小朋友也非常喜欢,增添了学习的乐趣。
只是目前的人物、场景和动态设计,都还不算完美,我们也会伴随着教研的不断深化和精益求精,力争把画面做得更美,带给孩子更多想象力发挥的空间。
童行学院的理念就是,带孩子看见世界的广博与深厚,永远追寻美,帮助孩子自我生成,找到自己的内心之光。
发现自我,探索世界。
这样的理念就凝聚成了我们这一版全新设计的童行学院空中城堡。它是我们理想所在,也是我们心目中美好教育的样子。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理念或者城堡,就和我们一起登陆,或者把我们推荐给你的朋友吧。让我们在天空里,一起童行。
点击图片,即可体验“童行学院”小程序 ▲
你喜欢童行学院改版后的小程序吗?有没有和孩子一起学起来,玩起来呢?我们特别期待听到大家的反馈,下方留言区告诉我们吧!
12
郝景芳
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得主
清华大学天体物理硕士、经济学博士
童行学院创始人,2018年世界青年领袖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一起童行
拓展阅读
童行理念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