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比较阅读鉴赏方法
古诗比较阅读鉴赏
一、知识梳理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鉴赏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曲),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注释)。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意象、意境,语言,艺术手法,思想感情等)来寻求诗(词、曲)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分析,又要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第一种类型 意象、意境比较鉴赏
【解题指导】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画面,又称为情景、境界、氛围。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
【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第二种类型 语言比较鉴赏
【解题指导】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
【典例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问题】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典例2】 薛宝钗 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问题】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Z_xx_k.Com]
第三种类型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比较鉴赏
【解题指导】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的比较鉴赏,一要熟知基本知识,如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用事、借古喻今等;描写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结构安排常用的模式有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二要了解各种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问题】这两首诗运用的表达技巧和抒发的思想感情都相同,请简要说明。
[来源:Zxxk.Com]
第四种类型 思想感情比较鉴赏
【解题指导】理解思想、把握感情,前提是读懂诗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为整首诗定下了感情基调。②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就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感情。③注意诗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④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还有以景结句,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秋夜独坐(节选)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问题】(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典例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问题】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重庆卷)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
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
5、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 山 瀑 布 [来源:Z*xx*k.Com]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7、(诗歌答题技巧之“比较”类题型1.1.7.2,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 州 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
【参考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参考答案】白诗:抒发了诗人被贬后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之情。苏诗:面对不可长久的中秋美景,抒发了聚后又不得不分离的哀伤与感慨和人生难料、前途难卜的感叹。
巩固练习答案:
1、【答案】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苏诗中“泛崇光”“空蒙”“红妆”寄寓了对盛开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白诗中“惜”“惆怅”表明了诗人对将要凋零的牡丹花的珍惜、惋惜之情。
4、【答案】(1)傍晚 西风
(2)拟人。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5、【答案】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解析】李诗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徐诗“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化动为静,把瀑布比如成白练,镶在青青的山色中间,从色彩和视觉上又写出了新奇和柔和。从苏轼诗可以看出,苏轼先肯定了李诗,后否定徐诗,一句“古来惟有谪仙词”可看出苏轼对徐诗的全盘否定。整体来讲,李诗想象奇异,意境飞动,气势磅礴;徐诗虽有夸张,却无奇思妙想,但也不是如苏轼所评价的那样一无是处。
7、【答案】汪元量的“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