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帐篷板房——建筑师的灾后安置思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成为建筑 Author 成为建筑学院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为建筑”,本文已获授权
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撰文时余震仍在持续中。
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首先是希望我们的血肉同胞平安,避免珍贵生命的损失,积极进行救援工作,而紧接着要面对的,则是要将受灾群众们合适地进行临时居住安置。这段时期没有紧急救援期那样扣人心弦,也没有灾后重建工程那样吸引社会各界的目光和投资,而这段时间,对于受灾群众来讲,是不会因为是否受到重视而缩短的,在这可能长达1-2年的建筑修复或重建期内有一个相对比较适宜的灾后临时安置生活,是我们要面对但少有人关注的课题。
针对这一课题,成为建筑成员之一陈寰宇与其同学张笑彧在攻读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期间,在由程晓青、尹思谨、程晓喜老师主持的《体制外居住》设计课程中进行过实地的调研与思考,并形成建筑设计方面的提升方案,希望此成果能够对现行的灾后安置工作有所启发。
现状调研情况▽
各类居住单元尺度及居住人口▽
灾后安置时期人口变化趋势▽
生成逻辑开端▽
规划生长的各阶段示意▽
人居环境形成状态▽
建造体系示意▽
设计模型示意·单体▽
设计模型示意·规划▽
设计模型示意·生活场景愿景▽
以上内容为设计者基于芦山420地震临时安置点实地调研得出的思考与见解,如对文中所载内容感兴趣请私信公众号进行互动,文中不妥或不尽之处也欢迎大家私信公众号进行讨论~同时欢迎将您的思考分享到成为建筑公众号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新老大神一锅炖,谁是建筑摄影界的“Hasselblad大师”?
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们愉快地讨论设计,看情怀是如何毁掉一座建筑
走向网红建筑Vers une architecture instacélèb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