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初三一模古诗、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年一模试题汇编——古诗文
【西城】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5分)
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寻心中的理想,体现在很多古代诗文中:《诗经·秦风》中有“溯洄从之, ①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的句子,写主人公不畏艰险追寻“伊人”的执着;诸葛亮原本淡泊,在《出师表》中自称“苟全性命于乱世, ② ”,但后来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驱驰效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报君黄金台上意, ③ ”表达“拼将一死酬知己”的价值观与政治追求;而诗圣杜甫的追寻,表现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④ , ⑤ !”的诗句中,字里行间洋溢着救世济人的激情……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10-11题。(共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诗的前八句写了奇丽的雪景和 ① ;中间四句写了边塞景象的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其中“ ② ”(限填一字)既是写景,又是写情,自然引出送别;最后六句,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抒发了 ③ 之情。(3分)
11.提到写“雪”的佳句,除了本诗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往往还会想到韩愈《春雪》中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首诗都把“雪花”比作了“春花”,但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你做简要分析。(2分)
(三)阅读《愚公移山》,完成12-14题。(共7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指通豫南 才通人 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
B.达于汉阴 不求闻达 词不达意 知书达理
C.渤海之尾 跳往助之 汝之不惠 何陋之有
D.无穷匮也 日暮途穷 无穷无尽 理屈词穷
13.文中两处画线句意思相近,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比较,你认为下列选项中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甲】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认为:愚公年龄太大,力气太弱,曾经不能削减过小山丘,甚至动不了山上的一根草木,又怎么可能去移山呢?
【乙】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不支持愚公移山:妻子是因为愚公年龄太大,力气太弱,家离渤海又太远;智叟是因为他觉得愚公是在做傻事。
【丙】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对移山将挖出的土石安置问题产生了疑问:妻子是担心土石无法安置,事情做不成;智叟是嘲笑愚公办事不切实际。
14.文学作品常常通过运用对比来突出被表现事物的特征,加强艺术效果。请结合上文和下面两则寓言,完成文后表格。(3分)
弈秋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②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多言何益
子禽③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黾④,日夜恒鸣,口干舌擗⑤,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清)孙诒让《墨子后语》
[注]①弈:下围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被称为弈秋。②弓缴:弓箭。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③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④黾(měng):金线蛙,蛙的一种。⑤擗:同“敝”,困、疲劳。
题目 | 对比对象 | 寓意 |
《愚公移山》 | 愚公和智叟 | ① |
《弈秋》 | ② | 专注是做成事情的基础。 |
《多言何益》 | 整天叫个不停的虾蟆、蛙黾和按时啼叫的雄鸡 | ③ |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共5分)
9. 答案:①道阻且跻②不求闻达于诸侯③提携玉龙为君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⑤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④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⑤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评分标准:共5分。每空1分,有错不得分。
(二)(共5分)
10. 答案要点:①边塞的奇寒(边塞生活的艰苦) ②愁 ③对友人的依依惜别
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
11. 答案要点:岑参写的是“初雪”,突如其来的大雪使奇寒的塞外呈现出春意盎然之美,对此诗人充满了惊喜之情;韩愈写的是“春雪”,白雪嫌春色来得太晚,有意化作花儿在庭树间穿飞,表达诗人对春天的期盼之情。
评分标准:共2分。分别分析出两句诗的情感特点各1分。
(三)(共7分)
12.答案:D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13.答案:丙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14.答案要点:①做事要目光长远,不畏艰险,并坚持不懈。②专心听弈秋讲学的人和另一个不专心听讲的人 ③说话要切合时机。
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海淀】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5.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1分)
6.中军置酒饮归客,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分)
7.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1分)
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告诫刘禅,如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就会带来“ ”的后果。(1分)
(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江南逢李龟年》完成9-10题。(共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江南逢李龟年①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程九堂前几度用。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逄君②。
注:①[李龟年]唐朝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常在贵族豪门歌唱。“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卖艺为生。诗中的“岐王”“崔九”均是当时的显贵。②[落花时节又逢君]是指诗人安史之乱后与李龟年在江南相逢。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流露出诗人的伤感优愤之情,而颈联笔锋一转,既蕴含着 (1) 的人生哲理,又表现出 (2) 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沉郁中见豪放,堪称酬赠诗之上品。(2分)
10.两首诗都是诗人历经世事变迁后的有感而发之作。结合两首诗中的画线诗句,分别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4分)
答: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11-13题。(共7分)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赛、孤、独、皮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两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
乙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涤水。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环深映。有象耕雁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②,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此中人为致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选自顾况《仙游记》,有删改)
注:①[象耕雁耘]大象大雁耕田播种。这是作者想象的天外世界的耕种方式,人已经从繁重的农耕劳动中解脱出来了。②[伏]同“服”,信服。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天下为公为众所伏不以为然
B.讲信修睦小信未孚背信弃义
C.女有归云归而岩穴暝殊途同归
D.盗窃乱贼而不作其中往来种作作奸犯科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翻译:因此人们不单敬爱自己的亲戚,不单疼爱自己的子女。
理解:这句话阐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指出每个人除了敬爱亲人、疼爱子女外,还必须按照社会分工承担起照顾矜、寡、孤、独等弱势群体的责任。
B.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翻译:等到(李庭)再次寻访上一次的踪迹,但重峦叠嶂,再也找不到(以前去过的村落)了。
理解:文章写李庭想再次寻访去过的地方,却难以实现,这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再难觅得异曲同工,暗示了这都是作者理想中的美好社会。
13.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和谐的社会理念,这种“和谐”在两文中共同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睦, (1) 。不同的是,乙文还发展了儒家“大同社会”的理念,关注到了 (2) 的和谐,具体表现为:自然环境优美宁静, (3) 。(用自己的话概括,每空限10字以内)(3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共4分)
5.答案:水何澹澹
6.答案:胡琴琵琶与羌笛
7. 答案:心忧炭贱愿天寒
8. 答案:塞忠谏之路
(共4分。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
(二)(共6分)
9.(1)答案:新事物必然会取代旧事物
(2)答案:积极乐观
(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示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晋人王质的典故写出自己遭贬谪时间之久,
表达对世事变幻、物是人非的感慨。“落花时节又逢君”中选取“落花”这一典型意象,暗示了安史之乱后国势的衰颓凋敝,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巨变、人事沧桑的喟叹。(4分。两句诗手法各1分,情感各1分。“落花”句从借景抒情、象征等角度作答,均给分)
【朝阳】
二、古诗文阅读(共17 分)
(一)默写。(共4分)
8.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分)
9.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1 分)
10.“山”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呈现出不同的形象,熔铸着诗人的个性气质和审美情趣。你能写出的含"山"的两句古诗(词)是“ , ”。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2 分)
(二)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11-12 题。(共5 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这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歌。前两句中,“黑云压城”写出敌人攻城的气势,“金鳞开”写出了 ① 的景象,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三四句中“ ② ”表明了战争的惨烈。五六句中“半卷红旗”“鼓寒”等细节,突出了 ③ 的氛围。(3分)
12.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与本诗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都用到了典故。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分)
答∶
(三)阅读《愚公移山》,完成13-15 题。(共8 分)
愚公移山
《列于》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甲】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舂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此,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乙】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烯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丙】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滑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3.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毕力平险 群贤毕至 毕生精力 原形毕露
B.杂然相许 以身许国 许为佳作 只许成功
C.寒暑易节 贞良死节 开源节流 高风亮节
D.始一反焉 适得其反 举一反三 易如反掌
14.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理解∶太行、王屋二山既高且大,愚公带领大家移山,工程艰难,工具简陋,路程遥远,可谓困难重重。
【乙】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你(智叟)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理解∶智叟说北山愚公不聪明,愚公很生气,他认为在这一点上智叟还不如寡妇和小孩。
【丙】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翻译∶天帝被操蛇之神的报告感动了,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
理解∶愚公挖山、移山的行动给天庭也带来影响,众神对此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最终,愚公门前的大山被移走了。
14. 愚公移山的做法看似“愚”,但他却比常人更有远见。结合上文和下面这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有远见”在愚公和不韦之妻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 分)
【链接材料】
越人寇,不韦①避兵而走剡②。贫无以治舍,徘徊于天姥③之下,得大木而庥④焉。安。一夕,将斧其根以为薪,其妻止之,曰∶“吾无庐,而托是以庇身也。自吾之止于是也,骄阳赫而不吾灼⑤,寒露零而不吾凄,飘风扬而不吾溧⑥,雷雨晦冥而不吾震撼,谁之力耶?吾当保之如赤子,仰之如慈母,爱之如身体,犹惧其不蕃且殖也,而况敢毁伤之乎!吾闻之,水泉缩而潜鱼惊,霜钟鸣而巢鸟悲,畏夫川之竭、林之落也。鱼鸟且然,而况于人乎?”
(节选自《郁离子 ·不韦不智》)
【注】①【不韦】人名。 ②【剡(shàn)】古县名。 ③【天姥(mǔ)】山名。 ④【庥((xiū)】居住。
⑤【不吾灼】即"不灼吾",烤不着我。⑥【 溧(lì)】因寒冷而瑟瑟发抖。
答∶__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共4分)
8.答案:千树万树梨花开(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9.答案:阡陌交通(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10.答案示例:①会当凌绝顶②一览众山小(共2分。每空1分。每空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二)(共5分)
11.答案示例:
①将士身着铠甲,严阵以待②燕脂凝夜紫③悲壮(共3分。每空1分)
12.答案示例:
杜牧借铜雀台典故,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李贺借黄金台典故,表达了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
(共2分。杜牧,1分;李贺,1分)
(三)(共8分)
13.答案:A(2分)
14.答案:甲(2分)
15.答案示例:
愚公懂得,只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移山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发展的眼光体现了他的“远见”。不韦之妻劝告丈夫要保护给他们“庇身”的大树,她懂得树死荫无,于己不利的道理。
(共4分。愚公,2分;不韦之妻,2分)
【大兴】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4.斯是陋室,______。(刘禹锡《陋室铭》)(1分)
5.行舟江上看到一轮红日初升,你会联想到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 ① ,江春入旧年”,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也感受到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遇到困难,你会想到王 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的诗句②“______,______”,激励自己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沉浸自然,观“山”“水”“花”“草”“鸟”,你会联想到含有上述任一意象的诗句“ ③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歌除外)(3分)
(二)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完成6-7题。(共6分)
【甲】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青年杜甫在【甲】诗中借“望” ① (填一个四字词语)的泰山,流露出誓欲大展宏图的豪情壮志;“白头”的杜甫在【乙】诗中借“望”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表达了 ② 的复杂感情。(2分)
7.【甲】【乙】两诗中都出现了“鸟”的意象,请分别结合两首诗中画线句的内容,说说诗人借意象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答:______
(三)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8—10题。(共7分)
文段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取材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文段二
故彰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①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②。“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③,悟衷散赏④。
(取材于吴均《与施从事书》)
文段三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⑤。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⑥,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⑦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⑧之登于山。……噫!以兹丘之胜,致之镐地⑨,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而我独喜得之,书于石,所以⑩贺兹丘之遭⑪也。
(取材于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①企水:口渴思饮。②春罗被径:春草覆盖着小路。③荡累颐物: 消除疲劳,怡养性情。④悟衷散赏:心有所悟,自由欣赏。⑤鱼梁:拦水的石堰,中留缺口,可供捕鱼。⑥突怒偃蹇(yǎnjiǎn):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⑦嵚(qīn)然:山石高耸突出的样子。⑧罴(pí):棕熊。⑨镐地:地名。在今西安市西南。⑩所以:用来……的。⑪遭:遇合,运气。
8.读懂文言语句,要学会关照语境,善于“邻里相推”。例如,文段二中“孤峰入汉”,“汉”在这里指“天河”,即“银河”,“入汉”就是直达天河的意思。据此,请你说说“绝壁干天”中“干天”的意思。(2分)
答:______
9. 阅读文段一,从下列【甲】【乙】两种说法中任选一处,先做出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再结合原文语句说明理由。(3分)
【甲】作者在文章中描绘了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再现了山川美景,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勃的生命气息。
判断:______
理由:______
【乙】作者虽然向往和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结交,但他也无法欣赏景物中的乐趣,因而颇有遗憾之意。
判断:______
理由:______
10.“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在中国文人笔下颇有意蕴。阅读三个文段,我们不难发现,景语多为相似,情语同中有异:三段文字通过描绘山水美景都抒发了 ① 之情;而文段二② “______,______”两句更礼赞了山水的作用;文段三则以山水自喻,借助描述小丘这被遗弃的美好风景,凸显了他 ③ 的情趣。(3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共4分)
4.答案:惟吾德馨
(共1分)
5.答案:①海日生残夜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答案示例:③含“山”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
含“水”的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含“花”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
含“草”的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
含“鸟”的诗句:飞鸟相与还
(共3分。①②③各1分,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二)(共6分)
6.答案示例:
①雄伟壮丽(巍峨神秀/雄奇壮观) ②忧伤国事、感时伤世、思念家人和悲己
(共2分。②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1分)
7.答案示例:
【甲】诗中“决眦入归鸟”写出了诗人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看见飞鸟归林。(1分)这句诗蕴藏着诗人对雄伟壮丽的泰山(祖国山河)的热爱。(1分)【乙】诗中“恨别鸟惊心”写出了诗人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觉得心惊不已。(1分)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1分)
(共4分。每点1分)
(三)(共7分)
8.答案示例:直插云霄
(共1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一:
【甲】
判断:√
理由:原文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描绘了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作者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突显了有生命气息的山川美景。与【甲】句表述相符,所以【甲】正确。
答案示例二:
【乙】
判断:X
理由:原文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不但流露出对谢灵运的钦慕之情,而且表达出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更传达出“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与【乙】句中“他无法欣赏景物中的乐趣,因而颇有遗憾之意”意思不同。所以【乙】句表达错误。
(共3分。判断1分,原文语句1分,分析1分)
10.答案示例:①对自然美景(祖国山河)的赞美与热爱 ②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③高洁、清雅
(共3分。每空1分)
【乙】译文:
故彰县往东三十里,有座青山,悬崖陡峭,连接云霄,山峰直插银河;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探头水面。秋露变为霜,春草覆盖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怡养性情,使人心胸开阔,得到慰藉。
【丙】译文:
向钴鉧潭西面(走)二十五步,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鱼梁。鱼梁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骤然突起,破土而出,竞相展示着奇怪形状的,几乎无法数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棕熊在攀山。......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镐地,那么,喜欢游览观赏的人士争先恐后地来买它的,每天增加重价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瞧不上眼。而我独独为了得到它而高兴,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这小丘的遇合。
【通州】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6.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孟子》)(1分)
7. _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1分)
8.古人作画,讲究诗书画一体。能与下面这幅画相匹配的诗句是“ ① , ② ”。(2分)
(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9-10题。(共6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本诗首段的词语“ ① ”将风拟人化,显示出狂风破屋的巨大威力;紧接着二、三段通过“群童抱茅”和“ ② ”的铺叙,为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感升华奠定了基础。我们从这首诗中能够感受到一位 ③ 的诗人形象,(3分)
10.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陶渊明《饮酒》中“结庐在人境”与本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都写到了“庐”。请简要说明三位诗人分别借“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岳阳楼记》,完成11-13题。(共7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词语“通”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几个常用义项:①通行,通过,通到;②通报,传达;③畅通,没有阻碍;④通晓,精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通”的义项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②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④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12.一位同学阅读《岳阳楼记》后写下一段文字。其中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句是__________。(填序号)(2分)
①当被贬谪的官员来到洞庭湖时,湖中或阴或睛的景象会使他们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进而触发不同的心理感受。②只有具有“古仁人”一样的高尚品德,才会超然物外,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感到“悲”或“喜”。③心怀天下的“古仁人”是作者学习的对象,但作者也同时感慨很难找到具有这种情怀的同道中人。
13.“以天下为己任”是以范仲淹为代表的仁人志士的理想追求。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以天下为己任”在苏轼和李贤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材料一:(苏轼)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①大狱,汉、唐灭亡之兆。今西方用兵②,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取材于《宋史·苏轼列传》)
材料二: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③,清锦衣狱④,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
(取材于《明史·李贤列传》)
注:①【大兵】大的军事行动。②【西方用兵】指对西夏的战争。③【江南织造】为宫中织造丝织品的皇商。④【锦衣狱】明朝特务监狱,由锦衣卫管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共4分)
6.贫贱不能移(1分。有错字别字、漏字不得分)
7.九万里风鹏正举(1分。有错字、别字、漏字不得分)
8.示例:①劝君更进一杯酒②西出阳关无故人(共2分。每空1分。不拘泥于答案)
(二)(共6分)
9.①怒(号)②示例:遭受夜雨③示例:心怀天下(共3分。每空1分)
10.示例:刘禹锡借“庐”自比古代圣贤,突显洁身自好的品性;陶渊明借“庐”表达自己虽身处闹市,但心灵远离尘俗的宁静淡泊之志;杜甫借“庐”抒发出舍己为人、优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共3分。每点1分)
(三)(共7分)
11.C(2分)
12.②(2分)
13.示例:苏轼面对国家大兵大狱,力劝在外做官的王安石,即便违背君臣常理,也要积极进言献策改变局势。李贤面对边疆战事和国内水灾,对外筹划边防策略,对内提出宽恤百姓之策;国家稳定后,又不惧皇权,多次提出宽恤政策。(共3分。苏轼表现1分;李贤表现2分)
【延庆】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默写(4分)
6.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1分)
7.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1分)
8.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到杜甫“ , ”的憧憬,再到孙中山“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的夙愿,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深深渴望。(2分)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9--10题。(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岑参此诗既写景又写人,写景他写塞外飞雪,边地奇寒,写人他写 ① , ② (①②每空限4字)。画线句描绘的画面是: ③ 。(3分)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十五从军征》都与战争相关。请你简要分析两位作者借战争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2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7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为苟得 一丝不苟 苟全性命 苟富贵无相忘
B.可以辟患 生于忧患 患得患失 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舍生取义 义正言辞 见义勇为 不义而富且贵
D.人之所欲 宫室之美 人皆有之 此之谓失其本心
12.舍生取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的选项中原句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甲】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诗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原句: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理解:原句的意思是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所以有祸患我也不躲避。南宋末年,文天祥作战被俘,他写下这首诗,以表明自己坦然面对生死之心。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展现了“舍生取义”的精神。
【乙】戍边烈士陈祥榕曾在日记中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原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理解:原句的意思是孟子认为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正因为只有贤者才有舍生取义之心,所以普通的戍边战士陈祥榕在喀喇昆仑高原,为保卫祖国领土不受侵犯英勇战斗,献出宝贵生命的行为证明他是一位具有“舍生取义”精神的贤者。
13.阅读【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子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其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链接材料】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黔敖从而谢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④!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__________________ (《礼记·檀弓下》)
注:①黔敖:人名。②蒙袂辑屦: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③谢:道歉。④微与:小事情啊。
答: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
6.年少万兜鍪( 1分)
7.庶竭驽钝(1分)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分)
9.①中军宴饮②东门送别(每空1分,前两个空共2分)
意思正确即可,必须是4个字,多字少字均不得分。
③答案示例:傍晚时分,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来到辕门,看到红旗被冻住连烈风都吹不动了。
暮色中,辕门处飘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被冰冻住的红旗在狂风中一动不动。
意思对即可。(1分)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作者来到边塞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边塞生活虽然苦寒但是乐观积极。
答题要围绕与战争有关的情感,只回答送别的依依不舍不得分。(1分)
《十五从军征》写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表达了悲伤痛苦之情。(1分)
(共2分)
13.曾子的观点是: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1分)
同意:因为黔敖已经改正了错误,我们应该给别人改错的机会,给自己生的希望。
不同意:因为做人要有骨气,自尊,自爱,自重,自强,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共3分。观点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灾荒。富人黔敖熬了粥摆在大路边,用来给路过饥饿的人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给他食物,右手端着汤,说 道:“喂!来吃吧!”
(饥民)抬起头瞪大他的眼睛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何必这样呢!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房山】
二、古诗文阅读(共 18 分)
(一)默写。(共 4 分)
3.古诗文里,“风”情万种。《行路难》中的“ ① , ② ”是李白官场失意后的乐观,《赤壁》中的“ ③ ,铜雀春深锁二乔”是杜牧生不逢时的感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是李清照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你还知道含有“风”的一句古诗文是“ ④ ”(本试卷出现的诗句除外,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二)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 4-5 题。(共 6 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破阵子》全词共 62 字,其中既有与部下分食牛肉、 ① 、 ② 等激越雄壮的 场面描写,也有“ ③ ”这样直抒胸臆的感叹,可以说既是壮词又是悲歌。(3 分)
5.“梦”是古诗词里常用的意象之一。请从下面《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找出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意境相似的句子抄下来,并说说辛弃疾与陆游这两位作者借助“梦”共同寄托了怎样的夙愿。(3 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答:
(三)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 6-8 题。(共 8 分)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甲】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乙】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丙】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丈夫之冠 既加冠 怒发冲冠 勇冠 三军
B.父命 之 苟全性命 自命 清高 惟命 是从
C.居 天下之广居 面山而居 聚族而居 深居简出
D.威武不能屈 不可屈 伸 首屈一指 不屈 不挠
7.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 )
(2 分)
【甲】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理解:因为公孙衍、张仪这样的纵横家叱咤风云、威震一时,所以景春认为他们可以被称为大丈夫。
【乙】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
理解:孟子认为,“妾妇之道”的本质是顺从,并以此作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做法是没有原则的“事君之道”。
【丙】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理解:孟子认为,大丈夫立身处世要懂得顺应潮流,学会随机应变。
8.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 , 大丈夫的选择一定是将国家兴衰安危铭记心头、
把个人生死荣辱置之度外。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的内容,简要说明蔺相如能否算得上这样的大丈夫。(4 分)
材料一
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
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
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群臣皆曰,‘秦贪,负其强,
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赵王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①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
见臣列观②,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
复取璧。大王必欲急③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
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材料二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位居我上,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
辱之。”相如闻,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引车
避匿。于是舍人④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廉君宣
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
相如固止之,曰:“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两则材料均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减)
注:① [ 严 ] 尊重,敬畏。② [ 列观(guàn)] 一般的台观,指章台。不在朝堂接见,
说明秦对赵使的不尊重。③ [ 急 ] 逼迫。④ [ 舍人 ] 指蔺相如的门客。
答:
二、古诗文阅读(共 18分)
(一)默写(共 4分)
3.答案: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
④答案示例:北风卷地白草折/风掣红旗冻不翻/风正一帆悬/古道西风瘦马/衣冠简朴古风存
/九万里风鹏正举/八月秋高风怒号/俄顷风定云墨色/风雨不动安如山/我欲乘风归去/
塞下秋来风景异/风霜高洁……
(共 4分。每空 1分。①②③书写正确即可,④空允许一个字用拼音替代)
(二)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 4-5题。(共 6分)
4.答案:①听军乐 ②/(沙场点兵) /(激烈作战)
③可怜白发生
(共 3分。每空 1分。①②空意思接近即可)
5.答案:
句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都寄托了驰骋沙场、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夙愿。
(共 3分。两句诗分别 1分,抄错字不给分;夙愿 1分,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 6-8题。(共 8分)
6.答案:C(2分)
7.答案:丙(2分)
8.答案示例:蔺相如能算得上这样的大丈夫。①为了维护国家利益,面对强秦,蔺相如将
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不仅痛斥了秦王的傲慢无礼,而且持璧倚柱表示秦王
若逼迫,自己便与璧一起碰碎。②面对廉颇的挑衅,蔺相如不计较个人的荣
辱,不仅不与廉颇相争,反而选择了处处忍让,这也是为了国家利益。(共 4分。材料一体现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死 2分;材料二体现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
荣辱 2分。)
【平谷】
二、古诗文阅读 (共 18分)
(一)默写。(共 4分)
4. ,明灭可见。
(柳宗元 《小石潭记》)(1分)
5.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分)
6.雨是古代诗人最喜欢的意象,诗人借雨抒写自己的情怀。学校要在校园内建一座 “听雨阁”,可以在栏杆上题写的两句古诗是 “ ① , ②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二)阅读 《使至塞上》,完成 7-8题。(共 6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诗歌颔联中,作者以 “征蓬”和 “归雁”照应首联中的 “ ① ”词语,抒发诗人轻车简从深入边塞慰问边关将士时的 ② 情感。(2分)
8.边塞是中国古代诗人建功立业的地方,同是 “塞上夕阳”,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范仲淹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各自描绘了怎样的塞外景观?抒发了诗人各自怎样的情怀?(4分)
答:
(三)阅读 《愚公移山》,完成 9-11题。(共 8分)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甲】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聚室而谋 不谋而合 图谋不轨 与虎谋皮
B.杂然相许 以身许国 封官许愿 只许州官放火
C.跳往助之 拔苗助长 爱莫能助 拔刀相助
D.汝心之固 固执己见 顽固不化 固若金汤
10.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且焉置土石?
翻译: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
理解: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要移走太行王屋二山,无处放置土石,这只是困难之中较小的一个,所以她反对愚公移山的决定。
【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愚公以 “子孙无穷而山不会增高”来回击智叟的质疑,表现出愚公移山态度的不可动摇。
11.“愚公精神”指为正义事业,不惧困难、坚韧顽强的大无畏精神,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愚公精神”在项羽和苏武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材料一
(秦朝末年,大将章邯率四十万秦军,包围钜鹿)项羽乃悉引① 兵渡河,救钜鹿。皆沉②船,破釜甑③,烧庐舍,持④ 三日粮,以示⑤ 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九战,绝⑥其甬道,大破之。 (取材于《史记·项羽本纪》)
材料二
天汉元年,武持节⑦使匈奴,单于欲降③ 之。乃幽⑨ 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
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杖汉节牧羊,卧起⑩ 操持,
节旄尽落 (终不降)。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及还,须发尽白。
(取材于《汉书·苏武传》)
【注】① [引]率领。②[沉]凿沉。③ [釜甑 (zènɡ)]炊具。④ [持]携带。⑤ [示]表示。
⑥ [绝]截断。⑦[节]旄节。使臣所持信物。⑧ [降]使……归降。⑨ [幽]幽禁。⑩[卧起]睡觉、起来,指时时刻刻。
答:
二、古诗文阅读(共 18分)
(一)(共 4分)
4.答案:斗折蛇行 (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5.答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6.答案示例一: ①随风潜入夜 ②润物细无声 答案示例二:
①夜阑卧听风吹雨 ②铁马冰河入梦来
(共 2分。共 2空,每空 1分,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有
错该空不得分)
(二)(共 6分)
7. 答案示例:
①单车 ②孤单寂寞 (共 1分。共 2空,每空 0.5分)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写了塞外奇特壮丽之秋景 ,赞美祖国壮丽山河
和抒发了作者独自远赴边塞的孤单寂寞之情。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描写萧条寂寥 ,边塞的安稳和牢固悲凉、肃杀、壮
阔之塞上秋景,抒发作者 对戍边战士深切同情和欲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共 4分。 王维的诗,2分;范仲淹的诗,2分。描写秋景 1分,抒发情感 1分)2
(三)(共 8分)
9. 答案:C (2分) 10. 答案:乙 (2分)
11. 答案示例:
项羽为了推翻秦朝的残酷统治,面对数倍于自己的秦军,毫不畏惧,破釜沉舟,战胜秦军,体现了大无畏的愚公精神。苏武为了完成自己的汉使的使命,不惧拘囚之苦,饮雪咽毡,十九年如一日,手持汉节,誓死不降。体现面对困难,坚韧顽强的愚公精神。
(共 4分。项羽表现,2分;苏武的表现,2分)
【顺义】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1.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顯《黄鹤楼》)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3. 中国古代诗文中有很多句子描写了壮观豪迈的景象,读后内心易受到感染,精神为之振 奋。请你写出有这种特点的两句:
(二)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8—9题。(共5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① ②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 这首词描写了边塞 的景象,抒发了诗人 与 的复杂情感。(3分)
5. 这首词中的几个数量词,耐人品味。请从划线语句中任选一句,结合本句内容对此加以 分析。(2分)
答:
(三)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10—12题。(共8分)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郁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 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 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夸 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观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竞 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促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 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 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乙】苍颜白发,颓然乎 其间者,太守醉也。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朝而往 | 朝晖夕阴 | 朝思暮想 | 朝花夕拾 |
B.作亭者谁 | 泠泠作响 | 一鼓作气 | 作奸犯科 |
C.佳木秀而繁阴 | 山清水秀 | 一峰独秀 | 后起之秀 |
D,至于负者歌于途 | 负势竞上 | 负荆请罪 | 如释重负 |
11.翻译文中划线语句,并依据文章内容作出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游赏山水的乐事,领会于心间而寄托在酒上了。
理解:从山水中感受到快乐,作者无以言表只能寄寓在酒中,这是在借酒含蓄地表 现当时被贬的心境。
【乙】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作者此时身心愉悦,陶醉在这和谐的氛围中,获得了平静自然、旷达恬淡的 感受。
12.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像欧阳修一样,身处逆境,却能积极有为。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概 括说明这种品格在苏轼和曾巩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材料一
(苏轼)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明年春,又减价巣①常平②米,多作饉③粥药 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复发橐④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⑤钱粮待之。
(取材于《宋史•苏轼传》) 材料二
(曾巩)知福州……福州无职田⑥,(官府)岁鬻⑦园蔬收其直⑧,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 “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取材于《宋史•曾巩传》) 注:①[巣]卖出(粮食)。②[常平]官府粮仓。③[饉]zhdn,稠(粥)。④[橐]tu6,(苏轼自己的)口袋。
⑤[畜]通“蓄”,积蓄。⑥[职田]作为俸禄的田地。⑦[鬻]yCi ,卖。⑧[直]通“值”,这里指薪俸。
答:
二、古诗文阅读
1. 芳草萋萋鹦鹉洲
2. 濯清涟而不妖
7 .示例: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二
8.萧瑟悲凉豪情壮志 思念家乡
9 .示例:“千嶂”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层叠的山峰。诗人用“千嶂里”这三个字,写出了边塞 崇山峻岭的地理环境。一座孤城位于崇山峻岭之中,给人以孤独、渺小的萧索之感与悲凉之
意、。
“一杯浊酒” 一个人喝,其中的孤独自是不言而喻。这杯“浊酒”中蕴含了词人的厚重复杂 的情感和纠结无奈的慨叹。
(三
10 A
1【乙】
12.苏轼在杭州作官时,遇到饥疫灾荒,他减价售粮,筹备救灾物资,又拿出自己的钱帮助 百姓求医问药。曾巩在福州做官,不卖园蔬增加个人收入,坚决不与民争利。这些都体现了 苏轼与曾巩身处逆境中依然积极有为的责任担当精神。
更多语文问题可添加作者微信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