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苏省南通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2019-2020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一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江苏省江阴市二中、要塞中学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镇江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京一中实验学校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高邮市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调研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徐州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抽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宿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南京长江大桥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素有“争气桥”之称。她是南京  ▲   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连接江南江北两个主城区,比起其它长江大桥,她和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更加  ▲   。也正因此,她的“满血归来”让无数人  ▲   :朋友圈里“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实况美照流出,美呆了”“大桥,我们的老朋友要回来啦”之类的文章频频刷屏。

A.以至     休戚相关     望洋兴叹

B.以至     息息相关     望洋兴叹

C.甚至     息息相关     望眼欲穿

D.甚至     休戚相关     望眼欲穿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①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②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

③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

④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⑤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A.①③④⑤②

B.⑤②④③①

C.①③②④⑤

D.⑤②①④③

3.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运用叠词,有一种音节美、韵律美,诗人感叹江月长明而人世变迁。

B.《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运用典故,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如同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

C.《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运用比拟手法,明月、影子和自己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使得冷清场面热闹起来。

D.《兵车行》中“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运用夸张手法,极言战争惨烈,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

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侯生摄衣冠 (破旧)             愿车骑过之(委屈)

宾客 (告)                      欲厚之(赠送)

B.冠盖相于魏(连续)              车骑百余乘(备办)

屏人语(私)                       五霸之(讨伐)

C.公子亲数之(问候)              信视之(同“熟”,仔细)

亦已极(同“疲”,疲惫)           生得者千金(悬赏)

D.诸将首虏(献出)                遂信三族(灭)

己功(夸耀)                     而天下已(安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天下土崩瓦解。法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溆州,为参谋,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太祖。复为太祖布诚,使皆得自安。有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遂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乃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其罪奏黜之。中丞刘基争法而诟。基不自安,请告归。太祖所任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皆获罪,善长事寄如故。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惟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元纲既紊                   紊:混乱

B.机画                       预:参与

C.复为太祖布诚               款:诚意

D.其罪奏黜之                   按:依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为                      吾还也

B.太祖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

C.事力相龃龉者              卒吾郡之发愤一击

D.中丞刘基争法而诟            嬴而不助五国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

(2)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

(3)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

8.根据选文最后一段,概括李善长在为人方面的缺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9.简要赏析颔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的表达效果。

10.简要分析诗歌尾联蕴含的情感。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4)淇水汤汤,__________ 。(《诗经·卫风·氓》)

(5)纵一苇之所如, 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7)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8)余嘉其能行古道,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赔碗

傍晚时分,老刘面馆开始热闹起来,食客们纷纷来吃晚饭了。

黄伯是老食客,也是老刘的老朋友,他一指门外,说:“嗨,那个孩子到现在还没卖完梨子哩。”

大伙往外一看,只见路牙子边停着一辆三轮车,车上坐着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男孩,瘦瘦黑黑的,一脸青涩,他并不吆喝叫卖,只是静静地守着车上的梨子,低头看书。他的梨子不错,黄里透红,看样子是自家种的。尽管如此,从中午卖到现在,他车里还剩下一小堆梨子。

天色渐渐暗了,男孩收摊了,估计还得赶一截子路才能到家。他看了看小面馆,好像在下决心。终于,男孩把三轮车小心地推到面馆门口,手上拿着书推门进来,怯怯地对老刘说:“老板,请给我下一碗肉丝面。”

男孩的神情表明,一碗肉丝面对他来说已是笔大开支了。老刘忙客气地说:“你先坐着,面马上就好。”

男孩边等面边看书,不大会儿,老刘端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男孩咽了咽口水,伸出双手端过碗。谁知这时意外发生了,不知咋的,男孩手一滑,碗没端稳,“哗啦”一声,碗掉在地上打碎了,面泼了一地。

大伙冷不丁被吓了一跳,男孩更是面如土色。

黄伯看着不忍,高声说:“老刘,一碗面要抵人家孩子卖两三斤梨子哩,可怜一口面汤还没进嘴,全泼没了。人家孩子也不是有意的,这碗就不要他赔了吧?”

男孩没吱声,可眼里流露出感激的神色,众人也一脸期待地看着老刘。谁知老刘却把脸一板,一边过来收拾,一边硬邦邦地说:“老黄,话可不是这么说的,我这碗也不是地里长田里收的,也是拿钱买的是不是?”

黄伯被他一呛,有点下不来台,撇撇嘴嚷道:“哟哟哟,老刘,这可不像你的为人啊,你平时不是蛮大方的吗?今儿个怎么了?”

这时,有人愤愤不平,说道:“老刘,这碗,记在我账上,我给钱。”另外一个人叫道:“老刘,再下一碗肉丝面给这孩子,我来付钱。”

众人一片叫好,男孩还是不吱声,脸通红。

谁承想,老刘依旧摇摇头,说:“你们愿意帮他我倒是不反对,可只怕人家不领你们的情,再怎么说他也是一个男子汉,就这么在乎一个碗、一碗面吗?”

老刘这一说,男孩坐不住了,脸涨得更红,声音像蚊子哼一样:“我赔、我赔……”说着,男孩就翻口袋,抓出一把零钱来,显然是今天卖梨子的钱。老刘一把按住他的手,说:“我要你钱干吗?你瞧,我一家子正好爱吃梨子,你把车上剩下的梨子全卖给我,多退少补,不就行了?”

男孩一听眼睛就亮了,敏捷地站起身,不大一会儿,就把车上所有梨子装在塑料袋里,挂在秤上拎进来了,一杆小秤翘得高高的。他大声说:“六斤四两,就算六斤好了,一斤两块半,一共十五块钱。”

老刘点头说:“扣除打碎的碗,再下一碗肉丝面,我找你三块二,给。”

黄伯斜着眼说:“老刘,你这算盘打得贼精,一只碗的钱也不忘记算上?”

老刘笑笑,没说什么,转身去厨房下面。男孩高高兴兴地接过第二碗肉丝面,吃了起来。

吃完面,男孩蹬着三轮车走了,可是才过一会儿,他又急急忙忙地回来了:他忘了拿书。

当男孩匆匆走到面馆门口时,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他听到了面馆里传来一阵“咔嚓咔嚓”的声音,那是大伙在吃梨子。然后有人开口了,是黄伯的声音:“我说老刘,你先前跟人家孩子斤斤计较得像个守财奴,现在却大方地请我们吃梨子,你这是算的哪门子账?实话跟你说,先前看你那么抠,我都在心里发过誓了,我交错朋友了,以后再也不来你这儿吃面了。”

众人也是一片质疑声,说:“是啊是啊,我们刚才也说以后不来你这儿吃了,你得跟我们说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接着,就响起老刘爽朗的笑声,只听他说:“老黄,各位,你们可不能不来,我就指望你们这些老主顾哩。这事吧,我是这么想的,那个男孩也不小了,所以他得学会担当,学会面对困难,而不是习惯于接受同情和帮助。再说,他那些梨子今天卖不出去,明天就没卖相了,所以……现在你们懂了吧?”

众人一起快活地笑了起来。男孩没笑,只是久久地站着,夕阳的余晖照在身上,他心里烫烫的。

(选自《青年文学精选》)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梨子不错,但男孩只是静静地守着,并不吆喝叫卖,低头看书。表明他为人老实、不善经营。

B.作者在刻画面馆老板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欲抑先扬,凸显人物形象。

C.小说中卖梨男孩“回到面馆拿书”并非闲笔,反而推动情节发展,巧妙地引出老刘坚持让男孩“赔碗”的原因。

D.小说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一个街头面馆,一群食客的参与,使得情节跌宕起伏,也使得主题更为突出。

13.“碗”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14.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夕阳的余晖照在身上,他心里烫烫的”的深刻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期刊,勿忘策展

颜 妍

刚刚过去的十月,知名文学刊物《十月》以一系列文学主题活动庆祝自己的40岁生日。创刊于1978年的《十月》,是新时期首家问世的兼备长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评论各类文体的大型文学刊物,在文学期刊出版界一直与《收获》《当代》《花城》并享“四大名旦”的美誉。当代文学史上的诸多名篇如张承志《北方的河》、铁凝《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张贤亮《绿化树》、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等都首发于《十月》,无怪乎有人将其四十载称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的一部缩影”。

这并不是《十月》独享的殊荣。

不久前,由中国作协《小说选刊》杂志社等主办的“改革开放40年40部最有影响力小说”发布,《尘埃落定》《古船》《平凡的世界》等作品榜上有名,而在这些耳熟能详的名篇佳作背后矗立着的是一众文学期刊的身影。活动方找出相关作品的原发刊物,磨损的封面、发黄的纸页、素朴的装帧,正是这一本本带着年代印记的文学期刊,以及一次次翻看阅读,托举出中国当代文学深入人心的新经典。

诚如研究者所言,当代文学期刊在某种意义上是当代文学史的草稿。关注中国当代文学,不能忽略文学期刊对文学的影响和塑造,而关注文学期刊,又不能忽略它在这40年里经历的起伏与蜕变。今天已经很难想象,《当代》的发行量曾一度高达60万份,那是文化生活匮乏、文学被众星捧月般高高举起时代的产物,也是文学期刊的高光时刻。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繁荣,文化选择空前多样,文学不再处于焦点地位,文学期刊的危机感也与日俱增。于是才有上世纪90年代风起云涌的文学期刊改版潮:或者打破传统的“四菜一汤”、在栏目设置上出新出异,或者扩大文学外延、走“大文学”路线,再或是靠鲜明的文学主张、创作口号来引领潮流风骚……此番市场淬炼带来文学期刊界的更新换代。

新世纪以来,依托互联网发展的强势新媒体给文学期刊带来比上一轮市场化更大的冲击。文学现场吞吐量惊人,网络文学异峰凸起,文学边界被不断挑战,越来越多的作品越过期刊,直接在网上传播,或者以单行本形式做更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给“发掘”文学带来难度;新人层出不穷,各立品牌,在传播力、曝光度和阅读率上,文学期刊并无优势,给“凝聚”作家带来难度;经由上世纪80年代培育起来的传统文学读者群日益老龄化而渐渐流失,年轻一代读者受教育层次、审美追求和阅读习惯大为不同,尚未与期刊建立有效链接,给期刊“抵达”读者带来难度。

与此同时,不能否认的是,文学APP、文学电子杂志、文学主题微信公众号层出不穷,业余写作群体与日俱增——人们显然依旧需要文学,文学也并没有离场。在这个背景下,《十月》把一场名为“设计文学——以期刊为中心的世界文学生产”的国际文学期刊论坛作为40周年纪念尾声活动,就显得意味深长。所谓设计文学,体现的是文学要重拾引导文学方向、开创文学潮流的抱负,只不过是在一个全新的文化生态和文学版图里。当文学不再是铁板一块,而是漫溢无边时,目光即边界,怎么看待文学将决定怎么作用于文学,怎样定位自身将决定会有怎样作为。

生动的文学现场在提醒我们,今天要做的不是去保卫文学期刊,而是去激活文学期刊,“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如不少编辑所言,要有从文学期刊到文学新传媒的意识转变,在文学已经变了样的时代,树立更主动自觉的传媒意识。文学期刊是文学发展的缩影,这种缩影并不意味着简单刻板的作品选,它应该是动态的、自觉的、主动介入的,能接通创作现场的跃动脉搏,能呈现对文学思潮的前瞻观察,能表达鲜明的文学观点和文学判断。一期又一期文学期刊,如同一次又一次新鲜的“文学策展”,在一次又一次地开拓发掘文学的各种可能性。这是一种理想状态,未尝不昭示着文学期刊的立身之本:在发生巨变的文学现场,以新的定位重建与作家、与读者、与文学的动态联系,主动“设计”文学,自觉“创造”读者,如此才能真正成为今天文学的根据地和未来文学的策源地。

(2018年11月09日《人民日报 》)

1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刊物《十月》创刊于1978年,是新时期第一本大型文学刊物,涵盖长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评论等各类文体。

B.当代文学史上的诸多名篇如张承志《北方的河》、铁凝《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等都首发于发行量曾一度高达60万份的《当代》。

C.当今人们依旧需要文学,文学也并没有离场。设计文学,是在一个全新的文化生态和文学版图里,引导文学方向、开创文学潮流。

D.在文学已经变了样的时代,“防守”不如“进攻”,文学期刊要有意识地向文学新传媒转变,树立更主动自觉的传媒意识。

1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从知名期刊《十月》的辉煌历史说起,进而阐述文学期刊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和塑造。

B.接着论述了我国文学期刊经受的第一次危机以及文学期刊所作出的应变举措,文学期刊改版:打破传统,栏目出新等。

C.再接着论述了文学期刊经受的第二次挑战,指出文学期刊要靠鲜明的文学主张、创作口号来引领潮流风骚。

D.最后,以发展的眼光论述文学期刊要主动“设计”,自觉“创造”,形成文学的根据地和策源地。

17.根据材料谈谈文学期刊如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

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很便利。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中付推出的掌中电商,掌中充值,掌中视频等属于远程支付。

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和普及,移动支付已成为人们日常购物的主要支付方式之一,第三方移动支付在快速发展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加速行业创新,开创红包的企业营销,加强了移动支付的社交性。伴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逐渐成熟,中国手机品牌纷纷推出具有NFC功能的手机。NFC支付安全、便捷、移动设备无需联网,NFC的推行将使得移动支付更加便捷化和安全化。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11-02

材料二:(中关村在线新闻资讯)11月28日消息,移动支付市场近几年来快速升温,也催生了许多公司加入其中。近期,市场调研公司Merchant Machine发布了2017年全球不同平台移动支付的用户数量,国内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分居排行。

数据显示,中国、挪威、英国是最喜欢用移动支付的三大市场,且明显高于其它国家。中国有接近一半(47%)的手机用户使用移动支付,微信、支付宝是首选的两个平台。挪威这一比例为42%,高于其它任何欧洲国家。英国排名第三,为24%。而美国只有17%。

在目前几个主流的移动支付平台用户数量上,微信支付以6亿用户位居榜首,支付宝4亿用户紧随其后,排名第二。PayPal为2.1亿用户,排名第三。苹果的Apple Pay用户为8700万,位列第四。

Merchant Machine预计,到2022年,移动支付App的成交金额将会达到14万亿美元。

(摘编自《中关村在线》2018年11月28日)

材料三:近年来,不断有数据显示中国新增移动支付用户增速放缓,甚至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支付宝前一次公布用户数是2016年年底的4.5亿,结合第三方数据和支付宝公开数据,2017-2018年一年间支付宝全球用户就增长了3亿。

支付宝方面表示,支付宝用户正在以超过55%的增速逐年增长。这一方面来自于阿里巴巴经济体的协同效应。由于阿里巴巴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获得了更多的消费者的认可,阿里巴巴财报显示,连续5个季度以来,年度活跃消费者均保持2000万以上的增长。另一方面,支付宝依托蚂蚁金服,在技术、场景和服务方面的布局也带来了用户的高速增长。

据悉,凭借支付宝不断丰富的移动支付场景和服务,全国超过4000万户小商家靠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市民在支付宝的城市服务中可以办理包括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的100多种服务;蚂蚁金服通过和芝麻信用、网商银行合作,在交通出行、房屋租赁、共享经济领域推出了多种免押服务;在全球化方面,蚂蚁金服也加大了投入,不仅通过支付宝出境游服务中国游客,还选择了“造船出海”的模式,将自己在中国经过检验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输出给9个海外本地钱包伙伴,形成全球“9+1”新格局,共同面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超过30亿的用户市场。

(摘编自《中国商务新闻网》2018年12月03日)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和普及,移动支付已成为人们日常购物的主要支付方式之一,单位或个人均可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实现移动支付功能。

B.相关调查显示,从2014年到2018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呈逐年扩大态势,而在增速方面却有波动,预计今后两年还会减缓。

C.中国、挪威和英国是最喜欢用移动支付的三大市场,使用率明显高于其它国家。三个国家有接近一半的手机用户使用移动支付。

D.阿里巴巴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获得了更多的消费者的认可,资料显示,连续5个季度以来,年度活跃消费者均保持2000万以上的增长。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远程支付是指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实现出行、购物或通过邮寄、汇款进行支付。

B.智能手机技术逐渐成熟,具有NFC功能的手机支付安全、便捷、移动设备无需联网。

C.目前移动支付平台用户数量排名为:支付宝、微信支付、PayPal和Apple Pay。

D.在全球化方面,蚂蚁金服将自己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输出给9个海外本地钱包伙伴。

20.为了吸引更多用户我国各移动支付平台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飞机上,有乘客把脚放在小桌板上,被乘务员劝阻后却指责机舱管理规则太死板;骑电动车闯红灯与正常行驶的出租车发生剐蹭,被判定担责却说交通规则没有人性化;电商巨鳄阿里巴巴在过去的“双十一”创下成交额新纪录2135亿元,正是源于对传统营销规则的挑战。

诸如此类,“规则”无处不在,你对于“规则”有怎样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词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第一空处:以至:连词,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有“一直到”的意思,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此处的语境为是指南京长江大桥不只在南京,更进一步讲在华东地区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所以应该用词语“甚至”。

第二空处: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此处的语境是指南京大桥跟和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而不是“忧喜、祸福”的关系紧密,所以应该用成语“息息相关”。

第三空处: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眼欲穿:是指一个人望着远方的事物,连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这个人非常的盼望某个人或事物。她的“满血归来”让无数人连眼睛都要望穿了,所以应该用成语“望眼欲穿”。

故选C。

2.B

要求排序的句子的大意是:人是脆弱的,但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所以⑤句“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应该为开头句,②句紧跟着进一步说“芦苇草”,所以②句在⑤句后,“用不着”和“足以”关系紧密,所以④句在②句后面,③句“然而”表转折,紧跟上面的“致他死命”继续阐述对他的毁灭,所以③句在④句的后面,①句“因为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表示原因应紧跟③句“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他……”。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⑤②④③①。

3.B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运用典故”错误,没有运用典故。

故选B

4.B项,“伐(讨伐)”错误,“五霸之伐”的意思是:五霸那样的功业。所以“伐”,名词,通“阀”,“功劳、功业”的意思。

 

5.D项,“按:依据”错误,“即按其罪奏黜之”的意思是:他就追究(查究)他们的罪责上奏朝廷,把他们贬职了。所以“按”的意思是“追究、查究”。

6.CA项,第一个“其”,代词,代指“汉高祖”;第二个“其”,副词,表示商量的语气,可以翻译成“还是”。B项,第一个“之”,代词,代指“来归附的起事的将领”;第二个“之”,动词“去”的意思。C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的意思。D项,第一个“与”,连词,“和”的意思;第二个“与”,动词,“亲附、亲近”的意思。

7.(1)郭子兴听信流言而怀疑朱元璋,逐渐剥夺他的兵权,又想从朱元璋身边把李善长抢过来辅佐自己。

(2)李善长很熟悉过去的典章制度(或译为“旧例”),能很快地做出裁定决断,又熟悉交际辞令,太祖有招纳人才的事,总是让李善长写信(或译“起草文告、文书”)

(3)(李善长)权势地位到了顶点,心里渐渐傲慢,朱元璋开始暗暗讨厌他,洪武四年,因为生病退职还家(或退休)。

8.心胸狭窄,居功自傲。

 

参考译文:

李善长字百室,安徽定远人。读书不多,但有智慧和谋略,通晓法家(学说)言论。谋划事情大多符合实情。太祖朱元璋知道他是乡里的长者,就以礼对待他,留下他做幕府的掌书记。朱元璋曾经神情从容地问李善长:“天下的战争什么时候能平定呢?”他回答说:“秦末战乱时候,汉高祖从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生性豁达大度,了解人并善于用人,不胡乱杀人,五年就成就了帝王的基业。现在元朝纲常已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如果您)效法汉高祖刘邦的做法,天下不是很容易平定吗!”太祖称赞他的主意好。他跟随太祖朱元璋攻占滁州,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并参与重要事情的决策,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很是被朱元璋亲近、信任。朱元璋的威名一天天大起来,起事的将领来归附的,李善长观察他的才能,()报告给朱元璋(任用)。又替朱元璋表达(对投靠者的)诚挚情意,使他们能够安心。有人因为某些事情相互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李善长就了解事情的原委从中调停。郭子兴听信流言而怀疑朱元璋,就逐渐剥夺朱元璋的兵权。又想从朱元璋身边把李善长夺过来辅佐自己,李善长坚决辞谢不去。朱元璋很倚重他。朱元璋在和阳驻军时,亲自率军攻打鸡笼山寨,留下很少一部分兵力给李善长留守和阳。元军将领刺探得知消息来偷袭和阳,李善长设下埋伏打败了元军,朱元璋认为他很有本事。

朱元璋做吴王的时候,任命李善长做右相国。李善长熟悉先例(或:旧日的典章制度),能很快地做出决断,又擅长交际辞令,朱元璋招引人才时,总是让李善长写信(或译“起草文告”)。朱元璋曾经请他管理两淮盐务,订立茶叶(专营)的法律,他都仔细考虑元朝(相关)的制度,剔除那些不好的规定。恢复制钱后,又依法开放冶铁业,订立了渔税,国家资财更加丰饶,百姓也不觉得困苦。吴王元年九月,评论平定吴地的功劳,封李善长为宣国公。改了官职制度后,以左为尊,朱元璋任命他为左相国。朱元璋刚过长江,用了很多重刑(治理),有一天,朱元璋对李善长说:“法律上有三条关于连坐的规定,不是太严厉了吗?”李善长趁机请求除谋反要连坐之外,其他都废除掉,于是朱元璋就命令他和刘基确定法令制度,颁行朝廷内外。

洪武三年,朝廷大肆封赏功臣。朱元璋说:“李善长虽然没有战场上的汗马功劳,但侍奉我的时间很长,(别的)功劳很大,应该进封大的封国。”就授予他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封爵韩国公,每年享受四千石的俸禄,子孙后代可以世袭封爵。赐予铁券,免他两死,儿子可免一死。当时封公的大臣,李善长位居第一,朝廷在他的封赏文书所写的堪比刘邦对萧何的赞词,(可说是)称赞到了顶点。

李善长外表宽厚平和,内里却多刚愎自用,待人刻薄。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微冒犯了他的权威,他就追究(查究)他们的罪责上奏朝廷,把他们贬职了。他和中丞刘基争论法条而受辱,刘基内心感到不安,就请求告老还乡。朱元璋所信任的大臣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获了罪,只有李善长还像原来一样在朝廷做官。李善长权势地位到了顶点,心里慢慢变得傲慢起来,朱元璋开始对他暗暗生厌,洪武四年,因为生病退职还家(或退休)。后来因被认为是胡惟庸的同伙而被处死。

 

9.①视听结合:孤雁划过秋夜星河,耳闻千家捣衣声声;②诗人巧借秋色秋声渲染凄清静谧的氛围,烘托了孤寂惆怅之情。

10.①诗人反复吟诵秀美的诗句,不觉天色将晓,早鸦乱啼,达了对友人的称颂之意;②漫漫秋夜,只有一诗相伴,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伤感之情。

11.烽火扬州路    驽马十驾    东船西舫悄无言    渐车帷裳    凌万顷之茫然    汩余若将不及兮    多于在庾之粟粒    作《师说》以贻之    

 

12.B项,“欲抑先扬”错误,应该是“欲扬先抑”的手法。老刘起初坚持要求男孩赔碗,表现得不近人情,在这里是对老刘的贬低,这种贬低是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的,后来让男孩用卖剩下的梨子抵肉丝面、赔碗,表明老刘为人善良、善解人意、助人有道,所以本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13.①失手打碎了碗,男孩“面如土色”,表明他经济拮据、内心紧张;黄伯等人劝说老板不要男孩赔碗,男孩“不吱声,脸通红”,表明男孩不善表达但心存感激;老板坚持要求男孩赔碗,男孩“坐不住了,脸涨得更红,声音像蚊子哼一样”,表明他局促不安,胆小怕事;听说可以用卖剩下梨子的钱赔碗,男孩“眼睛就亮了,敏捷地站起身”“大声说”,表明他如释重负后的兴奋。

②老刘起初坚持要求男孩赔碗,后来让男孩用卖剩下的梨子抵肉丝面、赔碗,表明老刘为人善良、善解人意、助人有道;

③老黄等人不忍心男孩赔碗,并要求自己代为赔偿,表明他们性格豪爽、古道热肠,有同情心。

14.①夕阳的余晖象征着人们的善举,烘托人物形象;②卖梨男孩感激人们的善良,深感社会温暖,因而心里烫烫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③凸显主题:人要学会担当,学会面对困难,而不是习惯于接受同情和帮助。(表现人性美、人情美亦可)

 

15.B项,“都首发于发行量曾一度高达60万份的《当代》”错误,由原文“当代文学史上的诸多名篇如张承志《北方的河》、铁凝《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张贤亮《绿化树》、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等都首发于《十月》”可知,张承志《北方的河》和铁凝《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都首发于《十月》,而不是“《当代》”

16.C项,“指出文学期刊要靠鲜明的文学主张、创作口号来引领潮流风骚”错误,由原文“于是才有上世纪90年代风起云涌的文学期刊改版潮:或者打破传统的‘四菜一汤’、在栏目设置上出新出异,或者扩大文学外延、走‘大文学’路线,再或是靠鲜明的文学主张、创作口号来引领潮流风骚……此番市场淬炼带来文学期刊界的更新换代”可知,“指出文学期刊要靠鲜明的文学主张、创作口号来引领潮流风骚”是上世纪90年代风起云涌的文学期刊改版潮,为文学期刊经受的“第一次”挑战,不是文学期刊经受的“第二次”挑战。

17.①激活文学期刊转向文学新传媒,树立更主动自觉的传媒意识;②接通创作现场,前瞻观察,表达鲜明的文学观点和文学判断;③重建与作家、与读者、与文学的动态联系,主动“设计”文学,自觉“创造”读者。

 

18.C项,“三个国家有接近一半的手机用户使用移动支付”错误,由原文“英国排名第三,为24%”可知,英国手机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比例为24%,不是“接近一半”,只能说接近四分之一。

19.B

20.①加速行业创新,开创企业营销,加强移动支付的社交性。②不断丰富移动支付的技术、场景和服务功能;③开拓国内欠发达地区及海外市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