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4年崇文区、虹口区高三二模作文及学生优秀作文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上海市徐汇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嘉定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松江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4年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   范文

2014杨浦区一模作文及学生优秀作文

2014年杨浦区高三二模作文及学生优秀作文


 崇明区


材料: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即使各个环节都是较完美的90%,可在5个环节之后的结果就不是90%,而是59%了。如果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这个结论说明什么问题?你对这个等式又是怎样理解和思考的?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学生作文:

完美,我们的追求(二类上) 

追求90%的较完美常常被人赞誉为“人生智慧”,然而让我们震撼的是五个看似理想的90%,最终带给我们的结果却是不如人意的59%,数学直接点醒了我们:正是对那10%的放弃,使得我们离100%的完美越来越远,唯有每个过程做到100%的完美,才能收获100%完美的结果。 

然而不幸的是,人们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可怕的问题,仍自信地坚持着他们对90%的较完美的追求,并奉为人生准则,甚至在一旁嘲笑追求100%完美的人,认为他们是傻子。 

原因很简单,追求100%的完美着实不易,相比之下达到90%的较完美要简单许多,正是人类的劣根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只追求完成,不追求完美。他们享受于在短时间内轻松完成的快感,而忘却了追求完美的本心。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在高科技的帮助下,越发追求效率,一切都以做完和没做完作为标准,因而在达到90%较完美之后便着手于下一件,而忘记了其实还有完美的存在。 

其次,日益浮躁的社会风气,无疑使得人们不再沉下心来专注于手头的事物。然而,我国自古以来便有着潜心研究,力臻完美的优良传统。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63岁时,画虾画得已及为形似,然而他仍不满于此,他追求那距离完美缺失的10%,在画案上放上水盆养虾,日日观察,使得笔下的虾变得活泼灵动。我们难道不应该在向这些大家致敬的同时,沿袭他们对完美的追求吗? 

如何才能使得旧时的优良传统重新在我们这个时代焕发出活力,让追求100%的完美成为每个人生活的追求呢?我们所能做的便是不再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中随波逐流,摒弃浮躁之风,脚踏实地地完成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宋朝的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就曾留下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的教导,诚然,追求100%的完美确实不容易,有时也难以达到,但是我们必须拥有对完美的追求,拼尽全力去做到最好,相信功不唐捐,完美一定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身处如今这样一个迷失的时代,我们应要明确,我们所追求的完美不是世俗的成功,而是人格的养成,我们要注重我们的理性回归,思考我们的普世价值。北宋儒学家张载留下过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十三亿国民中的一个个体,单单依靠一个人转变是不够的,我们能做的便是每个人将自己该做的都做到100%的完美,这样我们才能一起肩负起国家责任,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自己的力量。 

别再迷失,别再功利,让我们携手,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使人格也臻于完美!


虹口区材料:

有一群人抛开束缚,一有机会就走出去,并为自己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穷游”。“穷游”人,追求一种不同以往的行走方式。背上行囊,清爽上路;风餐露宿,简朴行走;读山阅水,心灵自由。他们的足迹,可以踏入还未被开发的地方;他们的梦想,就是要穷尽想游之地。有时,还会无计划、无目的,买一张车票,潇洒出行。时下,强劲的“穷游”风,刮进了校园。家长、社会对此表示忧心。

 

学生作文:

穷游,无所不游

高原上的溪流,流入河,流入江,流入大海,没有束缚,没有计划,没有目的,流入石隙,流向低处,仅此而已。古云“上善若水”。水无所求,因此无所不能。没有目的,因而最终可能到达一切目的。无论自然,或是出游,以及万事,达到一切目的而不受束缚的唯一方式就是“没有目的”,而“没有目的”的前进也正是通向那超乎预想的伟岸目的唯一的方式。

“穷游”可谓是最佳的出游方式了,因其自然,因其没有目的。买一张车票,潇洒出行,在最想下车时下车,在最想咏叹时咏叹,在最想归乡时踏上归途。不既定的行程,在每一个景点理应收获却无法收获的“目的”,穷游时的每一步都是目的。老子骑青牛西行,阮籍驾车呼啸山间都是穷游,我们不知其到达何方,但游时的欢畅是一定有的,感慨是一定有的。确实,穷游之时前路未卜,担忧也是理所当然。然而,若是庄子不再“曳尾涂中”而去做了官吏,若是徐霞客用功名代替远行——选择了那些目的明确到脚下的每一块砖都没有分别的路的他们,会有任何成就吗?

“穷游”的生活态度,正是在于对这些过分拘束的对抗。如果对未卜前路的担忧可以胜过对未知的一切的探索精神,那么穷游的快乐何在?悉达多从未说过自己“将要去悟佛法”,张道陵从未说过自己“将要去修道术”。漫无目的的苦行,漫天目的的探索,如此以后,他们眼前手中的就是佛法道术,他们似乎并没有想“如果失败”。因为他们理解,“穷游”总有收获。甚至,一个人,生中收获最大的时光,也就是迷茫的时光。

是的,我们需要“穷游”,却又畏惧“穷游”。害怕失败,因而选择了既定的道路。写一篇文章,想要展示一个时代,殊不知随性而作即是一个时代;在课堂中学习,竟想着事业金钱,殊不知只有热爱学习才能有所收获。因为,无为则可无不为,没有目的的出游,最终的目标却是无穷远。

或许,从那“穷游”的风气之中,我们可以看见如今青年们无所畏惧的气概。也许他们并没有想过无为而治之类,然而,那正是更深的无为,而以致更远的无不为了。

或许大多碌碌无为的人在“穷游”之后仍然回归了追求某一个目的的平庸生活,然而,也一定有用一生去“穷游”的人——这样的生命,才会达到更高远,乃至无尽。

 

                     切莫在“穷游”中迷失(65 )

有这样一群人,喜爱抛开束缚,把握每一次机会走出去,并响亮地号称自己是“穷游”人。他们追求不同的行走方式,轻装上路,以目悦山,自由心灵。他们秉持着“穷尽想游之地”的梦想,潇洒出行。当“穷游”风潮势不可挡地刮进校园,学生们的热切追随的背后值得深思的,应是学生是否应该卸下束缚及责任,盲目追求“穷游”风潮?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穷游”信仰的背后,是追求简朴生活,对自由畅往的人生态度实则无错。但对于“学生”而言,是否已然作好准备,积淀自我而足以骋目远怀,放纵于天地山河大美中了呢?我想,这背后恰而少了份理智。学生的责任不应在“穷游”的呼号中迷失,学生自我的修养及人生价值也不应在“穿游”的风潮中隐没。

现世生活的纷乱生活节奏的快速,都缠绕着我们的心智,所谓“抛开束缚”,何其容易。况且既处于学生之位,须想学生之事。固不淡学习对于社会乃至国家之益,且谈自身,“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自我修养的塑造,是学生树立价值观的良友益友,更是积淀素养的主要途径。而若抛却校园中的优越条件,盲目跟随“穷游”,看似完成了心灵的洗涤,实则只是观赏了山水美景,阅览了祖国江山,仅此罢了。无以足够的修养,生命的感悟,忘却自身的责任,只是高举看似遥不可及的“穷游”旗帜,只会忤逆了它美好的初衷。既得不到心灵的自由阅历的积淀,反而易于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钱钟书说:“年轻人应充实思想”。诚然没错,若心志不成熟的学生畅游山水,玩物丧志,那更是可悲可叹。古来学者之造诣高峰皆以“穷游”为辅助,何以盲目出行,行文称颂千载?王羲之若无书法修养的积淀,何来兰亭盛会的曲水流觞之盛事; 苏轼若无老庄哲学的熏陶,又何来豁然旷达的“清风明月”之佳歌?“穷游”之旨,意在提升心灵的追求,生活之简朴,感悟之大美。而身处校园的学生们仍需致力于提高自身修养,自我阅历的基础上,逐渐跟随“穷游”的步伐,追求不同的人生境界。

张岱曾劝说其后辈不穷尽山水亦可以提升人格,如颜回等居于一陋室却仍有心济苍生之怀。而对于学生而言,“诵酒出行,读山阅水,心灵自由”之境,畅往自由之心实则应该建立于理智之上,让“穷游”的风轻抚脸庞,轻掠耳畔,沉淀自我,再去追求更洒脱逍遥之志,切莫在“穷游”之中迷失了自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