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变革、微创新”视域下数学课堂教学微设计的案例探究

骆妃景 乐学数韵 2022-07-17


                     

 乐学数韵(ID/抖音:Vlxsy8   视频号/B站:乐学数韵 

教研、解题、资源 Q群: 314559613  ,1078982440 (限时免费)

编者按:

        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在华夏大地遍地开花,它的出现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巨大冲击,从关注教师的“教”转为关注学生的“学”,通过数学课堂活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也是一种大势所趋.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新课改如何改,其核心要素始终应该是提升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核心是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所以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了讨论而讨论,简而言之,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着重于如何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本文发表在《数学教学研究》,2016.第4期.本号已获作者授权发布.感谢骆老师的投稿.热忱欢迎全国数学爱好者投稿.投稿一般只接受word版(因为需要排版),文责自负.


作者简介



   骆妃景,2009年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保送华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教育硕士,2009年至2012年在揭阳市上砂中学支教一轮高一至高三循环教学,2012至2014年回校读学科教学教育硕士,2014年至今任教东莞市麻涌中学.主要从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解题研究,2009年至今带过7轮高三教学,在《中学数学》、《数学教学研究》、《中学数学研究》、《数学通讯》、《中学数学月刊》、《中学数学教与学》等CN刊物发表论文42篇。   


论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  教育教学“微变革、微创新”,是指不涉及事关教育大政方针和宏观问题的改革,只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实践操作层面的具体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热点和难点,着力进行方法、手段、途径等的变革和创新.开展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价值取向,基于“微变革、微创新”视域下数学课堂教学微设计的研究,具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状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现实意义,本文抛砖引玉,简述笔者开展基于“微变革、微创新”视域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微设计研究的四个实践案例与思考,以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  微创新;微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论文正文



1 引言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和数学课堂教学观念、方法和内容不断改革,“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增强学生课堂主体参与意识”、“以学生为本”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热词.但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仍然奉行“会解题出成绩才是硬道理”的数学教学取向,以老套路“知识点讲解+例题应用+重复训练”的教学设计为主,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喜欢用自己的 “教”牵引学生的“学”,偶尔会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自主、合作、探究、发现”的教学设计,但在课堂实施中教师的“控制欲”仍然很强,这样对学生思维的“驰聘”、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鲜有作用,并且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那么,我们数学一线教师该怎样设计高效的课堂进而实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

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开展了以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为价值取向,基于“微变革、微创新”视域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微设计的研究,实践表明,该研究不仅具有存进学生主动学习,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状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现实意义.现抛砖引玉,简述笔者的实践与思考,以与同行探讨. 

2 “微变革、微创新”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微变革、微创新”是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中最热门的话题.教育教学“微变革、微创新”,是指不涉及事关教育大政方针和宏观问题的改革,只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实践操作层面的具体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热点和难点,着力进行方法、手段、途径等的变革和创新.创造开放互动的学习课堂,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高效开展课堂教学.其运用方式是从小处着眼,贴近学生的心理,从一点一滴做起以达到由量到质的转变.看起来不够宏观,不成体系,但在有效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同时,可能引发对教育大问题的突破性思考,意义较大.

3 课堂教学微设计

    课堂教学微设计,即教师选取课堂教学内容中的某一片段(如问题情境、概念教学、探究活动、例题练习、知识应用等等)而进行的设计,强调以学生的体验为中心,开展互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它是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一部分,若干个微设计构成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


 

相关链接



1.深度引领课堂,践行核心素养 ——高三数学复习课案例探究

2.数列裂项求和的“源”与“流”

3.由一道数列放缩问题出发的深入探究 ——自然数倒数平方和的收敛问题

4.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深入探究

5.高三优质复习课——数列求和之错位相减教学设计与简评

6.浅议错位相减法求和的“万能公式”

7.一道关于数列求和的高考试题的多向探究及推广

8.“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以“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为例


参考文献




[1] 骆妃景.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J].数学教学研究,2015,(6).

[2] 骆妃景.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高中数学教学[J].中学数学,2015,(6).

[3]刘琼,陈小银.放手,让学生自己创造“微专题”--高三复习模式探究[J].中学数学月刊,2017,(8).

[4] 李宽珍.基于错误资源的微专题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从一道有关斜率问题的复习题谈起[J].数学通讯,2015,(11).

敬告:为防失联,请扫描关注《乐数》姊妹号《好老师在线数学》


来 源 |原创.

编 辑 |《好老师在线数学》  商务(合作)|微mathcharm 

戳原文,有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