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母亲,越来越“不明白”了
一键关注朱健zhujian,点击蓝字,轻松关注
母亲,是1950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是新中国第一代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
当时,有知识的女青年,在新中国还是凤毛麟角。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知识女性。
母亲,现在老了,已经八十六岁了。
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荡击着全球每一个犄角旮旯,裹挟了每一个妇儒老幼。
母亲,作为曾经的知识女性,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数字化的社会。
就如同,席卷在巨变的风暴里,困惑在过去与现实中。
母亲,越来越不明白了。
新疆原单位每个月通过银行卡,给她发退休金。
也可以说,她就不明白银行卡,也没想搞明白。
她总要让我去银行,帮她把退休金从卡里取出来,做到“眼见为实”。
七十年养成的标准动作,就是一手领现金、一手签字。
习惯成自然,这“标准动作”,几十年下来,就形成了下意识的“落袋为安”。
是多么不可思议,甚至是现代数字化社会的笑话。
但母亲作为八十六岁的耄耋老人,潜意识的思维中,银行卡里的阿拉伯数字是“悬挂”着的。
只有见到现金、数完钱,才叫:“拿到手里”。
应该讲,我们家经济条件还是非常好的。可节俭,已经渗透到她的骨子里。
我经常出差。东航公务舱一次性拖鞋上印着:“请将我带回家”。
这是东航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也是现代文明。
老实讲,东航的一次性拖鞋,质地是非常好的。
但我们穿了一段时间后,只要一脏,就扔到家里垃圾桶里。
她有一个清楚的底线:人要保持尊严。任何时候,只能花自己的钱,不能花别人一分钱。
这底线,她坚持了一辈子,也要求了我们一辈子。
她甚至想到并安排好了,自己的人生,花最后一笔钱的情景。
她常说:人老了,总归要生病、住院,告别这个世界。
这一切,都不要给任何人,甚至子女添加任何经济上的负担,她要完全自主、自理。
今年,她让我给她办一个纸质的存折。
纸质的存折,白纸黑字。钱的数额,看得清清楚楚,心里非常踏实。”
这就是她的思维:
提前预备自己不省人事时,也要有尊严。
在尊严中,花自己的钱。
我告诉她,纸质的存折有一个很大的麻烦,只有本人到银行柜面,才能将钱取出来。
将来她生病动不了时,我是代替不了她取钱的。
银行的工作人员很热心。再次明确告诉她,纸质的存折取钱时,必须是本人,带好身份证,到银行柜面来取。
我还是请银行的工作人员,帮她办理一个纸质的存折。
看来,这真是一项“古老”的、濒临消失的业务了。
可新的问题,又成了她的心病:
万一自己动不了,或者人走了,钱取不出来,怎么办?
这心病一直困扰着她。
前几天,她又问我,除了纸质的存折,银行还有没有其它,白纸黑字的存钱方式。
同时,当她生病不能动,甚至离开我们的时候,子女也能将她的钱取出来的业务。
我说,银行有一种叫“天天利”的保守理财,基本可以满足她的所有要求。
母亲又交待我,如果她住医院,脑子不清楚,出现没有意义的生命状况时,就不要浪费钱抢救了。
她希望,人生消费的最后一笔钱,也要节省点,多留点给孩子们。
一生节俭,节俭终身!
奉献的背后,是一代人个人利益的牺牲,一代人沉默坚忍的付出。
甚至,是一个个悲催的岁月和现实。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建设者。
他们那一代人,除了节俭,还有忧患意识。
要将省下的钱,存起来,以备万一。
那一代人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每月工资,也就是几十块钱。
拿几十块钱的工资,每月还要省吃俭用,存出钱来。
从此,她除了每月孝敬外公、外婆15元外,还要存5块钱。
这存钱的习惯,伴随了她一辈子。
虽然,她只享受了十年改革开放工资提高的好日子,但是她已经非常高兴和知足了。
在她心目中,六十五年来,她省吃俭用,日积月累存下的每一分钱。
都是沉甸甸的一笔“大”钱。
这“大”钱,可是她一辈子,操持理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从5元钱开始,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从嘴里、身上省出的。
这“大”钱,放在今天,让我说什么好呢?
用时间作轴,对比曾经的购买力和现实的缩水。
好在,母亲今天也不明白什么叫通胀,也不会明白什么是M2。
好在,她从没住过院。不明白自费药的价格,更不明白当进入了重症监护室ICU,一天没有一万多元,是不行的。
只希望,这一切的一切,她永远不明白!
他们那一代人,时代赋予了很多特有的烙印。
奉献、自尊、节俭。
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根本烙印,也是他们特殊的品质和人格。
一辈子讲奉献。
在艰苦的生活中,还要省吃俭用,打理好每一分钱。
在自尊中,使用每一分钱。
她要在自尊中,用自己的力量,自己的钱,坚持走完人生最后一步。
我只能含泪写下这句话:
今天,能想到明天,在自尊中坦然理性的面对。
这是伟大的豁达!真心的明白!
这就是新中国第一代,永远奉献自己的母亲!
母亲在缝补袜子
【下面是我写过的文章,每篇都很好,点击题目即可阅读】
“公主”的临时户口(百万级阅读量)
谢谢阅读,欢迎转发!
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由于我的公众号属于新开的,没有“留言”功能。
如需与我交流,可加个人微信。
我的微信号:zhujian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