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逆贼以及四果阿罗汉徐敬业的传说
李敬业(7世纪?-684年),又称徐敬业,祖籍曹州离狐县(今山东省鄄城西南),徐敬业的祖父本来叫徐勣,也就是徐世勣,字懋功,所以也叫徐懋功。徐懋功跟着李世民平定四方,是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功勋卓著,被封为英国公,赐姓“李”(因为徐敬业后来谋反,所以赐姓被武则天追回)。徐敬业父亲死得早,所以他直接承袭了祖父的英国公爵位。
徐敬业从小善于骑射,有才智。一次,徐敬业出外打猎,突然草原起了火,他把随行的马杀了,自己藏在马肚子里才幸免于难,别人都称赞他勇敢机智,父亲却摇头认为徐敬业是徐家的祸害。因父早死,徐敬业直接承袭了祖父的英国公爵位,曾任眉州刺史,后坐事被眨为柳州司马。
武则天太后废帝唐中宗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后李旦上表请辞,由武太后临朝称制,好多人敢怒不敢言。但是有个大臣勇敢地举起了反叛的旗帜,这个人就是徐敬业。
徐敬业以匡扶中宗复辟为理由,会同其弟徐敬猷、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人,在684年九月起兵于扬州,徐敬业自称为匡复府大将军,领扬州大都督,以勤王、匡扶卢陵王李显复位为名出师。
骆宾王写了一篇檄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传告天下,痛斥武则天的罪恶。这篇檄文好到什么程度?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初观此文时,还嬉笑自若,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句时,惊问是谁写的,有人说是骆宾王所写,武则天感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连被骂的人都赞叹这篇檄文,可见其煽动力之强!
徐敬业麾下士卒很快增至十余万人。武则天剥夺徐敬业赐姓,遣梁郡公李孝逸为主帅,魏元忠为副帅统兵三十万征讨。徐敬业手下魏思温建议直攻东都洛城,而薛璋则劝先南进常州、润州(今江苏镇江)。徐敬业听从薛璋意见,先南渡长江攻陷润州,再北向与李孝逸战于高邮,徐敬业初战获胜,但久战兵疲,之后徐敬业统兵凭借下阿溪固守。
李孝逸等军数次与徐敬业交战失利,畏惧准备撤退,魏元忠与行军管记刘知柔对李孝逸说:“现在正是顺风,芦荻干燥,是火攻的好机会。”他们坚决请求决战。
而徐敬业布阵已久,士卒多疲倦观望,战阵不能整肃;李孝逸进击,乘风纵火,徐敬业大败,斩首七千级,淹死的不计其数。
大败之后,徐敬业等轻装骑马逃入江都,准备从海路逃往高丽;李孝逸进兵屯驻江都,分别派遣各将领追击徐敬业。乙丑(十八日),徐敬业等到达海陵地界,被大风所阻止,将士哗变,众人跳水逃生。
他的部将王那相砍下徐敬业、徐敬猷和骆宾王的首级向官军投降。余党唐之奇、魏思温都被捕获。斩首后,他们的首级被送往神都,扬、润、楚三州由此平定。
而据野史记载,追兵将领怕承担对朝廷重犯追捕不力的罪名,杀了与徐敬业相貌似的两个人交差,而徐敬业、骆宾王等人遂得以隐名活了下来。
另据《纪闻》记载,徐敬业兵平日收养了一个人,相貌酷似自己,因而待他很好。等到敬业兵败的时候,官兵抓获了这个人,把他当作敬业斩了。而敬业本人实际上已经隐藏到了大孤山。他与同伴数(当然包括骆宾王)十人住在山里,与世隔绝。敬业本人削发为僧,同伴也多数出了家。
天宝初年,有一老僧法号叫住括,九十多岁,与弟子们到南狱衡山寺庙去访问各位僧人,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有一天,他突然集合起各位僧徒,在他们面前忏悔自己杀人的罪过。
僧徒们非常惊异,这位老僧说:“你们都听说有个徐敬业吧,我就是他!当年我因兵败逃进大孤山,精心修习佛道。如今即将命终。所以来到贵寺,要让世人知道我已修学佛法,证到四果阿罗汉了。”于是他自己提前说出了将要死亡的日期。果然到那天就死了,之后人们就把他安葬在衡山。
附录:《纪闻》徐敬业
唐则天朝,徐敬业扬州作乱,则天讨之,军败而遁。敬业竟养一人,貌类于己,而宠遇之。及敬业败,擒得所养者,斩其元以为敬业。而敬业实隐大孤山,与同伴数十人结庐不通人事。乃削发为僧,其侣亦多削发。天宝初,有老僧法名住括,年九十余,与弟子至南岳衡山寺访诸僧而居之,月余。忽集诸僧徒,忏悔杀人罪咎。僧徒异之。老僧曰:“汝颇闻有徐敬业乎?则吾身也。吾兵败,入于大孤山,精勤修道。今命将终,故来此寺,令世人知吾已证第四果矣。”因自言死期。果如期而卒。遂葬于衡山。
附录:徐敬业(《新唐书》《旧唐书》)
即李敬业,勣孙。武后时坐事贬柳州司马。嗣圣元年与杜求仁、骆宾王等起兵扬州。杀刺史陈敬之,以匡复中宗为号,传檄四方,聚集民众,设置官府,自称上将、大都督。攻下润州,奉貌似故太子贤者为主。不久被朝军李孝逸部打败,被虏于高邮。
初姓李。唐曹州离狐人。李勣孙。少从勣征伐,有勇名。袭爵英国公,历迁太仆少卿、眉州刺史。中宗嗣圣元年,坐赃,贬柳州司马。会武则天废帝,戮唐宗室,敬业乃乘人怨,与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共讨武氏,自称匡复府上将,拥兵十余万,传檄州县。后兵败,为部下所杀。
附录:《讨武檄文》全文: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汉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