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郭英剑 | 请把青年节,还给青年——观2022年五·四青年节B站短片有感

【作者简介】

郭英剑,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 “杰出学者” 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二级)、博士生导师。历任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文学翻译、英语教育与高等教育研究。

郭英剑 教授

请把青年节,还给青年

——观2022年五·四青年节B站短片有感


所期待的B站2022年五四短片,终于出来了,题目为《不被大风吹倒——致年轻朋友》,是由中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在宣读他给青年人的一封信。


虽然感到出的有点晚,但5月3日就已经出来了,当时未见有B站标识,就没有看完。


今天,5月4日上午,先是看到有文章说这是同款的B站五四献礼,后来再看标识,确有B站标签,自然就把它看完了。到中午12点,点赞与转发都已经超过了10万+。



从2020年开始,B站连续推出了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到今年第三年了。前两年的节目,都有令人不满意之处,我也写过两篇微文,表达过意见。看到今年的短片,同样感到有话要说。


其实,我要说的,是我去年的一个想法,那就是:请把青年节,还给青年!


我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个标榜以青年为主的B站所推出的五四青年节短片,总是不见青年人的影子!



2020年推出的视频——《后浪》,是由一位中年前浪来教育鼓励后浪要砥砺前行。


2021年推出的视频——《我不想做这样的人》,是由一众中学生来表达青年人的新声。


我对《后浪》的评价是,作为前浪,你鼓励还是不鼓励,后浪都把你拍死在沙滩上。


我对《我不想做这样的人》的看法是,怎么会请中学生来代表青年?——因为B站宣称,那次演讲收集自全国各省市955位初中生同学”,出镜的也是一男一女两位初中生同学。



当时,去年此时此刻,我写的微文题目就是:青年节,不能忘了青年。


一年来,我很期盼今年的B站所推出的五四宣传片能够有青年人的影子与声音。


很遗憾,今年,2022年的短片,依旧不见青年人的影子。


我很喜欢作家莫言先生,看到他出现在屏幕上也很高兴,但却不喜欢看到这么一位令人尊敬的大作家被人这么摆弄的正襟危坐,用他那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从头到尾去读自己给青年人的一封信。



作为走过青年时代的人,情不自禁地倚老卖老好为人师,似乎是中老年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这没什么,教育青年,也是中老年人的一种社会责任。


问题的关键是,你不能老拿过去那些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例子来教育人。今天的青年人不会再回到只有一本《新华字典》的时代了,就是真的回去了,那也得是电子版的,而且,只要还有网络,哪怕只是局域网,里面还是会有远超《新华字典》的内容的!


第二个例子,很个性化,但相信有过此番被大风冲刷过的人,都能有所体会。今天在看B站的青年人,大都受过高等教育,让他们经历一场风雨——我相信大家都在现实中经历过,对于从中学起就最善于从文章中寻找中心思想的人来说,得出要在风雨中站稳脚跟的道理,并不难。



我在想,中老年人在教育青年人的时候,能否忘记那些与今天青年人的生活已经格格不入甚至恍如隔世的案例?无论那些故事多么动人,它们都是现在青年人根本就无法理解甚至觉得荒唐的历史遗迹。


作为过来人,能否利用过去人生赋予的经历与经验,更多的关注当下的现实,用自己的人生智慧,为青年人如何应对当下荒谬的疫情世界,提出一些真知灼见?


我也有点很纳闷,为什么总有人想教育青年人?——前年中年人教育,去年中学生告诫,今年又来一位老同志。



在我看来,今天的中老年人,应该尊重青年,也要向青年学习。这样才不会忘记自己的过去——自己也曾有过青年时代,才会永远铭记在心:


青年一代,该永远热泪盈眶、永远热血沸腾、永远勇往直前!


没有青年,哪有五四?人们应该永远相信青年人的力量,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相信青年人的思想与言行!


只有青年,才预示着未来!



我还有一点不解:


B站不是青年人的B站么?现在到底谁在经营这个青年人的网站?这三年的短片,完全不像青年人的风格啊?


三年了,B站似乎都不肯让青年出来说个话。于是,今年,我就用——请把青年节,还给青年——来做这篇微文的题目。


请允许我自我辩解一下,我不是对莫言先生有意见,我也没有对去年的中学生有所不满,我只是不能理解,青年节,为何不见青年?


我只是希望,到明年的时候,不要再出现莫言先生在最后说的那句话——


2022年五·四前夕,莫言。


……



我想说的是:


在青年节,请让人们——

看到青年的影子

听到青年的声音

感受青年的力量!



(北京时间)2022年5月4日(周三)上午9:30-10:40于北京家中



往期文章回顾

郭英剑 | 数字化时代的阅读:读什么,怎么读

金雯 | 书写 “真实内心” 的悖论——重释西方现代小说的兴起

陈新仁 | 外语学者科研成果国际化刍议

陈靓 | 从阿诺德·克鲁帕特的世界主义到戴尔·海姆斯的民族志诗学 ——论美国本土族裔性的语言核心与转换策略
郭英剑 | 对取消英语主科的主张,咱就别引经据典据理力争了,说点常识好吗?

车琳 | 西方文论关键词:主题批评

金雯 | 情感是什么?

J. 希利斯·米勒著,郭英剑译 | 当前文学理论的功用

高继海 | 莎士比亚历史剧与电影改编 —— 以《理查二世》和《理查三世》为例

代显梅丨霍桑的家园与共同体意识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