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实验中学2019-20学年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一)语 文

山东、山西、安徽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期末学习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菏泽市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一)

2020年山东新高考全真模拟卷(一)  语文试题

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山东省德州市2019级高一上期末模拟  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山东省2020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新模式高考(山东卷)高三模拟试题语文

2020年山东新高考全真模拟卷(一)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阶段性自我测试  语文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2020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0年山东、海南高考语文冲刺试卷(五)

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山东省潍坊市部分校2020届高三线上考试(二)语文试题

2020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山东济宁市2020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学年山东省高三(下)质检语文试卷(二)

山东省淄博市2020届高三3月阶段性检测(一模)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0学年山东省济宁二中实验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四)

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

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山东省聊城市2020年高考线上语文模拟考试-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下高考模拟考试

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开年联考(山东卷)语文试卷

青岛市2020年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3月份)

山东省2020届高三高考强基模拟训练语文

山东实验中学2019-20学年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一)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传统家训文化是中国血缘宗法式农业社会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特有文化现象,是一种以儒家文化为基本内核的伦理型文化,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家训文化以别具特色的教化方式保证了传统社会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稳定,推动了中国农耕社会的文明进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谈及撰写家训初衷时指出:“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正是由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代与代之间的血缘亲情,家长的训谕比起他人教诲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更易于通过熏陶濡染使之入耳入心。

家规族训规约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家国整合机制的形成和巩固。在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齐家睦族是社会得以治理与维持稳定和谐的基础。国是家的扩大,家是国的缩小。家训文化最基本的功能是伦理教化功能,家训教化在家庭、宗族中有效倡行了敦亲睦邻、立身修德、谦恭处世等伦理道德准则,熏陶出品德高洁、清正廉明、为国为民的名臣贤士,促进了家国整合机制的巩固。可以说,家规族训作为国家法的重要补充,发挥着维护家庭宗族稳定、调控民间社会秩序和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

传统家训文化推进了儒家思想的世俗化和社会化,加速了儒学的传播。虽然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宣布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然而由于社会成员文化水平偏低,语意深刻玄奥的儒家典籍传播受到了很大制约。家训教化则不然,由于家长、族长撰写和订立家规族训的宗旨是教化、规范家人子弟,为便于他们理解接受,在语言上尽量避免晦涩难懂的词句。特别是宋明以来许多世家大族竞相刊行本族家训及历代名士家训文献,通过家训载体使儒学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此外,有些家训著作还被作为私塾蒙馆对儿童教育的启蒙读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儒学的社会化。譬如,朱柏庐《治家格言》虽仅五百余字,但言约义丰,多以对仗的格言警句、朗朗上口的韵语,阐述儒家为人处世、治家修身之道,被尊为“治家之经”。由于它通俗流畅、富含哲理,清代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流传甚广。

家训教化助推了优秀家风的营造和传承。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化,而优秀家风的培育离不开家训文化的滋养。北宋司马光以《家范》《训俭示康》等家训,倡导“谨守礼法”和“德教为先”的治家之道,“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他嘱咐儿子“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在司马光家训的影响下,司马家族虽世代贵胄,却勤俭持家、和待乡曲,其家风一直为时人称誉。被朱元璋誉为“江南第一家”的浦江郑氏家族,以其家训《郑氏规范》治家教子,告诫子孙“倘有出仕者,当早夜切切以报国为务,抚恤下民”。在这种家风影响下,该家族出仕做官者达173人,无一人因贪赃枉法被处置。                                          

(选自陈延斌《家风家训:轨物范世的生动教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家训文化属于伦理型文化,它把传统文化作为基本的内核,对中国血缘宗法式农业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B.家规族训是传统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衔接和调节着国家法,对家庭宗族、社会秩序以及国家统治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C.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一书由格言警句和韵语构成,蕴含儒家为人处世、治家修身之道,通俗流畅、富含哲理是其流传甚广的基本条件。

D.家训文化具有伦理教化的功能,借助特定的伦理道德准则,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进而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人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之推说:“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指出了在某些方面师友对孩子的作用未必超过孩子的家庭成员。

B.文章用颜之推、朱柏庐、司马光所在家族及浦江郑氏家族的成功来说明传统家训在家国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C.文章从个人与家族、家与国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用道理和实例阐述了传统家训的重要文化价值。

D.文章先对传统家训文化进行了整体论述,然后从不同角度分述其作用,多处引用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国同构可谓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国是家的扩大,家是国的缩小,齐家睦族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和谐。

B.中国自古以来,世家大族主动刊行本族家训和历代名士家训文献,反映了世家大族重视家训文化和积极普及儒学的观念。

C.司马家族以贵胄之地位而世代相传,家风也受到人们的赞许,可见《家范》《训俭示康》对整个家族产生了积极作用。

D.家训对形成优秀家风有推动作用,其中一些著作被私塾蒙馆用作启蒙读本,这从侧面说明了家训的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从乡村群众患病找“ 赤脚医生” ,到现在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 3670 个,医疗床位 8.5 万张,卫生技术人员 50.5 万人。医疗设备极其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人民群众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 99.7 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 840 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 952.9 万人。70 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目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 35 岁上升到 77 岁。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 195 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 1995 年我国位列第 110 名, 2015 年提高到第 60 名, 2016 年提高到第 48 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健康中国 步履稳健》,《人民日报》 2019 年 6 月 4 日)

材料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细化措施,将妇幼健康作为重要内容。一是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实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出生缺陷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截至 2018 年底累计救助出生缺陷患儿 1.3 万名,拨付救助金超过 1.5 亿元。二是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患有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进行集中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健康管理和指导。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提高报销比例,采取“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摘编自《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

材料三:

“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

在 2 月 29 日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中,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这是 25 名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 8 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通过对中国 9 天的实地考察得出的一致结论。

联合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谈了实地考察后的感受:“中国的方法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中国展现的强大动员能力、果断的执行能力以及利他主义的集体意愿,给考察组留下深刻印象。

让专家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 5G 等技术手段救治病人的努力。此外,为了挽救生命,中国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巨大投入也获得了联合考察组的认可。短短数日,超过 4 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考察报告里说,中国人表现出的真诚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联合考察组所有成员。

(摘编自《实地考察后,国际专家一致肯定中国说明了什么?》,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年3月1日)

材料四:

自 2020 年 1 月 20 日起,我国政府建立起来的防控疫情体系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经过持续近三周的防控,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面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我国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仍存在短板。

因此,未来我国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在路上》,《经济参考报》 2020年2月19日)

4.下列对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我国逐步建成,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我国人民身体健康水平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B.70 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日益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推开,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正不断提升。

C.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是维护我国人民健康、落实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

D.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依托现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运用多种措施控制疫情蔓延,短时间内疫情已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做出了贡献。

B.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卫生健康部门大力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已经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

C.在中国进行 9 天实地考察之后,世卫组织对中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多方面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盛赞中国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

D.我国对新冠疫情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体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性, 同时也提醒人们深入思考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

6. 根据材料概括分析我国在现有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体系。(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芦花荡

孙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支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交给我,我什么也交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叫了一声。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 

老头子小声说: 

“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糊糊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她挂花了!”二菱带着哭声喊。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接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鬼子们又偷偷地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没有吃过这么新鲜的东西。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追上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小说开头这一景物描写,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B.本文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但读来不觉凄惨,相反,使人感觉更多的是那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C.文中两次写老头子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是为了强调人物悠闲惬意的状态,有效地迷惑了鬼子,为后文写鬼子轻易上当作了铺垫。 

D.老头子多次对两个女孩说不怕只是为了安慰她们,其实他自己也很紧张,害怕被鬼子发现,从他身体往上蹿了蹿的动作就可以看出来。

8.小说中的老头子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9.《芦花荡》是孙犁“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在孙犁的笔下,即使是战斗也被写得如诗如画,极富诗意美。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意美”的具体表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巡抚河南、山西。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旨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乃复命谦巡抚。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埕言星转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也先挟上皇破紫荆关直入,窥京师。谦亟分遣诸将,率师二十二万,列阵九门外。以部事付侍郎吴宁,悉闭诸城门,身自督战。景泰八年正月上皇复位,即执谦下狱,坐以谋逆,处极刑。先谦自值也先之变,尝留宿直庐,不还私第。素病痰,疾作,景帝遣使往视。闻其服用过薄,诏令上方制赐,至醯菜毕备。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英宗亦悔之,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吴瑾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弘治二年,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赐祠于其墓,曰“旌功”。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八》,有删改)

【注】公元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入侵明朝边境。明英宗率军亲征,在土木堡被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通政使李锡阿振旨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B.通政使李锡阿振旨/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C.通政使李锡阿振旨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D.通政使李锡阿振旨/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自秦朝开始,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秦朝时期,御史大夫为最高监察官,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B.京师,古代京城的统称,现在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C.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D.祠,即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古人为纪念伟人名士和祖先而修建的供舍。人们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治理有方,恩威远播。他在巡抚晋豫时,兴修堤坝,设置亭长,种树凿井,盗贼避匿,政绩显著,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B.于谦力主抗敌,谋划得当。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厉叱南迁主张,并建议积极备战,调动南北力量。经过一番谋划部署,人心逐渐安定。 

C.于谦为官清廉,家无余资。他衣食所用向来十分微薄,获罪之后被抄没家产,除了皇上所赐的蟒衣、剑器,家里没有多余物资。 

D.于谦蒙冤受祸,死后正名。英宗复位后,竟以谋反的罪名判处于谦极刑。后因吴瑾进言,朝廷才为其正名,赐“旌功”祠。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姓名类谦者,尝忤振。 

(2)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14~15题。

长安月夜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帝王州:指都城长安。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

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两首诗都借月抒发感情,但写作年代不同,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不相同。

15.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先强调人要经历各种困苦磨练,后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一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就必定灭亡的论断。

(2)唐代韩翃《宿石邑山中》“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两句以浮云侧面衬托山之高;李白《蜀道难》首段中,“ 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他物侧面衬托山势之高,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3)《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生也应多了解一点科学知识,这种通过选修课来实现文理互补的教育制度设计,无疑值得肯定和推广。近些年来,选课似乎有些“变味”,现在大学生选课普遍开始“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选择拓展、兴趣类课程的却总是 。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      ,学生在学校规则允许范围内的选课 ,但从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说,“功利性”选课无疑违背了当初设立选修课制度的初衷。选课“功利化”的板子不能全打在学生身上,加强选修课质量管理与制度创新,让选修课变得有趣、有用也应同步提上日程。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因此,选修课要有趣,有趣并不是说老师要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而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授来达到传播知识的 。同时选修课要有用。学生喜欢选对就业有利的课,因为有用。其实还有更广义的“有用”,比如拓 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或者动手能力等。

17.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B.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我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D.“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寥寥无几  权利 无可非议  目的

B.凤毛麟角  权利 无可厚非  目标

C.寥寥无几  权力 无可非议  目的

D.凤毛麟角  权力 无可厚非  目标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

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B.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

C.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共鸣。

D.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与一般动物不同,响尾蛇捕捉猎物时,_____,而是靠它身上的一个特殊的器官——颊窝来定位目标的,颊窝位于响尾蛇的鼻眼之间,对热十分敏感。当有小动物从它附近经过时,_____然后将小动物一举捕获,科学家根据响尾蛇这一生理特点,_____,热定位器有着广泛的用途,如将热定位器安装在异弹上,就可以根据敌机发动机所散发的热量进行准确定位,然后将敌机击落。

21.请根据下列信息给“空中课堂”下定义。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明、连贯,不超过70 个字。(5 分)

空中课堂利用网络技术实施教学。

空中课堂具有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功能。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空中课堂的主要目的。

相较于一般的课堂形式,空中课堂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空中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实时交互。

“空中课堂”这一课堂形式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以及教学技术的进步。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受疫情影响,意大利北部多个市镇被封锁,威尼托大区的沃镇就是其中之一。当地居民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竟然聚集在广场,手拉巨大横幅,表示要抗议封锁城市,因为未佩戴口罩被阻止时,还大喊 “拒绝口罩,归还自由”。

材料二:从武汉封城到多地封城,从查体温到戴口罩、消毒,从查身份到限制出入小区,从居家隔离到整栋隔离等等,我们给了自由最大限度的放弃。

材料三: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D

2.B

3.B

4.C

5.B

6.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夯实并提升服务质量和技术。针对公共卫生体系中的特殊群体,深化健康扶贫,继续重视中师父又妇幼健康。深刻认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所面临的较大短板,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7.D.(“其实他自己也很紧张,害怕被鬼子发现”错误;“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是他听说大菱挂花后的反应,从“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可见,他是觉得自己没完成好任务感到丢脸,并非“害怕被鬼子发现”,后文他主动找鬼子复仇可见她并不害怕鬼子。)

8.智勇双全。面对鬼子的封锁只凭一条小船来去自如,给女孩报仇时精心策划引鬼子入圈套。爱憎分明。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精明干练。写老头子年纪虽老,但老当益壮,“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眼睛却特别的明亮”点出他干练、精明的内在气质。自信自尊。经历了大风大浪没有出事,以及多次安慰女孩不怕可以看出他对自己水上功夫的自信;女孩受伤后他觉得没脸见人,决心为受伤的女孩报仇,这是他自尊的表现。(答出三点即可)

 9.诗意的主题。小说故事情节虽简单,但故事所表现的主题却具有浓郁的诗意美:作品赞扬了中华民族抵抗外辱、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歌颂了抗日根据地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清新的语言。本文的语言是散文诗一样的,凝炼、含蓄、优美、生动、富于色彩美和音响效果。小说的开头用“风清月明”“清爽”“悠闲”“丝绒”“清香”等词语也给人以舒适、光亮的情感体验,使文章清丽自然,含蓄隽永,柔婉秀美,富于抒情性。如画的环境。本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充分体现了诗的情调、诗的感情。如“月明风清”“一片苇叶”“飒飒的风响”等情境和语言的选择,充满了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构成了鲜明生动的意境。至善的人物。小说中的老头子虽老,却充满了人情之美。面对敌人,他充满了憎恨与鄙夷,用自己的力量来打击敌人。面对“大菱”和“二菱”,他又充满了慈爱,像守卫自己的孩子一般来守卫她们,正是这种亲人般的呵护让他的形象在自尊、英勇之外多了人情的一面。舒缓的情节。孙犁的小说一般不具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着力展示的是人情美,而不力图以情节取胜。《芦花荡》就是这样,讲的是一位老人护送两个小女战士,又为她们负伤报仇的故事,全文几乎没有明显的情节高潮,一切都在柔美的芦花荡里缓缓的进行,就像那脉脉的流水一样。

10.D(“劾谦”是弹劾于谦之意,与下文原因联系紧密,应断在后面,排除AC;“怨望”指心怀不满,是弹劾于谦的理由,与前文联系密切,应断在前面,排除BC.译文:通政使李锡迎合王振的旨意,弹劾于谦因为长久不得升迁而心怀不满,擅自推荐别人来代替自己。于谦被交付到法司,判处了死罪,在狱中关了三个月。不久王振知道弄错了,才得以获释,被降为大理寺少卿。故选:D。)

11.B

12.D.(“后因吴瑾进言,朝廷才为其正名”错,属强加因果。原文是“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英宗亦悔之。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吴瑾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可见为他正名的真正的原因是英宗后悔。)

13.(1)译文:太监王振正执掌权柄,恰巧有个姓名与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得罪王振。

重点词语:用事,掌权;适,恰好;忤,忤逆、违背。

(2)译文:郕王感到不安一再推辞,于谦大声地说:“我们实在是忧虑国家,不是为了私人的打算。”

重点词语:谢,推辞;诚,实在;计,打算。

14.B( B项“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

15. 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理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回思的深厚友情。(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的基本意图以及诗歌的内涵,从不同角度对诗歌的态度进行具体分析.第一首诗歌通过京城元宵之夜的热闹与诗人在这个时候因内心的原因无法进行游玩,导致一种心灵的空虚,突出自己的孤苦郁闷情怀;第二首诗歌实写中秋之月的自己,又想象自己思念的家乡亲友,表现出内心的郁闷沮丧,这是一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衬托内心的郁闷,更加显示出友谊的深厚。)

16.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17.B(B项与原文中的破折号都是解释说明的作用A表示强调重点C表示语意的转换D表示声音延长)

18.A(A寥寥无几:形容数量很少,没有几个。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根据语境应用“寥寥无几”。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根据语境应用“权利”。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谅解。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根据语境应用“无可厚非'”。目的:想要得到的结果,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目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根据语境应用“目的”。)

19.D

20. (1)并不是靠视觉或听觉等感觉器官   (2)它会根据小动物散发的热量进行定位   (3)模仿它的颊窝发明了热定位器

21.空中课堂是指教师借助网络,通过信息共享、屏幕共享、协同浏览、答疑等实时交互功能,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课堂形式。

【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是钱塘人。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巡抚河南、山西。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又下令种树、打井,于是榆树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大同单独远在边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难于前往,奏请另设御史管理。把镇守将领私自开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用以资助边防经费。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太监王振掌权,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顶撞过王振。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的意旨,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于是再命于谦为巡抚。正统十三年,于谦凭兵部左侍郎的身份被召回京。等到英宗在上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郕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依然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当初,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年幼,敌寇将至,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郕王感到不安,一再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郕王于是受命。也先挟持着上皇(英宗)攻破紫荆关直入,进窥京师。于谦马上分别调遣诸将带领二十二万兵士,在九门外摆开阵势,把兵部的事交给了侍郎吴宁,把各城门全部关闭,自己亲自督战。景泰八年上皇恢复了帝位,立即把于谦逮捕入狱,坐以谋反,判处死刑。从前于谦在也先兵乱的时候值班,经常住在值班的地方,不回家。一向有痰症病,病症发作,景帝派太监前往探望。听说他的衣服、用具过于简单,下诏令宫中造了赐给他,所赐东西甚至连醋菜都有了。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都是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皇太后开始时不知道于谦的死,听说以后,叹息哀悼了几天。英宗也后悔了。不久边境有警,皇帝满面愁容。吴瑾进谏说:“如果于谦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皇帝无言以对。弘治二年,赠给于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