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2021​江苏徐州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2020江苏新高考作文集锦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理科)及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文科)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江苏卷高分作文选读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及答案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考场中的诗人之魏晋诗人诗歌鉴赏

考场中的诗歌之初唐四杰生平与不甘人后的古诗气象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考场中的诗歌之宋代诗词的豪放与婉约

考场中的诗歌之明朝的传承与抄袭

考场中的诗歌之咏史怀古送别篇

考场中的诗人之边塞诗篇

考场中的诗人之田园诗篇

3考场中的诗人之王维、李白、杜甫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方法与对策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写景、游记类讲义

一轮复习文言文之文史、政论类讲义

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题型实词、虚词、翻译、文意理解讲义

高考复习“书”“序”类文言文解题策略


考前作文写作讲解:结构与扣题

高考作文写作讲解:让议论文有“据”可依可用、议论文写深刻八法

议论文写作:论据的广度深度厚度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议论文写作:精准用例——举例典型,论证有力



2020届江苏省普通高考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年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智贤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江苏省宿迁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如皋市、丹阳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年南通市四校12月第二次联考语文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徐州一中、兴化中学高三(上)第二次适应性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高二(上)调研语文试卷

江苏省泰州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语文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江苏省镇江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江苏徐州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是拥有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剧种。它的腿最长,生命力最强。它不像京剧那么多的老框老套,也不像昆曲那样的高深古雅,它的全部特征个性,就在于它的不搭架子,不宥陈法,土极且又俗极上。由于河南地处中原,五方杂居,便在客观上形成了豫剧兼收并蓄的优点。不分调名,亦无板眼,乃“郑声之最”。有人统计,单就《朝阳沟》一出戏,便有越调、曲剧、道情和河南坠子等数种。无怪乎当地有俗谚:“一清二黄三越调,梆子戏是胡乱套。”可别小觑轻贱了这胡乱套,它不仅是豫剧的一大特点,还是迎合自己的“衣食父母”——掏农民腰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目前戏剧日渐式微的情形下,似乎还独有这个胡乱套的豫剧,未见衰败蔫垮,不靠官办俸禄,活得有滋有味。

(摘自《看社戏》王英琦,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

材料二

进入新时期以后,豫剧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思想解放,豫剧借着这股潮流进入了爆发式的发展时期。剧作家的剧本创作引领豫剧艺术改革发展成为一大景观。这些剧作家以强烈的文化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当代担当着剧种建设、表演艺术建设的重任。无论是改编传统戏,还是新编历史剧、创作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剧作家们与时俱进,不固守单一的思想观念,对生活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选择,不断探索,追求作品思想的深刻性、内涵的哲理性、人性的复杂性。他们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修养,既立足地域,汉参与全国的交流,有着大戏剧的视野;既有现代戏剧观念,又熟悉豫剧及地方文化,充满对豫剧的热爱。他们的创作始终保持着豫剧与生俱来的草根性、乡土性、民间性和鲜明的地方文化性格,具有浓郁的戏曲观众意识,可演性强。这一时期整理的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也从简单的“抑恶扬善”歌颂清官,向更深更高的境界开掘,注重人物个性,对原剧情节、人物开掘更深,努力与当代戏曲观众的审美情趣和习惯相吻合。

为适应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这一时期的豫剧往往借鉴其他表演艺术的舞台表现手段。在舞台时空的设置方面,一方面继续保持通过演员唱词道白转换舞台空间的戏曲传统;另一方面,尝试着设置部分写实的舞台背景,以突出的视觉效果形成舞台时空转换,以适应当代戏曲重视情节结构和戏剧冲突的需要,写实与写意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利用戏曲舞台空间。

(摘编自《河南豫剧的现代发展》韩丽霞,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材料三

自宋、元、明、清直至近代,戏曲的传播与接受,既有承继关系,又存在时代差异。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使得中国戏曲艺术呈现多元形态并存的格局。20世纪初戏曲唱片兴起,百代公司便为谭鑫培、汪笑侬等录制唱片。戏曲影片《定军山》拍摄,标志着电影与戏曲的联姻。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电视机在我国的普及,具有代表性的电视戏曲栏目《梨园春》《秦之声》走进了千家万户。可以说,利用多媒体平台,传统戏曲实现了剧场演出、网络传播并存的演出格局。

多媒体业态下,戏曲艺术观念和生产主体的创新也在发生。许多戏曲名家也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效应,有时直播平台可以吸引数以万计的观众在线观看,受众人数远远超过实体剧场观众。戏曲名角们纷纷在抖音、快手、陌陌等社交软件直播平台上开通网上直播。有的戏曲名角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粉丝”在线,摇身一变成了“网红”。由于新媒体“粉丝”不受地理空间限制,往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国际友人。可以说,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在场性和交互性极强的特点,传统意义上的戏曲演员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与观众的在线互动。

新媒体作为数字资源的“共享地”,广大戏曲迷可以在新媒体网络终端下载自己喜爱的戏曲视频,也可上传数字戏曲资源与广大网民分享。不同地域名的观众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实现跨越时空在线交流。新媒体打破了传播界限,全面拓展了传统戏曲的受众范围,从而构建了“在场”与“不在场”并存的戏曲演出生态,重构了观众的戏曲审美视野。

戏曲评论领域也发生了微小却不容忽视的变化。传统意义的戏曲评论队伍通常由戏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报纸杂志专栏编辑构成。在这个戏曲评论学术共同体中,具有学理品格的戏曲评论是戏曲评论界的共同追求。新媒体时代,大批戏曲评论队伍中的知名专家学者,除了在各大报纸、杂志撰写戏曲评论外,也纷纷通过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发布一些现场戏曲评论。由于是第一时间的观感,往往非常容易引起网上读者的共鸣,自然也吸引了大批“粉丝”点赞。普通观众在微博、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欣赏戏曲剧作时,随手可在屏幕窗口发布“弹幕”评论,内容往往短小精悍,语言风格多以网络时髦用语为主,体现了新媒体平台戏曲评论的开放性、公众性特点。

(摘编自《当戏曲邂逅新媒体》李有军,《光明日报》2020年4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引用俗谚“一清二黄三越调,梆子戏是胡乱套”,虽然含有贬低豫剧的意思,但也说明豫剧有兼收并蓄的优点。

B.新时期豫剧作家无论改编传统戏,还是新编历史剧、创作现代戏,都从简单的“抑恶扬善”向更深更高境界开掘。

C.新时期的豫剧借鉴其他表演艺术的舞台表现手段,尝试着设置部分写实的舞台背景,以适应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

D.媒体形式多样化发展,使戏曲由传统的剧场演出演变为唱片、电影、电视及网上平台直播等多元并存的演出格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剧“老框老套”、昆曲“高深古雅”,很难与当代戏曲观众的审美情趣和习惯相吻合,日渐式微是必然的趋势。

B.新时期豫剧“活得有滋有味”,剧作家功不可没,他们顺应时代潮流,自觉担当起剧种建设、表演艺术建设的重任。

C.为了引起网上读者的共鸣,吸引大批读者点赞,大批知名专家学者也纷纷通过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发布现场戏曲评论。

D.豫剧、京剧、昆曲等中国戏曲的继承与发展,需要戏曲演员、剧作家、戏曲评论家及戏曲观众等多方面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三,试简要概括互联网对传统豫剧发展的影响。(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7题。

冬天里的一团火

谢宗玉

①每年秋天收了谷子,父亲便要抽空去后山一趟,赶在寒风和大雪来临之前,烧一窑炭回家。上好的木炭被父亲送到集市换一些冬季必需品,稍次的木炭就存放在自家的楼板上。做完这一切,寒风携着大雪就从北方赶到了我们村庄,摇着窗棂吱呀吱呀直晃,踢得多年失修的门板咣当咣当直响。风雪像一个被冻得气急败坏的小孩,要一头撞进家门。小妹哆嗦着把小小的脑袋从被窝里伸出来说:“风也被冻哭了呢!”

②早晨起来,父亲已把家中四壁该固定的固定了,该糊实的糊实了。母亲则在房子中央燃了一团锣木炭火。我和小妹欢呼着跳下床,知道又到了漫长的烤火季节:我再不用去拾那拾不完的柴禾,再不用去扯那扯不完的猪草,父母手中也没了那些耕耙播割之类的活计,连小妹也用不着一个人伏在田垅上跟昆虫小蚁说话了。一家人团团围在一堆炭火旁,四双眼睛把一年到头都没有好好打量,甚至有些生疏的彼此认认真真端详一番。父亲的后脑勺居然稀稀拉拉有了些白发,而小妹剁猪草时左手的中指添了一道小小的疤痕。只有母亲总能及时记下丈夫和儿女每一点细微的变化。

③话头总是母亲最先引出的。她飞针扬线的手从容雅致,嘴里则像一只吐丝的蜘蛛,把一家人一年来细细碎碎的事情都吐了出来,条理分明得就像一张蛛网。父亲口吐云烟的样子气定神闲,我和小妹则像小猴样互相抓挠不休。炭火很快平息了我和小妹年幼的躁动,凝眸处,眼前构筑了一个通透的世界;民间典故在父母心中涌涌簇簇,于是给我们讲起故事来,从童话到传说,从演义到鬼怪。

④我和小妹被炭火烤得昏昏欲睡,伸个懒腰站起来,窗外已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风雪把贫穷的村庄变得富有,,把枯涩的村庄变得丰润。黄昏时分,雪停风静,孩子们个个要把自己玩成一块冰雪才肯回家。冰雪帮穷孩子剥掉了那张积劳成茧的外壳,还以花蕾般稚嫩的纯真,让再傻再痴的孩子也变得冰雪聪明。冰雪是另一种形式的炭火,在烤红孩子们双颊的同时还点燃了他们对美好日子的憧憬。玩累了,我和小妹就挟一团寒气闯进家里,坐下来,脱掉鞋子,把双脚揣进父母怀中。那种痒酥酥的暖意真有说不出的舒服。繁重的农事剥夺了一家人彼此应有的关爱,一年之中就这么一刻让我感到是在家的中心,是在爱的中心,是在幸福的中心。

⑤晚上不点油灯,木炭火把陈旧的房子涂成年画的颜色,种种器皿都跳跃着金子的光泽,我们血色亏欠的脸庞也充满了油彩般的红光。木炭火烤焦了苦寒的岁月,木炭火煨较了坚硬的辛酸,木炭火烘托着我们对来年的种种幻想,木炭火用红光篡改了我们对苍白往事的记忆。而遗忘和幻想正是农人过日子的两大支柱。

⑥冬夜漫长,有火则短。往往是一家人先聊些闲话,慢慢地,思绪渐渐飘飞,思维渐渐断散,睡意这时从深海处泅洇上来,将一切漫淹。最后的那句含含糊糊的闲话也不知是谁说的,说了些啥,就像雨后叶尖上最后那滴迟迟不落的水珠落在空明的湖心,漾开去,漾开去,了无痕迹。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母亲首先“唔”一声从半梦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使夜色漾起了新的涟漪。母亲低头见团锣里自燃的炭火已蒙上了一层灰垢,就用火针拨了拨,火又鲜光起来,辐射出的热能将我们渐凉的身子重新抚暖。又不知过了多久,细碎的炭火终于星星般隐去了,我们才拖着醉步上床睡觉。这种醉当然不是因了酒,而是因为火。火是让人类沉醉的另一种方式。

⑦冬天,我们一家子也会出门去做客,譬如说邻村的外婆总要在每年的冬天宰一只牲畜,叫我们去吃火锅,尽管冷,我们也决不会放弃这样难得的打牙祭的机会。这时,火就成了我们的管家,一家人急急切切地出门将火独自留在家里守护家的温暖。等吃饱喝足后,又急急切切赶回,扒开事先用木灰掩埋好的炭火,暗红的炭火一下子就亮旺起来,那感觉就像是管家给风雪归来的每一个人上了杯热茶。

⑧我们每天都要从楼上拿一簸箕木炭下来,待到楼上的木炭即将告罄,冬天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过了休养生息的冬季,来到万物复苏的春天,怀揣热力的我们又开始忙于一年初始的事情。小妹是最后一个走出家门的。那天小妹走出家门,对着屋前的几树桃花打了个哈欠,泪眼婆娑地惊叫一声:“哟呵,火星子都跑到屋外了!怎不叫我早点出来?!”

⑨也许是吧,花朵是另一种形式的燃烧,所有花朵都开放了,春天就会被烤得暖暖和和,舒舒服服。

(《光明日报》2013年2月8日)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②段说全家人“一年到头都没有好好打量”,彼此“甚至有些生疏”,表现了一家人在苦寒岁月因为生活所迫而出现的感情冷漠与隔阂。

B.文章⑤段用“涂成年画的颜色”“跳跃着金子的光泽”“充满了油彩般的红光”等短语,形象地表达了木炭火使家里变得喜庆、富丽而又美好。

C.文章⑥段说“这种醉当然不是因了酒,而是因为火”,是用酒醉后迷迷糊糊的感觉类比木炭火的温暖使一家人思绪飘飞断散、睡意朦胧的状态。

D.文章尾段写出花朵是炭火的延续:是春天到来的标志,给人以温暖,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憧憬,对给予人们温暖的事物充满感激之情。

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标题与内容是一致的,可以以题度文;萧红的《春意挂上了树梢》却是题暖文冷,读完全文,感受到的是一种悲凉凄然的氛围。

B.“像一只吐丝的蜘蛛把一家人一年来细细碎碎的事情都吐了出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总能及时记下丈夫和儿女每一点细微的变化。

C.文章④段孩子们冰雪中玩耍的内容,写出了孩子们童年的纯真和欢愉,也写出了如炭火般温暖的父母之爱,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D.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从早晨起来父母的操劳写起,到夜晚我们拖着醉步上床睡觉结束,条理清晰,展现了冬天里的一团炭火给我们全家带来的温暖。

6.第⑦段写一家子“出门去做客”是否符合题目的选材要求?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7.刘亮程的《寒风吹彻》与本文都写到“寒冷”,含义不尽相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意病酒而卒其岁,魏安釐王亦薨。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妄:胡乱 B.告车趣驾归救魏 趣:迅速

C.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 逐:追击 D.诸侯徒闻魏公子 徒:白白地

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公子乃谢夫人去 吕公女乃吕后也

B.徒以有魏也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C.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 项王瞋目而叱之

D.乃行金万斤于魏 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B.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C.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D.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子,太史公对信陵君魏无忌的专称,表达司马迁对信陵君的敬慕赞叹和惋惜之情。

B.处士,古时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毛薛二人都有才能,却分别藏于博徒、卖浆家。

C.河外,文中指黄河以南地区,公子所率五国之兵以赵魏楚三国为主,主要在黄河以北。

D.客,文中指门客,寄食于贵族豪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公族子弟都有大批门客。

12.下列对《魏公子列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公子驾车虚左亲自迎接门役侯嬴,多次屈尊拜访屠夫朱亥,秘密结交赌徒毛公、卖浆者薛公,招揽人才的方法远超平原君。

B.魏公子礼贤下士,这些士人也成就了魏公子,侯嬴、朱亥成就魏公子“窃符救赵”,毛公、薛公成就了魏公子“却秦存魏”。

C.魏公子不许门客传达魏王使臣来信,显示出他对魏王心存顾忌,接受毛公、薛公劝说回魏救国,可以看出他知错能改。

D.魏公子的人生以悲剧结束,他才高德尚,完成救赵存魏大业,却因受毁谤而被魏王废黜,以致沉湎酒色,最终“病酒”而死。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4分)

(2)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4分)

(3)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3分)

14.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平原君魏公子对毛公、薛公的不同评价及态度。(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偶工整,别开生面;“青”“白”相见,色彩明丽;“横”“绕”二字写山画水,静动结合,用词准确而传神,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送别图景。

B.颔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句语义相承,而从对偶角度来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这种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写法流畅自然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深切关心。

C.颈联写得十分工整,诗人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情达意。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直抒胸臆,扣人心弦。

D.尾联两句,情意更切。和友人于马上挥手告别,诗人没有直说内心感受,只化用《诗经·车攻》“萧萧马鸣”一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义,可谓鬼斧神工。

16.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借助物象来表达“游子意”“故人情”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王维《山居秋暝》中的“ , ”两句,描绘了翠竹青莲之中劳动者幸福美好的生活图景。

(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以月空与江水中活动的生物形象来衬托一切生命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情感在宇宙中的无奈,这两句诗是: , 。

(3)《登岳阳楼》一诗中“ , ”两句,描绘出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写出它极其恢弘的气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题。(9分)

服贾四方的徽商,或成巨富( )。他们将域外更高层次的文化引入境内,穷极土木以明得志,构筑起一幢幢( )别致的民居建筑。故此,早在晚明时期,“入歙、休之境而遥望高墙白屋”就成了徽州村落的独特景观。

除了粉墙黛瓦外,高低错落五叠式马头墙也以其( )的起伏变化,体现了皖南民居独特的韵律感,加之脊饰吻兽、鳌鱼,更使得山村民居构成一幅幅( )的画面。由于地狭人稠且聚族而居,徽州民居“星罗棋布”,为了防止邻人失火殃及自家,普遍采用了高低错落、富于变化的封火山墙。这种做法最初是为了防火,相当实用,但后来却成了一种装饰,在徽州民间俗称为“五岳朝天”。

与“五岳朝天”并称的“四水归堂”,也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徽州老房子多是以天井为中心的内向封闭式组合——四面高墙维护,惟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及与外界沟通。 。前者显然与大批徽州男子的外出经商有关,后者则源于古老的风水观念。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衣锦还乡 精美 错落有致 摄人心魄 B.荣归故里 精巧 抑扬顿挫 动人心弦

C.荣归故里 精美 错落有致 摄人心魄 D.衣锦还乡 精巧 抑扬顿挫 动人心弦

19.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文中划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是拥有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剧种。它的腿最长,生命力最强。

B.生长在城市,过去只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过社戏,领略过那般“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的浑厚古朴的乡土气息。

C.“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市场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包身工们难得的佳肴。

20.请为文中画线空缺处选择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3分)

①外墙很少开窗 ②即使开窗,也不过以四五十厘米的小窗数处稍事点缀

③据当地人说,这样做除了防盗以外,还有对暗室生财的迷信

④尤其是下层有时完全没有

⑤因此,老房子总给人一种幽暗凄迷的感觉

A.①④②⑤③ B.③⑤①②④ C.①②④③⑤ D.③④①④②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故宫的很多宫殿建筑的室外台基栏板端部有龙头造型的排水设施——神兽蚣蝮。蚣蝮的运用不仅具有科学性,体现了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艺术,还反映了① 。所谓镇物,就是古人认为的辟邪物,所辟克的对象多为鬼祟、妖邪、敌害等。古人希望利用镇物来② 。蚣蝮就是古人认为的镇水兽之一。蚣蝮属于龙,而古人认为龙为古代四灵(龙、风、龟、麟)之首,能够上天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蚣蝮在形象上,为古人心中想象的神兽,具有神秘感和震慑感,可以镇住水怪,防止其产生水患;在功能上,可以吸水吐水,及时将台基面层的雨水排向地面,避免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孟子(战国思想家)

孔子学问、文章政治事业,朗如日月,灿如星辰,果足为万世师表。

——蔡元培(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能够帮助解决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问题,唯有中国孔孟的学说。

——汤恩比(英国历史哲学家)

2018年5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孔子世家》,为了加深对孔子的认识与理解,班级计划举行一次孔子阅读会,请结合《孔子世家》及以前对孔子的了解,以“我眼中的孔子”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3分)C(A.文中作者并无贬低豫剧的意思。B.“简单的‘抑恶扬善’”指的是新时期整理的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D.“多元并存”指的是“剧场演出、网络传播并存”。)

2.(3分)C(C.因果倒置)

3.(6分)①互联网实现了演员与观众的互动。②互联网拓展了豫剧的受众范围。③互联网让豫剧评论具有开放性与公众性。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3分)A(从“我再不用去……跟昆虫小蚁说话了”可以看出,表现一家人为生活奔波的忙碌与辛劳)

5.(3分)D(D.从“每年秋天收了谷子”写起,到“冬天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结束。)

6.(6分)符合。(1分)这是一篇叙事散文(1分),选材丰富了文章内容,拓展文章主题(1分),做客吃火锅让作者一家在贫寒的冬天感受到亲人之爱和亲情的温暖。(1分)选材对家中木炭火的温暖也有衬托作用,(1分)冬夜做客归来,炭火像管家一样守护家的温暖。(1分)(意思对即可。)

7.(6分)两文中的“寒冷”都包含两层含义:客观的自然气候的“温度低”和主体的“感觉温度低”,(2分)社会生存环境状态的恶劣或生存状态的恶劣。(2分)

《寒风吹彻》中还指心理、精神、灵魂意义上的寒冷,即对生命和人生的悲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冷漠、隔阂以及由此产生的无助感和无奈感。(2分)

评分建议:每层含义2分,意思对即可。

8.(3分)D(徒:只,仅仅)

9.(3分)B(B.都是连词,因为。A.前:副词,于是,就;后:副词,是。C.前:连词,表承接;后:连词,表修饰。D.前: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到”;后:介词,与、同。)

10.(3分)C

11.(3分)A(A.公子是先秦时期对诸侯儿子的称呼)

12.(3分)A(A.文中没有“招揽人才的方法”比较)

13.(1)(4分)我去跟人家交朋友,还总担心人家不愿意结交我,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看作是羞耻的事,看来平原君真是不值得结交。

评分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每句1分。②“不我欲”宾语前置。(1分)

(2)(4分)魏王见到了公子,兄弟俩面对着面哭泣,魏王把大将军的大印授给了魏公子,公子便统帅了魏国的军队。

评分建议:①大意对,语句通顺,每句1分。②“遂将”中“将”作动词。(1分)

(3)(3分)项羽嫉妒有才能的贤人,对待有功劳的人就迫害他,对待贤能的人就怀疑他。

评分建议:大意对,语句通顺,每句1分。

14.(4分)平原君:认为毛公、薛公只是混迹于赌徒、卖浆家中的人,不屑与他们结交。魏公子:认为毛公、薛公是才高德尚而洁身不仕的人,屈尊主动与他们结交。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公子听说赵国有两个有才有德而没有从政的人,一个是毛公混迹于赌徒中,一个是薛公混迹在卖浆家中,公子很想见见这两个人,可是这两个人躲了起来不肯见公子。公子打听到他们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步行去同这两个人交往,和他们在一起过得很开心。平原君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对他的夫人说:“从前我听说你的弟弟魏公子举世无双,如今我听说他竟然胡来,跟那伙赌徒、酒店伙计交往,原来公子是个荒唐人。”平原君的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子。公子听后就向姐姐告辞离开赵国,他说:“以前我听说平原君贤德,所以背弃魏王而救赵国,满足了平原君的要求。现在才知道平原君与人交往,只是显示富贵的豪放举动罢了,他不是求取贤士人才啊。我从在大梁时,就常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有才,到了赵国,我惟恐不能见到他们。我去跟人家交朋友,还总担心人家不愿意结交我,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看作是羞耻的事,看来平原君真是不值得结交。”于是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去。夫人把公子的话全都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听了自感惭愧便去向公子脱帽谢罪,坚决地把公子挽留下来。平原君门下的宾客们听到这件事,有一半人离开了平原君归附于公子,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靠公子,归附在他的门下,公子门客的人数大大超过了平原君。

公子留在赵国十年不回魏国。秦国听说公子留在赵国,就日夜不停地发兵向东进攻魏国。魏王为此事焦虑万分,就派使臣去请公子回国。公子担心魏王恼怒自己,就告诫门下宾客说:“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由于宾客们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所以没谁敢劝公子回魏国。这时,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话还没说完,公子脸色立即变了,吩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

魏王见到了公子,兄弟俩面对着面哭泣,魏王把大将军的大印授给了魏公子,公子便统帅了魏国的军队。魏安釐王三十年(前247),公子派人把秦国进攻的消息通告给了各国诸侯。各国诸侯听说魏公子统帅了魏国的军队,于是都派人领兵来救援魏国。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大破秦军,秦将蒙骜被打得大败而逃。东方的军队乘胜追击直到函谷关,把秦军压在函谷关内,使他们不敢再出关。当时,公子的声威震动天下,各诸侯国来的宾客都进献兵法,公子把它们合在一起签上自己的名字,所以世上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担忧公子将进一步威胁秦国,就拿出了万斤黄金到魏行贿,寻找晋鄙原来的那些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进谗言说:“公子流亡在外十年了,现在担任魏国大将,诸侯国的将领都归他指挥,诸侯们只知道魏国有个魏公子,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公子也要乘这个时机决定称王。诸侯们害怕公子的权势声威,正打算共同出面拥立他为王呢。”秦国又多次实行反间,利用在秦国的魏国间谍,假装听说公子已当了魏王,故来祝贺,来后方知尚未当魏王。魏王天天听到这些毁谤公子的话,不能不信以为真,后来果然派人代替公子担任上将军。公子自己明知这是又一次因毁谤而被废黜,于是就推托有病不上朝了,他在家里与宾客们通宵达旦地宴饮,痛饮烈性酒,沉溺于女子声色之中,这样日日夜夜寻欢作乐度过了四年,终于因饮酒无度患病死亡,这一年,魏安釐王也去世了。

15.(3分)C(为“间接抒情----情景交融”)

16.(6分)以飘忽不定的孤蓬、浮云,比游子之意,写出了游子不忍离去的情怀;以缠绵的白水、依依落日来比故人之情,表达了故人恋恋不舍的情感;以班马离群时萧萧马鸣,表达游子和故人的深情厚谊。(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17.(6分)(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每空1分,有错、别、漏、多字则该空不得分。)

18.(3分)B(衣锦还乡:古时指做官后,穿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

精巧:这段文字要突出的是建筑设计之“巧”而非“美”;“抑扬顿挫”与下文的“韵律感”相呼应;“摄人心魄”,更强调美好的事物让人失去自我,而“动人心弦”意指事物或语言激动人心,更符合语境。)

19.(3分)B(A特定称谓,C对话 D表示讽刺和否定)

20.(3分)A

21.(6分)①古代镇物文化 ②抵御各种潜在的灾祸(写成“镇住水怪,防止产生水患”也可) ③台基遭受水淹破坏(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有语病不给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