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谊生 | 《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现象研究》序

张谊生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2-05-19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近日,温州大学教授叶建军所著的《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现象研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对近代汉语中十余种常见的句式糅合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系统的研究,构建了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理论。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现象研究”(批准号:12BYY086)的最终成果。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吴福祥、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谊生分别为本书作了序。今刊张谊生先生所作序二,以飨读者。




序  二


文 | 张谊生


句式糅合一直是近现代汉语中的一种重要而又特殊的语言现象。然而,在传统的语法体系及其研究中,句式糅合及其相关的语言现象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看作是不规范的语言现象,这也正是迄今为止这方面研究成果较少的原因。

近些年来,随着各种语言理论的引入和借鉴,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完善,研究手段的不断更新和提升,有关汉语句式糅合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当然,在取得部分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当前糅合句式研究中还存在的问题,比如深层次、解释性的研究成果还很少,尤其是结合特定语言学理论与有效研究方法的系统性探究就更少了。

叶建军的这本《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现象研究》正是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研究的一项重要突破与总结,是针对这一语言现象研究的创新性成果。该书从多个不同的语言现象与研究视角出发,对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的性质与特征、构造与类别、演化与成因,都做了深入详尽的分析与探究、全面系统的揭示与解释。通过对一批糅合句式的深入研究,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很有创见的结论与解释。


学术价值与优点

我仔细审阅这本论著,觉得这本专著的学术价值与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全面、深入、系统

首先,这本论著从多个角度对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现象做了相当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

作者依次研究了近代汉语中十余种句式糅合现象,将微观的个案分析与宏观的理论阐述结合起来,提出的句式糅合理论颇有创见,得出的许多结论也都相当新颖。作者认为:

句式糅合是某些特殊句式的一种特定生成机制;

句式糅合要完全遵循语义相近原则、时代先后原则以及成分蕴含或语义蕴含原则;

句式糅合现象可以分为同类句式糅合与异类句式糅合两种现象;

近代汉语的句式糅合现象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和系统性,甚至还存在句式的二次糅合现象;

句式糅合的动因大多与凸显言者的主观性有关,语言接触也是句式糅合的一种动因;

糅合句式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不是被淘汰就是逐渐规约化。

总之,这本论著在学界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近代汉语糅合句式,提出了一系列创见与解释,构建了一整套探究句式糅合的理论与方法


2

注重第一手语料

其次,这本论著既重视演绎法,更重视归纳法,特别注重实事求是地调查、分析第一手语料,作者得出的许多结论在语言事实中能够得到验证,揭示了不少以前学界不曾注意的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现象。

比如“X胜似Y”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差比句式,但是作者却敏锐地观察到该句式也可以表示平比,进而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并且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而且专著的分析都是建立在大量第一手语料调查的基础上,绝不会做纯理论的假设。所以,作者列举的例证典型翔实,颇有说服力,论证过程细致严谨,抽丝剥茧、鞭辟入里,得出来的结论都相当可靠。比如,作者认为“X胜似Y”是因递进的语用目的由差比句式与平比句式糅合而成的;随着“胜似”的词汇化与差比义的规约化,平比动词“似”逐渐转化为引出差比对象的介词;在类化机制作用下糅合句式“X胜如Y”中的“胜如”也发生了词汇化,“如”也发生了语法化。像这样精细、深入的论证,在这本专著中还有很多。


3

求真务实,以理服人

再次,这本论著能够做到求真务实,不回避疑难问题,对一些既有定论也不盲从,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尽量以理服人,这在当下实在确实难能可贵

专著探讨的某些句式糅合现象,实际上早已有人注意到,只是语焉不详。比如近代汉语中具有被动意义的所谓零被动句“被+NP+VP+NP”及相关语言现象的生成机制,尽管早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但一直没能得出充分、合理的解释。作者立足于汉语史,着重探究其生成机制与生成动因,从句式糅合的基本原则、同义句式的比较、主语羡余句式等三个视角,充分论证了其生成机制是糅合,证明是由命题义相同的省略受事主语的被动句式与主动句式通过删略重叠成分糅合而成的。作者还认为,如果言者大脑中先浮现省略受事主语的被动句式,后叠加主动句式,那么其生成动因是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相反,其生成动因是凸显言者的主观性,同时还有可能是保持话题的同一性。再比如,对于肯定义句式“好不A”,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调查,根据句式糅合的三个基本原则,认定句式中感叹标记与反诘标记以及同义句式的同现,进而断定肯定义句式“好不A”的生成机制是糅合,证明由感叹句式与反诘句式糅合而成,而且,作者还从正反两个方面探讨了句式糅合的动因。由于作者的调查论证细致严谨、逻辑性很强,这本论著所提出的相应观点不能不让人信服。


4

拓展汉语研究的视野

最后,这本论著将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现象研究与汉语词汇化研究、语法化研究结合起来,拓展了汉语词汇化、语法化研究的视野

作者研究了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现象的发展、演变及相关问题,将句式糅合研究与词汇化、语法化研究结合起来,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汉语词汇化、语法化理论。比如,作者通过探究句式“X胜似Y”的来源、“胜似”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得出结论:句式糅合不仅会致使某个结构发生词汇化,而且会引起此结构中某个词语发生语法化。又如作者通过探究句式“果不然”的形成及其演变,得出糅合句式本身也可以发生词汇化的结论。显然,论著又给学界提供了词汇化、语法化研究的一个崭新的视角。


除以上四个方面之外,这本专著的学术价值还体现在对汉语与其他民族语言的接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现代汉语句式糅合现象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眼中的叶建军

我认识叶建军是2005年9月,那年我正式开始培养语法学的博士生;他来上海师范大学跟袁宾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同时选修了我的现代汉语语法专题课。我当时就发现,他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并有独到见解的人,我的课堂上有讨论,他常常能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令人刮目相看。

叶建军2008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后本来可以留校,但是他权衡利弊后最终选择了放弃。机缘巧合,他毕业前有一次到我办公室谈论文,顺便聊起工作去向问题,我就推荐他去了温州大学。后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他常发来他的新作并请我提出修改意见,还邀请我去温州大学给研究生做学术报告。

我知道,叶建军在治学方面是一位非常严谨的学者,这些年来,他在近代汉语的研究中特别重视所写论文的质量。这本论著不但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而且其中部分章节曾以单篇论文形式在《中国语文》《语言科学》《古汉语研究》《语文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过,其中的两篇学术论文还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二等奖。

总之,这本《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现象研究》是前后花了十多年时间,经过精心整合才最终修改定稿的。叶建军的第一部专著《〈祖堂集〉疑问句研究》是在中华书局出版的,这第二部专著《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现象研究》又将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实在可喜可贺。据我了解,在我国语言学界,无论是从事现代汉语研究还是近代汉语研究领域,如果能够在中国语言学方面最重要的这两家出版社出版独撰的学术专著,那无疑是很有学术影响且颇为荣耀的。

毋庸讳言,这本论著也有一些方面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些的。比如,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现象的动因,还可以再深入挖掘;近代汉语句式糅合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专著研究的糅合句式,也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这都有待于作者今后在更深入、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拓展研究,并借鉴与吸收相关的语言学理论,从而对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现象做更全面的揭示。然而,就当前近代汉语糅合句式的研究而言,这本精心打磨的著作无疑是非常值得学界同仁关注,非常值得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生仔细研读的。在此,我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专著。      


2020年3月20日于上海师范大学


(注:为方便读者阅读,本文小标题为本期编辑所加。)



★图书信息★

《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现象研究》

叶建军 著


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研究的创新与突破之作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现象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现象研究”(批准号:12BYY086)的最终成果。书稿分为16章,约30万字。主要研究近代汉语中的句式糅合现象。书稿对近代汉语中十余种常见的句式糅合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系统的研究,构建了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理论。材料翔实,论证严谨,方法科学,观点、结论可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突破性。

部分章节曾以论文形式发表于《中国语文》《语言科学》《古汉语研究》《语文研究》等期刊,其中《“X胜似Y”的来源、“胜似”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和《“被NPVPNP”的生成机制与动因》两篇论文获得了第十八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二等奖。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句式糅合的界定与句式糅合的原则

1.2     汉语句式糅合现象研究现状

1.3     本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主要观点

1.4     本书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   “X 胜似 Y”的来源、“胜似”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

2.1     引言

2.2    “X 胜似 Y”的来源

2.3    “胜似”的词汇化与语义演变

2.4     三个相关问题

2.5     小结

第三章    “X 不如 Y 较 A”类差比句式的语义、形成与演变

3.1     引言

3.2    “X 不如 Y 较 A”类差比句式的类别

3.3    “X 不如 Y 较 A”类差比句式的语义

3.4    “X 不如 Y 较 A”类差比句式的形成

3.5    “X 不如 Y 较 A”类差比句式的演变

3.6     小结

第四章   “X 如 Y 相似”类平比句式的类别、来源及相关问题

4.1     引言

4.2    “X 如 Y 相似”类平比句式的类别

4.3    “X 如 Y 相似”类平比句式的生成机制与动因

4.4     从“XY 相似”等的来源看“相似”等的词性

4.5     小结

第五章   “被 NPVPNP”的生成机制与动因

5.1     引言

5.2    “被 NPVPNP”的句法、语义特点

5.3    “被 NPVPNP”的生成机制

5.4    “被 NPVPNP”的生成动因

5.5     小结

第六章   “被 NP将 / 把 NPVP”的生成机制与动因

6.1      引言

6.2    “被 NP将 / 把 NPVP”的句法、语义特点

6.3    “被 NP将 / 把 NPVP”的生成机制

6.4    “被 NP将 / 把 NPVP”的生成动因

6.5     小结

第七章   “S 去 X 去”的来源及相关问题

7.1     引言

7.2    “S 去 X 去”的生成机制

7.3    “S 去 X 去”的生成动因

7.4    “S 去 X 去”的生成是否与语言接触有关?

7.5     反向位移句式“S 来 X 来”的来源

7.6     小结

第八章   “非得 X 不 Y”的形成、演变及相关问题

8.1     引言

8.2    “非得 X 不 Y”与“非 X 不 Y”“得 X”的出现与使用

8.3    “非得 X 不 Y”的生成机制与动因

8.4    “非得 X 不 Y”的演变及“非得”的副词化

8.5     相关句式“非要 X 不 Y”的形成及其演变

8.6     小结

第九章   “除非 X,不 Y”与“除非 X,才 Y”的来源

9.1    引言

9.2   “除非 X,不 Y”的来源

9.3   “除非 X,才 Y”的来源

9.4    小结

第十章   “果不(其)然”的形成及其演变

10.1    引言

10.2   “果不(其)然”的形成

10.3.  “果不(其)然”的演变

10.4    小结

第十一章   “好不 A”的来源及“好不”的词汇化

11.1    引言

11.2    感叹句式“好 A”与反诘句式“岂不 A”

11.3    肯定义句式“好不 A”的生成机制

11.4    肯定义句式“好不 A”的生成动因.

11.5    “好不”的词汇化.

11.6    小结

第十二章   “莫 VPNeg”类疑问句式的类别与来源

12.1    引言.

12.2   “莫 VPNeg”类疑问句式的类别

12.3   “莫 VPNeg”类疑问句式的生成机制

12.4   “莫 VPNeg”类疑问句式的生成动因

12.5    小结

第十三章   “NP1 是 NP2 是也”类判断句式的生成机制与动因及相关问题

13.1    引言

13.2   “NP1 是 NP2 是也”类判断句式的生成机制

13.3   “NP1 是 NP2 是也”类判断句式的生成动因

13.4   “NP1 是 NP2(的)便是”是不是语言接触的产物?

13.5    小结

第十四章   “因 X(的)上头”类原因句式的来源及其演变

14.1    引言

14.2    元代“因 X(的)上头”类原因句式的普遍性

14.3   “因 X(的)上头”类原因句式的来源

14.4   “因 X(的)上头”类原因句式的演变

14.5    小结

第十五章   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现象的类型与特点

15.1    糅合是句式的一种生成机制

15.2    同类句式糅合现象与异类句式糅合现象

15.3    句式糅合现象的普遍性、多样性与系统性

15.4    二次句式糅合现象

15.5    小结

第十六章   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的动因与糅合句式的演变

16.1    言者的主观性与句式糅合

16.2    语言接触与句式糅合

16.3    动因的单一性与多样性

16.4    动因的必然性与或然性

16.5    糅合句式的淘汰与规约化

16.6    糅合句式与词汇化、语法化

16.7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上下滑动可查看目录>


★作者信息★


叶建军


叶建军,男,1969年8月生,安徽宿松人,文学博士。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汉语历史语法与词汇研究,尤其是近代汉语语法与词汇研究,涉及疑问范畴、句式糅合现象、特殊句式、词汇化与语法化、语言接触、篇章关联标记等研究。在《中国语文》《语言科学》《古汉语研究》《语文研究》《汉语学报》《语言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10余项,曾获得第十八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二等奖。



文末福利


免费赠书,先到先得!


为鼓励学术阅读,回馈新老读者,作者特赠新书若干本。欢迎对此书感兴趣的读者扫码登记。

  扫码填信息,先报先得书!



往期回顾

陆俭明 | 《现代汉语认知语法与教学语法研究》序言

吴福祥 | 《近代汉语句式糅合现象研究》序
春天正是学习天:韦应物笔下的“幽草”是什么草?
周清海 |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语言研究》序
案头必备 | 《通用规范汉字笔顺规范》面世啦!
喜讯!我刊《语言战略研究》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语言、文字类核心期刊!
庆祝女神节,字谜来添趣!
惊蛰出行,《辞源》教你辨野菜!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此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