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禅观随笔

冯达庵 十念生 2019-04-14

禅观随笔

冯达庵 

离心意识,直窥法界本体,不论生佛,皆显其清净自在。此一乘教之谈也。研究其教义者,震旦向推天台、贤首二宗。而绝解起行,能于短期中的实亲证其妙,则禅宗代有其人。然根基千差万别,参禅之流,虽同一孜孜,其所荐入,深浅各别。约而言之,可分四类:

 

(甲)昭灵禅    此类之机,自知意识攀缘不息,为一切烦恼之资,遂专意遮遣之。及其纯熟,其应环境,觉得五俱意识随缘并显,当前万法,咸有昭昭灵灵之观。此等禅境,凡外权小皆能得之,而于宗门则为未入流也。根基较利者,于此禅每能一触而会。若不知上进,便以为禅宗不过如是。任情径行,甚或流于狂妄,终不觉悟。

 

(乙)明心禅    此类之机,知六尘皆有所从出之根本,非若前类只知有浮尘根已也。此根本名曰“阿赖耶”,亦谓之曰“心”。参禅者若能顿入是心,则识量大集其中,前六识之分量概从未减[d1],当前尘相遂觉如梦如影。向之“分别我执”及“分别法执”,一时顿亡。会此禅也,则为入宗门第三句。

 

临济颂本句云“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牵端赖里头人”,即以“傀儡”喻当前如梦如影之尘相,而以“里头人”喻赖耶心。真会此禅者,于赖耶相分必有所亲证。若将梦、影作比量会,终是门外汉也。若既会第一句,故入第三句,则“里头人”直指本分。

 

神秀偈云“心如明镜台”,是能发明赖耶心者。所谓“拂拭”,志在不染六尘。较前机惟从意识荐取者,其境自异。宜为五祖之所取。

 

(丙)无生禅    前机以“心”为统一机关,于“分别二执”固能抑使无权,然自心之识量既强而有力,隐隐中不觉认其为最高主宰,是谓“俱生我执”。此执不去,心终不得自在。而起此执者,末那识也。行人于发明赖耶后,能以利剑迳破末那,则俱生我执失其依据。是为证入“生空真如”之境。亦谓“无生法忍”。《大日经》则谓之“觉心不生”。宗门则列为第二句禅。

 

六祖初偈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是无生法见地。五祖谓其亦未见性,乃实语也。永嘉从《维摩诘经》会得无生之旨,以参六祖,其境界正同。苟不留一宿,将终栖心于第二句禅,不知向上更有事在。

 

(丁)见性禅    七识虽破,第八识尚在,法界本体,为所遮障,万法之现,仍不离识。行人能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脱去识阴,便觉得从前所见诸法,绝无少许自性可言,而当体实相本不生,离言说,离尘垢,离因缘,等虚空,五德同时并发。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到此始得的实亲证。《大日经》所谓“极无自性心”即此。然所无者,识所变现之法相也。若法界自性,方从此显故。证此禅,目为“见性”,亦曰“本分”,宗门所列为第一句者也。

 

《大日经》诠“极无自性心”云:“所谓空性,离于根境,无相无境界……”若从文字上研究,几与无生禅莫辨。首山云:“龙袖拂开全体现,象王行处绝狐踪”。余于此偈颇有实地相应处,故读此段经文,觉得句句若从自心流出。

 

六祖中夜悟道,即入此心。其后演为五宗,皆不失厥旨。临济三玄,分拆[d2]最为得要。洞山“正中来”之颂,乃约第二玄而描写之;“正中偏”之颂,亦单简得[d3]仰山圆相之意,恐人以狐踪混象步也。洞山所谓“犹怀旧日嫌”,亦约未能的实作象王行者言之。

 

贤宗着眼在第一玄,台宗着眼在第二玄,空宗着眼在第三玄。或谓空宗只摄于觉生不生心,不合高跻第一句禅之列。此只据局部之义言之也。空宗历三大阿僧祇劫而后达于等觉之位。初劫破六识,只配第三句而已;次劫破七识,固配第二句;后劫破八识尽,而住于十地,居然第一句也。此宗在天台列入别教,以其教义流传,每以觉心不生为度。进乎此者,则罕及焉。然所谓“罕及”,乃世失其传,非当教之果止于第二句也(台宗亦说别教能直至佛地,不必圆教来接)。贤首列此宗为始教,则据初劫教义言之也。其于相宗亦然。实则二宗行相,岂初劫告满即般涅槃也哉!不过初登欢喜地已耳。综言之,台、贤、空、相四宗,其证等觉,虽迟速不同,功行未可轩轾。盖皆安住于第一句,十波罗蜜无不具备也。余之得入第一句,乃由禅、密二宗修习而来,于前四宗平等尊重,无所用其左右袒。上所云云,藉抒愚者一得云尔。

 

禅宗虽云一超直入,无等觉之名,而《大日经》云:“如是初心,佛说成佛因故”。证诸长沙之论,可谓相得益彰(长沙云:天下善知识未入果上涅槃;所证者,因中涅槃而已)。是其未证金刚后心,与前四宗等觉之位相若;且净种未熏,二严未具(此见马祖及南阳国师之论),更四宗之不如。是行人向上功夫,不仅单破最后根本无明已也。然破此根本无明以入金刚后心,究以何法为依据?诸宗皆未之详,于是密教尚矣。金刚顶宗者,接四宗之等觉菩萨者也。大日经宗者,接禅宗行人者也。

 

宗门行者既开正眼,通例即继之以行履,且须广参善知识,练成能征惯战之身,方足称为大作家。余志不欲盘桓于是,但急求向上,实践即身成佛之旨。若以作家居士相期,惟有敬谢不敏。

 

密宗之即身成佛,乃指金刚法界中之果位;禅宗之见性成佛,则指破除情识后之果位。若从此能发普贤大愿,则为入金刚法界之因,即大日宗之正机;未到此地而修密,辄为“所知障”笼罩,是谓旁机。


佛教真面目讲记1

佛教真面目讲记2

佛教真面目讲记3

佛教真面目讲记4


《佛学与西学》

佛教真面目1

佛教真面目2


高僧传1

神仙传集锦1 

历史真面目1

中医真面目1

中医真面目2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全集)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全集)

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全集)

来果和尚自行录(全集)

一梦漫言(全集)

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

印光大师略传

儒家之密教——龙溪学研究


今生必须要知道的知识:死亡及转生过程

宿命通原理

友直居士夫妇生西记、杨了达女士往生净土因缘


乱世不如狗

哥伦布到来前,印第安社会比欧洲更文明

南怀瑾秘方大全

从《交友论》看利玛窦传教策略

揭穿“古希腊”天文计算机神话

从五行谈中医框架

被输液毁掉的中国人!

走出中医学术的“百年困惑”

湿气、体寒,却偏偏易上火,什么鬼?

明清江南妖术恐慌衍变分析

走出西方伪普世价值——夷夏说略述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

煮云法师: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