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天津二十五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天津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17年天津市红桥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9-2020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天津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天津市河西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天津市杨村一中、蓟州一中等六校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7年天津市五校联考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0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三(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

2020年天津二十五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一、(18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客(zǎi)      辞(dùn)         星(yǔn)             国(shāng)

B.射(fú)       存(chǔ)         尤(chī)               首(yì)

C.胀(péng)   目(xuàn)        生吞活(bāo)       惜(wǎn)

D.一(piē)     棒(chuí)         良不齐(yǒu)      缱(quǎn)

2.(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销蚀          落第         自鸣得意          左右逢源

B.糟蹋          嚎啕         以身徇职          断章取义

C.拖词          端祥         险象迭生          亭亭玉立

D.嬴弱          疲敝         痛心疾首          实事求是

3.(3分)在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      。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

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求是问道,社会实践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        追求的东西。

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      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部作品和每一个思想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

A.事态  处心积虑  触类旁通

B.事态  孜孜不倦  举一反三

C.势态  孜孜不倦  触类旁通

D.势态  处心积虑  举一反三

4.(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在全国与“电子商务”关联度最高的城市中,杭州一骑绝尘,大幅度领先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这背后是杭州电子商务产业连续6年保持30%以上高增长的发展态势。

成都地铁站口的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障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他们都能等闲视之

几场秋雨过后,光雾山景区秋意渐浓,层林尽染,红叶青松相映成趣,绚丽的色彩堆成了一幅重彩油画,真可谓人间仙境,秀色可餐

参加了今年高考作文阅卷的陈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很多文章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也越来越多。

云南景区有一些玉器商人为牟取暴利,大量仿制古玉器诱骗玉器爱好者,造成了目前玉器市场上鱼目混珠的局面。

今年是建军90周年,全国各地正以各种形式纪念缅怀革命先烈,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勇的英雄气概,溢美之辞不绝于耳。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

5.(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6.(3分)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B.《逍遥游》中,“适莽苍者,三餐而反”中的“三餐”指的是一天,而“旬有五日而后反”中一“旬”是十天.

C.“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中的“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中,“禊”是古代的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禊事”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互联网时代该如何推广传统文化

方文山

 

       从开始创作至今,我大约有500首的歌词作品,所谓中国风的歌曲大概只占总创作量的六分之一。但大家对我所创作的歌词作品印象最深刻,或者最容易引起讨论的恰恰是“中国风”创作。个人理解,大家对这六分之一的“中国风”作品的关注,是因为这些作品的调性很中国,有着浓郁的文化识别度,而这种文化识别度使之与其他流行音乐区隔开来,形成我个人的风格。

     什么是文化识别度呢?首先我们应该先来论述什么是文化。在我看来,文化就是某一个特定族群世代在一个自然的地理环境下共同生活所累积出来的相同的价值观、生活习惯以及族群归属感跟信仰的认同。总的来说,一个民族及其社会共同价值观的总和,称之为文化。举例来说,譬如我在《烟花易冷》中有三等:“容我再等,历史转身;等酒香醇;等你弹一曲古筝。”在《青花瓷》中有三惹:“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这样的歌词文字一经翻译,里面的词性转换,原句所营造出的词意美感将会尽失。一言蔽之,文化就是翻译间流失的东西。

     那什么又是文化识别度呢?简单地说,面临某一个具备文化符号属性的事物,不需要特别的文字和言语解释,以一般人的生活经验就可以判断出这是什么文化属性的东西,就叫识别度。以建筑举例,建筑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无论是烟雨江南的徽派建筑、闽南式建筑、山西的平遥古城,还是日本的天守阁、欧洲的哥特式教堂、德国新天鹅堡……每个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的美学和文化土壤,这是多元文化的意义,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文字可以说是文明的开始,承载着知识的传递与族群间沟通的任务。相较于其他的文字系统,汉字具有独具一格的文化识别度,超越了时间、地域与方言,是中国人的灵魂。一块两千年前的石碑在中国出土,中学生就看得懂,全世界只有汉字有这个魅力。汉字千年不移的存在,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互联网时代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互联网无须特定地点,无须超大的空间,且具备机动立即的传播特性,它是当下这个时空背景下推广极具文化识别度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选择。以前的传统文化推广,可能是一个书法展览、一场古琴的演出,或者一出京剧的表演,文化识别度虽高,但都只能是点的效应。而互联网具有整个面的优势,它的优势没有任何载体可以比肩。互联网的时代,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力是惊人的,而且影响的层面非常广泛。

     一个好的平台,如果只是发表的渠道畅通,并不意味着好的传播效果。所以,以何种形式包装与推广传统文化,是当下的最大课题。多年前,我曾受邀到北京故宫讲座,主办方给我的题目是“如何让年轻人亲近传统文化”。当代年轻人亲近识别度并不高的通俗文化,如电视、电影、戏剧、小说、游戏以及流行音乐等。如果你想让传统文化获得通俗且受众层面广泛的影响力,就可以用通俗的方法去推广。譬如,我在筹备一部以书法为戏剧元素的网络剧,借由通俗的戏剧张力与贴近现实生活的人物故事,带出传统书法的文化内涵与质感,用戏剧的手法来让大家认同书法,让观众从戏剧中重新发现书法的美,重新认识这人类文明史上独一无二、最具文化识别度的汉字书法艺术,为这千古不移的书写形式而感到自豪。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4月25日02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方文山认为,他的部分歌词作品是因为调性很中国、文化识别度高,才引起人们的讨论和关注。

B.《烟花易冷》和《青花瓷》中的三个“等”字、“惹”字运用修辞学里的拟人营造美感,体现了独特的文化。

C.汉字所独具的超越时间、地域与方言的文化识别度,决定了它承载着知识的传递与族群间沟通的任务。

D.当今时代,推广传统文化离不开互联网,因此充分发挥互联网“面”的优势,传统文化便可广为传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个人创作入手,引出文章主题“文化识别度”,接着从概念分析与时代特征等角度展开论述。

B.文章前半部分详述“文化识别度”,旨在突出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为后文“推广”做铺垫。

C.第三段中学生看懂两千年前石碑的例子,旨在说明相较于其他文字系统汉字有独具一格的文化识别度。

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文化识别度的内涵以及互联网时代推广传统文化的途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文山的“中国风”词作广受关注,启示作家要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才能使读者印象深刻。

B.传统文化中的《诗经》《楚辞》等经典作品,古文原版比翻译后的现代文更具诗意美感。

C.故宫讲座主办方提供“如何让年轻人亲近传统文化”的题目,已预设了年轻人不亲近传统文化的前提。

D.方文山认为,当今时代互联网的优势无与伦比,所以要用通俗的方法推广传统文化,使之重获新生。

 

8.(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急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東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有惠于其臣

加:增加

B.治国不失

秉:同“柄”,权柄

C.君若而反之

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

比:并列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事君吾二心。

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候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译文: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译文: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来缚而柙以予齐。

译文:   

9.(7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下列几项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

B.作者感情经历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这几个阶段。

C.“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这两句写到环境,表现出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感、落寞感,而“日喜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撩乱。

D.“解缆君已遥”,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一个“犹”写出了作者犹豫不决的心情。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10.(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青青子衿,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4)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5)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1.(17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   屋

楚 岩

 

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推开它,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

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儿女们累的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

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这些屋子,当年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记不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做成泥砖,陆续盖起来了部分泥砖结构的新房子。后来,有人盖起了红砖的屋子。再后来,更有人盖起来了水泥的楼房。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

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显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

儿时,我们一起光着屁股在村前的水塘中戏水,后来又一道去放牛,在田边戽(hù)水(戽斗汲水)捉鱼。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红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

如今,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发福,成了个红光满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气势、屋里的摆设,更是把我震住了。啊!十多米长五层高的新楼,琉璃瓦顶,外表装修白绿相见的马赛克,光彩照人。客厅里,一色的欧式家具,真皮沙发,彩电、录像机、音响一应俱全。当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间老屋,是泥砖盖的,和我的老屋相比,显得太破旧。而今天他的这间新屋,据说是两年前盖起的。沧海桑田;世事更迭,十多年前,当我盖新房时啧啧称赞,认为我有本事攒钱。而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面对他的新屋,曾经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还算时髦的我,不得不自惭形秽了。

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

朋友家里,不断有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汽车摩托车响声不断,那是老朋友的儿子和他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来探望朋友的小孙孙的。年轻人全都衣着新潮,说话嗓门高,行动快捷,偶然我问起他儿子这幢新楼如何,刚刚做起了爸爸的小伙子回答说:“我爸思想太老土,简直不可救药。当年叫他不要这样盖的,至少要留一个停车场,他偏不接受。你看吧,才两年,门前的车子拥挤不堪,什么新楼,现在已经成了历史文物了!”

看来,我刚才的疑问,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

(1)文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和“宛如……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两处分别体现出作者对自家老屋怎样的情感?

(2)第五自然段划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将寂寥尘封的老屋呈现在读者面前。

B.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其中“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一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

C.作者通过描写自家老屋的破败和友人新楼的豪华,表现了自己告别过去、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

D.文章末尾通过写朋友的儿子不满意自家新楼,反映了当代青年不理解老一辈创业的艰辛,追求时髦的风气。

E.本文运用插叙手法,辅以心理描写,呈现出时空交错、现实与回忆交织的艺术特点。

七、语言表达(13分)

12.(3分)下列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借用书法元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B.用汉字笔画的变形展现冰雪运动员的英姿,体现了冬奥会运动项目的特征。

C.其中充满韵律感的线条,寓意要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才能获得圆满成功。

D.赋予汉字“冬”以动感和力度,代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

 

13.(5分)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说明如何修改。

通 知

 

各位家长:

       春光明媚,惠风和畅。兹定于2019年3月30日在我校报告厅召开高二年级家长会。我们将传达高考改革的形势,通报本学期第一次月考情况,与大家磋商高考复习事宜。请您准时到会。

2019年3月23日

唐县中学

14.(5分)下面是一幅保护生态环境的剪纸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字。

 

八、作文(共60分)

15.(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也肆虐了整个国人的春节假期。一时间,共克时艰,白衣天使,逆行者等等词汇成了响彻2020华夏上空最多的词汇。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一件件感人的事迹,一声声感激的话语,震撼着每一个国人的心灵。面对这场疫情中的人和事,你有什么感想?或你想对这些“逆行者”说些什么?请你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天津二十五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18分,每小题3分)

1.【解答】A.“载客”中“载”应读作“zài”;

B.“贮存”中“贮”应读作“zhù”;

C.“生吞活剥”中“剥”应读作“bō”;

D.正确。

故选:D。

2.【解答】A、正确;

B、“以身徇职”的正确书写为“以身殉职”;

C、“拖词”的正确书写为“托词”,“端祥”的正确书写为“端详”;

D、“嬴弱”的正确书写为“羸弱”。

 

故选:A。

3.【解答】(1)事态:局势,情况(多指坏的),侧重于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状况;势态:情势,态势,侧重于指事物的发展状态或势头,强调一种动态。最后一句“不知道该干什么”可知并不是事物的发展状态或势头,而是情况,应用“事态”。

(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的盘算(多含贬义);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句不是贬义的环境,应用“孜孜不倦”。

(3)举一反三: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是一种好的思考和学习的习惯,强调行为;触类旁通: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的其他事物,强调效果。句语境突出善于学习,“阅读”是行为,应用“举一反三”。

故选:B。

4.【解答】一骑绝尘: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在某一方面超过同行很多,有巨大的优势。也有用于形容如同骑着一匹快马一般飞奔,远离尘世的意思。正确。

等闲视之:把这件事看成平常的事,不加重视。多用于否定句中。句意为“一视同仁”,错误。

秀色可餐: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正确。

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句意为“低分作文”,错误。

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正确。

溢美之词:过分夸奖的话语。此处褒贬误用,错误。故选:D。

5.【解答】A.表述正确;

B.搭配不当,“看…吃相”与“暴露”搭配不当,删去“看”;

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在…身上”;

D.搭配不当,“开创”与“成就”搭配不当,将“开创”改为“取得”。

故选:A。

6.【解答】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也用对妇人的尊称 迎接了孺人唐氏一同到任。﹣﹣《喻世明言》。 孺人也指妇人,小娘叫对你说,明日老太太同孺人们下园来看花。﹣﹣《梼杌闲评﹣﹣明珠缘》;

孤:古代帝王的自称;

故选:C。

 

7.【解答】(1)A

(2)A.“文化识别度”,并不是文章的主题,文章主要论述的是关于“传统文化”及互联网时代推广传统文化的途径。

(3)D.强加因果,原文最后一段为“如果你想让传统文化获得通俗且受众层面广泛的影响力,就可以用通俗的方法去推广”。

 

8.【解答】(1)A项中的“加”:施加,动词.句中是假设施加恩惠给我的意思,故选A.

(2)D(A项是副词,前一个翻译成“竟然”,后一个翻译成“才”;B项都是代词,前一个指代“管仲”,后一个代“他的”;C项介词,前一个翻译成“到”,后一个翻译成“和”;D项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翻译成“然后、接着、再”.故选D.)

(3)A;

(4)C;

(5)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参考译文:

    齐桓公从莒回到齐国以后,任命鲍叔牙当宰相.鲍叔辞谢说:“我是您的庸臣.国君要加惠于我,使我不至于挨饿受冻,就算恩赐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则非我之所能,那只有管夷吾才可以当此重任.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可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父母.”桓公说:“管夷吾亲自射我,射中了带钩,几乎使我丧命,现在竟要起用他,可以吗?”鲍叔说:“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君主这样做的.您只要赦罪而让他回国,他将同样为您效力.”桓公说:“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鲍叔说:“您可派人到鲁国去要回他.”桓公说:“施伯是鲁国的谋臣.他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肯放回给我.”鲍叔说:“您教使者这样说:‘我君有一个不忠之臣在贵国,需要引渡回来在群臣面前处死.’鲁国的国君必然应允.不过,施伯知道夷吾的才干,一定设法让他在鲁国执政.夷吾如果接受,鲁国就能削弱齐国.夷吾不接受,他估计管仲将要回齐,一定要杀死他.”桓公说:“那么你估计管夷吾会接受么?”鲍叔说:“不会,夷吾事君,是没有二心的.”桓公说:“他对我也能这样么?”回答说:“不是为了您,而是为了先君和国家的原故.您若想安定国家,就赶快去要回他,否则,就来不及了.”

    桓公派遣鲍叔去鲁国议和,对鲁国说:“公子纠,是亲人,请您们替我国杀掉.”鲁国便替齐国杀了公子纠.又说:“管仲是我们的仇人,请交我国自己处理才甘心.”鲁君答应了.施伯对鲁侯说:“不要交回.齐国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用他为政.管仲是天下的贤人,是大材.楚国用他则楚国得志于天下,晋国用他则晋国得志于天下,狄国用他则狄国得志于天下.现在齐国要是得到他.将来必为鲁国之患,您何不把他杀掉而还之以尸体呢.”鲁君说;“好.”将要杀管仲,鲍叔进言说:“在齐国杀,是杀齐国的犯人;在鲁国杀,是杀鲁国的犯人.我们国君要得到活的,把他处死在齐国,是为教育群臣而行杀;若是得不到活的,就等于您和我们国君的叛贼站在一起了,这不是我们国君所要求的.使臣我不敢从命.”于是鲁君不杀管仲,把管仲活着捆起来押送回齐.

9.【解答】(1)D.“…一个‘犹’写出了作者犹豫不决的心情”感情理解错误,写出了诗人主观上的不愿离去,执着不舍。

(2)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对比,“方一笑”与“还成泣”对比,写出了相聚短暂的遗憾。

 

 

译文:

  才相逢刚刚以一笑相对,又相送变成了阵阵啜泣。祖帐里我已经感伤离别,荒城中我更加发愁独入。天寒季节远山一片明净,日暮时分大河格外迅急。解开缆绳你就迅速远去,遥望着你我还久久伫立。

 

10.【解答】故答案为:

(1)发尽上指冠(重点字:冠)

(2)徒慕君之高义也(重点字:慕)

(3)悠悠我心(重点字:悠)

(4)三顾频烦天下计(重点字:频)

(5)别有幽愁暗恨生(重点字:幽)

(6)万类霜天竞自由(重点字:霜)

11.

(1)对温馨老屋的依恋﹣﹣老屋凝聚了亲情,提供了心灵的庇护.对沧桑老屋的感慨﹣﹣老屋见证了世事变迁,年华流逝.

(2)通过对儿时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了淳朴、快乐、悠然自在的乡村童趣.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在结构上引起下文.

(3)句意理解:社会进步速度惊人.

本文主旨:通过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表现手法:对比.

(4)AE

七、语言表达(13分)

12.【解答】C.“寓意要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才能获得圆满成功”错,无中生有,寓意牵强附会,没有“历经坎坷”之意。

故选:C。

 

13.

“春光明媚,惠风和畅”删去

补出具体开会时间

将“传达”改为“分析”

将“磋商”改为“讨论”

落款处时间放在最后一行

14.

构图要素:排污管排出的污水、河中的游鱼及其尸骸、剪刀与“剪掉”的字样.

寓意:污水排到河里导致游鱼死亡,代表环境污染及危害.污水图案上打开的剪刀正要剪断污水和“剪掉”字样,预示着环境治理的紧迫性(或:环境治理须从源头入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