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部分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舟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湖州市湖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线上语文试题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衢州四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走在空旷的田野上,我们聒(guō)噪得像一群麻雀。太阳照耀着大地,也照耀着稗草。在这样的天地中,我们重获纯净与澄澈,于是整个下午的阴霾(mái)烟销云散。
B.如果我们虔诚地反观自照,便会发现另一个宇宙。数以亿计的小光点溯(sù)流而上,奋力在深沉黑阒(qù)的苍穹中泅泳,然后,众星寂灭,剩下那唯一着陆的光体。
C.黄粱一梦,虽有富贵荣华的幻象,却实在隐射的是现实中的身无长(zhǎng)物,和古希腊国王的得偿所愿、天从人愿相比,其间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D.关于时间的譬(pì)喻,最高屋建瓴(lǐng)也最举重若轻的,莫过于先哲孔子。他伫立于大河之畔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概叹,开创了人类以不可逆转的概念揣测时间的先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地、人是个三角关系。在人世间,放眼看,以人为主,天地只是人活动的空间,正如今天人们爱说的“平台”,[甲]而且经验告诉人们,个体是渺小的,相对于天地,只是沧海一粟,而天和地在时间流程中则是天长地久的。“与天地同寿”,只是人们的想象,是人们虚拟的颂词。
[乙]白居易说“天长地久有时尽”,也只是为了烘托“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科学家承认,虽“天长地久”却终有尽期,但那也跟追溯地球以至宇宙的形成一样,是将长期延续下去的研究课题。
这个天,不但从物理学的意义上,成了浩渺和永恒的象征,而且与“厚德载物”的地一起,成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德示范。[丙]一个天道,一个地道——现在“地道”成了形容真诚无欺的日用俗语,曰:“这个人办事、对人都很地道。”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且B.沧海一粟C.颂词D.浩渺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首荡气回肠的乐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以和谐的艺术感悟力和息息相通的审美感受力,以及对那个激情似海的年代的社会感动力,珠联璧合地完成了代表一个时代音响的歌曲。
B.我市文化旅游部门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等省市重大部署为重点,谋划契合个性化、满足高品质需求的文旅精品项目,打造一批既有“亮点”又有“卖点”的好产品。
C.根据目标,宁波要用3年左右时间,全力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破解在重要领域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宁波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D.开征环境保护税,有利于与其他保护生态环境的手段形成合力,发挥环境治理的协同效应。环境保护税的立法,也增强了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企业治污减排的责任。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线装,作为书籍装订的一种技艺,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2020年“读书节”,学校将举办“线装手工笔记本”现场制作活动。活动流程:指导老师介绍线装书的起源;然后指导同学们裁纸加封页,打孔钉线贴签条;最后由同学们在封面绘上自已喜欢的个性图案。
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无格式要求),要求抓住活动内容,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20个字。
6.阅读表格,在空格处填写作者和书名,并在三部作品的开头中任选一个(标出序号),写一段点评,不少于50个字。
作者 | 书名 | 开头 |
马尔克斯 | (1)多年之后,面对枪决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 |
托尔斯泰 | 《安娜·克列尼娜》 | (2)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双城记》 | (3)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人们面前有着各种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 |
开头点评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怎样界定公共健康这一概念?1920年,美国公共健康专家温思路提出:“公共健康是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和效益的科学与艺术。这些有组织的社区努力包括改进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教育每个人注意卫生,组织医护人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服务,建立社会机制来确保社区中的每个人都能达到适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标准。组织这些效益的目的是使每个公民都能实现其与生俱来的健康和长寿权利。”这一定义为世界卫生组织所接受,并沿用至今。
(摘自龚群:《公共健康及其优先性》,《光明日报》2020年2月17日)
材料二
公共健康以个人健康为前提和基础,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问题,而个人健康指的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健康问题。从个体角度看,除去遗传因素,每个人的生活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等因素往往影响其健康状况。一般而言,个人健康是个人自主的领域。然而,从公共健康的角度看,个人健康不仅是个人责任,同时也是社会责任。公共健康不仅在于保护个人不受他人不卫生或传染性疾病的影响,更在于提升和改善社会成员的居住卫生环境,维护和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素质。影响公共健康的因素,往往就是影响个人健康的因素,同时也可以反过来看,影响个人健康的因素,往往会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因素。如吸烟,即使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对他人有健康影响,但由此导致众多个人健康出现问题,也将从整体上造成人口健康素质的下降。
公共健康所要保护的是每个人的健康,当某个社会成员染上了某种传染病,社会有责任对他进行医治。然而,仅仅进行医治是不够的,如果任其自由行动,其疾病将会传染给他人,从而严重危害公共健康,所以,还要从保护其他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出发;限制传染病人的行动自由。
(摘自龚群《公共健康及其优先性》,《光明日报》2020年2月17日)
材料三
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免费帮采买,配送无接触;居家勤消毒,筷子分“公”“私”……疫情当前,一些“新规矩”“好习惯”,重塑着公众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当前疫情防治成果的稳固,也有利于未来的社会治理,减少公共健康等领域的隐患。
事实上,许多“新规矩”“好习惯”并非无根之木,本来就具备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居家消毒、公筷就餐,本就是多年推行的公共健康的要求;而诸如“拒绝野味”等倡导,则因为疫情加速进入法治轨道。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规定感冒时需戴口罩等,彰显了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进步……种种“好习惯”“新规矩”,立足于现实,谋划于未来。一些过去长期倡导但一时难以普及的治理理念,因为疫情因素全面落地。
“新规矩”是否全部保留和持续,要以是否便利民众生活、符合公共健康利益为判断标准。把符合公共健康利益的“新规矩”和“好习惯”延续下去,补上曾经落下的“功课”,是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同样离不开各界民众和各个社会领域的支持和配合。
(摘编自林风《让符合公众利益的“新规矩”留下来》,《中国青年报》2020年3月13日)
7.下列对材料中“公共健康”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共健康可以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而达成,如改进卫生环境、防控传染病、展开卫生教育、组织医疗服务等。
B.公共健康需要建立社会机制,以保证社区个体达到适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标准,使得公民享有健康和长寿的权利。
C.个体的健康状况受到个人的生活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等遗传因素的影响,所以,公共健康对个体健康的影响是有限的。
D.公共健康以个人健康为前提和基础,因为影响个人健康的因素也往往影响公共健康;也可以说公共健康以个人健康为终极目标,因为公共健康是为了维护和提升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健康素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共健康重于个人行动自由,所以社会不仅要对所有传染病人进行积极治疗,同时要限制所有传染病人的个人行动自由。
B.烟民不在公共场所吸烟,虽然对个人健康会产生影响,但不会从整体上造成人口健康素质的下降。
C.因为疫情因素,一些长期倡导但一时难以普及的“新规矩”“好习惯”和治理理念,现在全部实现了。
D.把利于民众生活、符合公共健康利益的“新规矩”和“好习惯”延续下去,这是对公众生活和工作方式的重塑,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必要内容。
9.作者认为“从公共健康的角度看, 个人健康不仅是个人责任,同时也是社会责任”,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分条写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
(1)个人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变老的时候
李琦
变老的时候,一定要变好
要变到所能达到的最好
犹如瓜果成熟,焰火腾空
舒缓地释放出最后的优美
最后的香与爱意
最后的,竭尽全力
变老的时候,需要平静
犹如江河入海,犹如老树腰身苍劲
回望来路,一切已是心平气和
一切已选择完毕
再无长吁短叹,双手摊开
左手经验丛生,右手教训纵横
变老的时候,犹如名角谢幕
身子谦和,自信在心
眼角眉梢,深藏着历练后的从容
幕帷垂落,丝竹声远,一切已是过眼云烟
只有尊严的光芒 闪耀在幕后时分
变老的时候是起身回到儿童
看起来未必鹤发童颜而内心里却趋向坦率而纯真
我们已经变老而世界依然年轻貌美
一切都是循环往复,婴儿在啼哭
而这收留了我们笑容和泪水的人间
又一场轮回正在声色里进行。
(二)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余秋雨
老年是如诗的年岁,这种说法不是为了奉承长辈。
中年太实际,太繁忙,在整体上算不得诗。青年时代常常被诗化,但青年时代的诗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按我的标准,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诗。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静下来的周际环境和放慢了的生命节奏加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除了极少数命苦的老人,老年岁月总是比较悠闲。老年人可能不会写诗或已经不再写诗,但他们却以诗的方式生存着。看街市忙碌,看后辈来去,看庭花凋零,看春草又绿,而思绪则时断时续、时喜时悲、时真时幻。当然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生理障碍,但即便障碍也构成一种让人仰视的形态,就像我们面对枝干斑驳的老树,老树上的枯藤残叶,也会感到诗的存在。中青年世界的强悍,也经常需要一些苍老的手来救助。平时不容易见到,一旦有事则及时伸出,救助过后又立即消失,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是一种早已退出社会主体的隐性文化和柔性文化,隐柔中沉积着岁月的硬度,能使后人一时启悟,如与天人对晤。老年的魅力,理应在这样的高位上偶尔显露。不要驱使,不要强求,不要哄抬,只让它们成为人生的写意笔墨,似淡似浓,似有似无。长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阶段总是充满着奇瑰和险峻,到了即将了结一生的晚年,怎么也得走向平缓和实在。
老年的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有改动)
10.比较阅读两篇选文,请按照下面示例,用四个短语阐释“老年的成熟”的内涵。示例:平静而从容
11.两篇选文,体裁不同,但有相同的表现手法。如把老年人身上的美好特质,通过一些具体的意象来呈现。请结合划线句子赏析。
12.两篇选文,都是随性写意的文字,但仍然有内在的逻辑性。前者(诗歌)运用了分类,后者(散文)运用了比较,请结合诗文分析之。
13.有些同学说,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年人晚景凄凉,有的老年人性情乖张,并不都像诗文所说那样美好。请结合文章向有些同学解释诗文所描写的美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让①论
(明)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已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②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③,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有删节)
[注]①豫让:战国晋人,为晋智伯的家臣,曾入赵襄子宫中刺杀襄子,未成。后豫让改名换姓,以漆涂身,吞炭使自己变哑,改变形象,谋刺赵襄子,又被捕,伏诛前,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三跃呼天击之,遂自杀。②处死之道:处理死的方式、方法。③中行氏:中行为复姓,此指晋卿荀寅。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名知己 名:声称。
B.忠告善道 道:实行,遵行。
C.当伯请地无厌之日 厌:满足。
D.庶几复悟 庶几:或许,也许。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销患于未形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俾身全而主安 谆谆然而告之
C.中行氏以众人待我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段规之事韩康 儿之成,则可待乎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提出“士君子立身事主”的准则,应当竭尽智谋,诚恳地加以劝告,巧妙地加以开导,在祸患还未显露时就消除它,在动乱发生之前保住社会的治安,使自己不受损害,主人没有危险。
B.方孝孺认为豫让虽然忠于智伯,但赴死的方法含有不忠的成分:从行为看,三跃斩衣而死,有沽名钓誉之嫌;从言语看,以国士相报之说也稍显不足。
C.方孝孺列举段规、任章、郄疵虽未有国士的待遇,但能恪守本分,以事智伯,证明豫让的“报答”之说不妥。后又通过设身处地的情景想象,批评豫让未能“文死谏”,从而证明豫让是不忠的。
D.方孝孺认为豫让不算“国士”,因为他先是未能直言进谏,开悟主心,后又甘附刺客之流,呈血气之勇,不值得称道。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
(2)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无名法师《秋夜草堂寺禅房月下》诗
粱·刘孝先
幽人住山北,月上照山东。
洞户临松径,虚窗隐竹丛。
山林避炎影,步径逐凉风。
平云断高岫,长河隔净空。
数萤流暗草,一鸟宿疏桐。
兴逸烟霄上,神闲宇宙中。
还思城阙下,何异处樊笼。
19.此诗句式上的特点是大量运用 的句子,集中描述了月下之景,使全诗富有 意境。
20.此诗前五联,有人认为,景为主,人为宾;有人认为,人为主,景为宾。请结合全诗叙述的内容和层次,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材料二: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就犹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
(王阳明《传习录》)
21.上述材料中,二人对“孝”的认知各有侧重,孔子重视______;王阳明强调 。
2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知道王阳明认为“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讲求“知行合一”。请根据你对“知行合一”的理解来评析孔子所说的“色难”。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言之必可行也。_______________”,无所苟而已矣。(《论语》)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3)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5)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渔翁》)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之后,社会反应各有不同。有不遗余力、义无反顾的公务人员,有挺身而出、担当重任的医护“逆行者”,有争分夺秒、殚精竭虑的科研人员,有伸出援手、捐款捐物的善人义士……
但也有某些管理部门的应对失措,有地域之间非理性的歧视,有自私自利的人带病潜逃出走……
面对新冠肺炎这一公共卫生事件,人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不同反应的?这些不同的反应,对发展公共健康事业有何警示?请你就其中一个或几个问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理解和思考。
[注意]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明确文体,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根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
A项,“烟销云散”应为“烟消云散”;
C项,“身无长物”的“长”应读cháng;
D项,“瓴”应读líng,“概叹”的“概”应为“慨”。
故选B。
2.A
3.B
【解析】
【分析】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如果是关联词则需要结合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A项,“而且”是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而从语境来看,前后内容之间是转折关系,故应将表递进关系的“而且”换成表转折关系的“但”;
B项,“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使用正确;
C项,“颂词”,指表彰功绩或表达祝愿的讲话或文章,使用正确;
D项,“浩渺”,形容词,形容水面辽阔,使用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标点的用法和常见误区,然后要结合句子、短语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是否使用正确。
B项,应将括号及《长恨歌》提至句号前,因为括号中的内容是对双引号中内容的说明,故应紧随其后。
故选B。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项,成分残缺,应在“以和谐的艺术感悟力”前面加上主语“他们”;
B项,“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等省市重大部署为重点”结构混乱,“围绕……”和“以……为重点”两句杂糅,应改为“围绕……部署”,或.“以…….为重点”;
D项,搭配不当,“增强了”与“企业治污减排的责任”搭配不当。
故选C。
5.示例1:让水墨尽情舞动带你穿越经典,让麻绳交织缠绕带你亲近古籍;
示例2:一根棉线串联古今过往,一支画笔绘尽跌宕起伏;
示例3:享一段时光,用针线、用画笔、用色彩,让心灵与宁静不期而遇。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无格式要求),要求抓住活动内容,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20个字”,然后要分析本次活动的内容以及意义,接着围绕活动内容、活动意义来拟写宣传语,拟写的时候要注意使用修辞。
首先分析活动的内容以及意义:从题干提供的材料来看,这是一次“线装手工笔记本”现场制作活动,活动的内容包括介绍线装书的起源、指导同学裁纸加封页打孔钉线贴签条、在封面绘上自己喜欢的个性图案;活动的意义是让学生亲近古籍,感受传统艺术。
接着要考虑宣传语的要求,如紧扣主题,语言要简洁明了,一般采用上下两句,最好字数相等,结构相对,要有人文性和感召力。
最后围绕这些拟写即可。
6.《百年孤独》,狄更斯,《百年孤独》[赏析示例]马尔克斯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叙事模式:站在未来的角度叙述过去,现实与魔幻、时间与空间、现在与未来、作者与读者,都叠合在一起,使开头具有无限的艺术张力。
7.C项,“个体的健康状况受到个人的生活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等遗传因素的影响,所以,公共健康对个体健康的影响是有限的”错误,这里有两个错误,其一,个人的生活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不是遗传因素,其二,“公共健康对个体健康的影响是有限”无中生有
8.D(A项,“对所有传染病人进行积极治疗,同时要限制所有传染病人的个人行动自由”错误,选项把“某种传染病”扩大为“所有传染病”;
B项,“烟民……但不会从整体上造成人口健康素质的下降”错误,材料二说“如吸烟,即使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对他人有健康影响,但由此导致众多个人健康出现问题,也将从整体上造成人口健康素质的下降”,由此可知,烟民个人健康也会从整体上造成人口健康素质的下降;
C项,“……治理理念,现在全部实现了”错误,材料三说的是“一些过去长期倡导但一时难以普及的治理理念,因为疫情因素全面落地”,治理理念“全面落地”不等于“新规矩”“好习惯”全面实现。)
9. 个人责任: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②保护自己不受他人不卫生或转染性疾病的影响;③确保不将疾病传染给他人,不危害公共健康。 社会责任:①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护社会成员不受他人不卫生或传染病影响;②提升和改善社会成员的居住卫生环境;③提供医疗服务,积极医治传染病人;④做好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10.谦和而自信,尊严而大气,坦率而纯真,隐柔而有硬度,厚实又有高度,平缓而实在。
11.表现老年人的“从容”和“成熟”,诗歌用名角谢幕的场景。如“幕帷垂落,丝竹声远,一切已是过眼云烟,只有尊严的光芒,闪耀在幕后时分”。名角谢幕,意味着人生到了老年,过去的日子都已成过眼烟云,只有你的人品永不落幕,成就你人生的尊严,被观众尊重和欣赏。散文用“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 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等镜头来表现老年“温和”“圆润”“自信”“大气” 等特点,把老年内在的美,用习见的感性的具象来表现。这种化虚为实的手法,把抽象的老年之美生活化、形象化了,增加了动人的力量,拓宽了审美的空间。
12.《变老的时候》用分类,全诗一共四节,第一节写美好,第二节写平静,第三节写从容,第四节写纯粹。《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用比较。跟中年人比较,中年太实际、太繁忙,在整体上算不得诗。跟青年人比较,青年人常常被诗化,但青年时代的诗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跟中青年世界相比,他们太强悍,也经常需要一些苍老的手来救助,弥补,调和。分类往往使事物内部的特质更加清晰,而比较则更容易鉴别出彼此的不同。分类和比较,就体现了这两篇文字行文安排的逻辑性。
13.《变老的时候》表达了期望的心态,是一种理想;《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描述了一种普遍的状态,近乎写实。老人很苦,老人变坏,确实有,但这是特殊的状态,是生活的真实,但文学总是和社会疏离的,文学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和理想化,一种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14.B
15.D
16.C
17.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18.(1)所有我做的事情都特别困难,我是想用这种做法使天下后世做臣子却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
(2)可是段规、任章却尽力劝说他们的主人顺从智迫的请求,给智伯土地,使他志气骄盛,从而使他更快地灭亡。
【解析】
【分析】
14.B项,“忠告善道”,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意思是“诚恳地加以劝告,巧妙地加以开导”,“道”,引导。
15.D(A项,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是介词,表被动,被;
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第二个“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C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
D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6.C项,“方孝孺列举段规、任章、郄疵……以事智伯”错误,郄疵事智伯,段规、任章两人并未事智伯;“批评豫让未能‘文死谏’,从而证明豫让是不忠的”错误,批评豫让未能“文死谏”,也不是证明豫让不忠,而是说处死之道不值得推崇。
参考译文:
士人君子要建立功名,侍奉主人,既然被称作知己,那就应当竭尽智谋,诚恳地加以劝告,巧妙地加以开导,在祸患还未显露时就消除它。在动乱发生之前保住社会的治安,使自己不受损害,主人没有危险。活着是著名的忠臣,死后做高尚的鬼魂,流芳百世,照耀史册,这才是完美的士人。如果遇到知己,不能拯救危难于动乱之前,而在事情失败之后才去献身自尽,沽名钓誉,迷惑世人,夸耀于社会,这在君子看来,都是不足取的。
我曾经因此评论过豫让。豫让做智伯的家臣,等到赵襄子杀了智伯,豫让为他报仇,名声显赫,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没有一个不知道他是忠臣义士的。唉!豫让的死当然可以称为忠了,可惜,在怎样死的方式上还有不忠的表现。为什么呢?看他漆身吞炭,对他朋友说:“所有我做的事情都特 别难,我是想用这种做法使天下后世做臣子却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这能说他不忠吗?等看到他连续三次跳起来,用剑来刺赵襄子的衣服,赵襄子贵备他不为中行氏而死,却单单为智伯而死的时候,豫让回答说:“中行氏像对待一般人那样对待我,所以我就要像一般人那样 去报答他:智伯把我当国士对待,所以我就要像国士一样报答他。”就此而论,豫让就有不足之处了。
段规侍奉韩康子,任章侍奉魏献子,并没有听说待他们如同国士,可是段规、任章却尽力劝说他们的主人顺从智伯的请求,割给智伯土地,使他志气骄盛,从而使他更快地灭亡。郗疵侍奉智伯,智伯也没有待他如同国士。可是郗疵却能洞察韩、魏的企图来劝谏智伯。虽然智伯不采纳他的意见以至于灭亡,但是郑疵的智谋忠告,已经是无愧于心了。
豫让既然自己认为智伯待他如同国士了,所谓国士,是为国家济困扶危的人。当智伯对土地贪得无厌之日,放纵情欲,荒淫暴虐之时,作为像让,正应竭力来尽自己的职责,耐心地劝谏自己的主人说:“ 诸侯大夫应各自安心守着自己分内的土地,不要互相侵夺,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如今,无缘无故地向人家索取土地,人家不给,就要产生忿恨之心;人家给了,就产生骄横之心。忿恨必然会引起争斗,争斗必然会失致;骄横必然傲视一切,傲视一切必然导致灭亡。”非常耐心诚恳地劝谏,一次不听,再来第二次,第二次不听,再来第三次,第三次劝谏还不听从,再把那伏剑而死的行动安排在这个时候。这样一来,智伯虽然顽固愚昧,但受至诚之心的感动,也许会重新醒悟,从而与韩、魏讲和,解除赵国的围困。保全智氏的宗族,使他们能香火不断,延续不绝。假如这祥,豫让虽死犹生,难道不胜过斩衣而死吗?但豫让在那时,竟至连一句开导主人,使他醒悟的话都没说。看着智伯的危亡,就像越人远远地看秦人的肥瘦一样。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的报答竞然能像这个徉子吗?直到智伯已死,豫让才压抑不住愤怒的血气,甘心情愿地加入刺客的行列,这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呢?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呢?
19.句式:对偶 意境:清冷、空灵、沉静、幽邃、悠闲、澄澈(均可)
20.人为主,景为宾。叙述的内容:前两联,先写“幽人”(无名法师)居处的不俗。第三联,写法师走出禅房,在小径上散步,到松林外走动。四五联看似纯粹写景,其实是写法师散步中所见。叙述的层次:全诗前五联主要写所见,明处写景,暗处写人:最后两联主要写所思,直接抒发题旨。
21.孔子重视“孝”是发诸内心的和颜悦色;王阳明强调不但要有对“孝”的认知,更要有“孝”的“行动”。
22.孔子认为孝在于“色难”,意指能在父母面前发乎真情,保持和颜悦色才是最难的。子女不但要为父母提供物质保障,赡养天年,而且要有发诸内心的和颜悦色,才是知孝行孝,也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解析】
23.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如今有谁堪摘 独自怎生得黑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