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11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古文阅读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丰台区2020高三语文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语文试卷

2020北京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北京陈经纶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

顺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试卷

北京市十一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昌平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2020年6月西 城 区 高 三 二模模 拟 测 试语 文


2020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微写作讲评及例文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作文①优秀例文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作文②评阅标杆文

海淀区 2020 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性练习议论文标杆文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一模范文

2020年北京高三朝阳一模作文范文

北京市丰台区2020届高三一模标杆文(议论文)

2020年北京市高三西城一模议论文范文

2020年北京市高三西城一模记叙文范文

 2020北京市东城区高三语文二模作文范文

北京市密云区2020届二模作文标杆文—《站在十字路口》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2019—2020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北京西城高三(下)6月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高考练习二模语文

2020北京房山高三二模语文及答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0年(11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诗歌鉴赏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微写作、写作)教师版

2020年(11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论语》《红楼梦》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考语文查漏补缺试题

《论语》理解练习题2

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高考2020年语文押题试卷

2012——2019年高考北京卷高分作文选读

2020 年北京高考押题训练系列 (训练项:古诗文·现代文·大作文)


大兴区2019-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一语文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2020北京延庆高二(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丰台高二(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理工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无答案)

2020北京中关村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八一学校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及答案解析

2020北京101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11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古文阅读

 

一、2020年东城二模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共18分)

(1)夫骥一日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抑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1】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2】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累土不辍,丘山终成;压其源,开其渎【3】,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焉,或为之,或不为耳。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取材于《荀子》)

注释:【1】坚白、同异、有厚无厚:战国时代三个著名的夸大事物差异性、强调绝对性的哲学命题。【2】倚魁:奇异独特。【3】渎:沟渠。

(2)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故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有乌获【1】劲而不得人助,不能自举;有贲、育【2】之强无法术,不得长胜。故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非其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离【3】易百步而难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也,不可也。故明主不穷乌获以其不能自举,不困离以其不能自见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

(取材于《韩非子》

注释:【1】乌获:战国时大力士。【2】贲、育:战国时著名勇士。【3】离朱:黄帝时代视力极好的人。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以穷无穷                 穷:穷尽

B.终身不可以相及也           及:赶得上

C.道不可也                   道:道路

D.因可势                     因:依靠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夫骥一日千里

  有贲、育之强无法术

B.  则千里远,亦或迟或速

  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

C.  倚魁

  有乌获劲而不得人助

D.  是无他

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

然而君子不去辩论它,是因为有所节制

B.或为之,或不为耳

或者去做,或者不去做罢了

C.天下有信数三

天下有三种确实无疑的道理

D.不困离朱以其不能自见

不会因为离朱不能看见自己的眉睫让他困窘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1)(2)题。(9分)

(1)针对人的局限性,荀子认为人不应该“                 ”“                 ”,而韩非子认为明主应该“                                    ”。(用原文回答)(3分)

(2)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3—5字)(6分)

 

 

 

二、2020年西城(1.5)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苏子瞻酷嗜陶令诗,贵其淡而适也。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浓者不复薄,甘者不复辛,唯淡也无不可造;无不可造,是文之真变态也。风值水而漪生,日薄山而岚出,虽有顾吴,不能设色也,淡之至也,元亮以之。欲以人力取淡,刻露之极,遂成寒瘦。

故望岫焉而却,其才非不至也,非淡之本色也。

里呙氏,世有文誉,而遂溪公尤多著述。前后为令,不及数十日,辄自罢去。家甚贫,出处志节,大约似陶令,而诗文之淡亦似之。非似陶令也,公自似也。公之出处,超然甘味,似公之性;公之性,真率简易,无复雕饰,似公之文。故曰公自似者也。今之学陶者,率如响拓,其勾画是也,而韵致非,故不类。公以身为陶,故信心而言,皆东篱也。余非谓公之才遂超人,而公实淡之本色,故一往所诣,古人或有至有不至耳

余束发已知向慕公,近者吴川公梓其家集,始获尽三世之藏。吴川者,公仲子,高才邃学,为令以伉直著声,阅数月亦去,遵先辙也。怀公集三十年,出入必俱,今春始成帙。吴川自出机轴,气隽语快,博于取材而藻于属辞。比之遂溪,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所谓秋水芙蓉也。昔陶氏五男,不好纸笔,而遂溪之后,云蔚霞起。余邑不能文而耻言文,最为恶习。独呙氏能世擅其业。噫!彼安知乌衣诸郎,为史所艳称若此也!

(取材于《袁宏道文集》卷三十五)

【注】①陶令:陶渊明,字元亮。曾任彭泽县令。②顾吴:顾恺之和吴道子,历史上擅长着色的画家。③遂溪公:即后文中“家集”作者之一,曾任遂溪县令。④响拓,指像得到回声和拓片一样去复制。⑤向慕:向往思慕。 ⑥乌衣诸郎: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于乌衣巷,他们的子弟被称为乌衣郎”。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贵其淡而适也             贵:看重。

B.日薄山而岚出             薄:靠近。

C.故信心而言              信:相信。

D.近者吴川公梓其家集           梓:刻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风值水而漪生           其勾画是也,而韵致非  

B.元亮以之              为令以伉直著声

C.非淡之本色也            似公之文

D.公以身为陶            为史所艳称若此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    

   那无法刻意去制造的,它们是文字作品中真正的性灵所在

B.非似陶令也,公自似也

   不是说他写的文章像陶渊明,而是说他写的文章像他自己

C.故一往所诣,古人或有至有不至耳

    因此他一往直前到达的高度,古代有人到过也有人未到过

D.比之遂溪,盖由淡而造于色态者

    与遂溪先生比,大概平淡而外的颜色样貌修饰是不足之处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的“淡而适”,有自然界中漪生”“岚出一般的美妙

B.那些像陶渊明一样追求“淡”的人,是想借其掩盖自己才气不足。

C.遂溪先生的文章“真率简易,无复雕饰”,与陶渊明的作品神似。

D.作者期待呙氏家族的“文誉”及创作,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10.本文中作者关于写作的主张是什么?以文章第一段文字为例,简要解说作者是如何来阐释自己的主张的。(6分)

 

 

 

 

三、2020年西城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1)景公出游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人之殁为善,仁者息,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公将有齐国,桓、襄、文、武将皆之,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以蹲行畎亩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梁丘据御六马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公曰:“何如?”曰:“大暑而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今据也甘君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使禳去之。晏子曰:“不可!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公忿然作色,不说。

及晏子卒,公出屏而泣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取材于《晏子春秋》)

(2)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宰夫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民无争心。先王济五味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取材于《左传》)

【注】①丁公太公:丁公太公以及下文的桓、襄、文、武,集中指齐景公之前历代齐国国君。

②铫耨:两种耕田农具。  ③禳:迷信的人向鬼神祈求消除灾殃。  ④子:指梁丘据,齐景公近臣。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桓、襄、文、武将皆之          相:辅佐。

B.大暑而                      疾:快速。

C.宰夫之                        和:调和。

D.是以政平而不干                  干:追求。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景公出游公阜               政不饰而宽小人

B.昔者上帝人之殁为善         泄其过

C.梁丘据御六马来             子犹驰造焉

D.非据孰敢为                 先王济五味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使古而无死,何如?

假使将来我们不是消亡而是回到古代,会怎样呢?

B.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先生一天内就多次指摘我的过失,现在还有谁能这样呢!

C.据亦同也,焉得为和?

梁丘据不过是与您保持一致,哪里称得上是与您相和呢?

D.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如果只是用清水去调和清水,谁还会去饮用它呢?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景公北望齐国心有所动,想引发大家议论,没想到晏子借机讽谏。

B.为了能讨得齐景公的欢心,梁丘据顶着酷热大张旗鼓地追随齐景公。

C.臣下坚持违抗国君的命令提出自己的不同政见,才能实现君臣相和。

D.国君认为一些措施不可行,臣下也应就其中的可行因素向国君陈述。

10.结合以上两则文言文,简要概括晏子所说的“和”与“同”的区别。(6分)

 

 

 

 

 

四、2020年海淀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9分)

续《史记》之后,或难为《汉书》;续《汉书》之后,且不可羁他史。今古风流,惟有晋代。至读其正史,板质冗木,如工作《瀛洲学士图》,面面肥晰,虽略具老少,神情意态,十八人不甚分别。

前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专罗晋事,而映带汉、魏间十数人。门户自开,科条另定,其中顿置不安,微传末的,吾不能为讳。然而小摘短拈,冷提忙点,每奏一语,几欲起王、谢、桓、刘诸人之骨,一一呵活眼前,而毫无追憾者。又说中本一俗语,经之即文;本一浅语,经之即蓄;本一嫩语,经之即辣。其牙室利灵,笔老秀,得晋人之意于言前,而因得晋人之言于舌外,此小史中之徐夫人也。嗣后孝标劻注,时或以经史配左,而博赡有功;须溪贡评,亦或以郭解庄,而雅韵独妙,义庆之事,于此乎毕矣

自弇州伯仲补批以来,欲极玄畅,而续尾渐长,效颦渐失,《新语》遂不能自主。海阳张远文氏得善本于江陵陈元植家,悉发辰翁之隐,黜陟诸公,披各语。注取其疏惑,评则赏其传神,义庆几绝而复寿者,远文之力也。而《新语》之事,又于此乎毕矣。

嗟乎,兰苕翡翠,虽不似碧海之鲲鲸,然而明脂大肉,食三日定当厌去,若见珍错小品,则啖之惟恐其不继也。此书泥沙既尽,清味自悠,日以之佐《史》、《汉》炙可也。

(取材于王思任《〈世说新语〉序》)

 【注释】:[1]《瀛州学士图》:唐代画家阎立本的画作,描绘了盛唐十八学士的形象。【2】徐夫人:战国时 善作匕首的匠人。【3】本句中:孝标,即南朝梁文学家刘孝标。须溪,即宋末文学家刘辰翁。郭,即晋代玄学家郭象。《经》,指《春秋》《左》指《左传》《庄》指《庄子》。【4】金州伯仲,即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兄弟。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映带汉、魏间十数人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B.其中顿置不安             不患贫而患不安

  C.笔老秀                 沛流离

  D.披各语                 披沙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神情意态,十八人不甚分别  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B.吾不能为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C.其牙室利灵              追先帝之殊遇

  D.取其疏惑                  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9下列对文中语句含义的解说,不确的一项是(3分)

  A.如工作《瀛州学士图》

  ——形容晋代正史记录人物,像工匠仿画的《瀛州学士图》,呆板无味,缺少风采。

  B.此小史中之徐夫人也

  ——叹《世说新语》在杂述野史中是如同徐夫人的匕首一样犀利、传神的作品。

  C.而续尾渐长,效颦渐失

  ——批评王世贞兄弟的补批,如狗尾续貂、东施效颦,让《世说新语》魅力渐失。

  D.此书泥沙既尽

  ——形容经过后人删补的《世说新语》,其内容如泥沙俱下一般,精华糟粕同在。

10文中作者说“义庆之事,于此乎毕矣”,是对刘孝标、刘辰翁评注《世说新语》的肯定,请 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肯定的原因。(4分)

 

 

11自《世说新语》问世以来,历代文人多从人物刻画、情节设计等角度对其进行评点,请你也 任选一个角度为下面这则故事写一段评点文字。(6分)

桓温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王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谢望阶趋席,仿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世说新语-雅量》)

 

 

 

五、2020年朝阳二模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共 19 分)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日去后,复取前所赠古今杂文十数篇,反复读之,言尤高而志极大。寻足下之意,岂非闵世病俗,究古明道,欲拔今以复之古,剪剥齐整凡今之纷淆驳冗者欤?然后益知足下之好学,甚有志者也。然而述三皇太古之道,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此少过也。

君子之于学也务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其道, 周公、孔子、孟轲之徒常履而行之者是也;其文章,则六经所载至今而取信者是也。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及诞者言之,以混蒙虚无为道,洪荒广略为古,其道难法, 其言难行。孔子曰:“道不远人。”所谓道者,圣人之道也,此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可得者也,岂如诞者之言耶!仲尼曰:“吾好古,敏以求之者。”所谓古者,其事乃君臣、上下、礼乐、刑法之事,又岂如诞者之言邪!此君子之所学也。

夫所谓舍近而取远云者,孔子昔生周之世,孰与今去尧舜远也? 孔子删《书》,断自《尧典》,而弗道其前,其所谓学,则曰“祖述尧舜”。如孔子之圣且勤,而弗道其前者,岂不能邪?以其渐远而难彰,不可以信后世也。

今生于孔子之绝后,而反欲求尧舜之已前,世所谓务高言而鲜事实者也。尧舜之道为百王首,仲尼之叹曰“荡荡乎”,谓高深闳大而不可名也。及夫二《典》【1】,述之炳然,使后世尊崇仰望不可及。其言岂不高邪?然其事不过于亲九族,平百姓,忧水患,见诸侯,谨权衡而已。孔子之后,惟孟轲最知道,然其言不过于教人树桑麻,畜鸡豚,以谓养生送死为王道之。夫二《典》之文,岂不为文?孟轲之言道,岂不为道?而其事乃世人之甚易知而近者, 切于事实而已。

今学者不深之,乃乐诞者之言,思混沌于古初,以无形为至道者,无有高下远近。使贤者能之,愚者可勉而至,无过不及,一本乎大中,故能亘万世,可行而不变也。今以谓不足为,而务高远之为胜,以广诞者无用之说,是非学者之所尽心也。宜少下其高而近其远, 以及乎中,则庶乎至矣。

凡仆之所论者,皆陈言浅语,如足下之多闻博学,不宜足下道之也。然某之所以云者, 本欲损足下高远而俯就之,则安敢务为奇言以自高邪。幸足下少思焉。

(取材于欧阳修《与张秀才第二书》)

 

注释:【1】二《典》:《尚书》中《尧典》和《舜典》的合称。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君子之于学也务

不宜足下道之也

B.  乃以混蒙虚无为道

圣人之道也

C.  以其渐远而难彰

切于事实而已

D.  以谓养生送死为王道之

      今学者不深

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欲拔今以复之古

想要改变现今的状况,把它恢复到古代的样子

B.孔子删《书》,断自《尧典》

孔子删篡《尚书》,依据来自《尧典》

C.谓高深闳大而不可名也

是说尧舜之道深远广博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D.一本乎大中

完全遵循真正的中正之道

8.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肯定了张秀才的治学初衷,赞赏他好学有志。

B.文中多次引用了孔子的话,内涵丰富,说服力强。

C.作者强烈谴责了同时代那些治学之人的不学无术。

D.“陈言浅语”既是作者自谦,又意在引发对方思考。

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4 分)

①孔子昔生周之世,孰与今去尧舜远也

②如孔子之圣且勤,而弗道其前者,岂不能邪

10.作者针对张秀才在治学方面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治学之道。张秀才在治学方面的问题是什么?作者在文章第二至四段是如何逐层阐述自己的治学之道的?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6 分)

 

 

 

 

六、2020年丰台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读开元杂报

【唐】孙樵

樵曩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略曰:“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安北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某日宣政门宰相与百僚廷争十刻罢……”如此凡数十百条。樵当时未知何等书,徒以为朝廷近行事。

有自长安来者,出其书示之,则曰:“吾居长安中,新天子嗣国,及虏自溃,则见行南郊礼,安有籍田事乎?况九推非天子礼耶?又尝入太学,见丛甓负土而起若堂皇者,就视得石刻,乃射堂旧址,射礼废已久矣,国家安能行大射礼耶?自关以东,水不败田,旱败苗,百姓入常赋不足,至有卖子为豪家役者。吾尝背华走洛,遇西戍还兵千人,县给一食,力不支,国家安能东封?从官禁兵,安所仰给耶?北虏惊啮边甿,势不可控,宰相驰出责战,尚未报功。况西关复警于西戎,安有扈从事耶?武皇帝以御史窃议宰相事,望岭南走者四人,至今卿士齰舌相戒,况宰相陈奏于仗乎?安有廷奏争事耶?”语未及终,有知书者自外来,曰:“此皆开元政事,盖当时条布外者。”

樵后得《开元录》验之,条条可复云。然尚以为前朝行,不当尽为坠典。及来长安,日见条报朝廷事者,徒曰:“今日除某官,明日授某官;今日幸于某,明日于某。”诚不类数十幅书。樵恨生不为太平男子,及睹开元中事,如奋臂出间。因取其书帛而漫志其末。凡补缺文者十三,正讹文者十一。是岁大中五年也。

(取材于《全唐文》)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赏赐有                         差:差别

B.虏自溃                       穷:贫穷

C.不支                         屈:竭尽

D.明日于某                       畋:打猎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樵曩襄汉间                     盖当时条布外者

B.略曰                           如奋臂出

C.徒以为朝廷近行事               然尚以为前朝

D.射礼废已久矣                   旱败苗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樵当时未知何等书

我当时不知道这是哪一个层次的书籍

B.就视得石刻

走近去看找到一块石刻

C.况宰相陈奏于仗乎

何况宰相在仪仗中陈述奏议呢

D.日见条报朝廷事者

看到每天报道朝廷事情的文书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樵曾得到几十幅没有开头没有结尾而按日期逐条记事的文书。

B.记录朝廷近来所做事情的文书中有大臣为国事长久争论的场面。

C.孙樵出示的文书引发了这位长安来的人对当代朝政的无限感慨。

D.用开元年间朝廷中的材料核对后验证了这些文书内容的真实性。

10.作者是怎样逐层写出“不是太平男子”之“恨”的?结合全文加以说明。(6分)

 

 

 

 

七、2020年昌平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

先生曰:“吾教人致良知在‘格物’上用功,却是有根本的学问日长进一日,愈久愈觉精明。世儒教人事事物物上去寻讨,却是无根本的学问方其壮时,虽暂能外面修饰,不见有过,老则精神衰迈,终须放倒譬如无根树,移栽水边,虽暂时鲜好,终久要憔悴。” 

问:“读书所调摄此心,不可缺的。但读之之时,一种科目意思牵引而来不知以免此?”先生曰:“只要良知真切,虽做举业,不为心纵有累,亦易觉之而已。且如读书时,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任他读书,亦只是调摄此心而已,累之有?”曰:“虽蒙开示,奈资质庸下,实难免累窃闻穷有命,上智之人,恐不屑此。不屑为声利牵,甘心为此,自苦耳。欲屏弃之,又制于亲,不能舍去,奈何?”先生曰:“此事归辞亲者多矣。其实只是无志。志立得时,良知千事万事只是一事。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得失耳!”因叹曰:“此学不明,不知此处担搁了几多英雄汉!”

又曰:“诸君功夫,最不可助长。上智绝少,学者无超入圣人之理。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不可我前日用得功夫了,今却不,便要矫强做出一个没破绽的模样这便是助长,连前些子功夫都坏了。此非小过。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起来便走,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样子出来。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又曰“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

先生一日出游禹穴,田间禾曰:“能几何时,又如此长了!”范兆期在旁曰:“此只是有根。学问能自植根,亦不患无长。”先生曰:“人孰无根,良知即是天植灵根,自生生不息但着了私累,把此根贼蔽塞,不得发生耳。”                            (取材于《传习录·黄修易录)

注释:①先生:王守仁,别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不为心累                  累:牵累

②亦易觉之而已            克:克制

③窃闻穷有命              通:通达

自苦耳                  :只

⑤今却不                  渡过

⑥处处是进德之            资助

田间禾曰                照顾

⑧把此根贼蔽塞            戕:残害

 A.①⑥B.②④C.③⑧D.⑤⑦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譬如无根树                   B.   读书所调摄此心         

即克去                            不可我前日用得功夫了

C.  不知以免此                   D.   此事归辞亲者多矣

累之有                            人自累得失耳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虽暂时鲜好,终久要憔悴

虽然树暂时新鲜,但最终自然会精神不振

B. 但读之之时,一种科目意思牵引而来

然而在读书的时候,一种科举的思虑随之产生

C. 学问能自植根,亦不患无长

做学问如果自己能种根,也不用担心它不进步

D. 人孰无根,良知即是天植灵根

哪一个人没有根,良知就是天生的灵根

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且如读书时,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

②欲屏弃之,又制于亲,不能舍去,奈何?

10.王阳明认为“致良知”贯穿于人的日常活动之中,请结合第二段简要分析。(5分)

 

 

 

 

八、2020年门头沟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1)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①,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②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③。”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汝邪?”于是升舆叹息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范晔《后汉书•严光传》)

2)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④,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⑤之上九,众方有为,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⑥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名教也。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节选)

注:①玄纁: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后世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 ②君房:侯霸,字君房。③要领:腰与颈。④臣妾亿兆:统治天下成千上万的民众。⑤《蛊》:《周易》卦名,该卦第六爻中的阳爻称“上九”。⑥《屯》:《周易》卦名,该卦第一爻中的阳爻称“初九”。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车驾即日其馆             幸:皇帝到某处

B.我竟不能汝邪             下:使……屈于之下,任用

C.为谏议大夫,不屈         除:授予官职   

D.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     微:不显露的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迫典司,是以不获         是大有功名教也

B.良久,张目熟视           帝思其贤,令以物色访之

C.不可助为理邪             士故有志,何至迫乎  

D.于是升舆叹息去           众方有为,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光有学问,有才干,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后隐于富春山耕读垂钓。 

B.面对旧交司徒侯霸,严光提出“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的主张,可见他对故友的欣赏和肯定。 

C.对光武帝亲自来访,严光“卧不起”“眠不应”,并且“以足加帝腹上”,表现出对他的依然故我,毫不讳饰。

D.《严先生祠堂记》以先生名篇,文中却不单言严先生一人,而以光武帝与之相对应来写,进而联想到当世之时弊。

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3分)

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

10.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盛赞“光武之大” “先生之高”,请从《严光传》中概括“大”与“高”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九、2020年顺义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燕赵论

苏辙

昔者三代之法,使天下立学校而教民,行乡射饮酒之礼。岁之终,田事既毕,而其乡党之耆老设其笾豆酒食之荐,而天子之大夫亲为行礼。盖以为田野之民,裸裎其股肱,而劳苦其筋力,长幼亲作,以趋一时之利,习于鄙野之俗,而不知孝悌之,顽冒无耻,不可告语,而易与为乱。是以其休息而教之以礼,使有所不忘于其心。故三代之民,虽耕田荷任之,其所有为者甚鄙,而其中必有所守,其心甚朴,而亦不至于无知以犯非义。何者?其上之人不以为鄙而不足教,而其民亦喜于为善也

至于后世之衰,天下之民,愚者不知君臣父子之义,而天下之风俗日已败乱。今夫轻扬而剽悍、好利而多变者,吴、楚之俗也;劲勇而沉靖、椎钝而少文者,燕、赵之俗也。以轻扬剽悍之人,而有好利多变之心,无三代王者之化,宜其起而为乱矣。若夫北方燕、赵之国,其劲勇沉靖者,可义动,而椎钝少文者,可以信结也。然而燕、赵之间,其民常至于自负其勇以为盗贼,无以异于吴、楚者,何也?其劲勇近于好乱,而其椎钝近于无知。上失其道,而燕、赵之良民,不复见当世,而其暴戾之夫每每乱天子之治。仲尼曰:“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为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为盗。”故古之圣人止乱义,止盗以义,使天下之人皆知父子君臣之义,而谁与为乱哉?

昔者唐室之衰,燕、赵之人,八十年之间,百战以贼臣,竭力致死,不顾败亡,以抗天子之兵,而以为忠臣义士之所当然。当此之时,燕、赵之士,惟无义也,故举其忠诚专一之心,而用之天下之至逆,以拒天下之至顺,而不知其非也。孟子曰:“产而有心者,惟士为能。若夫民无产,心。苟无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故夫燕、赵之地,常苦夫士大夫之寡也

(取材于宋·苏辙《苏辙集》)

注释:①耆老:老年人。②裎:裸体。③椎钝:朴实愚钝。④唐室:唐王朝。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其乡党之耆老       会:聚集,召集

B.而不知孝悌之         节:节制

C.虽耕田荷任之         贱:低微的

D.百战以贼臣           奉:遵从,遵守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岁之终                    不复见当世

B.而天子之大夫亲为行礼      使有所不忘于其心

C.是以其休息而教之以礼      

D.可义动                    故古之圣人止乱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设其笾豆酒食之荐

准备好盛放在笾豆中的美酒和食物

B. 无三代王者之

缺少夏商周三代时王道的教化

C. 其民常至于自负其勇以为盗贼

  吴、楚的百姓竟然对自己的勇敢感到骄傲,大胆做强盗

D. 常苦夫士大夫之寡也

  常常苦于士大夫数量的缺少

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其上之人不以为鄙而不足教,而其民亦喜于为善也。

产而有心者,惟士为能。

 

10.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引用孔子、孟子语句的作用。5分

 

 

 

 

十、2020年房山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6分)

太仓公者,齐太仓长,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方术。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甚精。受之三年,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然左右行游诸侯,不以家为家,或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

意家居,诏召问治病诸事,具悉而对。

问:“所诊治病,病名多同而诊异,或死或不死,何也?”对曰:“病名多相类,不可知,故古圣人为之脉法,以起度量,立规矩,悬权衡,案绳墨,调阴阳,别人之脉各名之,与天地相应,参合于人,故乃别百病以异之,有数者能异之,无数者同之。然脉法不可胜验,今臣意所诊者,皆有诊籍。所以别之者,臣意所受师方适成,师死,以故表籍所诊,期决死生,观所失所得者合脉法,以故至今知之。”

问:“知文王所以得病不起之状?”对曰:“不见文王病,然窃闻文王病喘,头痛,目不明。臣意心论之,以为非病也。以为肥而蓄精,身体不得摇,骨肉不相任,故喘,不当医治。脉法曰‘年二十脉气当趋’。文王年未满二十,方脉气之趋也而徐之,不应天道四时。后闻医灸之即笃,此论病之过也。臣意论之,以为神气争而邪气入,非年少所能复之也,以故死。”

问:“诊病决死生,能全无失乎?”对曰:“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败逆者不可治,其顺者乃治之。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臣意不能全也。”

太史公曰: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故扁鹊以其伎见殃,仓公乃匿迹自隐而当刑。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岂谓扁鹊等邪?若仓公者,可谓近之矣。

(取材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决死生多验            决:判断

B.然脉法不可胜验          胜:完全

C.以故表籍所诊            籍:记录

D.后闻医灸之即笃          笃:确定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太仓公者,齐太仓长      今臣意所诊者

B. 不以家为家         或不为人治病

C. 故乃别百病以异之      其顺者乃治之

D. 更悉以禁方予之       故扁鹊以其伎见殃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左右行游诸侯

然而他常到四周的各个诸侯国游历行医

B.别人之脉各名之

另外给人的脉络各自命名

C.有数者能异之无数者同之

医术高明的人能区别其不同之处,医术不高的就将其混为一类

D.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士人无论贤与不贤,进入朝廷就会遭人疑忌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淳于意年轻时虽医术高明,但有时不愿给人看病,所以常遭家人怨恨。

B.淳于意治病既参照圣人制定的标准,又能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C.淳于意认为年轻人脉气旺盛应该注意加强运动,这样才符合自然规律。

D.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扁鹊、仓公因医技高超而惨遭不幸的极大同情。

10.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仓公医术精湛的主要原因。(4分)

 

 

 

十一、2020年密云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共18分)   

子 道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尧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孝子所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命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之谓也。故劳苦、雕萃而能无失其敬,灾祸、患难而能无失其义,虽见恶于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诗曰:“孝子不。”此之谓也。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

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乡者,君问丘也,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

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 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 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 然而无孝之名,何也?”

孔子曰:“意者身不敬?辞不与?色不顺与?古之人有言曰:‘衣与!缪与!不女聊。’”子路曰:“今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无此三者,则为而无孝之名也?意者所友非人邪?”孔子曰:“由志之,吾语女。 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故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友之过也。故君子入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取材于《荀子·子道》)

   【注】①修饰:修养而端正。②端悫(duān què):端正、诚实。③雕萃:伤损病困;凋摧憔悴。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顺下            笃:厚道

B.孝子不            匮:匮乏

C.辞不与            逊:逊色

D.出而名不          章:显扬

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故可以从命不从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意者身不敬 / 太守

C.为而无孝之名也 / 大王来

D.故君子入笃行 / 位卑足羞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忠孝”是儒家的经典话题,本文的观点闪现出儒家独特的智慧。

B.荀子认为孝悌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操守,道义是做人的最高准则。

C.本文作者认为,子从父命,臣从君命,就是“忠孝”最好的体现。

D.孔子认为如能做到身敬、辞逊、色顺、友贤,就会有孝顺的名声。

10.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虽见恶于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

11.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阐释荀子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6分)

 

 

 

 

 

 

 

 

 

 

 

 

 

 

 

 

 

 

 

 

 

 

 

 

 

 

 

 

 

 

 

 

 

 

 

 

 

 

 

 

 

 

 

 

 

2020年(11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古文阅读

参考答案

 

一、东城二模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6.(3分)C

7.(3分)C

8.(3分)B

9.(9分)

(1)(3分)“穷无穷,逐无极”  “不行”或“不为”

“因可势,求易道”

(2)(6分)

参考答案:

第一则:标题:止与为(知止且行)

理由:本则内容是谈凡事既要适可而止,还需切实去做

第二则:标题:势与道(因势求道)

理由:本则内容是谈成就功业名望,需要依靠有利形势,寻求有效法则。

【评分参考】(1)每空1分,不是原文不得分。(2)标题各1分,理由各2分。意思对即可。

 

二、2020年西城(1.5)模

二、(25分)

6.(3分)C       7.(3分)C       8.(3分)D       9.(3分)B

10.(6分)参考答案:

第一问(2分):写作要关注“性灵(淡)”。

评分参考:“性灵(淡)”,也可以用“真率简易,无复雕饰”表述。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4分):答案示例:

①以苏东坡酷嗜陶渊明例强调写作中“淡”的可贵;

②以生活中“淡”“不可造”(天然)类比写作中“淡”的自然(真诚);

③以自然现象“漪生”“岚出”无以设色类比写作中“淡”的美妙之至;

④以“不可造”的难得与“无不可造”的可期对比突出写作中“淡”的效用之大;

⑤以刻意模仿而至于出现“寒瘦”的可惜从另一面强调写作中“淡”的深入人心。

    评分参考: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得4分。有其他合理分析,酌情给分。

三、2020年西城二模

二、(25分)

6.(3分)D       7.(3分)C       8.(3分)A       9.(3分)C

10.(6分)参考答案:

同:关注获得个人好处,往往一味随声附和,对国事贻害无穷。

和:注重谋求国家利益,能够调和不同见解,有利于国家治理。

评分参考:“同”“和”各有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有其他合理概括,酌情给分。

四、2020年海淀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7.(3分)D

8.(3分)B

9.(3分)D  

10.(4分)参考答案:

刘孝标:注释内容丰富,十分有用。

刘辰翁:评论文雅有韵致,见解独到精妙。

【评分标准】每条2分。概括不完整酌情扣分。

11.(6分)答案要点:

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可以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及对比描写等方面,结合内容,对人物做出评价。

从情节设计的角度,可以从虽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起伏跌宕等方面,结合内容,分析其效果。

答案示例:

本则故事塑造了谢安的形象,从语言、动作、神态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细致传神的刻画。谢安在危机前从容讽咏,大义凛然,其镇定的神色、坚定的语言,如在读者眼前耳畔。描写看似信手拈来,而人物风骨气度毕现。同时,作者又善用对比手法,王谢二人本齐名,在危机面前,惊惶失措、面露恐状的王坦之,与震摄桓温、化解晋室危机的谢安,形成鲜明对比,越发衬托出谢安的从容、淡定、睿智,展示了其过人的胆识与气度。

【评分标准】围绕所选角度进行分析,2分;结合文段相关内容,1分;对文段内容做出评价,2分;语言表达体现“评点”特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选择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五、2020年朝阳二模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5 分)

6.(3 分)C7.(3 分)B8.(3分)C

9.(4分)参考答案:

①孔子当初生于周朝,和今人相比谁距离尧舜更远呢

②像孔子这样圣明又勤奋,却不探讨尧舜之前的事,难道是做不到吗

【评分参考】每题 2 分。意思对即可。

10.(6分)答案示例:

①张秀才治学的问题是:遵循三皇太古时期的学说,舍近求远,追求高深玄奥的言论, 脱离现实。

②作者首先指出君子治学的目的是践行“道”,这种“道”应是易知可法的,对“道” 的阐述应是易明可行的;接着用孔子删《书》的例子说明君子所追寻的“道”并非越久远越好,太久远后世就难以理解和效法了;然后以二《典》和孟子的言论为例,说明“道”体现在贴近现实的人与事中。

【评分参考】①2 分,②4 分。意思对即可。

 

六、2020年丰台二模

二、本大题共6道小题,共25分。

6. B(3分)【解析】穷:困厄,处于困境。

7. C(3分)【解析】 所,代词,……的 。A.于:介词,表时间,在/于:介词,表对象,对  B.其,代词,它们/其,代词,那,那个D.则,连词,表出乎意外,竟/ 则,副词,加强判断,就是。

8. A(3分)【解析】我当时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样的文书。

9.B(3分)【解析】这些文书不是记录朝廷近来所做事情的,是开元时期的文书。

10.(6分)

答案示例:

①“恨”意思是指遗憾(或“怨恨”),作者表达自己对所生活的时代不像开元盛世那样的遗憾(或“怨恨”)之情。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借反映帝王生活的杂报在不同时期所记录的内容的不同,写出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与开元时期的巨大差异,写出自己的遗憾(或“怨恨”)之情。(2分)

②作者首先写自己将所得开元杂报误以为当代杂报,接着写从京城来的人说明所见杂报不是当代杂报,然后写一位了解杂报的人,点明这些文书是开元杂报,最后写自己通过自己对开元杂报内容的核验,说明当代帝王不能像盛时帝王那样勤勉重礼,层层铺垫,进而表达自己不是太平男子之恨。(4分)

【评分标准】 “整体思路”2分,“局部思路”4分。共6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七、2020年昌平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6.(3分)D(济:帮助;顾:看)

7.(3分)C(疑问代词,什么 )

8.(3分)A (虽然短时间内树生机勃勃,但最终时间一久自然会枯萎而死)

9.(4分)参考译文:

      ①例如读书时,良知感觉勉强死记的想法不对,就克服它。(2分)

②想摒除这个念头,又被父母双亲管制,不能抛弃,到底怎么办?(2分)

10.(5分)答案要点:

为人处事是“致良知”,(1分)学习是“致良知”,(1分)科举应试时是“致良知”,(1分)事务虽有万千之繁复,“致良知”却只有明明白白,实实在在的一个。(1分)所以良知是人们活动的主宰,而不是负担。(1分)

 

八、2020年门头沟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6、D (假如没有)(3分)

7、C (相,副词,都指动作偏指一方;A,于,介词,分别为表被动和对于;B,乃,副词,分别为才和就;D,而,连词,分别为表修饰和表转折)(3分)

8、B(“可见他对故友的欣赏和肯定”错)(3分)

9、把官爵视为泥土,天下人有谁比得上(他)呢?(3分)

(“泥涂”,意动用法;“轩冕”代官爵;焉,语气词,呢;)

10、“光武之大”的 “大”体现在光武帝刘秀的以下几方面:礼贤下士,宽宏大量,尊重他人,珍视旧情。(概括每点1分,满分2分,结合文本简析1分)“先生之高”的“高”体现在严光的以下几方面:有学问,有才干;不慕富贵,不图名利;追求自由,率直随性。(概括每点1分,满分2分,结合文本简析1分)

九、2020年顺义二模

6.B         7.C        8.C

9.参考:①那些官居上位的人士不认为他们鄙陋且不值得教化,那些百姓也就愿意做好事了。

②没有固定的资产却有固定的道德观念,只有士人(读书人)才能做到。

意思对即可。

10.参考:意义:孔子认为:君子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沦为盗贼。有勇而无礼则乱。孔子主张用礼义来规范勇。紧呈上文燕赵人民好勇乱治,引出“止乱以义,止盗以义”的主张。2分

孟子认为只有士人可以做到有固定的道德观念。百姓如果没有固定的资产,就会没有固定的道德观念,就会放纵邪恶无所不为。燕赵士人的现状是缺少礼义的观念,要想办法对他们施以教化。2分

作用:引用权威语言,强化论证,增强说服力。1分

意思对即可。

十、2020年房山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6分)

6.(3分)D(严重)

7.(3分)C(A.把;因为   B.当作;替,给   C.才    D.表停顿;……的人)

8.(3分)B(区别人的各种脉象后再用不同的名称加以命名)

9.(3分)A(是遭到病人的怨恨)

10.(4分)(意思对即可)

角度提示:①向名师学习。 ②在实践中领悟。

十一、2020年密云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7.(3分)C

8.(3分)B

9.(3分)C

10. (3分)参考译文:即使被父母憎恶时仍能不丧失对父母的爱,如果不是仁德之人是不能做到的。

    【评分标准】“虽”“见……于”“失”“行”,每错一处扣掉1分,扣完为止。

11.(6分)参考答案:

①作者在第一段表明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这是做人的最高准则的观点;②接着,在第二段分析孝子不服从命令的三种原因,说明对待父母忠诚、恭敬、符合道义才是“大孝”;③最后,作者例举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进一步阐释在服从命令时要符合“礼”符合“义”,这样才是真正的“忠孝”,并说明只有内修笃厚品行,外交仁德、贤能之人才可得孝顺之名。

【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