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宋元明清(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克仁,句容人。由行省都事进郎中,尝偕宋濂侍太祖,太祖数与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事。陈友谅既灭,太祖志图中原,谓克仁曰:“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兵农兼资,进取退守,仍于两淮间馈运可通之处,储粮以俟。兵食既足,中原可图。卿以为何如?”克仁对曰:“积粮训兵,观衅待时,此长策也。”当是时,江左兵势日盛,太祖以汉高自期,尝谓克仁曰:“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因感叹久之。又曰:“江南则唯我与张士诚耳。士诚多奸谋,尚间谍,御众无纪律。我以数十万众,修军政,任将帅,相时而动,其势有不足平者。”克仁顿首曰:“主上神武,当定天下于一矣。”尝阅《汉书》,濂与克仁侍。太祖曰:“汉治道不纯者何?”克仁对曰:“王霸杂故也。”太祖曰:“谁执其咎?”克仁曰:“责在高祖。”太祖曰:“高祖创业,遭秦灭学,民憔悴甫苏,礼乐之事固所未讲。孝文为今主,正当制礼作乐,以复三代之旧,乃逡巡未,使汉业终于如是。帝王之道,贵不违时。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又尝问克仁:“汉高起徒步为万乘主,所操何道?”克仁对曰:“知人善任。”克仁侍帷最久,故获闻太祖谋略居多。洪武二年四月,命克仁等授诸子经,功臣子弟亦令入学,已,出知江州,入为参议,事死。
(节选自《明史·孔克仁传》)
10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
B.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
C.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
D.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
1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战国时为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之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B.太祖: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C.江左: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此地域概念盛行于唐以前。
D.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故又以万乘代指天子。
1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克仁深得太祖赏识。由行省都事升任郎中,曾与宋濂一同侍奉太祖,太祖经常和他讨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的史实。
B.孔克仁具有战略眼光。太祖认为元朝衰败,争斗四起,若发动百姓,兵粮充足,则中原可图。他十分赞赏太祖的谋略。
C.孔克仁心怀敬仰之情。太祖以汉高祖自许,表示要和张士诚一道整肃军政,任用将帅。他盛赞太祖,认为定能一统天下。
D.孔克仁颇具独到见解。他曾与太祖讨论史事,太祖问他,汉高祖用什么办法让自己从平民成为万乘之主,他认为是“知人善任”。
1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积粮训兵,观衅待时,此长策也。
(2)高祖创业,遭秦灭学,民憔悴甫苏,礼乐之事固所未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宣德初,巡按广东,廉能最。改按江西、浙江,捕巨盗不获,坐免。盗就执,乃复官。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副使。
正统元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三年擢金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八年秋拜刑部尚书,侍经筵。
福建贼邓茂七等为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征之,不克。十三年十一月大发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为将军往讨,以濂参军务。比至,御史丁瑄已大破贼。茂七死,余贼拥其兄子伯孙据九龙山,拒官军。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会英宗北狩,兵事棘,召还。言者交劾濂无功,景帝不问,加濂太子宾客,给二俸,寻改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
时四方用兵,需饷急,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国用得无乏。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三年二月,学士江渊以为言,命部查理。濂内惭,抵无有。给事中李佩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评其阴事。帝欲宥之,而侃与御史王允力争,遂下都察院狱。越三日释之,削宫保,改工部。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乃复还户部。濂上疏自理,遂乞骸骨,帝慰留之。东宫建,复宫保。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五年卒官,以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
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在刑部持法稍深。及为户部,值兵兴财诎,颇厚敛以足用云。
(选自《明史•列传四十八》,有删改)
1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
B.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
C.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
D.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
1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
C.北狩,意思到北方狩猎,借指向北进军: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这里指英宗皇帝被俘。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工作劳累殒身于官任上,皇上下诏使其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1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濂刚毅果断,有才干。面对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金濂建议朝廷派遣中央官员到地方考察吏治,鼓励廉洁能干的官员。这一建议得到皇上的赞许和采纳。
B.金濂善于筹划,政绩突出。他上书请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并建议激发当地人们纳粮的积极性,使得边地粮食储备充裕。
C.金濂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作为军务参赞随陈懋等讨伐叛贼邓茂七,虽然没有赶上诛灭邓茂七的战事,但在清剿余贼时,捉拿了他兄长的儿子邓伯孙。
D.金濂理财有方。从都察院监狱放出来后,被削去所有官职,但在吏部尚书何文渊的坚持之下,又被调回户部。
1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
(2)及为户部,值兵兴财诎,颇厚敛以足用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环字应干,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倭[注]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衰疮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竞败贼,俘斩百余。复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铁破其巢,焚舟二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脰湖,贼奔嘉兴。顷之,三板沙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论功,荫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土含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选自《明史•任环传》,有删改)
[注]倭,倭寇,文中指日本海盗。
1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
B.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
C.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
D.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
1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闰月,农历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
B.母忧,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俸,文中指俸禄,是古代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包括实物、钱币等。
D.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劳而取得做官、免罪、免劳役等权利,称为“荫”。
1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环有贤能名,抗击倭寇。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有贤能的名声;倭寇祸患初起,他在宝山洋抗击倭寇,与敌人相持几天后,敌人逃走。
B.任环抗敌得胜拯救民众。他在阴沙等地与敌人的几次战斗都取得胜利;倭寇进犯苏州,他接纳众多百姓进城,保全了数万人的生命。
C.任环打败倭寇,立下战功。任环和俞大猷在莺脰湖、马迹山等地多次打败倭寇;另一支驻扎在嘉兴的明军也用火攻取得了抗倭战斗的胜利。
D.任环爱护士兵,获得殊荣。他常与士兵同吃同住,得到的赏赐全部分给土兵;他抗倭战功显赫,死后朝廷在苏州建立祠堂,春秋两季祭奠。
1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2)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璘,字廷晖,襄阳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授行人。久之,选授御史。孝宗嗣位,疏言:“梓宫发引陛下宜衰绖杖履送至大明门外拜哭而别率宫中行三年丧贵妃万氏有罪宜告于先帝削其谥迁葬他所”帝纳其奏,而戒勿言贵妃事。顷之,请进用王恕等诸大臣,复先朝言事于大节等诸臣官,放遣宫中怨女,罢撤监督京营及镇守四方太监。又言:“梁芳以袁辂献地建寺,请令袭广平侯爵。以数亩地得侯,勋臣谁不解体,宜亟为革罢。”疏奏,帝颇采焉。弘治元年七月上言:“近日星陨地震,金木二星昼现,雷击禁门,皇陵雨雹,南京内园灾,狂夫叫阍,景宁白气飞腾,而陛下不深求致咎之由,以尽弭灾之实。臣昨冬曾请陛下墨衰视政,今每遘节序,辄渐御黄衮,从官朱绯。三年之间,为日有几,宜但御浅服。且陛下方谅阴,少监郭镛乃请选妃嫔。虽拒勿纳,镛犹任用,何以解臣民疑。祖宗严宫之禁,今此曹干进纷纭,当论罪。朝廷特设书堂,令翰林官教习内使,本非高皇帝制。词臣多夤缘以干进,而内官亦且假儒术以文奸,宜速罢之。经筵虽御,徒为具文。方举辄休,暂行遽罢,所谓‘一暴之,十日寒之’者。愿日御讲殿与儒臣论议国事,以消天变。诸边有警,辄命京军北征,此辈骄惰久,不足用。乞自今勿遣,而以出师之费赏边军。”帝得疏,不喜,降旨谯让。已,出按广东,访陈献章于新会,服其言论,遂引疾归。居山中读书,三十年不入城市。
(节选自《明史·曹璘传》)
1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梓宫发引陛下/宜衰绖杖履送至大明门外/拜哭而别/率宫中行三年丧/贵妃万氏有罪/宣告于先帝/削其谥/迁葬他所/
B.梓宫发引陛下/宜衰绖杖履送至大明门外/拜哭而别率宫中/行三年丧/贵妃万氏有罪/宜告于先帝/削其谥/迁葬他所/
C.梓宫发引/陛下宜衰绖杖履送至大明门外/拜哭而别/率宫中行三年丧/贵妃万氏有罪/宜告于先帝/削其谥/迁葬他所/
D.梓宫发引/陛下宜衰绖杖履送至大明门外/拜哭而别率宫中/行三年丧/贵妃万氏有罪宜告于先帝/削其谥/迁葬他所/
1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官职名称。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设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
B.衰绖,古代丧服。古人丧服围在头上和缠在腰间的麻绳为“衰”,胸前的麻布名“绖”。
C.阍,指守门人或宫门,本文中与王勃《滕王阁序》中“怀帝阍而不见“的“阍“同义。
D.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元以后沿袭,明代特别重视。
1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璘守正不阿,敢于直谏。他多次进言,纵论国家大事。指出皇帝在官员任免、学经习礼等方面的失当之处。
B.曹璘心忧国事,急于救灾。弘治元年天灾不断,出现各种异象。他请求陛下深究导致灾祸的原因,以消天灾。
C.曹璘重视礼法,遵循旧制。他认为君臣在为先皇服丧期间应严守服饰礼仪,反对翰林官教导训练内使的做法。
D.曹璘中途折节,弃官归隐。他到广东任职,在新会结识陈献章,信服他的言论,于是归隐,常年在山中读书。
1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数亩地得侯,勋臣谁不解体,宜亟为革罢。
(2)诸边有警,辄命京军北征,此辈骄惰久,不足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汪应轸,字子宿,浙江山阴人。少有志操。正德十二年成进士,选庶吉士。十四年,诏将南巡。应轸抗言:“自下诏以来,臣民旁皇,莫有固志。临清以南,率弃业罢市,逃窜山谷。苟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昔谷永谏汉成帝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其言切中于今。夫谷永,谐谀之臣;成帝,庸暗之主。永言而成帝容之。岂以陛下圣明,不能俯纳直谏哉?”疏入,留中。继复偕修撰舒芬等连章以请。跪阙门,受杖几毙。教习竣,拟授给事中。有旨补外,遂出为泗州知州。土瘠民惰,不知农桑。应轸劝之耕,买桑植之。募江南女工,教以蚕缫织作。由是民足衣食。帝方南征,中使驿骚道路。应轸率壮夫百余人列水次,舟至,即挽之出境。车驾驻南京,命州进美妇善歌吹者数十人。应轸言:“州子女荒陋,无以应敕旨。臣向募有桑妇,请纳之宫中,传受蚕事。”事遂寝。世宗践阼,召为户科给事中。山东矿盗起,兖州,流入畿辅、河南境。应轸奏言:“弭盗与御寇不同。御寇之法,驱之境外而已。若弭盗而纵使出境,是嫁祸于邻国也。凡一方有警,不行扑灭,致延蔓他境者,俱宜重论。”报可。在科岁余,所上凡三十余疏,咸切时弊。以便养,乞改南,遂调南京户科。张璁、桂萼在南京,方议追尊献皇帝。雅知应轸名,欲倚以自助。应轸与议不合,即奏请遵礼经、崇正统,以安人心。不报。嘉靖三年春,出为江西佥事。居二年,具疏引疾,不俟命而归,为巡按所劾。诏所司逮问。应轸自陈亲老,鲜兄弟,乞休侍养。吏部为之请,乃免逮。久之,廷臣交荐,起故官,视江西学政。父艰归,病卒。
(选自《明史·列传·卷九十六·汪应轸传》
1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谷永谏汉成帝/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
B.昔谷永谏/汉成帝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
C.昔谷永谏/汉成帝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
D.昔谷永谏汉成帝/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官/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
1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习,学官名,明代选进士入翰林院学习称“庶吉士”,训课庶吉士者曰“教习”。
B.吏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礼仪、祭祀、贡举、学校、宗俗教化、接待外宾之事。
C.起,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后或被罢官后,再次被任命官职。
D.父艰,艰,旧时指父母亲丧事,又称“丁艰”;父艰,就是父亲的丧事。
1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应轸直言敢谏。正德十四年,皇上下诏书宣布即将南巡,汪应轸上疏用谷永劝谏汉成帝的典故当面劝止皇帝。
B.汪应轸理政有方。他任泗州知州时,鼓励耕种、植桑;又招募江南的女工,教当地人抽丝纺织,百姓因此丰衣足食。
C.汪应轸虑事周全。汪应轸认为如果为了平定盗贼听任其流出本地,这是嫁祸于邻,他主张对山东矿盗就地捕捉。
D.汪应轸非常孝顺。为便于赡养父母,他请求调往南京任职;后被逮捕,自陈尊亲年迈,请求退休来事奉供养。
1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言而成帝容之。岂以陛下圣明,不能俯纳直谏哉?
(2)居二年,具疏引疾,不俟命而归,为巡按所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尽縈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縈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輒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 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产,潍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之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选自《明史·循吏传》)
1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
B.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
C.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
D.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
1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B.学正,文中指古代国子监所属学官,协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
C.淫祠,指中国古时,不在官方祀典规定中的祭祀与寺庙。
D.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13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履理政有方。南康风俗凶悍,认为他是文人,轻视他。他像老狱吏一样破案抓奸,百姓见他断案老练,惊讶佩服,不敢再做坏事。
B.吴履宽政爱民。在安化当知县时,江阴侯吴良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吴履主张不愿的不要勉强。
C.吴履破除迷信。做南康县丞时,反对百姓以蛇为神的祭祀活动,拘缚巫师,并把神像投入江中,当地的迷信活动得以禁止。
D.吴履受民爱戴。做潍州知州时,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使百姓获得利益,他离开潍州时,百姓沿街站立,哭着为他送别。
132.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
(2)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赓,字少钦,浙江山阴人。赓登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六年,以侍读为日讲官。宫中方兴土木,治苑囿。赓因讲宋史,极言“花石纲”之害,帝为悚然。历礼部左、右侍郎。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二十九年秋赵志皋卒沈一贯独当国请增置阁臣帝素虑大臣植党欲用林居及久废者诏赓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行人召之其秋极陈矿税之害,帝不能用。既而与一贯及沈鲤共献守成、遣使、权宜三论,大指为矿税发,赓手笔也。三十三年,大计京官。帝留被察者钱梦皋辈,及南京察疏上,亦欲有所留。赓力陈不可,曰:“北察之留,旨从中出,人犹咎臣等。今若出自票拟,则二百余年大典,自臣坏之,死不敢奉诏。”言官劾温纯及鲤,中使传帝意欲去纯。赓言大臣去国必采公论,岂可于劾疏报允。其冬,工部请营三殿。时方浚河、缮城,赓力请俟之异日。帝皆纳之,不果行。三十四年,一贯、鲤去位,赓独当国,年七十有二矣。朝政日弛,中外解体。赓疏揭月数上,十不能一下。先,考选科道,吏部拟上七十八人。候命逾年,不下,赓连疏趣之。三十六年秋,命始下。诸人列言路,方欲见风采,而给事中若霖先尝忤赓,及是见黜,适当赓病起入直时。众谓赓修郤,攻讦四起,先后疏论至五十余人。是时赓已寝疾,乞休疏二十余上。言者虑其复起,攻不已,而赓以十一月卒于官。遗疏陈时政,语极悲切。及卒,赠太保,谥文懿。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有删改)
1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九年秋/赵志皋卒/沈一贯独当国/请增置阁臣/帝素虑大臣植党/欲用林居及久废者/诏赓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
B.二十九年秋/赵志皋卒/沈一贯独当/国请增置阁臣/帝素虑大臣/植党欲用林居及久废者/诏赓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
C.二十九年秋赵志皋卒/沈一贯独当国/请增置阁臣/帝素虑大臣/植党欲用林居及久废者/诏赓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
D.二十九年秋/赵志皋卒/沈一贯独当/国请增置阁臣/帝素虑大臣植党/欲用林居及久废者/诏赓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
1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讲官是负责回答皇帝问询、记录皇帝言行等的官员,明朝时由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学者充当。
B.中官,既可指宫内、朝内之官,又可指天上的星位或星区名,还可指代宦官。文中指宦官。
C.工部是古代中央尚书省六部之一,主要负责掌管全国工程、屯田、赋税、俸饷、交通等政令。
D.乞休又叫作“乞免”,是自请辞去官职的意思,与之含义相同的词语还有“乞身”“乞骸骨”等。
1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赓直言进谏,重视礼制。宫中大兴土木时,他向皇帝极力陈说其危害;后皇帝示意他仿效永陵的规模建造陵寝,他却上奏说规模不应超过昭陵。
B.朱赓陈述时弊,一心为公。他曾极力揭露矿税对国家的危害;正值疏浚河道、修缮城防时,工部请求营造殿堂,他极力请求将此事推迟,皇帝同意了。
C.朱赓为人正直,讲究原则。皇帝想挽留在南京被查处的官员,朱赓认为这不符合制度,坚决反对;言官弹劾大臣,他认为不能在弹劾的奏疏中答复。
D.朱赓关心国事,为国尽忠。面对日益松弛的朝政,他仍坚持每月数次上奏;后来他卧病在床,最终死于任上,其所遗留奏章言辞恳切、悲切感人。
1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
(2)给事中若霖先尝忤赓,及是见黜,适当赓病起入直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缴缴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臻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1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B.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C.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D.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1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1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豫知人善任。他择吏时看重官吏的出身和道德品质,在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之人加以任用和教育。
B.赵豫关心百姓。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维护百姓利益,减轻了百姓的疾苦。
C.赵豫为政平易。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们“明日来”,因此,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D.赵豫深受爱戴。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这在官吏中影响很大,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14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2)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钟用尚书蹇义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风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其为政娥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节选自《明史•况钟传》)
1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为政/娥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B.其为政/娥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盜/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C.其为政娥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D.其为政/娥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1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敕,下诏书,但“敕”用于加官晋爵时,命令中有告诫官员的内容。
B.乘传,指乘坐驿站的车辆,代表乘坐者有一定级别或受皇帝特殊恩遇。
C.刀笔,形容人从小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写文章文思敏捷,文笔犀利。
D.进俸,增加俸禄。“进正三品俸”指虽然官职未升,但领正三品的俸禄。
1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巧施小计,迅速整顿了吏治。他初到任,并不急于出手,而是静观群吏的表演;掌握情况后,召集下属,宣布滑吏的罪恶,采取雷霆手段,一举震慑了群僚。
B.况钟勤政爱民,切实为百姓减负。当时,苏州赋税繁重,朝廷都多次下诏削减,他倾力配合巡抚周忱细心筹划,奏请朝廷,免除很多人的军役,减免了大量的赋税。
C.况钟重教爱才,热心推荐真才俊。他非常重视教育,礼待文人儒士,照顾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在对待邹亮一事上,他看穿了匿名者的心思,坚持举荐,不为所动。
D.况钟政绩卓异,历三任苏州知府。他因廉能,受人推荐,首知苏州;守丧期间,因百姓到京城挽留,只得奉旨再任;任期已满,本该升迁,因百姓请求,遂三任。
1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2)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父立庵,为廪生以文章品行为士先。燮乾隆元年进士,知范县,爱民如子,绝苞苴,无留牍。公余辄与文士觞咏,有忘其为长吏者。调潍县,岁歉人相食。燮开仓赈贷,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或阻之,燮曰:“此何时?俟辗转中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籍邑中大户令开厂煮粥轮饲之有积粟责其平粜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者无算。后以请赈忤大吏,乞疾归。上宪嘉其能。秋又歉,捐廉代税。去之日,悉取券焚之。潍人戴德,百姓遮道挽留,为立祠。
變有奇才,少颖悟,读书饶别解。家贫,性旷达,不拘小节。喜与禅宗尊宿及期门子弟①游,日放言高谈,臧否人物,以是得狂名。于民事则纤悉必周。尝夜出,闻书声出茅屋,知韩生梦周,贫家子也,给薪水助之。韩成进士,知己之感焉。官东省先后十二载,无冤民。乞休归,囊萧然,卖书画以自给。燮善诗,工书画,人以“郑燮三绝”称之。诗言情述事,恻动人,不拘体格,兴至则成,颇近香山、放翁。书画有真趣,少工楷书,晚杂篆隶,间以画法。所绘兰、竹、石,亦精妙,随意挥洒,妙趣横生,人争宝之。词吊古怀,尤擅胜场,或比之蒋士诠。内行醇谨,幼失恃,赖乳母教养,终身不敢忘。所为家书,忠厚恳挚,有光禄《庭语》《颜氏家训》遗意。与袁枚未识面,或传其死,顿首痛哭不已。
一缣一楮,不独海内宝贵,即外服亦争购之。著《板桥诗钞》诸书。
(选自《清史列传·郑燮传》,有删改)
[注]①期门子弟:这里指落魄八旗子弟中工诗善书、才华横溢者。
14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籍邑中大户/令开厂煮粥轮饲之/有积粟责其平粜/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者无算。
B.籍邑中大户/令开厂煮粥轮饲之/有积粟责其平粜/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者/无算。
C.籍邑中/大户令开厂煮粥/轮饲之/有积粟责其平粜/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者无算。
D.籍邑中/大户令开厂煮粥轮饲之/有积粟责其平粜/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者/无算。
1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廪生:科举制度中的生员名目之一,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
B.乾隆:清高宗年号,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其在位期间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 展。
C.立祠: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最早出现于汉代,文中是百姓为其建立“生祠”。
D.休归:指致仕,文中指郑板桥救灾时得罪官绅,范县任上辞官归家,后不再出仕。
14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立庵是郑板桥的父亲,其文章及个人品行可称得读书人的表率,这对板桥后来的影响很大。
B.郑板桥开仓赈贷,令平价售粮,体现出一个封建官员难得的人性光彩、人情温暖与人文关怀。
C.郑板桥感恩重情,对于乳母的养育之恩终生不忘;和袁枚虽然未谋面,在其死后却伤心痛哭。
D.郑板桥的诗风近乎陆游,而词风有人将其与蒋士诠相媲美,所绘兰、竹、石,画作被人视为珍宝。
14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阻之,燮曰:“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
(2)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恨尚有阙者。
(3)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举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①仓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②。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③,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④,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
(节选自《清史稿·方苞列传》)
注:①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贮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②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③照顾和徇情。④州县长官和副职
14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B.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C.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D.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
150.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状元”。
B.入旗,就是入旗藉,给旗人做奴仆。八旗制度,是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旗人享有特殊待遇。
C.“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臣民上书可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等三类,
D.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属于古代中央行政机构,各有其职。
15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的书作序而受到牵连下狱。
B.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报。
C.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就要奖赏。
D.方苞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实行。
15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廷臣,字君邻,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二年,自贡生授江苏山阳知县,迁江宁同知,有政声。坐催征逾限,免。十年,大学士洪承畴经略湖广,荐廷臣清干,题授下湖南道副使,屡平冤狱。十三年,调督粮道。十五年,从定贵州,遂擢授巡抚。甫至官,察民间疾苦,定赋蠲赈,惩贪横,禁吏卒骚攘。疏言:“贵州古称鬼方,自城市外,四顾皆苗。专事斗杀,驭之甚难。臣以为教化无不可施之地。请自后应袭土官年十三以上者令入学习礼由儒学起送承袭其族属子弟原入学读书者亦许其仕进则儒教日兴而悍俗渐变。土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立辨,豫杜衅端。”并下部议行。十六年,擢云贵总督。土寇冯天裕陷湄潭,犯瓮安。调兵击却之。疏请改马乃、曹滴诸土司为流官。又言:“贵州曩被寇,改卫为府,改所为县,法令纷更,民苦重役,今应复旧制。云南田土荒芜,当招民开垦。冲路州县,请以顺治十七年秋粮贷为春种资。”并下部议行。吴三桂贡象五,世祖命免送京,廷臣因乞概停边贡,以省边民之苦,允之。十八年,以平土酋龙吉兆功,加兵部尚书。康熙元年,调任浙江总督。叙督垦云南荒田功,加:太子少保。康熙四年,浙东初平,叛狱屡起,廷臣平情讯谳,全活者不计其数。时海滨尚多余孽,闻廷臣宽大,解甲来归甚众。六年,以病乞休,诏慰留之。八年,巡海自福建还,至奉化,病卒,谥清献。
(节选自《清史稿·赵廷臣》
15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请自后应袭土官年十三以上者/令入学习/礼由儒学起送承袭其族属子弟/原入学读书者/亦许其仕进则儒教日兴而悍俗渐变
B.请自后应袭土官/年十三以上者/令入学习/礼由儒学起送承袭/其族属子弟原入学读书者/亦许其仕进则儒教日兴而悍俗渐变
C.请自后应袭土官年十三以上者/令入学习礼/由儒学起送承袭/其族属子弟原入学读书者/亦许其仕进/则儒教日兴而悍俗渐变
D.请自后应袭土官/年十三以上者/令入学习礼/由儒学起送承袭其族属子弟原入学读书者/亦许其仕进/则儒教日兴而悍俗渐变
15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作为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书。也称“奏疏"或“奏议”。
B.布政司,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明清两朝时的地方行政机关。长官为布政使,官品为从二品,掌管一省或多府的民政、田赋、钱粮、户籍等事务。
C.解甲,意思是脱下战衣,指军事行动间歇期间的休息,也可引申为武将辞免官职。文中意思是后者,用此意的成语有“解甲归田”。
D.乞休,是古代官员由于某种原因主动自请辞去官职的方式,或被准许或不被准许。类似的说法还有“乞骸骨”“乞身” 等。
1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廷臣清廉干练,政绩卓著。任湖南道副使时,多次平反冤案;任贵州巡抚时,平定动乱,安抚百姓。后历任云贵总督、浙江总督等职,均有突出政绩。
B.赵廷臣推行教化,为政有方。贵州四周是专事斗杀很难驾驭的苗族聚居地,他提出施行教化、推行儒学教育等建议。这些想法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C.赵廷臣改革弊制,重视农耕。担任云贵总督期间,他针对法令杂乱更迭的现状提出恢复旧制的建议;针对田地荒芜的情况提出招募农民开垦的办法。
D.赵廷臣体恤百姓,宽厚仁德。他请求一概停止边地的进贡, 以解除边境百姓的劳役之苦;对浙江沿海残留叛乱余党,他从宽处理。
15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甫至官,察民间疾苦,定赋蠲赈,惩贪横,禁吏卒骚攘。
(2)淅东初平,叛狱屡起,廷臣平情讯谳,全活者不计其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戴震,字东原,休宁人。读书好深湛之思,少时整师投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目。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
性特介。年二十八补诸生,家屡空,而学日进。与吴县惠栋、吴江沈彤为忘年友。以避仇入都,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馀姚卢文弨、青浦王昶,皆折节与交。
乾隆二十七年,举乡试,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徵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总裁荐震充纂修。四十年,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震亦思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经进图籍,论次精审。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精核。又于《永乐大典》内得《九章》《五曹算经》七种,皆王锡阐、梅文鼎所未见。震正据补脱以进,得旨刊行。四十二年,卒于官,年五十有五。
震之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谓:“义理不可空凭胸臆,必求之于古经。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势必流入于异学曲说而不自知也。”
震为学精诚解辨,每立一义,初若创获,乃参考之,果不可易。
震卒后,其小学,则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传之;测算之学,曲阜孔广森传之;典章制度之学,则兴化任大椿传之:皆其弟子也。后十馀年,高宗以震所校《水经注》问南书房诸臣曰:“戴震尚在否?”对曰:“已死。”上惋惜久之。
(摘编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八儒林二》)
15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
B.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
C.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
D.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
15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注疏:注文和疏解的合称。对文章或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称为“疏”,对“疏”做进一步注释的文字称为“注”。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或府、州、县学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原生、增生、附生等,统称诸生。
C.四库: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清代纂修《四库全书》,“子”部包括先秦诸子、两汉经学及部分佛道典籍、古代小说等。
D.小学:古代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又称中国传统语文学。因大多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被认为是经学的附庸。
15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震覃学深思,博采众长。年少的时候,老师向他讲授《说文》,三年时间他就完全掌握要点;研究各种学说也实事求是,并不受到一家之言的限制。
B.戴震性情耿介,善与人交。躲避仇家来到都城后,不仅惠栋和沈彤成了他的忘年好友,著名学者纪昀、朱筠、钱大昕、王鸣盛等,也降低身份和他交往。
C.戴震勤于职守,业绩显著。他整理的图书典籍,编排审订都非常准确:所校正刊行的《九章》《五曹算经》等七种著作,连王锡阐、梅文鼎等也没有见过。
D.戴震学有章法,卓有建树。他主张研究学问要从声音、文字到训诂、义理,并阐发了其中的道理;他研究学术精确明晰,去世之后,其学术得到弟子传承。
16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
(2)每立一义,初若创获,乃参考之,果不可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阳人。父鸣九,官安徽合肥梁园巡检。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新宁匪乱,从协标剿捕。叙功,大吏误以为武生,拔补临武营外委,不就。至耒阳,佐当商理事。粤匪至,罄所有资助县令募勇筹防。贼知有备,不来攻,城获全。玉麟不愿叙功,但乞偿所假钱,以是知名。咸丰三年,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六年,擢广东惠潮嘉道。十一年,授广东按察使。同治元年,授兵部右侍郎,节制镇将。诸将冲锋,玉麟每乘小船督战,以红旗为识,或前或后。将士皆惴惴尽力。间入陆军察战状,往来飘忽无定踪,所经行军民莫敢为奸宄。光绪九年,擢兵部尚书,以衰病辞。会法、越构兵,命赴广东会筹防务,玉麟募四千人从行,驻大黄骁。遣部将防琼州、钦州、灵山,驻沙角、大角,与粤军联合。增兵设垒,编沙户渔舟,分守内沙港汊。法兵竟不至。十一年春,和议旋成,停战撤兵。玉麟疏请严备战守,以毖后患,陈海防善后六事。是秋,以病乞休,温诏慰留。十四年,扶病巡阅。至安庆,巡抚陈彝见其病笃,以闻,诏允开缺回籍,仍留巡阅差使。十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建专祠立功地,谥刚直。玉麟刚介绝俗,素厌文法,治事辄得法外意。不通权贵,而坦易直亮,无倾轧倨傲之心。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劾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栗。民有枉,往往盼彭公来。朝廷倾心听之,不居位而京察屡加褒奖,倚畀盖过於疆吏。
(节选自《清史·彭玉麟传》,有删改)
16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
B.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
C.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
D.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
16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旧时选官制度,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征”“举”与此意义相同。
B.兵部,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主管武官的选用、考核及兵籍、兵械等事务。
C.赐恤,指官吏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前的功劳大小,追赠官爵褒封谥号,并给予其家属抚恤金。
D.开缺,此处指彭玉麟卸任。旧时指官吏因故不能留任,朝廷免除其职务,准备另选人充任。
16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玉麟不恋钱财,散尽家财护城。广东盗贼到来,他用尽钱财帮助县令募集勇士筹备防务。耒阳城保全后也不贪心功劳,声名远扬。
B.彭玉麟运筹帷幄,治军严整有方。担任兵部右侍郎,坐小船督战,以红色旗帜作为标志,忽前忽后,将士们都紧张害怕而竭尽全力。
C.彭玉麟精忠报国,心系国家危难。光绪九年因年老生病而辞官,却逢法越交战,他不顾病体,主动请缨并募集四千人前往防守广东。
D.彭玉麟未雨绸缪,上陈海防要略。中法和议后彭玉麟毫不懈怠,上书奏请周密准备,以防后患,并陈述海防要妥善处理的六件事情。
16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2)间入陆军察战状,往来飘忽无定踪,所经行军民莫敢为奸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成功初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父芝龙,明季入海,从颜思齐为盗;思齐死,代领其众。崇祯初,因巡抚熊文灿请降,授游击将军;以捕海盗、攻红毛功,累擢总兵。芝龙尝娶日本妇,是生森,入南安学为诸生。成功年少有文武略,拔出诸父兄中,近远皆属目。
顺治二年,师下江南。招抚大学士洪承畴与芝龙同县,通书问,叙乡里,芝龙挟二心。三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成功谋举兵,兵寡,如南澳募兵,得数千人。
五年,成功陷同安,进犯泉州,总督陈锦师至,克同安,成功引兵退。七年,成功攻潮州,总兵王邦俊御战,成功败走。十年,封芝龙同安侯,而使赍敕封成功海澄公、鸿逵奉化伯,授芝豹左都督。芝龙虑成功不受命,别为书使鸿逵谕意。使至,成功不受命,为书报芝龙。十二年,左都御史龚鼎孳请诛芝龙,国器亦发芝龙与成功私书,乃夺芝龙爵,下狱。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十五年,谋大举深入,与其将甘辉、余新等率水师,号十万,陷乐清,遂破温州。将入江,次羊山,遇飓舟败,退泊舟山。
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声援绝,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芝龙与颜思齐为盗时,尝屯于此。荷兰筑城二,日赤嵌,日王城;其海口日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示将迎桂王狩焉。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康熙元年,成功卒,年三十九。
(选自《清史稿·郑成功传》,有删改)
16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
B.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
C.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
D.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
16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表示排行最后,也指一个朝代的末期,“明季”即明朝末年。
B.封,授予官职,与第1段中的“擢”、第3段中的“授”一样,都表示官职的升迁。
C.诸生,是指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习称秀才。
D.康熙,清圣祖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蕴含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祈福颂德等特殊意义。
16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成功文武双全。他年少时即文韬武略,在其同辈兄弟中是出类拔萃的,远近四方的人都很关注他。
B.郑成功英勇善战。从南澳募兵到兵败江南,十数年间,郑成功身经百战,拒降抗清,虽兵败而返,但勇气可嘉。
C.郑成功忠孝两全。他一生坚持抗清,拒绝接受清廷的招降,暗中与父亲通信,可谓对大明尽忠,对父亲尽孝。
D.郑成功抵御外侮。从江南败还后,他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我国固有的领土台湾,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16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l)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
(2)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声援绝,势日蹙,乃规取台湾。
(3)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涤生,湖南湘乡人。祖玉屏,始慕乡学。父麟书,为县学生,以孝闻。
国藩,道光十八年进士。咸丰初,诏群臣言得失。奏陈今日急务,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复上言:“国用不足,兵伍不精,二者为天下大患。于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至岁出之数,兵饷为钜,绿营兵额六十四万,常虚六七万以资给军用。自乾隆中增兵议起,岁糜帑二百余万。其时大学士阿桂即忧其难继,嘉、道间两次议裁,不及十之四,仍宜汰五万,复旧额。自古开国之初,兵少而国强,其后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又深痛内外臣工谄谀欺饰,无陈善责难之风。因上《敬陈圣德预防流弊》一疏,切指帝躬,有人所难言者,上优诏答之。二年,典试江西,中途丁母忧归。
江宁平,天子褒功,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候,赏双眼翎。开国以来,文臣封侯自是始。朝野称贺,而国藩功成不居,粥粥①如畏。
国藩为政务持大体,规全势。自西人入中国,交涉事日繁。及廷议购机轮,置船械,则力赞其成,复建议选学童习艺欧洲。每定约章,辄诏问可许不可许,国藩以为争彼我之虚仪者可许,其夺吾民生计者勿许也。
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着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同治十三年,薨于位,年六十二。百姓巷哭,绘像祀之。事闻,震悼,辍朝三日。赠太傅,谥文正,把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
(节选自《清史稿·曾国藩传》)
(注)①粥粥:敬慎恭肃的样子。
16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B.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C.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D.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17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在京城举行,一般由皇帝亲自主持。
B.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遭逢母亲的丧事叫丁母忧,遭逢父亲的丧事叫丁父忧。
C.同治,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的年号是唯一的。
D.薨,古代指诸候或大官的死。《新唐书》有“凡丧,三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
17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国藩忠心耿耿,奏陈恳切。他痛恨朝廷内外的臣子相互谄谀奉承,上疏恳切指出皇帝本身的问题,完全不把个人荣辱放在心上。
B.曾国藩熟知军用,力谏裁军。他在给皇帝的奏章中用一系列军用数字指出军队存在的弊端,建议裁减五万兵员恢复原有的定额。
C.曾国藩居功至伟,敬慎恭肃。他因功被皇帝封为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开国以来文臣获得的最高荣誉,但他谦虚谨慎,居功而不自傲。
D.曾国藩有大局观,注重西学。他极力促成朝廷向西方购买先进机器、置办先进船舶枪械等事宜,他还建议选拔优秀学生到欧洲学习技艺。
17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奏陈今日急务,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
(2)于岁人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黎士弘传
黎士弘,字媿曾。少读书山中二十年,笃于孝友。顺治十一年,举顺天乡试,授江西广信府推官。锄强纠贪,奸宄敛戢。理谳牍,脱无罪数百人,时为语曰:“遇黎则生”。署玉山县事。兵后城中草三尺,不辨街巷,居民才三十二家。士弘立学建治,招集流亡,垦田定赋,民复旧业。裁缺,改授永新知县。政清狱简,与民休息。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县吏左梅伯有叔富而无子,梅伯纠贼劫杀之,获贼而梅伯逃。士弘抵任,叔妻哭诉,阴迹梅伯匿安福势宦家,故缓词曰:“此旧事。前官不了,余安能按之?”数月,梅伯归,叔妻复诉,置不问。梅伯且出收叔遗产,叔妻号于庭曰:“公号廉明,今宽杀人者罪,且占寡妇田,何得为廉明!”阳怒,批其牍曰:“止问田土,不问人命。”梅伯益自得,赴县诉理,乃笑谓曰:“候汝三载矣!”梅伯遂伏法。其善断狱多类此。考最,耀陕西甘州同知。复考最,擢江南常州知府。王辅臣叛,河东失守。士弘以兵集当谋帅,言于巡抚,谓:“恢复河东,非用河西兵不可;用河西兵,非责之提督张勇不可。”疏入,授勇靖逆将军,节制诸镇。复兰州,士弘赞画功为多。署甘肃按察使,按失守官吏罪,务平允。调宁夏道。严守御,安反侧,免卫所逋粮七万五千石。康熙十六年,寇平,以功进布政使参议。母老乞归,家居几三十年。卒,年八十。士弘备兵甘山时,取晋辛宪英语:“军旅之间可以济者,惟仁与恕。”因以名其堂。
(节选自《清史稿·黎士弘传》)
17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B.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C.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D.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17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又称“秋闱”。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考最,指官吏考核政绩上等。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以上等为最,跟“殿”相对。
C.河东,战国、秦、汉时指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境,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区为河东。
D.康熙,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先秦至汉朝初年没有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为建元。
17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黎士弘治民有术,注重民生。他在玉山县建立学校,并召集流亡百姓,开垦田地以恢复旧业,也注重让百姓休养生息。
B.黎士弘明辨是非,善于断案。他入仕之后管理诉讼案件,让许多无辜者免于罪罚;后来又巧施妙计,最终诛杀罪吏左梅伯。
C.黎士弘为官公允,施政宽缓。他在甘肃任上能公允地查办失守官吏的罪行,调任宁夏道后又免去卫所拖欠的粮食。
D.黎士弘荐人唯贤,追求仁恕。他曾向巡抚进言任用张勇来统帅军队,平定叛乱;他认为在军队中推行仁与恕十分重要。
17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署玉山县事。兵后城中草三尺,不辨街巷,居民才三十二家。
(2)阴迹梅伯匿安福势宦家,故缓词曰:“此旧事。前官不了,余安能按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王頍,字景文,齐州刺史颁之弟也。年数岁,值江陵陷,随诸兄入关,少好游侠,年二十,尚不知书,为其兄颙所责怒,于是感激,始读《孝经》《论语》,昼夜不倦。遂读《左传》《礼》《易》《诗》《书》,乃叹曰:“书无不可读者!”勤学累载,遂遍通五经,究其旨趣,大为儒者所称。解缀文,善谈论。年二十二,周武帝引为露门学士。每有疑决,多頍所为。而頍性识甄明,精力不倦,好读诸子,偏记异书,当代称为博物,又晓兵法,益有纵横之志,每叹不逢时,常以将相自许,开皇五年,授著作佐郎。寻令于国子讲授。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超授国子博士后坐事解职,配防岭南,数载,授汉王谅府谘议参军,王甚礼之。时谅见房陵及秦、蜀二王相次废黜,潜有异志。遂阴劝谅缮治兵甲。及高祖崩,谅遂举兵反,多頍之计也。顿后数进奇策,谅不能用。杨素至蒿泽,将战,頍谓其子曰:“气候殊不佳,兵必败,汝可随从我。”既而兵败,頍将归突厥,至山中,径路断绝,知必不免,谓其子曰:“吾之计数,不减杨素,但坐言不见从,遂至于此。不能坐受擒执,以成竖子名也,吾死之后,汝慎勿过亲故,”于是自杀,瘗之石窟中,其子数日不得食,遂过故人,竟为所擒。杨素求頍尸,得之,斩首,枭于太原。时年五十四。撰《五经大义》三十卷,有集十卷,并因兵乱,无复存者。
(节选自《清史稿•尹会一传》)
[乙]: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节选自王勃《滕王阁序》)
17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超授国子博士/
B.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超授国子博士/
C.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超授国子博士/
D.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超授国子博士/
17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一般指儒家广为流传的五本经典,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B.国子,此处指国子学,中国古代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始设于晋武帝,与太学并立,
C.配,指“配流”,在罪犯脸上刺字后,将之押解、发配、流放到荒僻、偏远处,以示惩戒。
D.簪笏,这里代指官职。簪,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17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頍少不读书,成年发奋。王頍二十岁前都没有认真读书,被兄长责骂后幡然醒悟,昼夜苦读数年,终于取得了一定的儒学成就。
B.王頍博览群书,辩才出众。王頍遍读儒家经典、兵法等各类书籍,被称为“博物”,在与国子祭酒辩论时常能使对方哑口无言。
C.王頍智计出众,料事如神。王頍看出时机不当、气数不佳,估计会战败,战败后他又告知儿子保全之法,儿子违背,果然被捕。
D.王頍自负才华,下场凄凉。汉王杨谅想反叛,于是王頍暗中为他出主意,整顿军备,又多次出奇谋,却因被杨素打败而被捕遇害。
18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之计数,不减杨素,但坐言不见从,遂至于此。
(2)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公讳启圣,字熙止,性豪荡。甫冠,以诸生游通州,竟得知州事。既至,立杖土豪杀之,寻弃官去。归而游于萧山之郊。有二健卒,佩刀驱二女行,一老翁随哭之,则其父也。公阳呼二卒与之适,且劝以精与金,卒许诺。公出不意夺其刀,连毙二卒,谓老翁曰:“速以而女去!”康熙二年,知香山县。甫下车,澳门贼霍侣成猖甚,督抚不能制,公以计擒之。俄而逃去,又以兵缚之,澳门始平。论功应得上堂,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公夜见平南王尚可喜而诉之,可喜上疏言其枉,督抚皆以是自杀,而公亦罢官。客粤中,且无以为生。时年五十,见者多叹其拓落,而公之志浩然。
时和硕康亲王讨精忠,自浙江入,公向与王有旧,乃令其子仪募兵,帅之赴王,请自效。王喜,即令公从征。击枫桥贼,破之。王即军中迁公温处分巡道金事驻吹台益募兵自为一军破石塘夺杨梅冈。精忠之骁将曾养性至温州,公使仪逆击,大破之。精忠已夺仙霞关,公为前锋,乃迄人说之曰:“郑氏害日深,何不来归于天子以求生,而反为郑禽乎?”精忠狐疑,公单骑至其营说之。精忠享公,其宾客皆列侍,公饮啖醉饱,指画伉爽。享罢,长揖径出,曰:“王自裁之!”精忠曰:“是殆李抱真之流,定不欺我。”遂降。论功即以公为福建布政司,仍从征,进剿郑氏。
后公用密计授施烺下台湾,七日破之,诏封烺为靖海侯,而公自陈无功,故赏亦不及。是年,公疽发背薨,归葬于越。
(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七》,有删改)
18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即军中/迁公温处分巡道/佥事驻吹台/益募兵/自为一军/破石塘/夺杨梅冈
B.王即军中/迁公温处分巡道/佥事驻吹台/益募兵自为一军破石塘/夺杨梅冈
C.王即军中迁公温处分巡道佥事/驻吹台/益募兵/自为一军/破石塘/夺杨梅冈
D.王即军中迁公温处分巡道佥事/驻吹台/益募兵自为一军破石塘/夺杨梅冈
1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即及冠,男子满十八岁之后,举行“及冠”之礼,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
B.布政司,衙门名,全称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长官为巡抚,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等。
C.侯,爵位名,周朝时分为王、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8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启圣有勇有谋。姚启圣路遇抢劫民女的士兵,用计夺刀,杀死士兵,救下民女;后又用计生擒住贼人,通过平南王帮助保全了自己生命。
B.姚启圣勇于担当。姚启圣在做知州时,杀死当地土豪;主动参与讨耿的行动,亲自招募军队,率领军队打败耿精忠的队伍。
C.姚启圣豪放不羁。姚启圣做官不久,即辞官;被罢官以后,仍保持浩然之志;独自深入耿军劝降,谈笑自若,成功劝降。
D.姚启圣仕途坎坷。姚启圣五十尚落拓无功,此后追随亲王征战,在帮助施烺收复台湾的过程中自己说没有功劳,没有得到赏赐。
18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
(2)精忠享公,其宾客皆列侍,公饮啖醉饱,指画伉爽。享罢,长揖径出,曰:“王自裁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阳人。父鸣九,官安徽合肥梁园巡检。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新宁匪乱,从协标剿捕。叙功,大吏误以为武生,拔补临武营外委,不就。至耒阳,佐当商理事。粤匪至,罄所有资助县令募勇筹防。贼知有备,不来攻,城获全。玉麟不愿叙功,但乞偿所假钱,以是知名。咸丰三年,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六年,擢广东惠潮嘉道。十一年,授广东按察使。同治元年,授兵部右侍郎,节制镇将。诸将冲锋,玉麟每乘小船督战,以红旗为识,或前或后。将士皆惴惴尽力。间入陆军察战状,往来飘忽无定踪,所经行军民莫敢为奸宄。光绪九年。擢兵部尚书,以衰病辞。会法、越构兵,命赴广东会筹防务,玉麟募四千人从行,驻大黄骁。遣部将防琼州、钦州、灵山,驻沙角、大角,与粤军联合。增兵设垒。编沙户渔舟,分守内沙港汊。法兵竟不至。十一年春,和议旋成,停战撤兵。玉麟疏请严备战守,以毖后患,陈海防善后六事。是秋,以病乞休,温诏慰留。十四年,扶病巡阅。至安庆,巡抚陈彝见其病笃,以闻、诏允开缺回籍,仍留巡阅差使。十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建专祠立功地,谥刚直。玉麟刚介绝俗,素厌文法,治事辄得法外意。不通权贵,而坦易直亮,无倾轧诺傲之心。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勒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栗。民有枉,往往盼彭公来。朝廷倾心听之,不居位而京察屡加褒奖,倚畀盖过於疆吏。
(节选自《清史·彭玉麟传》,有删改)
18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
B.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那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
C.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
D.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
18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附生,古代科举名词,始于明代。清代沿用在定额学生之外所取的府州附学生员。
B.兵部,官省名,六部之一,主管武官的选用、考核及兵籍、兵械、军令、狱讼等事务。
C.赐恤,文中指彭玉麟死后朝廷依据其功劳追赠官爵,褒封谥号,并给家属抚恤金。
D.专祠,专指为特定的人或神设的祠宇,文中指为彭玉麟在他生前立功地方建立祠庙。
18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玉麟不恋钱财,散尽家财。广东盗贼到来,他用尽钱财帮助县令募集勇士筹备防务。耒阳城保全后也不贪心功劳,声名远扬。
B.彭玉麟运筹帷幄,治军严整有方。担任兵部右侍郎。坐小船督战,以红色旗帜作为标志,忽前忽后,将士们都紧张害怕而竭尽全力。
C.彭玉麟精忠报国,心系国家危难。光绪九年因年老生病而辞官。却逢法越交战。他不顾病体,主动请缨并募集四千人前往防守广东。
D.彭玉麟未雨绸缪,上陈海防要略。中法和议后彭玉麟毫不懈怠,上书夺请周密准备,以防后患。并陈述海防要妥善处理的六件事情。
188.把文中间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叙功,大吏误以为武生,拔补临武营外委,不就。
(2)间入陆军察战状。往来飘忽无定踪,所经行军民莫敢为奸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廷臣,字君邻,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二年,自贡生授江苏山阳知县,进江宁同知,有政声。坐催征逾限,免。十年,大学士洪承畴经略湖广,荐廷臣清干,题授下湖南道副使,屡平冤狱。十三年,调督粮道。十五年,从定贵州,遂擢授巡抚。甫至官,察民间疾苦,定赋躅赈,惩贪横,禁吏卒驿骚。疏言:“贵州古称鬼方,自城市外,四顾皆苗。取之甚难。臣以为教化无不可施之地。请自后应袭土官年十三以上者,令入学习礼,由儒学起送承袭。其族属子弟原入学读书者,亦许其仕进,则儒教日兴而悍俗渐变。土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全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薇立辨豫杜衅”并下部议行。十六年,擢云贵总督。土寇冯天裕陷湄潭,犯瓮安,调兵击却之,疏请改马乃、曹滴诸土司为流官。又言:“贵州曩被寇,改卫为府,改所为县,法令纷更,民苦重役,今应复旧制。云南田土荒芜,当招民开垦。冲路州县,请以顺治十七年秋粮贷为春种资。”并下部议行。吴三桂贡象五,世祖命免送京,廷臣因乞概停边贡,允之。十八年,以平土首酋龙吉兆功,加兵部尚书。是年调浙江。叙云南垦荒劳,加太子少保康熙四年,浙东初平,叛狱屡起,廷臣平情谳鞠,全活不计其数。时海滨尚多余孽,闻廷臣宽大,解甲来归甚众。六年,以病乞休,诏慰留之。八年,巡海自福建还,至奉化,病卒,谥清献。
(节选自《清史稿·赵廷臣传》)
18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立辨/豫杜衅端
B.士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立辨/豫杜衅端/
C.士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立辨/豫杜衅端/
D.士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立辨/豫杜衅端/
19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贡生,古代指挑选科举考试殿试中的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的读书人
B.土司,又称土官,元明清时所封境内西南、西北各少数民族首领世袭之官的泛称。
C.乞休,官员自请辞去官职,与“乞骸骨”略有意义差别,后者有回家安度晚年之意。
D.谥,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贬的称号。
19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廷臣政誉良好,处事干练。在江苏山阳县和江宁府任职时,得到百姓爱戴;后得洪承畴赏识并推荐,担任了湖南道副使。
B.赵廷臣体恤民情,安民有方。他能考察民间的疾苦,根据实情减免租税,救济饥贫,惩治暴徒,禁止官兵骚扰百姓。
C.赵廷臣因地制宜,垦荒边土。担任云贵总督期间,他请求恢复土地旧制,根据云南土地荒芜的现状,招墓农民拓荒开垦。
D.赵廷臣办事公允,宽厚待民。在浙江期间,能秉公处理叛乱案件,也因处置宽容,浙江沿海地区的不少叛乱余党前来归顺。
19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自后应袭土官年十三以上者,令入学习礼,由儒些起送承袭。
(2)课内:则遣从事以二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成功,字大木,福建人。父芝龙,明季入海为盗。顺治三年,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四年,芝龙归京师,隶汉军正黄旗。成功谋举兵,募兵数千人,自称“招讨大将军”。成功年少有文武略,拔出诸父兄中,近远皆属目。九年,入海澄城守,金砺等师薄城,不能克。上命芝龙书谕成功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后多次招成功,终不应。十六年,整军复出,取瓜洲,攻镇江。提督管效忠师赴援,战未合,成功将周全斌以所部陷阵,大雨,骑陷淖,成功兵徒跣击刺,往来剽疾。效忠师败绩,成功入镇江。江宁总管合满、汉兵出战,袭破成功军。成功收余众数万欲取崇明,江苏巡抚遣兵赴援,战复败。十八年,徙滨海居民入内地,增兵守边。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日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民辟草莱,兴屯聚,令诸将移家实之。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举兵拒命。成功方病,闻之,狂怒啮指。五月朔,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遽卒,年三十九。光绪初,为成功立祠台湾。
(节选自《清史稿·郑成功传》)
19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
B.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
C.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
D.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
19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黄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黄得名。八旗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
B.江南,一般指长江下游南岸区域。江南既是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区域。
C.屯,指屯田,是汉代以后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而组织经营的农业集体耕作制度。
D.朔,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庄子·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的“朔”与此意义相同。
19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成功抗击清廷,坚决不降。其父郑芝龙顺治年间投降清廷并被收入八旗,但郑成功招募士兵,自立名号,辗转多地坚持抗清,始终不降。
B.郑成功收复台湾,遣还荷兰人。郑成功的军队到达鹿耳门后,趁着水势骤涨,一举攻破赤嵌、王城,将残余荷兰人遣送回本国。
C.郑成功多方筹谋,建设台湾。收复台湾后,他制定各种行政、教育制度,招募地方百姓开荒种地,下令让众将领将家眷迁到这里。
D.郑成功辨察不明,英年早逝。他听信谗言派人攻击陈豹,致其降清;未能及时制止谣言致使厦门诸将起兵,病怒交加,39岁猝然离世。
19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年,入海澄城守,金砺等师薄城,不能克。
(2)成功将周全斌以所部陷阵,大雨,骑陷淖,成功兵徒跣击刺,往来剽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举人,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仕进,究心舆地、兵法。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胡林翼称之,谓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咸丰初,广西盗起,张亮基巡抚湖南,礼辟不就。林翼敦劝之,乃出。叙守长沙功,由知县擢同知直隶州。亮基移抚山东,宗棠归隐梓木洞。骆秉章至湖南,复以计劫之出佐军务,倚之如左右手。宗棠用兵善审机,不常其方略。筹西事,尤以节兵裕饷为本谋。始西征,虑各行省协助饷不时至,请一借贷外国。沈葆桢尼其议,诏曰:“宗棠以西事自任,国家何惜千万金。为拨款五百万,敕自借外国债五百万。”出塞凡二十月,而新疆南北城尽复者,馈运饶给之力也。初议西事,主兴屯田,闻者迂之。及观宗棠奏论关内外旧屯之弊,以谓挂名兵籍,不得更事农,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然后人服其老谋。既入觐,赐紫禁城骑马,使内侍二人扶掖上殿,授军机大臣,兼值译署。国家承平久,武备弛不振,而海外诸国争言富强,虽中国屡平大难,彼犹私议以为脆弱也。及宗棠平帕夏,外国乃稍稍传说之。宗棠为人多智略,内行甚笃,刚峻自天性。穆宗尝戒其褊衷始未出与国藩林翼交气陵二人出其上中兴诸将帅大率国藩所荐起虽贵皆尊事国藩宗棠独与抗行,不少屈,趣舍时合时不合。国藩以学问自敛抑,议外交常持和节;宗棠锋颖凛凛向敌矣,士论以此益附之。然好自矜伐,故出其门者,成德达材不及国藩之盛。宗棠初出治军,胡林翼为书告湖南曰:“左公不顾家,请岁筹三百六十金以赡其私。”曾国藩见其所居幕小,为别制二幕贻之,其廉俭若此。初与国藩论事不洽,及闻其薨,乃曰:“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
(节选自《清史稿·左宗棠传》,有删改)
19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宗尝戒/其褊衷始未出/与国藩/林翼交/气陵二人出其上/中兴诸将/帅大率国藩所荐起/虽贵/皆尊事国藩/
B.穆宗尝戒其褊衷/始未出/与国藩/林翼交/气陵二人出其上/中兴诸将帅/大率国藩所荐起/虽贵/皆尊事国藩/
C.穆宗尝戒其褊衷/始未出/与国藩/林翼交/气陵二人出其上/中兴诸将/帅大率国藩所荐起/虽贵/皆尊事国藩/
D.穆宗尝戒/其褊衷始未出/与国藩/林翼交/气陵二人出其上/中兴诸将帅/大率国藩所荐起/虽贵/皆尊事国藩/
19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州,汉族先民将汉族原居住地划分为九个区域,九州曾代指古代中国。
B.擢,有选拔、提升官职之意。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还有升、左迁、致仕等。
C.屯田,古代政府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来取得军队给养和税粮的措施。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唐代二品以上官员之死也称薨。古代帝王之死称崩。
19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宗棠科举失意,但有才能。左宗棠参加礼部考试多次不中但很自信,仍对仕途充满希望,胡林翼非常欣赏他的才能。
B.左宗棠善于用兵,审时度势。左宗棠西征时想尽办法保证粮饷充足,最终收复了新疆南北各城。后来又平定了帕夏。
C.左宗棠天性刚毅,不够随和。左宗棠与曾国藩结交,丝毫不谦让。左宗棠对待敌人非常厉害,士人因此更加附和他。
D.左宗棠廉洁节俭,不顾家庭。左宗棠居住的地方窄小,曾国藩为他修建房屋;胡林翼曾让湖南筹集银子赡养其家属。
20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骆秉章至湖南,复以计劫之出佐军务,倚之如左右手。
(2)然好自矜伐,故出其门者,成德达材不及国藩之盛。
汇编不易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10 yua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