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大数据必谈贵阳”。但自去年开始,有关贵阳大数据“退烧”的消息就开始逐渐多起来。
日前,贵阳发布加快推动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提出建设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大力发展以中高端消费和中高端制造为重点的实体经济。多个方面的变化说明,贵阳大数据“退烧”的确是事实。比如,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7年的33%下降到2018年的21%;再比如,去年的数博会与前几届相比,明显有降温迹象。不过,“退烧”并不代表贵阳抛弃了大数据这张名片。如就在18日,中国人民银行贵安数据中心项目投资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而在另一个角度来看,大数据“退烧”之后,提出建设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提振实体经济,推动与贵安新区融合发展——贵阳的野心,其实才刚刚显露。近几年贵阳走红,大数据确实功不可没。但是,城市存在感的增强,并不完全是因为大数据。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过去交通相对闭塞的贵阳,目前正成为区域性高铁枢纽城市。如贵广高铁开通,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等。而大数据“退烧”,与其说是淡化大数据产业,不如说是贵阳已不再满足于只做全国的机房,而是要真正让大数据更好反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建设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创新型中心城市;
加快数博大道产业园建设,加快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全力打造数据中心聚集区、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努力朝着建设“中国数谷”的方向奋力前进。
可以看出,虽然贵阳提出了大力发展以中高端消费和中高端制造为重点的实体经济,但大数据产业,依然是三大千亿级集群产业之一。当然,在大数据发展如火如荼之际,贵阳“急流勇退”,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其实是为现实所迫。要知道,虽然贵阳GDP增速已连续多年位居省会城市第一,但到2019年,贵阳GDP才首次突破4000亿元,这一体量不仅远低于西部的头部城市重庆、成都、西安,也排在昆明、南宁之后。甚至今年上半年,贵阳与遵义的GDP差距已经缩小到不到200亿。2019年贵阳第二产业增加值仅有1496.67亿元,而规上重点行业中,代表现代产业的电子信息制造,增速仅有2.3%。
由上述重点行业格局可以看出,贵阳的制造业不仅弱,且看不出太多大数据痕迹。这一方面说明,贵阳的大数据与实体经济制造业的融合不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贵阳的大数据产业要形成更大的经济推动力,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诚如贵阳官方人士所指出,“贵阳再不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的话就晚了,工业化几乎是欠发达地区崛起的必经之路,这个阶段是跳不过去的。”如果说此前发展大数据是贵阳的“弯道超车”,那么现在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就可以说是贵阳开始借助大数据优势来弥补工业化的短板。而随着交通地位的突显,打造消费中心,也称得上是贵阳对自身优势的一种利用。贵广高铁开通对于贵州旅游业的推动,就是很好例子。甚至已有人提出,“冬天购物到三亚、夏天购物来贵阳”这样的概念应该像过去宣传大数据那样,成为贵阳的下一个着力点。这种设想看起来确实挺大胆,但正如贵阳此前发展大数据所展示出的“跳跃性”,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多一点想象力,绝对不是坏事。不过,这次意见如其名字所示,最大的看点还是在于贵阳、贵安新区的融合发展。首先需要注意一个概念——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这个说法似乎只在贵阳提出,但并非第一次。如西部菌检索发现,早在今年5月,贵阳主官在谈到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时就提到:
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城市建设面积将达到945平方公里,按照每平方公里1万人计算,具备了建设千万级人口城市的条件,为打造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圈,更好地发挥黔中城市群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供了支撑。
而不管是“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还是“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圈”,“大能级”都是关键词。其最基本的一点,显然就是要做大人口和经济的规模。
去年贵阳GDP刚过4000亿,人口接近500万。这一体量,不管是经济还是人口,放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来看都是比较靠后的。而如何在短期内快速提升能级,贵阳、贵安新区的融合发展就是答案和路径。到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90万人左右;到2030年,城镇人口达到200万人左右,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220平方公里左右。
也就是说,贵阳、贵安真正实现融合,短期内就可以形成一个600万人口的城市,虽然距离千万级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是已经算是快速见效了。当然,坊间早就有更大胆的声音表示,贵阳如果和安顺实现“合并”,人口就将达到800万,未来成为千万人口超大城市指日可待。目前来看,贵阳与安顺“合并”,可能没那么简单。但是,明确加快贵阳与贵安新区融合发展,显然带来了想象空间。这里还有一个信号不可忽视:年初,贵州提出将支持贵阳市做大城市规模,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把全省城镇化的“龙头”舞起来。在做大做强省会城市已经成为主流选择的今天,贵阳与贵安新区的融合发展,实际上就是贵州和贵阳作出的回应。大数据,象征着互联网现代产业;强化制造业和消费,是补短板,顺应消费时代的趋势;建设大能级城市或都市圈,则符合近年来的强省会和都市圈发展潮流。
因此,不管是发展大数据产业,还是强化制造业、打造消费中心,抑或是建设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都市圈,“偏安一隅”的贵阳乃至整个贵州,其实都是在努力站到中心位置和主流赛道,避免继续掉队。对现在的贵阳来说,不管要在哪个风口站稳,都不容易,但敢想敢做的理念和思维,无疑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