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金华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优秀学生范文
2018年高考试题浙江卷及答案

2020年浙江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年11月份温州市普通高中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浙北G2(嘉兴一中、湖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浙北G2(嘉兴一中、湖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A9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衢州、湖州、丽水 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语 文

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20-2021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语文 试题卷

2020-2021东阳中学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二语文)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嘉兴市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望(        shà   不屈不náo

B.(jí)      音(qióng  huǐ   汗流 (jiá)

C. (pǐ)    角(      pàn   而不舍(

D.大(ruò       亍(chì   尽职守(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苍促  寒暄  廖廓  至高无尚B.妥帖  慈详  闲瑕  痴心枉想

C.骨骸  雾霭  脉搏  不计其数D.沉缅  笔竿  战栗  一如即往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休戚相关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B.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C.比如某男士的“足球”,某女士的“巧克力”,在我就大不以为意

D.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网通在“优质服务年”活动中,从客户利益为出发点,全面向社会提供了装、移、修机的入户预约服务。

B.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是当前全国中小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C.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D.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韩愈字退之,号昌黎,是唐朝文学家、思想家,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有《昌黎先生集》。

C.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

D.词最初的内容只用于演唱,除了标明曲调名外,别无题目。从苏东坡起,扩大了词的内容,这样就需要有一个题目来概括词意。于是词就有了两个题目,第一个题目是词牌名,第二个题目便是词题。《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词题。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或师焉,或不焉B.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虽有槁暴

7.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舆马者      假:凭借、利用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心:居心

C.而不舍       锲:用刀雕刻

D.作《师说》以之        贻:赠送

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古之学者必有②或焉,或不焉

B.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而不从师

C.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②率妻子邑人来此

D.①吾师也,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师之不传也久矣

9.下列各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皆出于此乎 ②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B.①于其身也,耻师焉 ②位卑足羞

C.①小学大遗 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①士大夫族 ②郯子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闻道也固先吾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B.①而耻学师②学

C.①于其身也,则耻师②积土成山,风雨兴

D.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②师道之不传久矣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青,取之于蓝青于蓝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思矣          ④小学大遗

⑤惑不从师              ⑥蟹六跪二螯

⑦吾从师之⑧锲不舍,金石可镂

A.①②⑥B.①③⑧C.①④⑤D.②⑤⑦

12.下列各句全是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句读之不知 ③学于余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马之千里者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⑧不拘于时

A.②③⑤⑦B.③④⑤⑥C.①⑤⑥⑧D.①③④⑥

1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B.学而大遗

C.成德D.是故益圣

14.下列各句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B.何陋之有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古之人不余欺也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5.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能也(游水)              其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清楚)              士大夫之(类)

C.学于师(以……为耻)      而江河(横渡)

D.吾尝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

1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非能水也,绝江河          小学大遗

B.巫医乐师百工人            欲人无惑也难矣

C.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可怪也与

D.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

17.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不断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例证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三、句子默写

19.古诗文名句默写。

(1)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4)______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木鱼馄饨

林清玄

⑴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

⑵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

⑶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的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的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 

⑷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的敲出低量雄长的声音,一来叫人省睡,珍惜光阴;二来叫人在心神最为清明的五更起来读经念佛,以求精神的净化;三来僧侣借木鱼报晓来布施化缘,得些斋衬钱。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

⑸但是,我对于这种失传于阎巷很久的传统,却出现在台北的临沂街感到迷惑。因而每当夜里在小楼上听到木鱼敲响,我都按捺不住去一探究竟的冲动。 

⑹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⑺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的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的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⑻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⑼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⑽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⑾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

⑿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做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⒀木鱼总是木鱼,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

⒁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⒂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 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⒃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清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⒄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 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20.结合散文内容,简要分析“老人”这一人物形象。

21.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2)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22.第四、五两段写僧侣敲木鱼为人报晓已经失传,有何作用?

23.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标题“木鱼馄饨”的好处。

 

 

五、命题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这样阐述“人生之美”。他说: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物质的人生是永不能满足的。比如你吃东西吃得很好,但科学家的分析是,你只有15厘米的满足感,即从舌尖到喉咙。美的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比如听美妙动听的音乐、看美轮美奂的灯光。美的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要求我们通过努力,去认识生命中一些美好的部分。

  请以“最美是________”为题,补充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有真情实感,书写整洁、美观。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A项,“怪癖()”应为“怪癖()”,“抹煞(shà)”应为“抹煞(shā)”

B项,“慰藉()”应为“慰藉(jiè)”,“汗流浃背 (jiá)”应为“汗流浃背(jiā)”

C项,“犄角()”应为“犄角()”,“锲而不舍()”应为“锲而不舍(qiè)”

故选D

2.C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

A项,苍促——仓促;廖廓——寥廓;至高无尚——至高无上;

B项,慈详——慈祥;闲瑕——闲暇;痴心枉想——痴心妄想;

D项,沉缅——沉湎;笔竿——笔杆;一如即往——一如既往。

故选C

3.B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项,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这里指建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结合“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可知此处应为“息息相通”;

B项,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这里指世界文学收藏之丰富,使用正确。

C项,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这里表达的否定态度,应为“不以为然”;

D项,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 ,自轻自贱。“妄自菲薄自己”语意重复。

故选B

4.C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从……为出发点”句式杂糅,可以将“从”改成“以”;

B项,“是当前……当务之急”重复赘余,删除“当前”;

D项,“强弱……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可将“强弱”改为“增强”。

故选C

5.B

【详解】

本题考核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B项,“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错,应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故选B

6.B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

A项,“不”通“否”;

B项,无通假字;

C项,“生”通“性”,秉性、本质;

D项,“有”通“又”。

故选B

7.B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B项,用心一也,意思是“因为心思专一”。用心:因为心思。

故选B

8.D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项,第一个是名词,老师;第二个是动词,学习;

B项,第一个是名词,疑难问题;第二个是动词,有了疑难问题;

C项,第一个是动词,横渡;第二个是形容词,与世隔绝;

D项,两个都是名词,道理。

故选D

9.D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 

A项,①副词,大概 ;②代词书;

B项,①连词 ;②连词就;

C项,①连词表转折关系; ②连词表递进关系;

D项,两个都是代词,这些;

故选D

10.B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重点虚词的能力。

A项,①介词“比”;②乎,句末语气词,“呢”;

B项,①介词,向;②介词,向;

C项,①语气词,无义;②兼词,相当于“于此”;

D项,①者……也,表判断;②用在句中,表停顿;

故选B

11.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④⑤都是表转折,但、却;②表递进,并且;③表修饰;⑥表并列,并且;⑦表承接。⑧表假设。

故选C

12.D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不知句读;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余学;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师不必于弟子贤;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千里之马者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冰水为之而于水寒;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被动句,于表被动;

故选D

13.A

【详解】

本题考查判断常见文言实词活用的能力。

A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B项,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C项,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D项,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故选A

14.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判断文言句式的能力。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句读”和“惑”分别是“不知”和“不解”的宾语,用“之”字提前。

A项,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句,“谁”是“与”的宾语,属于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B项,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何陋”是宾语,用“之”字提前;

C项,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属于“中心词++定语”的格式;

D项,不余欺,宾语前置句,“余”是“欺”的宾语,属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类型。

故选C

 

15.D

16.A

17.C

18.(1)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3)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4)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能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

【分析】

15.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D项,今之众人,意思是“如今的一般人”。众人:一般人。

故选D

16.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两个都表转折,却;

B项,第一个是代词,这些;第二个是助词,主谓之间;

C项,第一个是代词,他们;第二个是助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D项,第一个是介词,对于;第二个是介词,向。

故选A

17.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项,“例证法”错。选段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用“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对比,用“择师教子”和“自己耻于求教”对比,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和“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对比,论证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原因。

故选C

18.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本题关键词有:(1)生,通“性”;假,借助。(2)者……也,表判断;所以,用来……的;受,通“授”;惑,疑难问题。(3)是故,因此;无,无论;道,道理。(4)第一个“圣”和第一个“愚”,都是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之所以,表原因;其,表揣测语气,大概。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一)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二)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19.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蟹六跪而二鳌    非蛇鳝之穴而无可寄托者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与弟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重点字:激 ,侯  跬,鳝 ,贤。

 

20.①勤劳、平凡——“30年”,“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卖馄饨,“一袭布衣”。②手艺好——“连大饭店的厨子都爱吃”,“人尽皆知”,“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③真诚、朴实——馄饨“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④有尊严、为他人着想——用木鱼做讯号,“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

21.(1)①木鱼对老人来说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一种谋生的重要方式。②对吃馄饨的人来说,除了是“吃饭钟”外,它清越的木鱼声,也是一位深夜寂寞中的良伴,可以温暖迟睡者的心灵,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读经”是为了净化心灵,“无关紧要”,是因为作者从老人那里,感受到了人情美、生活美,同样净化了心灵。

22.内容:一方面写僧侣敲木鱼为人报晓的三个作用,表明中国佛教与民间生相融合。另一方面写已经失传很久的传统出现在台北令作者很是迷惑,每听到木鱼声就会产生按捺不住一探究竟的冲动。结构:为后面寻觅木鱼声的来源及发现卖木鱼馄饨的老人作铺垫。

23.①“木鱼”本是佛门中的用物,神秘而超凡脱俗,“馄饨”是生活,“木鱼馄饨”将表面上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反映卖馄饨老人的特别之处,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木鱼是全文的线索,围绕这条线索,写了作者对木鱼声神秘的玄想、寻觅声源、与老人相识、熟识后的感动以及乔迁后对老人的怀念。③借物抒情,借清越的木鱼声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让我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真诚、朴实、有尊严、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的赞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