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文章阅读:
和谷、姚琴做客陕西新闻广播讲述《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传奇故事
刘平安长篇纪实文学《沙窝纪事——一位第一书记的扶贫经历》出版
最高奖励100万元!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新创业史”丛书征集活动
中国作家网 >
作家和谷的散文《司马祠》入选2009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今年高考语文科目无论是全国试卷还是北京试卷,考题中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全都署上了“作者名”,这体现了对作者的尊重。今年高考北京试卷,选择了三篇阅读材料,古文材料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两篇现代文阅读材料分别是叶圣陶的《昆曲》与和谷的《司马祠》。本市命题部门在试卷中不仅标明了文章的出处和作者,甚至连“有改动”也给予注明。此前,一位作者因高考试卷选用其文章不付报酬、不署名,而状告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案件引发社会关注。去年法院判决驳回起诉,但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其在今后的高考命题工作中通过适当的形式向相关著作权人表示感谢和尊重。“作者写文章付出了劳动,注明作者的名字,是对作者劳动的尊重。试卷引用应该署名,这对于一些普通作者来说,是个荣誉。命题教师稍微辛苦一些,写上出处和作者,就能体现出国家对普通作者的尊重,更何况写上作者并不影响考生的答题。”北京多所示范高中的语文老师也注意到试卷的变化,欣喜地表达着自己的看法。
昨日高考语文科目无论是全国试卷还是北京试卷,考题中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全都署上了“作者名”。“这体现了对作者的尊重。”本市某示范中学的语文教师对此感到欣喜。
不仅如此,全国试卷中选用的阅读材料,也均注明了出处,对现代文阅读材料还写明了“摘编”。
现状:文学类文本更显“文学性”
司马祠
和 谷
1、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这条始建于春秋时期的千年古道是一种有形历史,同时这条古道上走过了一代又一代的历史人物,如韩信,汉武帝,李世民,李自成……这些与历史有关的人物使这条小道具备了历史文化内涵。这条小道的使有形的历史与无形的历史相统一。这种情况就如同司马祠。所以写小道是为了引出司马祠。告诉我们司马祠在无形之中所负载的有形的精神内涵。
4、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之物?请大家看文章的第4、8节,找出文章具体描绘了司马祠内的哪些东西。
明确: 九十九级神道;梦碑;泥塑像;墓冢;墓顶一柏
5、这些有形之物又对应着“史圣”无形的精神,那么,文中负载着哪些无形的精神呢?从文中第5——7节寻找答案。
梦碑——司马迁德才兼备
九十九级神道——司马迁经受磨难后终于登上史圣的巅峰。
泥塑像——司马迁虽遭受宫刑当他超越身体是精神的完美者
墓冢——八卦形墓冢司马迁“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大智慧
墓顶一柏——司马迁敢于向天发问的豪情。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司马祠》的遭遇
和 谷
要知天下事,得问乡里人。深夜,我打开电脑,在整理一些写作资料,偶尔查看一下电子邮件,与友人联络。突然发现两行文字:今年高考北京试卷,选择了三篇阅读材料,古文材料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两篇现代文阅读材料分别是叶圣陶的《昆曲》与和谷的《司马祠》。
我一时疑惑,世上还真有天上掉馅饼的事。这消息,却是从高高山顶上偏僻的电视转播台发来的。侄子在那儿打工,也许是业余时间温习本科自考,关注高考试卷时发现了这则信息,给我传了过来,没附一个字。乡里人知晓天下事,在这信息膨胀的现代社会,依然有这个理儿。人们整天被埋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之中,往往却也一无所知,大脑一片空白。
在网上,我读到了《北京日报》的报道,说了今年北京高考语文命题的阅读材料署了作者名,并注明出处,体现了对作者劳动的尊重。我把这个消息发给平时联络的友人,也许有兴趣浏览一下,远在美国的儿子平时联系不多,却第一个回复:I think this is really cool.。我不熟识外文,请教身边正在闲聊的同事,他说试试看,然后不无激动地说,中文大意是:这才是真正的酷。
我在片刻受到了些许安慰,同时琢磨,从事写作快四十年了,发表了成百上千篇小散文,怎么唯独是这一篇《司马祠》成了幸运儿,浮出了水面。记起来了,我从海南岛回到西安的第三年,是在西一路一间陋室上班,跟着春游的同事去了韩城一趟。游了司马祠,去了党家村,回来路上逛了洽川处女泉。之后在电脑上敲出了一组散文,题为《黄河札记》,含司马祠、党家村、处女泉三章。《司马祠》投给了《光明日报》副刊,不久便刊登出来。其他两篇,给了正在索要稿件的一家水利杂志发表。多年过去,这组文章也似乎属于所谓的浅显或速朽之作,没人提到,连作者自己也淡忘了。
记得《司马祠》被选入几种文本,在书架上翻了翻,却没能找到它的踪迹。应该是收入之后出版的《和谷文集》,查阅了三卷本散文随笔卷,选入的数百篇之列却依然不见此篇作品。《司马祠》不翼而飞,躲藏到哪儿去了呢?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还是遗珠之憾?
我记起来了,在最后选编文集时限于篇幅,手心手背都是肉,在反复筛选中只是一闪念,轻轻一键,《司马祠》便被忽略不计,剔出了密密麻麻的文字队伍,埋没在烟云浩渺中了。自己笔耕的五谷,连自己也不识货,留在集子里的就未必比剔除出局的好。也许,谷子与稗子,表面上并没有大的明显区别,只是品质的差异。而谷子终究是谷子,稗子终究是稗子,真理与谎言不可同日而语。这不是说作品的差异如此之大,只是一个比喻而已。
这就是《司马祠》一文的不良遭遇。如果没有入选高考试卷的机会,它也就理所当然地被埋没了,包括在作者的心目中。这也许是从事文学写作的一种乐趣与悲哀,尊重与荣誉中的一种挥之不去的忧伤。
正如此文的结尾所写的: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共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神道,再读弧形的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高二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留侯论
苏 轼
三、诗词鉴赏(10分)
军城早秋
严武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l2~15题。
司马祠
和 谷
①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的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郭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③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④“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⑤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⑥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选自2003年6月1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来源:学+科+网]
12.文章是围绕游谒“司马祠”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分)
13.第③段中的“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4.请赏析文章结尾画线的语句。(4分)
15.请联系全文,探究文中的“这是天问”中司马迁“天问”的深层意蕴。(6分)
徐州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2.(6分)①景仰司马祠:叙写孕育了司马迁的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分)②前往司马祠:重点叙写了负载史圣精神的古道、牌坊和神道,体现史迁精神光照后世。(2分)③拜谒司马祠:叙写了作者拜谒史迁墓碑、塑像、墓冢和墓柏的感受与思索。(2分)
13.(4分)①统领下文内容,(1分)暗示下文将要通过对墓碑、塑像、墓冢和墓柏这些司马祠“有形”的描写,来揭示各自负载着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1分)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1分)②表明文章虚实结合的构思。(“有形”为游谒实景,“无形内涵”是对历史沧桑的回顾)(1分)
14.(4分)这句话综合运用象征、拟人和排比等多种手法,(1分)连用四个“读”字,描写雄鹰俯瞰太史祠的景象,生动形象、多视角(多角度)而又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思和愿望(1分):司马祠所展现的史圣的精神人格如同一部揭示历史与透视现实的大书——有圆、有方、有直、有弧,值得仔细品味和深刻思考。(2分)(意思对即可。三种“手法”,答出任两种即可得1分)
15.(6分)问上天:为何一生饱经磨难?
问天子:为何不能广开言路?(为何对我施以宫刑?)
问祖先:不能埋入祖茔是谁的悲哀?
问世人:能不能理解我“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的良苦用心?
问后人:我的选择是对还是错?(我的著作能否扬善弃恶?)(每点1分,答出5点得满分)
(本题是道半开放的评价型探究题,要紧扣题干要求,立足文本,参照所学,分条评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出其中的四点即可得6分,答出三点得4分,答出两点得2分,只答出一点可给1分)
六、现代文阅读:议论类文本(15分)
七、作文(70分)
来源:作家和谷新浪博客 黄堡书院网络综合整理
往期文章阅读:
和谷、姚琴做客陕西新闻广播讲述《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传奇故事
刘平安长篇纪实文学《沙窝纪事——一位第一书记的扶贫经历》出版
最高奖励100万元!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新创业史”丛书征集活动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