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善任的蒋介石和他的博学多才秘书们,最后还是输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花月满楼 Author 胡锦成
1
秘书这个职业自古以来就有。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学而优则仕”,不优呢?不优就作幕。
作幕就是作幕宾,过去叫当师爷,现今叫当秘书。
有没有秘书,有多少秘书,是官的级别与权力大小的一个很明确的标志。有一次我到一个学院去与一个教研室主任闲聊时问他一个问题,他说他的秘书知道,我顿时就傻了,你们院长还没配秘书呢,你就有了?再听他说了几句,才明白他说是的教研室的教学秘书。
虽然教学秘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秘书,他也没有给教研室主任写发言稿的义务,但我相信,那个连从九品都不是的教研室主任真的把教学秘书当成自己的秘书了。
因为,他把自己当成官了。
2
尽管在中国有明文规定什么岗位上的什么级别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配秘书,但具体执行起来就如同领导的配车,总是就高不就低,甚至一个乡长也要配上几个秘书,有些比较牛B的村长(比如滑稀村的)都有自己的秘书。所以多小的官才能有秘书是一件很让人捉摸不透的事,但大官有秘书,而且有很多的秘书从来不是一件很隐讳的事。
毛的一生小秘书不算,大秘书据说就有三十多个,至今还能在公开的文献上查到的就有26个,我也写过其中几个,可惜现在都看不到了。
但蒋的秘书却是可以说一说的,而且蒋的秘书不但在数量上比毛的还多,在质量上也比毛的高,不然毛的秘书怎么有那么多都犯了错误呢?但就是这样,蒋还是输了,怪谁呢,怪我咯?
3
蒋介石的第一个秘书应该是出现在1927年3月以后,此前他的最后高职虽然是大元帅府大本营的参谋长,照理说也会有几个助手,但那也只能是几个小参谋,不会是秘书。
1927年3月,蒋成了武汉国民政府委员。这个时候,他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秘书。
当蒋正式走上历史舞台的时候,他的身边已经如当然的曹操一样云集了一大批当时中国最杰出的智囊,这些智囊就是蒋的“秘书团队”。
蒋选择秘书有着两个要求,一是要有忠义思想,二是要有专业知识。
蒋有一个侍从室,这个侍从室仅专门负责蒋介石关于国际问题咨询的就有八位秘书,这八位分别是:
留学英国的徐庆晋
留学法国的何方理
留学德国的徐道邻
留学美国的张彝鼎
留学苏联的高传殊
留学日本的罗贡华、傅锐、李毓九。
不过,这八位都没资格称为“大秘”。
蒋还有一些负责他的安全保卫的,也没资格称为大秘,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他绝对信任的人,比如蒋恒祥是蒋的远房侄子,蒋孝先、蒋孝镇是蒋的侄孙,竺培基、竺培风是蒋的外甥。
但这些人关键时挡子弹行,出谋划策写文章还得靠陈布雷这样的“大秘”。
蒋有八大秘书:陈布雷,陶希圣、萧赞育、楚崧秋、吴国桢、秦孝仪、邵力子、周宏涛。
除了这八大秘书之外,还有半是秘书,半是军师的盟友,杨永泰、陈诚、陈果夫、陈立夫、吴稚辉等人就是。
4
说杨永泰是蒋介石的诸葛亮一点也不过分。他初出茅庐,决定蒋介石“三分天下”,他一道“出师表”逼使中国工农红军大军西去。然而,他在国民党派系斗争中,终未能逃出厄运,被人暗杀,血染扬子江畔。
杨比蒋大七岁,被称为蒋的决策秘书。
1928年,第二次北伐前夕,蒋介石的二哥黄郛(见《老蒋是怎么对待捡来的儿子的?爱你爱到骨头里!》)向蒋推荐了杨永泰。
与蒋介石第一次晤谈,杨永泰的智谋就使蒋介石大为叹服,他为蒋贡献了匠心独具的“削藩策”:以经济方法瓦解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以政治方法解决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以军事方法解决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以外交方法对付张学良的东北军。听着听着,蒋介石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1932年蒋介石对苏区实施第四次围剿,杨永泰向蒋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而在国民党内部,当时的蒋介石想借杨永泰疏远陈立夫兄弟,以改变所谓“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局面。
1936年10月25日,新任的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主席杨永泰, 应邀赴日本驻汉口领事馆宴会,宴会结束后,在汉口江汉关轮渡码头乘专用轮渡准备回武昌时,忽有刺客向其连开数枪,杨永泰中枪身亡。
杨永泰的死引发了各种解读。有人说是胡汉民的亲信国民党中宣部长刘庐隐指使;有的说是“复兴社”邓文仪派人所为;还有的说是CC系干的;还有人怀疑指使者是“湖北王”何成浚。
至于到底是谁,这段历史早已经成为了无头公案。
5
陈布雷,本名陈训恩,比蒋小三岁。
布雷是陈的笔名,这个笔名来自小时候同学拿他开的玩笑,这个成年以后长提像个刀螂似的文弱书生,小时候却有一张胖乎乎的脸,于是小伙伴就管他叫Bread,也就是面包,Bread这个音在慈溪的方言里也许与布雷有些相近,于是他干脆就以布雷为笔名了,就像胡汉民的汉民也是笔名一样,他的本名“衍鸿”。反到是很少有人知道了。
陈布雷20岁时已经享有盛名,抗战时期,陈布雷用如椽之笔,写出了多篇激扬民族志气的不朽文章,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
陈是从1927年就开始追随蒋介石的,1948年11月13日,陈布雷自杀身亡,终年58岁。
陈布雷去世后,蒋介石追授陈布雷"当代完人"的称号。
6
1940年1月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高陶事件":汪伪政府核心成员高宗武、陶希圣在中国历史紧要关头幡然醒悟,毅然脱离汪精卫集团,将汪精卫集团与日本政府秘密签订的卖国条约《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在媒体上向世人公布了。
1941年,陶希圣脱离汪精卫后留在香港,直到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1942年2月,陶希圣辗转回到重庆,经陈布雷引荐,见到蒋介石。
对他的过去,蒋介石不予追究,还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委员长侍从室组长,成为自己的亲信。陶希圣对蒋介石感激涕零,披肝沥胆。
1943年,蒋出版了一本著作名为《中国之命运》,这本书就是由陶希圣捉刀的,开篇的一段话是:
我中华民族建国于亚洲大陆,已经有五千年之久了。世界上五千年的古国,到现在多成了历史的陈迹,惟有我们中国,不独巍然独存,且正与世界上爱好和平反侵略各国,为世界的正义公理,为人类的自由解放,共同努力于历史上空前的战争,并正向光荣的胜利与永久的和平之大道迈进。
蒋介石对陶是赞赏不已,国民党退居台湾之后,陶希圣依旧没有被冷落,还是经常出入蒋介石的官邸,帮助蒋介石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
7
萧赞育是湖南邵阳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后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与日本明治大学,他也是蒋的心腹亲信,历任国民党中央军校毕业生调查科主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秘书、第三处中将副主任、中央党政军联席会议秘书处秘书长等职,时人将其视为蒋的"十三太保"之一。
蒋有五虎上将:“干将”陈诚、“忠将”顾祝同、“福将”刘峙、“飞将”蒋鼎文、“虎将”卫立煌。
八大金刚 :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刘峙、张治中、陈继承。
十三太保: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扩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
西安事变时,萧与毛庆祥、汪日章、葛武棨共四位秘书被捕(见《1936:蒋介石在“双十二”的一场恶梦》),与蒋可谓是患难之交。
8
蒋的大小秘书至少有上百人,因此也就经常有人冒出来自称是蒋的秘书讲一段蒋的故事,是真是假,也很难说得清楚。
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准确地说,历史是胜利者的秘书写的。
不过作为失败者蒋的秘书,大多数的命运还是不错的,除了死于非命的几位,平均寿命都应该在八十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