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业创新不缺路子,缺点子

江建国 感性城市SCity 2023-11-04






今天这篇内容,主要是想分享一下我们年后在上海看的一些新项目、新品牌、新事件,写点游荡心得。事儿比较零散,边走边拍边写,权当灵感memo,或者小小的一则测评总结。


平日里确实也经常收到大家的私信,问哪里值得看一看。很感谢各位的信任和支持,这种类型的文章算是我们试试水,欢迎大家继续与我们互动、交流观点。


前三年身处困境中,大家彼此鼓励,“少聊商业趋势,聊聊如何过春天”,现在真要开始过春天了,不妨先走出去,重新去逛逛街,找找点子。


以下主要提到的项目、品牌:

Sloopy Gin

峋·CRAG

cottee

TOUGH PLANET

新天地时尚II

MOHO


INTROLEMONSxcotte的合作社



对抗精致感的毛糙感火了,

与其说是因为「松弛」,

不如说是因为走了反方向



上海1月份最火的烘焙店,南昌路上的Sloopy Gin绝对榜上有名。它需要提前排队并限购的火爆,一部分来源于线上门店积攒的人气和口碑,另一部分绝对需要归功于如今上海消费者对这款风格店铺的狂热。


Sloopy Gin


你一看Sloopy Gin的门头就会马上想起另一家去年的上海热店——延庆路上的马路牙子汉堡店Cheers Burger。一样的好像没什么预算用来装修的风格,直接拿个原始的卷帘门漆成蓝色,店名也是手写感的英文。


本来是去武康路的話梅坊看东边野兽做的快闪展,结果发现話梅其实一直也在玩这股毛毛糙糙的风格。


話梅坊墙面上保留的粗糙痕迹


门店里很多地方都刻意保留或设计了施工痕迹,对街它自己开的柠檬茶INTROLEMONS,菜单直接用马克笔写墙上:咖啡、巧克力、柠檬茶。


話梅自营柠檬茶店INTROLEMONS


去年10月,INTROLEMONS开始跟一个咖啡馆场景起家的气味品牌cottee合作,cottee做得更极致,产品招牌价签都让小朋友来写的,门口的收银指示直接是一张A4纸:“如果看到喜欢的,但没人招呼你,不好走!到一楼喊个人,让我们赚到你的钱!”有点可爱。


INTROLEMONS二楼

cottee的快闪零售空间


这股反精致、化糙为美的风其实吹得很明显了,而且敢去玩、玩得好的都是审美能力很强的品牌。像cottee自己做的期刊,可以说是我看到过做得最好看的、最愿意去读的。


cottee的期刊


有点像一位掌握了极纯熟技艺的画家,放下一切规矩和技巧去画儿童画,破除规矩而具有美感不容易。这是一种创新的方式,越流行什么样,我越不做什么样,主流越追求精致,我越不做,就去做不精致的风格。


商业怎么做出彩,或者说,怎么让人感觉到你有新意,有时候真就是往反方向走。设计重要吗?依旧重要,不那么重要的,是「设计感」


cottee管这个地方叫

小卖铺、合作社、消费陷阱



如何自然而然完成“种草”?

创造一个相比各种人为展陈,

与人距离更近的情况



梵几在前滩太古里开了一家叫峋·CRAG的自营咖啡店,事本身不稀奇也不难理解,但值得聊聊的点在于,它其实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思考角度:如何自然而然地完成“种草”,你需要创造一个相比各种人为展陈,与人距离更近的情况


梵几自营咖啡品牌峋·CRAG

图片来源:梵几


一个家具品牌,做过很多城市客厅和展览,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展演给消费者一个美好的想象画面,你看完会觉得好美,自己的家里确实该有这么把椅子、这么张桌子。那现在梵几做一个自己的咖啡线,面上好理解的,是C端引流,你现在可以不买家具,但不妨来喝杯咖啡,边喝边走进来看一看,延长驻留时间;实际提供的,是更直接的体验机会


当初就是被这张照片吸引去的CRAG

公共家具的设计确实非常精彩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11月浅夏”


进来喝咖啡,得坐一坐吧,从椅子墙上搬下来,不知不觉你就感受到了产品的重量、质感、坐感、可使用场景。户外大片的漂亮岩块,除了装置和公共家具的意义,也是在不知不觉传达梵几最新的产品主题“山脊剧场”,取之于山的巨石,在城市中提供一种来自自然的庇护感。


更多人是先知道CRAG这家咖啡店

才了解到梵几要在前滩太古里开新旗舰店

图片来源:梵几


比起让人记住诸如“x城首店”“中国第x家门店”、“xx城市旗舰店”这样的title,让人记住真实使用的过程,记住与之相伴的某个阳光午后,这是更有价值的部分。


谈生活美学、生活方式,那首先得想办法进入到人家的生活里才是。


另一家最近上海蛮火的咖啡馆

也是家居品牌x咖啡的搭配


像以前梵几在北京国子监的门店里也做过咖啡,能体验自己的家具产品,但是藏在最里面,所以本质上做的还是配套和增值服务。


现在咖啡店被拉到门面的位置,实际上是作为产品体验区的延伸、展厅的延伸,甚至有潜力做品牌的延伸,比如以咖啡馆的形式,能更轻盈地在不同场景去扩更多的店,嫁接入度假小镇民宿、与别的品牌联名做店中店、开街巷店,开辟自营咖啡这个条线就变成新的增长板块了。


去尝试可能有价值的每件事,也去思考、去打磨将做的每件事,使其真的能创造价值。是策略,也应该是原则。


逻辑贯通的一嘴题外话

之前在成都REGULAR与花店HOJA的店主聊过

花店是很适合做家居/美妆/服饰品牌展陈的场合

花卉本身总在就为上述类型的品牌提供氛围感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accccci”



交朋友很重要,

以什么身份去跟人交朋友很重要



上周看Standard Nerds Club的主理人特地跑一家新店的开业活动做乒乓赛,同时看到长期收藏的一个环保品牌好瓶HowBottle,有社交属性的手机配件品牌PopSockets泡泡骚,以及在成都COSMO里逛过的服饰品牌MOF少女百货,都在这里设了寄售,于是马上把这家叫TOUGH PLANET硬核星球的咖啡+零售空间列上参观日程。


TOUGH PLANET硬核星球


这个过程已经很说明问题。


可能我之前只模糊对硬核星球有些印象,是个做咖啡的,还策划过跟咖啡有关的一些活动,现在多方印证,我快速就能构筑起对这个品牌的基本印象:能和这些牌子玩到一起,它肯定也是个同样很会做社群、跑户外、懂青年文化的品牌,它大概率能给我超越寻常咖啡店的体验项目。


单看硬核星球二楼的零售空间,直观感受就是寻常的新品牌集合商店,品类多样,有宠物产品、环保产品、服饰、文创、香薰、飞盘,展陈上没有太多特殊之处,但你一旦对其中某个品牌有感情、有认知,你很快也能get到其他“邻居”的点,嗅到同类的气息



或许算是一种更广泛、更轻巧的联名,相互传递的不仅是彼此的消费者,更是彼此的社群和品牌属性


不是因为空间而联结,不是因为产品类别而联结,不是因为名气而联结,不是因为都叫主理人而联结,而是因为咱们找到了共同话题,在某个点子上想到了一起去,比如城市里的新社交方式,比如对待环境的态度,那就可以一起聊聊,一起搞好玩的事情。


顺便一提,硬核星球的位置蛮有趣,在陕西南路上一栋跟著名的武康大楼有点像的三棱柱状楼房,被称为“黑武康”,三楼往上都是酒店。他们的二楼还有一个区域没有开放,将来要做自己的云南菜馆,到时候准备再去一次。


TOUGH PLANET硬核星球的城市线系列挂耳产品



有限条件下,

至少去做到标准线往上一点的创新



赶着过年前,上海有两个新呈现的商业项目,讨论度很高,一个是改头换面的新天地时尚II,一个是MOHO,这趟也去溜达了一圈,记录一些印象深刻的点。


新天地时尚II


先说新天地时尚II,整体大框架和主要动线其实都没怎么改动,内装蛮有年轻感和时尚感的,围栏全部使用粗放的钢筋条去做,场内绿植走的是沙漠绿洲的风格。


新天地时尚II


负一层值得一逛,主要因为CASETiFY STUDiO塑造的小角落很可爱,做了个铺满手机壳的小魔方,以及尚未开放的负二层,向下的楼梯间漆成全红,很有神秘感,等上海时装周期间对外开放时,不知道会不会有更多特别的惊喜。


新天地时尚II负一层的CASETiFY STUDiO

品牌目前在亚洲的最大门店


再说MOHO,处处都能看到MOHO为前缀的集合体验店,MOHO BEAUTE、MOHO MARCHE,加上LTL奢品百货、老佛爷百货,会很有久违的逛百货的感觉,算是MOHO一个鲜明特点。目前的开铺率还不高,8万方的体量逛起来还有点空荡。


MOHO


茑屋的人气倒还是很旺,工作日下午坐满了人,店内的大落地窗景色不错,看来是紧俏的办公位。


MOHO的茑屋书店


以追求最新最尖的非标那一套去评说自然是不公平的。我们有必要珍惜,那些答题纸范围内难得的突破,ta们有限条件内做到了自己的标准线,再往上创新了一点,渗透式地把新事物、新观念、新做法更迭进来。


比如新天地时尚II还是有两处非标准化的呈现,一个是The Bottle Project瓶瓶有奇计划与央美合作的“食验场”展览,一个是KNOWIN做的“同频”数字加密艺术展,比如MOHO在负一层做的1500平“有想法的潮玩实验室”。这大概是更多从业者更容易伸手触及的状态。

但当然,我们依旧需要以很高的标准去评价每一个项目的成果,评价每个品牌的动作,因为创新不会论业内业外,资讯藩篱在渐渐打破,市场反馈的真实评价处处时时可见。


上:新天地时尚II“瓶瓶有奇”

下:MOHO“有想法的潮玩实验室”


信马由缰地去创作,颠覆掉既有的形态去做,能坚持下来能完整呈现,会很容易出彩。不过依旧是那个观点,非标拼到最后,依旧是比内容、比想法带来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而不是建筑师、设计师之战,不是拉拢资源之战。

用这个角度去评说盒子商业的潜力,那也只能肯定会消失的不是盒子,自然汰换掉的永远是放弃创新的形态。只是在Golden Age过去的时候,大家步伐必须跟上。品牌在更新,内容在更新,消费习惯在更新,每个楼层的指示从“精品女装”变为“CHINA NEXT”、“设计师品牌”,其间留下的痕迹就是盒子还不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阶段。

任何内容想法,都是从点子出发的。给点子以价值,慢慢才会铺出路子来。去鼓励每一个尝试去突破的举动,去发展每一个可能的灵感。


逆着潮流走走看,是点子;加个新支线,是点子;和几个兄弟品牌攒局搞个小活动,是点子;做个品牌期刊,是点子;让客人参与进品牌的进程,是点子。然后,才有了愈多元的设计风格,有了品牌立体发展的战略,有了联名,有了创意市集和新“节庆”,有了万物皆可成为内容输出者,有了把社群作为品牌的核心资产。


So,希望今年大家都能有个口头禅:I have an idea!点子,才是让每个“春天”会到来的种子。




公共性,城市更新的价值底色

从打卡到常来,“网红”商业的渡劫

让商业回到真实中

年轻消费,不是“玄学”

商业地产人的语言困局

2023年,商业场景往何处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