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2021​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

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2020江苏新高考作文集锦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理科)及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文科)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江苏卷高分作文选读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及答案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新高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东台创新高级中学高二11月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江苏扬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七市(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东台创新高级中学高一11月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南京2021届零模作文“衣食与修养”题目解析+超赞范文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高三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高邮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高考前模拟(四模)检测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海安市高级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

江苏省常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南京市六合高级中学、江浦高级中学高一十月联合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如皋市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江苏宿迁修远中学、洪翔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0-2021苏州第一学期阶段性诊断测试高 三 语 文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语文试题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高邮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江苏省高邮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宿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江苏省镇江市吕叔湘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2021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2021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

—、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农耕文明催生了数以万计的乡村聚落。在自然和文化的共同约束下,当地居民通过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适应和改造着周边的自然环境,塑造了独特的景观形态和社会关系。这些保留至今由人与自然持续互动的结果就是乡村遗产,也是研究乡村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的“活”文本。因此,乡村遗产兼具“历史文化遗产地”和“乡村生产生活承载地”的双重特征,包含了山体、水体、建筑、植被等有形的物质层面,也蕴含了哲学观、生产技术、生活智慧等一切无形的精神层面。

在遗产保护领域,价值认定是保护的前提。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通常被理解为历史、审美和科学价值。所以,对乡村遗产的认知与保护首先应以价值为导向。作为乡村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乡土建筑是指散落于村镇中、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除了一般的居民住宅外,还包括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祠堂、商铺、作坊、桥梁等建筑。乡土建筑是乡居文明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其建筑形态和建筑装饰等更为多样复杂,与其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密切,很多乡村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建筑中包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乡村遗产视野下审视乡土建筑的价值时,不仅要关注建筑本体的价值(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包括建筑自身的历史久远度,与重要事件、人物或文化的关联度,某一地域或民族建筑类型的代表性,或者艺术审美上的价值),更要研究其背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摘编自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乡村遗产视野下的乡土建筑》)

材料二:

在乡村遗产的保护实践工作中,应尝试在原生土壤中理解、尊重当地居民关于遗产的种种认知和实践行为,协助他们找到一条可持续的保护道路。

位于福建省永泰县的永泰庄寨与不同家族的迁徙繁衍有关。诸多家族搬迁到永泰后,开始建造居所。一些家族在营建过程中更注重安全性,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家族共有的聚居防御空间。由此可见,永泰庄寨正是“家文化”的社区凝聚力的外在表现。而面对部分庄寨倒塌损毁等残损现象,所采取的保护手段要重在通过现代的组织方式,强化庄寨文化遗产价值内涵的传承,增强当地居民对乡土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所以,对庄寨的修缮既是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也是构建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

另外,运用文化景观的方法和视角重新认知乡村遗产的价值,注重挖掘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土地利用模式、景观内涵和文化观念,是近年来乡村保护的一个重要突破。

对当地居民来说,乡村文化景观是他们悉心培育的结果,蕴含着他们和自然共处中摸索出的生存智慧与相处模式。在西南地区的一些村落中,可以看到当地居民对各类自然要素的灵活运用,包括气候、土壤、水体、石材、动植物等,如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榕江大利村古建筑群、石阡楼上村古建筑群等。与之互为表里的是敬畏自然、亲近自然的观念,这是他们所秉持的遗产观念,或者说一种生活态度。

进行乡村遗产保护,我们还需要将它放在城乡关系的视角下进行定位。明清时期,商业氛围有所改善,江南市镇经济发达,不少乡村集市朝着市镇方向发展。同样,在现代频繁的城乡往来中,乡村向城镇“破界”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比如位于浙江省兰溪县的诸葛村。历史上,诸葛村村民借由水运条件,在勃兴的兰溪药业中脱颖而出。中药业、商业和农业的并行,塑造了诸葛村的文化面貌,城乡间互动更加频繁。从其古建筑与村落格局可见,业态的更新与诸葛村乡村遗产的成型和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上世纪90年代后,诸葛村逐步走出了一条旅游利用、文物保护和社区发展的融合之路。2018年,诸葛村带动400余位当地村民直接从事旅游业,年接待量达60余万人次,旅游年综合收入破亿。通过对家园的共同维护和旅游产业的开发,诸葛村的集体经济和社区凝聚力得到了较大提升,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乡土文化的平台,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乡村遗产价值转化,这在中国众多乡村遗产保护案例中是较为难得的。

(摘编自刘邵远、杜晓帆《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

材料三: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有过发展的“外源型”和“内源型”争论。最典型的是联合国第一个发展十年计划(1960-1970),由于采取“外源型”发展模式,试图让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复制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无功而终。到20世纪90年代,内源型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了联合国向国际社会推介的一种新型发展理念。内源型发展模式指的是“基于社会本身的文化特征和行为结构,来构建自己的发展方式”。内源型发展战略否定了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唯一性,否定了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文化发展的模式。

历史文化资源的积累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物化形式与现实载体。在各个村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当地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单是各个村落独特的文化资本,也是各个村落内源性的生产要素。进一步挖掘、利用和提升乡村各个方面的历史文化遗产,使乡村成百上千年积淀下来的“静态”历史文化遗产,转变成为与乡村现代化进程有机嫁接起来的“活态遗产”和“动态遗产”,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摘编自李宇军《用好乡村历史文化遗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遗产是当地居民通过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改造周边自然环境形成的结果。

B.在对乡土建筑进行保护时,应在乡土遗产的视野下重点对其建筑本体价值进行审视。

C.红河哈尼梯田充分体现了当地居民灵活运用自然要素的智慧,敬畏亲近自然的理念。

D.诸葛村成为乡村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根源是发展了集体经济、提升了社区凝聚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注乡土建筑的本体价值,研究其背后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了以价值为导向的乡村遗产保护理念。

B.内源型发展模式是以社会本身的文化特征和行为结构为基础的,它的发展道路不是唯一的,它更注重发展社会文化。

C. 永泰庄寨保护过程中强化当地居民乡土的归属感和参与感,给如何找到一条可持续的乡村遗产保护道路提供了思路。

D.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源性生产要素,使其由“静态遗产”转变为“动态遗产”,能够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3.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乡村过去留下的“老房旧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包袱,所以对此必须破旧立新,快刀斩乱麻,放开手脚干。

B.有必要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价值,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C.贵州“千户苗寨”所拥有的民族文化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D.传统村落孕育出的乡贤文化具有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作用,应使其再度成为农村靓丽的文化风景,促进乡村社会进步。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

5.某地规划兴建一座古城,以重现历史繁华,改善旅游生态,提升城市形象。请你结合材料,对这一规划提出一些合理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6-8题。

敦煌,黎明中升起

清晨,第一缕曙光照在敦煌市中心的雕像上,新鲜而明媚。这是敦煌的飞天女,衣袂飘逸,花朵一样的笑容,她刚刚从夜里走来,反弹琵琶的声音,使漆黑的夜里翻腾咆哮的沙漠,此刻像天空一样宁静。

沿着绿色铺开的道路,我穿过敦煌街道。夜雨早停了,屋檐上,灌木上,电线上,树上湿漉漉的,麻雀叫着,抖掉身上黑夜,蹲在树上观察日出前每一个细节。此时,我也像麻雀抖掉黑夜,游荡在敦煌大街上。一辆辆早起的出租车穿梭在大街上,偶尔刺耳的喇叭声,唤醒睡梦中的旅客。可是在阳关,干裂的阳光晒得脸皮疼,滚烫的风吹干了身体里的水。莫高窟绚烂的壁画,精美的彩塑,精彩的故事,九色鹿舍己救人,丑公主变美,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还在脑海里浮动,还想伸出手摸一下,惊讶地张大的嘴还没有合拢,让脑仁疼的喇叭声就钻进了耳朵。

党河水安静地流淌,河岸上草木舔着水花自顾自地灿烂、摇曳、生长,还有鸟雀的栖息,这些繁盛的树木只想着在太阳出来之前吸足水分。我沿着河岸前行,荡荡的河水仿佛东汉“草圣”张芝[注]家的墨池。张芝、张昶兄弟俩每天清晨就开始练习书法,他们在临河的墨池里蘸一蘸笔尖就把水染黑了,还有他们家的庭院,到处挂满布,写着黑字的布在风里飘扬。这些集“月之阴柔,日之阳刚,地之宽厚,天之崇高”于一体的字,像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像七月敦煌的天气滚烫、蒸熟生硬的果实。

河岸上传来牛的哞叫声,几条狗在撕咬、打架,岸上是一排排土坯房子,有烟囱冒出了烟,是出租车司机刘家的,昨晚回家迟,几个来自远方的年轻游客租车去了雅丹。这是古丝绸路南道北干线,由此向西沿白龙堆沙漠穿越罗布泊直到楼兰,再从楼兰到若羌转入丝路南道,这条道为沙漠路。他们正值青春,对荒无人烟、没有生命、岑寂的沙漠充满梦想,记忆里肯定流淌着许多五彩缤纷的故事。中国古代旅行家法显,欧洲探险家斯文•赫定,就像天边升起一抹霞光,倏地扩张到整个天空,然后在他们心灵深处扎根了。

年轻的斯文•赫定第一次从喀什到若羌,翻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在走进沙漠后,目之所及,全是荒芜贫瘠的黄色沙丘,茫茫沙海铺在眼前。干得能当火种的沙,掀起了干热的风,疯狂吸食身体里不多的水分,皮肤干成了牛皮纸。干渴让他的队伍分崩离析。在见不到一丝绿色和动物的痕迹、只有冷峻的星光划破死寂的夜里,斯文•赫定抽出沙里的身子,听着自己在沙上发出的沙沙声,趁着凉爽的黑夜前行。当他靠吃野草、树叶、芦苇芽、苦水里的小蝌蚪走出沙海,把最后一盏点亮的灯放在沙丘上时,多么希望失散的人员、骆驼、狗儿能跟来,沿着他留下的足迹,找到于阗河……就这样,百年来,斯文•赫定也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故事,吸引着无数人去寻找。他留下的足迹、灯盏像航标、浮标在沙海上漂动,像一枝水莲立于沙浪上。

党河岸上,土坯房上,许多烟囱冒起了烟,人们在告别昨夜的梦吗?我听见有音乐从窗户里流出,有诵读声飘在村庄上空,这些美好的声音,让缀满果实的杏树心花怒放,让李广杏子像海绵球在墙上蹦跳。天空万里无云,无边无际,向四面舒展开去,丰沛、连绵、密集的阳光赋予敦煌灿烂无比的早晨。

光焰四射的晨阳,漫过党河岸,洒向熙攘的城市、丰饶的村庄。在燃烧的阳光里,棉花裂开坚硬的外壳,纷披的李广杏子星星似的闪烁在绿叶里,大片大片杏林就是深邃的夜空。

敦煌已经醒来,而且喧嚣起来,我听见有人诵读:

敦者,大也;煌者,盛大也

黎明中起身的敦煌——

鸣沙山就在前面,太阳这个大火球,早把那点湿气舔干净了,沙子开始发烫,远处沙丘脊线上腾起火焰。这片沙漠背对海洋,这里的人们多么希望面朝大海啊。人们还记得大海的、海草的味;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水花溅在脸上热辣而冰凉,激起尖利的惊叫声。来自海边的人们在鸣沙山上逍遥,胀鼓鼓的风扫过一尘不染、炫目的沙丘,裹着花色披肩的年轻人吹着口哨,光屁股的孩子们在沙上厮打,从山脊上滚下来再爬上去。有马厩的气味飘来,有清脆的铃铛声传来,浩浩荡荡的驼队从更远的沙脊上走来,训练有素的骆驼,驮着欢乐的、唱着歌、尖叫的、互相拥抱汗津津的人们,穿越喷着火的沙丘。

整个白天,鸣沙山持续不断的喧嚣、欢乐、呐喊,让平日里心情沉郁的人,此时容光焕发,心里不禁产生一种明媚的期望。

黄昏降临,血色的太阳蔓延到身边。

月亮升起,天边上星星亮起来。凉风吹来,沙丘上起了微波,似细细的音乐,轻轻踩过梦境。

(选自《人民日报》)

【注】张芝,东汉时敦煌酒泉人,曾在敦煌苦练书法。

6.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开头从清晨的阳光写起,阳光“新鲜而明媚”的特点为下文的叙述奠定了愉悦、轻快的情感基调。

B.文章写张芝家的庭院中到处挂满布,上面写着黑字,“像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表现了张芝对敦煌的影响。

C.文章将敦煌人面朝大海的愿望与来自海边的人们在此逍遥的行为进行对比,表达了敦煌人对鸣沙山恶劣环境的不满。

D.文中通过人们诵读的“敦者,大也;煌者,盛大也”,既解释了敦煌的字面之意,又突出了其气势雄伟浩大。

7.文中写斯文•赫定之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8.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髻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进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天子闻君王王南越,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

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常燕居深念。陆生往请,直入坐,而陈丞相方深念,不时见陆生。陆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乐饮;太尉亦报如之。此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及诛诸吕,立孝文帝,陆生颇有力焉。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

B.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

C.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

D.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客,指门客,是我国古代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是贵族地位和权势的象征。

B. 诗书,指《诗经》和《尚书》等经书,其中蕴含的儒家思想为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所重。

C. 剖符,是封建帝王用于封赏功臣的契券,用铜或竹、木制成,分剖为二,君臣各执一半。

D.太尉,官名,秦朝时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位居三公,西汉初沿袭秦制,地位仍然很高。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贾能言善辩,受到高祖赏识。陆贾随从高祖打天下之时就以口才好著称,常伴随高祖左右,出使诸侯;后来成功出使南越,得到高祖的赏识和提拔。

B.陆贾义正辞严,使尉佗奉汉称臣。陆贾奉高祖之命出使南越,起初南越王对他傲慢无礼,陆贾义正词严,晓之以理,最终使尉佗接受封赐,向汉朝称臣。

C.陆贾直言进谏,高帝采纳建议。陆贾主张得天下后应放弃以武力治天下,却遭到高帝的训斥,但他毫不气馁,极力劝谏,使高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D.陆贾心忧汉室,献计削弱吕氏。诸吕擅权时,右丞相陈平明哲保身,陆贾为汉朝社稷着想,向陈平献策,让他联合绛侯,从而打破了诸吕篡权的阴谋。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4分)

(2)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4分)《鲁周公世家》

13.陆贾口才出众,“名为有口辩士”,请简要概括文章围绕这一点写了哪三件事?(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送裴侍御归上都

张谓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注]此诗作于潭州(今长沙),诗人时任潭州刺史。上都,指都城长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诗首联写战乱平定后,裴侍御来潭州公干,现在要回去了。

B. 颔联写裴侍御一路所经之地,沿途风景优美,洞庭与武陵水陆并举。

C. “离魂”指分离的愁绪,尾联将送行化实为虚,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D. 这是一首送别诗,用语平淡,但诗味浓郁,着重渲染了离别的凄然和伤感。

15. 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是后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其艺术特色。(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槖驼传》中,“其本欲舒,__________,_________ ,其筑欲密”一句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

(2)《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表现诗人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燕歌行》中用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家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群红上衣红裤子的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耀眼炫红。后面的拥着大鼓,前面的手拿铜镲。(A);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①雷,闪,雷,闪,雷闪、雷闪、雷闪!一只只甩起的重头鼓槌,一片片拍天的金黄镲片……

②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峰冲击,一座座堤坝高垒,一排排人墙坚持。③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 跳入这波涛中,波涛更加亢奋了。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以前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大雁列阵而过,台风要来了,后面还有霜雪,还有冰凌。(B),他们站在这坚固的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涌涌的黄浪,就像看着十万亩小麦浩荡的景象。威风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女声的尖嗓,男声的粗吼,同锣鼓铜镲混在一起。那是痛快的迸发,是放浪的欢畅。你看呐,随着鼓、随着镲、随着吼叫,他们匍匐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④入海口一片苍茫,从天上飞驰而下的黄河,浩浩汤汤,又流到了天上。

1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一连串独词成句,表现出大鼓和铜镲击打由缓到快的节奏变化,状难以描摹的事物如在眼前。

B.②句运用顶针和排比,形象地表现了人阵的连绵起伏,也活现出洪峰来临的力度和抗击洪峰的坚韧。

C.③句运用比喻和拟人,将个体和群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把舞蹈阵势的激昂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D.④句运用夸张和拟人,表现出因黄河入海口地势开阔,远望水天相接,好像黄河又流向天上的场景。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们起来再蹲下,左倒右歪,不停地起伏、斜歪、狂喊,这一片天地山海呈现轰鸣、烟尘蒸腾的景象!”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6分)

19.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5个字。(4分)

A ▲

B ▲

20.下面的语段在语法、标点方面共存在四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卫星观测数据显示,全球2000~2017年的新增绿化面积中,至少25%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比居全球首位。②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③库布其沙漠植被恢复,④距北京仅有180公里的塞罕坝,通过人工种植形成了112万亩人工林海,大大降低了沙尘对京津的侵扰。⑤正因如此,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⑥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松懈,对沙尘暴为代表的沙尘天气的认知仍需深化。

四、作文(60分)

21.近年来,许多文艺书店、文创书店开始成为许多城市的热门景点,有不少还成为了网红打卡地。书店独特精致的装潢,用心摆放的书籍,典雅柔美的音乐,还有淡淡流动的咖啡香,这些都吸引着顾客前去“读书”。这些书店的书籍虽然占据了半个店面,但各类饮料、文创产品也令人目不暇接。

对于在各大城市中逐渐崛起的文艺书店,有人认为它们挽救了实体书市场的颓势,让更多的人捧起书本;有人却对此很忧虑,认为这些书店过度商业化,名为书店,其实不过是摆拍场所而已。

对于以上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和感想,请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度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A 不能漏掉“不断适应”。B“重点”错,原文为“不仅要关注建筑本体的价值……更要研究其背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D“根源是发展了集体经济、提升了社区凝聚力”错,由材料二可知,诸葛村的成功是因为“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乡土文化的平台,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乡村遗产价值转化”)

2.B(“更注重发展社会文化”错。材料三中认为内源型发展战略“否定了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文化发展的模式”,没有“更注重发展社会文化”之意)

3.A(与原文观点相悖。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要重视社会文化发展,挖掘利用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促进乡村社会进步)

4.①首先提出观点:在原生土壤中理解、尊重当地居民关于遗产的认知和实践,协助他们找到可持续的保护道路。②然后分别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增强当地居民的乡土归属感和参与感;运用文化景观的方法和视角重新认知乡村遗产的价值,挖掘人与自然相处的经验;在城乡关系的视角下定位乡村遗产,实现其价值的转化。(共4分。第一点1分,第二点3分)

5.①古城应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体现当地居民长期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②进行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征求当地居民的建议。③古城要走出一条旅游、文化、经济和城市建设相融合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共6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6.C(“文章将敦煌人面朝大海的愿望与来自海边的人们在此逍遥的行为进行对比”错误。两者没有形成对比,“表达了敦煌人对鸣沙山恶劣环境的不满”分析无中生有。)

7.①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敦煌之地的文化内涵;②描述人们对敦煌神秘之地的寻找与向往,表达了作者对敦煌的仰慕之情;③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神秘性,以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文章写的是敦煌,插入与敦煌有关事情的叙述,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敦煌的传奇色彩。文章写斯文赫定的事情是在第四、五两段,第四段‘他们正值青春,对荒无人烟、没有生命、岑寂的沙漠充满梦想,记忆里肯定流淌着许多五彩缤纷的故事“,引出“中国古代旅行家法显,欧洲探险家斯文赫定,就像夭边升起一抹霞光,倏地扩张到整个天空,然后在他们心灵深处扎根了”,可见斯文赫定尽敦煌沙漠,是被敦煌沙漠的神秘所吸引,对沙漠充满梦想,勇敢踏进荒芜人烟的沙漠进行探寻。第五段叙述了斯文赫本第一次从喀什到若羌,翻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经过,描述了斯文赫定对敦煌沙漠神秘之地的具体探寻,进而指出“百年来,斯文赫定也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故事,吸引着无数人去寻找。他留下的足迹、灯盖像航标、浮标在沙海上漂动,像一枝水莲立于沙浪上“,这是通过斯文赫定的故事来描述人们对敦煌神秘之地的寻找与向往,表达了作者对敦煌的仰慕之情。此外,斯文赫定是欧洲著名的探险家,文章写他对敦煌沙漠的探险经过,增加了文章的神秘性和传奇性,吸引了读者阅读兴趣。

8.①与开头所体现的“清晨”照应,由“清晨”到傍晚,按时间先后顺序,形成圆合结构,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②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微波”比喻成“音乐”,“轻轻踩过梦境”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丰富了敦煌的形象;③句子优美,对夜色的描绘十分真切,营造出朦胧的意境,增强了文章的意蕴,使结尾富有诗意美,含蓄隽永,令人回味。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文章内容从两个角度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仔细阅读最后一段,最后一段是景物描写,主要描写了鸣沙丘从傍晚到夜晚,特别是夜晚的景色,对鸣沙丘夜晚景色的描写非常真切,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给人一种诗意的感觉,增加了文章意蕴。文章的开头写“清晨,第一缕曙光照在敦煌市中心的雕像上…尹,是从一夭之中的清晨写起,而文章的最后一段说“黄昏降……肝起,天边上星星亮超来”,文章由“清晨”写到“黄昏降临“,再到“月亮升起’,按时间先后顺序,形成圆合结构,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所以说文章尾段的时间正好与开头在时间上相互照应。“凉风吹来,沙丘上起了微波,似细细的音乐,轻轻踩过梦境”主要运用了通过的修辞手法,用听觉来写视觉,风吹沙丘泛起的微波属于视觉效果,而细细的音乐属于听觉,这是用听觉来描绘视觉。

9.A (“吕太后用事”语意完整,“欲王”应和“诸吕”构成一个动宾结构,意思是想封吕姓子弟为王,排除B、D两项。“有口者”应该是上文“大臣”的后置定语,排除C项。故选A项 .)

10.B (“为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所重”解说有误。儒家思想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才成为封建王朝治国的正统思想的,此前的西汉初年长期尊崇黄老学说,而秦朝是以法家学说治国的。)

11.C (“放弃以武力治天下”有误。文中陆贾反驳高帝“安事诗书”的说法,认为“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并没有主张“放弃以武力治天下”。)

12.(1)假使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那么陛下您又怎么能取得天下呢?

(评分参考:“乡使”“法”“安”各1分,句子大意1分。语意不通顺不给分。)

(2)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

(评分参考 :“畔”“践阼”“摄”“当国”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意不通顺不给分。)

13.说臣南越,让其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1分);向高祖谏言以仁义治天下(1分);劝说陈平结交周勃对抗吕后篡位,以保社稷(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陆贾是楚地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诸侯国。

在高祖刚平定中原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赐给尉佗南越王印信,任命尉佗为南越王。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陆生趁此游说尉他道:“您是中原人,父母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一反中原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您的大祸将要临头了。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汉朝将相都想率领军队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奔波离乱之苦,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而面向北方称臣,但是您却想凭借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南越,在这里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那么容易。”尉他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待的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义了。”陆生终于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陆生时常在皇帝面前谈论《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听到这些,)高帝很不高兴,就对他大骂道:“我的天下是靠骑在马上南征北战打出来的,哪里用得着《诗经》《尚书》!”陆生回答说:“您在马上可以取得天下,难道您也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商汤和周武,都是以武力征服天下,然后顺应形势以文治守成,文治武功并用,这才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最好办法。假使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仁义之道,效法先圣,那么陛下您又怎么能取得天下呢?”高帝听完之后心情不快,脸上露出惭愧的颜色,就对陆生说:“那就请您尝试着总结一下秦朝失去天下以及我得到天下的原因究竟在哪里,以及古代各王朝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所在。”这样,陆生就大略地论述了国家兴衰存亡的征兆和原因,一共写了十二篇。每写完一篇就上奏给皇帝,高帝没有不称赞说好的。

孝惠帝在位时,吕太后掌权,想立吕氏诸人为王,害怕大臣中那些能言善辩的人,而陆生也深知自己强力争辩也无济于事,因此就称病辞职,在家中闲居。吕太后掌政时期,封诸吕为王,诸吕专揽大权想劫持幼主,夺取刘氏的天下。右丞相陈平对此很是担忧,但是自己力量有限,不能强争,害怕祸及自己,常常安居家中反复思索。有一次,陆生前去请安,径直到陈平身边坐下,而这时陈平正在深思,没有立刻发觉到陆生到了。陆生说:“天下平安无事的时候,要注意丞相;天下动乱不安的时候,要注意大将。如果大将和丞相配合默契,那么士人就会亲近归附;士人亲近归附,那么天下即使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国家的大权也不会分散。为国家大业考虑,这事情都在您和绛侯(周勃)两个人掌握之中了。我常常想把这些话对太尉绛侯讲明白,但是绛侯总和我开玩笑,对我的话不太重视。您为什么不和太尉交好,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接着,陆生又为陈平筹划出几种对付吕氏的办法。陈平就采用他的计策,拿出五百金来给绛侯周勃祝寿,并且准备了盛大的歌舞宴会来招待他;而太尉周勃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报陈平。这样,陈平、周勃二人就建立起非常密切的联系,而吕氏篡权的阴谋也就更加难于实现了。等到诛杀了诸吕,迎立孝文帝登上皇位,陆生为此出了不少力。

14【答案】 D 【详解】D项,“着重渲染了离别的凄然和伤感”错,全诗只有最后一联渲染了离别的伤感,“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写行船的轻快,可见离愁与伤感并不是全诗主旨。故选D。

15 ①炼字独特。两个动词“随”和“趁”,特别传神,“随”是跟从,读者似乎感觉到水的流动;“趁”是追逐,读者似乎感觉到路上山花在风中摇曳。

②使用了拟人手法。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江月”和“山花”仿佛有了人的情感,使诗歌充满了灵动。

③前后照应。“江月随人影”照应颔联的“舟移”,“山花趁马蹄”照应“路出”,构思巧妙。

【详解】本题要求赏析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整体分析,这两句诗构思巧妙,因为这两句分别照应前面的“舟移”和“路出”,体现了诗人巧妙的构思。从修辞的角度分析,“随”“趁”,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赋予了“江月”和“山花”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炼字的角度看,颈联中的四个意象用“随”和“趁”两个动词连缀,别具匠心,意味丰富;“随”和“趁”字有动态感,能让人感觉到江水的流动,山花的摇曳。

16. (1)其培欲平 其土欲故 (2)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3)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4)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5)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17.【答案】D项,“拟人”错,第④处主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黄河入海口地势开阔,并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

18.①“匍匐、跳、蹲、搅”这几个动词的使用,准确的描绘了黄河口的人们敲锣打鼓时的动作和状态,富有力量美和感染力;②“左边歪、右边歪”重复,强调了人们舞动鼓槌时的动态美;③“不停地……不停地……不停地……”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人们动作的连续,渲染了黄河口锣鼓的威力,这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与黄河一路奔波,浩浩汤汤奔流入海的壮观景致相一致;④短句的使用,使得此处韵律感非常强,读起来有气势,朗朗上口。如果换成修改后的语段,则不能突出这几个方面的效果,所以修改的语段不如原文表达效果好。(答到三点给满分)

19.A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B但河口人已没有什么好怕的。

20.①“至少25%以上”不合逻辑,删掉“至少”;

④“降低了沙尘对京津的侵扰”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轻”;

⑤“ ”改为《 》;

⑥在“沙尘暴为代表”的前面添加介词“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