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在野|芒种,曲中有风骨
今日芒种。
此时已至农历五月,夏日正盛,从今天开始的这一个月,称为仲夏。
所谓“芒种”,也是忙中。“芒”指麦芒类植物收割,“种”是谷黍类作物播种。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秋收作物要播种,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芒种有三候:初候,螳螂生;二候,鵙[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饮风食露的螳螂,会在此时破壳而出。林中渐渐有了伯劳鸟的身影,鸣叫声贯穿山林。
春鸣夏止的百舌鸟则不再啼叫,那悠扬婉转的曲调,与春天一起,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因春天的告别,古时人们还会郑重地以一场仪式来送别花神。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便有一场饯春宴:
“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旄尾执事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
虽是告别的饯行,却也热热闹闹,一派生机。
既是饯春宴,酒也是不可少的,这就要说到芒种时另一个风雅的习俗:青梅煮酒。
每年五六月份,正值青梅采摘时节,青梅煮酒便成为当令的甘酿。
将青梅置于黄酒中加热,待青梅稍稍变色,趁热饮上一口,梅子的酸甜借着酒香晕开,不免让人心旷神怡。
而在芒种之后,麦熟梅黄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也会陆续进入梅雨季节,时长近一个月。
梅雨这一称谓,便是借用了梅子黄熟的物候,且流传十分久远。东汉时专门记录农事活动的《四民月令》中,便已有“黄梅雨”的说法。
虽然梅雨季时常伴随着连绵阴雨,但“农以得梅雨乃宜耕耨[nòu]”,此时也正是物长盈满的好时节。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白居易将芒种时节麦收的繁忙之态描绘得真切又生动。
徐风送麦浪,谷满酿酒香。芒种时节,麦浪翻滚,籽粒成熟,正是制作酒曲的好时机。
白酒行业素有“曲为酒之骨”之说,酒曲对白酒风味形成和香型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制作酒曲的原料,则根据地域分布有所不同。
如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清香、凤香型白酒,制曲原料多以大麦、豌豆为主;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浓香和酱香型白酒,则几乎都是以小麦为原料。
而地处秦岭淮河之间,即南北交界地带的酒企,则以淡雅浓香或兼香为主要风格,制曲原料也多融合了南北方的特点,即小麦、大麦和豌豆三种粮食混合。
中国制曲历史悠久,《齐民要术》作为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书中记载有9种酒曲,其中的8种都以小麦为原料。
作为制曲过程广泛使用的原料,小麦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可以满足糖化菌生长和酶积累的需要。
麦曲中的酶,又有益于生成酒体中的呈香呈味物质,产生酒体饱满、香气幽雅的效果。
小麦表皮富含纤维质,良好的透气性也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获得各种有益的酶,最终确保酒体在长时间内正常发酵,是制曲的绝佳原料。
芒种也是制作酒曲的好时节。
酱香型白酒多是在芒种前后的端午,趁着新麦成熟,开始制作酒曲。浓香、清香型白酒也会利用夏季温度升高,微生物生长活跃的特性,进行“伏曲”制作。
芒种时节,雨水与梅子一起如约而至。气温升高,梅雨绵延,为芒种节气增添了许多“湿”意,也为酒曲中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温湿度。
酒曲制成,也意味着酒中风骨已成,此后再与酿酒原料相混合,经由酿酒师的手作和时间的打磨,最终便成就一杯醇厚幽雅的甘酿。
芒种忙中,既是劳作之时,也是收获之时。田地山野,日夜不休。万物生长如此,酝酿老熟也如此。
倘若能在忙中偷得浮生半日闲,更觉时光珍重。
该忙时便忙,得闲时便闲,或许就是人生最好的姿态。
关注好酒地理局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