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了一些建筑,于是我想吐槽

2017-07-08 喷射记 UniDesignLab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添加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加入UDL交流群


本文转自公众号 喷射记



待到色衰时——高黎贡纸博物馆

肉山大婶:2016年7月去的,外立面材质糟朽,博物馆内部的纸面也破损比较严重。当地的气候是四季多雨的,和顺周边跟大理这边的白族民居体量类似,并且都是自家封闭的合院。最主要的就是气候反应在立面材质比例上的区别。基础的石材和屋顶是对于围护结构的保护。

六分仪:所以它挑檐浅还是有问题的吧,风吹日晒久了。可以对比一下旁边的民居。

螳螂:对,挑檐处完全没考虑风的影响,华老师下石上木还不错。但问题是他构造做法层面设计的不好,比如石木交接处的防潮好像没有特殊处理。

六分仪:华黎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的。

螳螂:当地民居也不一定就完全合理,华老师注意力好像全在小材料小做法小清新了,技术不是不懂就是不感兴趣的样子。石木交接没做隔潮。再一个,用火山岩做基础墙太做作了,这种多孔的软材料谁拿来做呢?

CY基础石材太好的话,华老师应该不会喜欢这么样的,换你会喜欢吗 如果自己设计,然而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六分仪:火山岩在当地比较常见的石材。@肉山大婶 室内有没有潮气的问题?室内的纸面倒没有发霉。应该是他设计了那个孔通风良好。

肉山大婶:“例如展厅的通风通过墙体下部的方角条石镂空来解决(当地气候一年四季都很温和,因此无需密封),这样使得展厅墙面无需再设开启窗”

六分仪:@肉山大婶 通风孔的设计觉得怎么样,现场的气味气温感受。

肉山大婶:展厅很舒适没有封闭的感觉,其他公共空间直接大开窗到室外。那天太阳很大室外温度比较高,但是进入到前厅就凉爽了,玻璃连廊会有明显的温差但是距离短影响很小

六分仪:那还不错哒,那几个连廊用玻璃封起来,我看照片也有担心说会不会里面不舒服。这个玻璃厅呢。

肉山大婶:热,但是由于属于相对私密的空间没有久呆,顶层比较热,不知道居住在顶层感觉如何,借用了顶层卫生间有些热。

六分仪:是不是因为顶层的竹子垮了,锌版被暴晒。

肉山大婶:感觉中间的那一件不做玻璃顶也可以在不影响整体形式的情况下很舒适。

CY是要做出玻璃面和大的体块交接的感觉,否则还是木头连木头。

六分仪:不做也行啊感觉,沿街的这几个缝其实能通内院的话,我觉得更爽一点。

肉山大婶:雨水太多了。

CY那你总要连的啊,体块之间,我觉得这个房子形式处理还是可以的,就是构造或者施工不到位。

肉山大婶:这一段没连上。

六分仪:这几个缝呢,会不会不舒服?

肉山大婶:舒服呀,讲一个故事歇一口气。说来,本来因为槽朽的立面隐身在村落中的博物馆,因为体量的关系被找到了。

螳螂:我有一个问题,既然当地施工不行,是不是设计个更好施工的体量会更好。因为好像高低错落的,包括这些缝,好像也没有产生特别帅的品质。

肉山大婶:村里其他的院落都是整体封闭的,只有博物馆有高低错落和分离的小体量,这个体量比较近似烤烟房,不过一户人家就是一个烤烟房,博物馆有好多个烤烟房。

螳螂:所以穿行其中就还蛮不错,是吧?看来是真爱。

肉山大婶:舒服嘛,在单间里很完整,层高很高,自然柔和的光线。立面材质的手工纸很轻好像也有助于呼吸。玻璃连廊的距离比较合适,正好是一个人停留的距离。

六分仪:纸立面应该比你照片拍的感觉好吧,反正呼吸是很难拍出来的感受。那些纸应该换过吧不会快十年还是老的。

螳螂:换纸那更是当地传统了,造纸的地方,加分项。那这个舒服的玻璃连廊漏不漏,旁边有没有水渍啊?因为旁边屋顶无组织排水在上面的说。

六分仪:顶面有些脏看起来

肉山大婶:屋顶的排水还是有组织的吧。

六分仪:原来无组织,倒流厉害,就改了。现在都是有排水管的。


螳螂:屋顶竹子是装饰,靠下面锌板,没问题了,其实可以不做竹子,排水沟也会好做一些,反正来回修补之后,房子也没啥硬伤了。

螳螂:我腾冲的朋友说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房子,华老师可以欣慰了。

六分仪:现在照片人都挺开心的,之前的宣传照一个人都没有...不知道当时咋想的。

螳螂:建筑师固有审美吧?骨子里还是想来个酷的。

肉山大婶:是很受欢迎的,遇到一家人从外地开车来带小朋友参观的,外地小朋友两分钟九跟就跟村里小朋友们在博物馆里疯跑起来。跑完了又坐在前厅讲故事,宜动宜静。小多功能厅正好在树冠的高度。

螳螂:咱们做个假设,就一个大棚子,里面是个造纸展览,小朋友会不会开心啊?人们是喜欢展览和体验,还是喜欢这个建筑设计?这个项目的社会学意义怎么夸都不过分,但这个设计本身,哪怕几经修改之后没硬伤了,难道就真的很佳作了吗?

肉山大婶:造纸的过程不在博物馆里,在旁边的村民家中,就一个大棚子。来的目的就是展览和体验,建筑的小尺度和小空间比较吸引孩子。我去的时候刚好没有工作人员展示,一次去一次观察没有说服力,午休的时候当地孩子们在守着等候建筑开放可能这个空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六分仪:@螳螂 凭啥别人就得欣赏你的建筑呢,本来就是来参观和体验的。建筑的理想马马虎虎实现了,也没有妨碍一个博物馆的功能,使用起来,也有乡村的自在感。该点题的造纸的噱头也都有,华老师应试是很在行的。该有的都有,我觉得可以算佳作吧。

螳螂:我本人是很质疑小朋友一开心就说明设计很好的,否则我下次带几个小朋友,提前喂几块糖,然后拍个满是笑脸的照片,就ok了咯?

六分仪:你这个质疑如果是质疑华黎之前的宣传的话,我觉得是对的,拍的照片小朋友开不开心和你这个建筑好不好关系不大。


螳螂:城市青年的我,当年来到云之南的高黎贡,看到猪圈真的都很幸福(肉山大婶,我没有不敬的意思)。旅游的心情跟好建筑也不完全一样。

六分仪:现在我已经免疫了,在大理看过太多客栈的建造,发现村里盖房子不都是这样么?感动个屁。但大家不就爱看这个么,都是城里人。不过@肉山大婶 是村里姑娘,村里呆挺久了,这两年也在云南山里盖房子,她说氛围不错应该我觉得可以相信。

螳螂:说实话,我在这个建筑里看到的是一个在张罗项目,媒体宣传,故事讲述,G点定位,现场处理等各个方面都异常优秀的华老师,但就算再搂着木匠兄弟来几张照片,给小朋友喂几口饭,给隔壁大妈挑几桶水,总归还是遮挡不掉那一点点聪明应试的功利心。反正华总也秀了过程,先模型(一看就是半展示,也没有泡沫体量),后su(败笔),再室内1:25(材料没做没法推敲),最后构造局部大样(纯展览展示用),总的来说,没一个真正帮助到设计。然后具体那个体量,小动作太多弱化本质关系(国内通行习惯,无槽可吐),高低体量扭转屋顶纯属审美(排水不合理,造价要求低一点),“当地看材料回家做设计给工匠验证”的过程不具备当地特征(否则应该先考察木匠能力,再推敲设计)。鉴于华老师在变法学习,所以这些其实不是黑华老师,是供我们进一步学习。


六分仪:构造大样那个也没有么?“当地看材料回家做设计给工匠验证“的过程不具备当地特征(否则应该先考察木匠能力,再推敲设计)这条细说说。

螳螂:华老师做设计前并不了解当地建造的能力,传统,习惯。基本上还是以上帝精英建筑师的姿态,闷头搞了个设计,然后扔给木匠试试。当地工匠在初期的反馈很缺位这跟华老师的爱豆卒姆托比差别很大,人家当地做了四十年也还是每次设计时都请工匠工程师看。

肉山大婶:感觉博物馆体量分离结构很简单,应该不会给当地工匠造成困难,斜角交接当地房屋在场地限制的情况下自发的建造也是存在的。

螳螂:这是个流程问题,工匠讨论的缺位。华老师采风的肤浅是属于建筑师成长的烦恼。

肉山大婶:不了解真实过程,从发布的资料看确实有这个问题。这一点联想到孟买工作室,孟买工作室的工匠是长期的设计参与度很高的关系。

螳螂:孟买那个虽然是欧美背景回家假装乡建(跟黄声远差不多),但是东西做得朴实很多,印度环境也不一样,就没有违和感。

六分仪:@肉山大婶 你村里盖房有工匠的参与么?

肉山大婶:沉默……

螳螂:其实还有个更本质的问题,华老师这样拿个形式往设计里匹配,然后试图走心(或者只是为了个奖),其实永远成功不了的。

六分仪:你指的是获得建筑学上的成功吧

螳螂:是啊!难道华老师不要这个? 华老师的路子确实对他那种抽象设计背景的有杀伤力(所以国外内有粉丝,说不定来个阿尔汗)。但是真正了解走心设计的应该不难分辨:他走的不是心,是肾。

肉山大婶:能走肾也厉害了,那么多人连体内介质都不走。

六分仪:还是会摸g点,能让人舒服。

螳螂:我们对所有作品的要求和期待都是一致的,不会严于律人,轻于律己。但对女孩儿我们还是要拿出真心,难道不是吗?华老师爱豆:卒姆托的vals浴场,叶子教堂,rcr的更多。



吾与青山孰美——牛背山志愿者之家

雪茄:张开双腿,你快进来。

蜗牛:山沟里随便哪个屋子点个灯不都有这效果么

C·lamp反正那一拱真的超级费劲,而且他是手工弯的。

蜗牛:董工那图书馆里的家具和门是竹钢,就用了那么点费了八十万。这做框架得多少钱... 而且竹钢巨沉,这东西工厂做好了放那山沟里装起来都费老死劲。可能因为它强度很大,做成木构的感觉,但又和钢构比的强度。硬要装个逼。

C·lamp对,容易想到的肯定是钢。但用木头也不是不能做啊。分段拟合不行么,因为那个洞基本是二维的曲面,并不复杂,甚至硬要弯,木材竹材也有很多传统的弯曲办法啊,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拧巴。其实最后的结构结果并没有那么纯粹。这么做别说在牛背山,在北京农村做起来都费劲,所以第一批工人不是走了么。

蜗牛:对啊,这弄起来很危险。

K我觉得 竹钢 有一种只属于设计的正义性。但并不是个好选择,只是因为,自然材料,之类的说辞,这就是一个美学很混乱的房子,结构也混乱,价值观混乱。

浪味仙:这种做法我第一次见到的是一年的evolvo塔楼竞赛。一个韩国人把一个古建和一个塔楼融合一起。不知道哪个在前。


C·lamp最搞笑的是这里,这局部一哆嗦……除了为了拍这张照片,我不知道他什么意思。用本地材料算是一种对本地的尊重吧,但是对这些有完全没有尊重,瓦片特么这个方向排。起伏的山峦……瓦片被他用成了干挂石材,根本不能排水。


K所以 这个建筑槽点太多,根本没法喷……还不如把此案当做一个杰出代表,去喷一下当下的年轻生态,现在这些年轻想红的建筑师的心理。

C·lamp自己创造问题自己解决,不就是等着写文章红的么?

雪茄:防水层…底瓦与沟瓦之间加了防水层,论中国传统建筑意象-瓦片创新使用与现代因应,论文题目有了。

C·lamp说白了,就是和现在大部分的伪古建是一样的,一个水泥大顶解决问题,剩下的都是皮。防水层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用青瓦呢?幸亏设计的什么S型瓦做不出来,不然槽点更多。

K就着这张批,你看那个半圆形的幕墙。就是想飞,又没飞起来,搞个半圆凑数。

雪茄:估计是施工师傅帮着设计的,如果是正常的弧形,应该这一段有个拱的样子吧,材料的纹理不是这样的。干挂青瓦,干挂石材。

C·lamp致敬龙美?各种噱头都有了,有慈善,有山水,有数字化,有在地性,一个立面推敲了那么久,还是没有火。大家都忙着看青山周平。

雪茄:看来一个劲儿地张开双腿没有用。脸得好看。

K道德兄还是太老实,有慈善,有山水,有数字化,有在地性, 这些都是传统建筑学的说辞。当今群众已经被刺激的不买账了,还不如青山周平的一张脸。

浪味仙:道德兄肯定算有型。

雪茄:堆满柴火,然后是个门,铁丝网里放了点柴火,终于知道怎么抄herzog了,大喜。

C·lamp为什么不放满呢?真的是竹钢把钱用完了么?

雪茄:因为推不动,放满了你推一个试试。开门是个体力活。

K所以就是一个悖论式设计,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浪味仙:张永和早点做的席殊书屋用了相同的东西。放书的可以推的书柜。全坏了,听说。

C·lamp人家承认自己推不动,两个大轱辘。

雪茄:豆浆叔做的好看多了…而且有一个根本不同,他不是一个门的概念。是给人玩儿的。推不动就不推呗。


浪味仙:低技低技,自己设计不好怎么都可以推给中国农村。

C·lamp关键还是做门,得密封,这个是个工业设计问题了,不是表皮设计问题了。不如学晓东,竖起来,又轻又有光影。最简单,最俗气的做法也有效百倍啊。我是个皮,为什么不承认呢。


C·lamp希望通过这个小房子的改造,让那些认为水泥盒子加白磁片的房子才是新生活象征的村民有一些认识上的转变,认识到木结构的房子也同样舒服好用,小青瓦的屋顶也同样可以有现代的气息——李道德。

C·lamp里面的设计方法和农民房没什么区别啊,那些木头就和当地的一些农民用的很像,俗称桑拿板家具,颜色黄,树结疤多。

雪茄:突然发现,居然是瓷砖,从墙上铺到了地上,有一种在卫生间吃饭的感觉?

C·lamp这些吊顶也很奇怪,为什么不露出青瓦来啊,还有斜坡房子里做卫生间的问题,都是象征性“解决了一下”,反正现在技术好,都可以用,农民也不会骂了。

雪茄:深切地怀疑梦想改造家这种节目在中国存在的必要性,大众真的会更接近建筑学么?或者建筑师的工作么?

C·lamp总比一些装修节目好吧

雪茄:我倒觉得装修节目来的老实一点,像什么,交换空间。

C·lamp那个播出以后基本让设计师失业甲方再也不想看见设计师。不过接近建筑学有卵用?有青山这样的偶像反而对建筑师是有利的。甲方:哇,建筑师?好帅的,我特别迷青山,你们一定都和他一样有才华。然后就愿意掏钱了。

雪茄:讲座五分钟,签名两小时


留言板

屁屁:李老师说白了就是拿城里的钱去山里出名儿,但还被黑得够呛。这样的案子在云南西藏都数不过来,人家可还都超过10w+,所以就连炒作,李老师也败了。说到这,我已经不忍心黑李老师吗?

如果可以再早生几年,跟另一位李老师一样去盖个玉湖小学,不仅能在情怀圈儿混个地位,更不必担心网络把这个“危房”曝了光。

如果可以再早生几年,跟马老师一样夺得非线性第一把交椅,不仅可以携zaha以自重,说不定还能自己掏腰包玩儿乡建。

如果可以再坚持几年,继续呆在伦敦事务所,像徐腾老师一样,哪怕只盖一个芳草地,也足可以哪里开花哪里香。

如果可以再帅一点,咱别说像朱竞翔一样靠魅力吃饭,哪怕就是达到青山的程度,也不必拍了那么多明星照也没法上头条。

如果可以分数再高一点,不进央美,进个清华,那恐怕这样的作品在大清王朝的威仪之下,也很难不得个WA奖。

说到底,李老师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不那么善于投胎,总也混不进好圈子,但心里仍然揣着火热中国梦的大好少年。我们黑他,无非是看不惯他技术拙劣的表演,可换作我们,又哪来的信心可以比他做得更佳?
且设且珍惜,共勉。



其实做不好没关系——八分园


腿毛:首先……这个资历比昨天的好像还是厉害很多的样子。今天我觉得雪茄先发言吧,因为他是挺八分园的。来说说你最喜欢的地方。

雪茄:只是表达过这个房子还行,一种比较从容的杂糅吧。


腿毛:其实我觉得画面以下部分还是比较违和的。图片4(可在附件中查看)

放放:碎碎碎。

屁屁:哈哈哈,他一贯都很碎。十几个地产项目的感觉。我反倒觉得这个园林很一般。

腿毛:好了,可以互喷了

屁屁:这个园林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感觉,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园子,竟然还会变成整个设计的一个主要噱头,他是对自己的房子有多不自行,自信。

腿毛:是的,周围都是要用的房子,还是背面,只能做园子。

雪茄:我觉得单看园林,单看格栅,很一般。但能看出来他还是认真做了这个园子

放放:哪有园子,只有院子。

腿毛:我看了那个视频,因为是改造项目,大体布局都已经在了,最关键就是设计了铝板和黑色格栅两个界面。


雪茄:做的不怎么样

放放:铝板看出了他的小资

屁屁:局促,没都市实践的好,整的多。

雪茄:这个婚姻登记处好在哪……做的像个墓园。

屁屁:把功能放上去,也许会像你说的那样。但是只是跟俞的对比而言,体块整体很多,小动作没那么繁琐。也没那多噱头,不会那么小气。

腿毛:如果俞那个真的能小气就好了。一个内院,小气一点问题也不大,但是他现在是改造有个大圆筒戳在那里。一对比,那些手法就碎了。这两个完全不匹配。



雪茄:我觉得倒是不小气,只是一种精致的平常味儿,缺爆发力。我一直觉得俞没什么爆发力。但是很自负。像之前一直吹的对偶那个。


屁屁:精致在哪里?

雪茄:我这里的精致不是正向意味。可能用商业感比较准,和小资一个意思吧。上海的确是个遍地小资的城市

放放:大圆筒整体看着还好,起码是个房子,但是加上周边就恶心了,总体上是个好的地产方案,园子的事情完全就是败笔,自己不懂园子就不要做,本身园林这个事情就可望不可及,王澍、董豫赣都没有做好,不能说有点态度就给点赞。

腿毛:董豫赣……XXXXXXXX

放放:很明显俞做方案过程中大多都是靠脑中臆想碎片化的东西来的,没什么逻辑可言,就很艺术,想那做那,就感觉和乾隆的瓷器一样,花花的。

腿毛:这个问题和雪茄说的杂糅一样,我不知道是不是没拍好还是怎么回事,这个房子让人感觉有六七个房子的感觉,感官切断感很重。比如这种场景……感觉完全和这个房子没有关系。


屁屁:手法多,想法多,但是却不懂得一个取舍,做设计的人往往喜欢不断的做加法,尤其俞,有一种炫技的自负感,项目的整体性差。

放放:同样,我也觉得这样,做设计应该是减法,不是加法。炫那么多然并卵。

雪茄:我觉得应该考虑到建筑的类型和内容,只看形式没有意义。他揉这些设计语言进来是呼应着建筑作为一个微综合体吧。我觉得建筑里面有一些感官切断的碎片化的空间场景不是缺点。

腿毛:应该是。

“但这些朴素又有些不同,美术馆要朴素有力,而边上的书房和餐厅要温暖柔软,三楼的联合办公就要接近简陋,而四楼的民宿则回到克制的优雅,还要呈现出某些可以容易解读的精神性,在屋顶通过营建菜园向古老的文人园林致敬。四层的民宿是隐藏在整个八分园的惊喜和高潮。”

@雪茄俞说的是这种杂糅吧

雪茄:嗯就是一种生态感吧。趋于丰富与和谐的那种。

放放:诶,,,。谈不上丰富吧,只是手段丰富,材料丰富。具体到空间氛围,就没什么东西了

屁屁:也许是江浙一带建筑产业非常发达,相比国内其他很多地方,江浙一带尤其上海比较追求一种建造的精细工业化,甚至是追求昂贵,但是很多时候忽略的一个房子比较质朴的意义。我也同意八分园只是表面手法上的丰富。oma的东西生态感吗?丰富吗?

雪茄:要说具体哪一个,还是和建筑类型和内容有关。CCTV显然和生态没半毛关系。我没有说俞已经做出了这种丰富。只是能看到他在追求这个的意图。就是没做到没做好。

屁屁:我觉得谈追求意义不大,我们只能通过实在做出来的东西来评判,这类追求的意图实在无法揣测。总体说就是这个房子有点造作。

放放:同样的空间摆哪都一样,干嘛在这扒粪。穿孔铝板不太懂,外面的世界很丑嘛。建筑类型这个事情最好不要说,国内现在的房子就没什么类型,最多谈种类或功能,类型大多服务城市策略。

腿毛:至少从他目前的照片看来每个场景都比较自足,关系都不大,这种体验没有给我能产生生态感的信心,有机会得去现场转一圈儿。

屁屁:虽然生态感这词以前没听过,但是姑且让我理解这个房子的特点就是功能比较多样,然而我并没有看出来那种多样性。所以刚刚我问oma的意思就是,很多荷兰丹麦那边的建筑师可以把一个同样功能很复杂很多样的房子做的那么干净直接,不含糊,为什么到了俞手上就变得这么造作,又是园子,又是内院的,本来应该热热闹闹的,硬要结合点有点日本有点中国的元素搞得这么宁静。。。。所谓的“宁静”。

雪茄:干净直接有时候也会是粗暴。MVRDV那个大菜场,是你说的干净直接把。

屁屁:怎么理解粗暴。粗暴是一个负面感受对吧,那就是说这个房子得惹到别人,或者惹到大家?

雪茄:你可以把cctv理解成一种粗暴,但是当它的类型是cctv的时候,这个粗暴是正当的。

腿毛:然而也不坏?

屁屁:可以这样理解,但是很多时候cctv的粗暴我归咎于尺度。然而我们今天说的这个建筑尺度很难变成cctv的尺度。

雪茄:那把cctv scale成匹配场地的大小就不造作了吗?

屁屁:我并没有说到scale,这个只是你的一个想象,我说道的尺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我说的造作来源于俞手法过多,而逻辑并不清晰,这个之前大家已经或多或少有了此类共识。

雪茄:我觉得这个建筑和市面上的设计比起来手法已经算少了……况且他是个改造。

腿毛:简单来说雪茄觉得这种杂乱的设计方法是不应该批判的,只是没有做好,就结果来说,大家是有共识的

雪茄:原有建筑自带很多信息。我最开始说的是从容的杂糅。我觉得他没有乱掉,只是没有爆发力,只是太平常。一天过去了,这种感觉。或者就是你说的没有做好。

腿毛:就是他的这种碎和多无法在这个场所成立的感觉,明明是一个改造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用来扎根的元素好像都被刈除了。每个空间有每个空间的特性,但是现在都是简单的陈列,有种看参考图片的感觉。没有破格,没有力。

雪茄:或者说,完全感觉不到原来那个老旧的空间了。像是个全新的房子。这一点水舍做的挺好的。新老之间的张力做出来了。


腿毛:虽然说是不同的空间不同特点,但是你不可能阻止人的感觉的连续性也不可能阻止各种氛围的连带,忽然一个很发的院子,又忽然很安静的观景,忽然一个迷乱的光影,就照片传达的蒙太奇大概莫名其妙。

雪茄:这是媒体的问题。去现场肯定是在一个连续的体验里吧。而且我一直觉得你说的感官切断是个有意思的事情不是一个负面……

腿毛:这就不可知了……[捂脸]。所以在一个没有做好的房子上讨论一些理论就有些糟糕。

屁屁:感觉俞挺这人吧,是个好玩儿的人,建筑之于他可能也就是玩儿,不带那么多形而上形而下,做到什么是什么,你看看他做景观一会儿有点中国味道,一会儿有点日本味道,反正看着顺心就好,对于不那么懂专业的大众来说其实都差不多。作为一个商业项目来说也许,如你们说的已经算玩的好的了。

放放:赞同这样的生活方式,但是别谈建筑。

腿毛:甲方应该是满意的吧。像这种……没上过pin的甲方肯定迷死了。


屁屁:那肯定。俞挺嘴厉害啊。超能聊的吧。还出了那个书是吧。什么地主杂谈?

腿毛:“本书是作者以shanghailander为名在豆瓣上发表的博文合集。因为豆友以英文名shanghailander称呼略显冗余,故改称上海地主,久之,以地主二字称之,于是取书名为“地主杂谈”。杂谈虽然以杂为名,但依然有迹可循,就是以作者的职业——建筑师为角度切入,是关于建筑设计、教育、建筑理论、建筑现象和城市的感想和感言,甚至包括作者的一部分人生的回忆。杂谈看上去题材广泛,但背后的价值观却是稳定的,就是独立思考的态度。作者对传统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当下的郑重和审视,都在一言一行中清晰可辨。作者希望传递的不是所谓的真理,而是分享一个真实的人的思考和感悟,甚至卑微的心思。”——百度百科

屁屁:俞挺喜欢吃,之前看他搞了一个什么水塔之家的改造,东方卫视那个,嘴是真多。这点很欣赏。“蚕豆要摊开。”哈哈哈。而且俞挺的建筑基本功应该没任何问题。

腿毛:毕竟华东院。你们说俞这种随意的感觉是在上海会有本地的一种合法性么,和家琨的粗糙一样。


屁屁:有。土生土张的感觉。

放放:本身和他性格就有关吧,浓浓的上海情怀。

腿毛:比如这张,我是完全接受不了。

屁屁:我记得电视里面这里都是假花。一整面墙的假花。

雪茄:这个当时恶心了我好一阵儿。让我想起古人有一种癖是什么痂癖。

腿毛:闭嘴。

雪茄:只是表达一下这个室内有多恶心

屁屁:哎,反正这个俞挺有种玩世不恭的感觉。什么都敢用。这就是接地气吧。

腿毛:上海人估计是能接受的,要是我上海亲戚用了,可以吹一年。

屁屁:到了广东,茶餐厅都要用那种一串一串的小电灯泡。很多家里面也用,一个道理。他们觉得漂亮,挺好的。

腿毛:就和阿尔托那个铃铛灯一样,芬兰真的遍地都是。特别是餐桌图书馆。《海鸥食堂》都出现。

屁屁:其实挺好的,反观很多建筑师给别人设计东西都是性冷淡要好多了。

腿毛:就这种成功而言,俞也算成功吧。以客户至上为标准的话。

放放:是啊,主观说和俞挺一样的话真的很嗨。

腿毛:八分洋气上海宁。八分时髦,八分炫耀。


感谢 喷射记 的分享,欢迎大家关注他们之后的吐槽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明星建筑师超有病

明星建筑师超有梗

那些知名建筑师的八卦秘闻

那些年被建筑媒体欺骗的我们

插画师的乌托邦幻想设计

元胞自动机: 生命游戏,炼蛊,城市设计和AI

毕业设计竟然被盖了出来?

除了妹岛扎哈,还有哪些建筑女神?

Swarm Intelligence 城市智慧中的灵巧涌现

每一个无关紧要的作品,都会是别人眼中的建筑学

一个从雕塑形态研究出发的pavilion设计

不想成为漫画家的园艺师,不是一个好的科研工作者

一个非建筑手法的攀岩馆设计

你好T?F,再见W?F

试问哪个建筑师没有个机械梦?

中国建筑教育到底是在走一条什么道路?(修改)

增强现实和空间叙事

试问哪个建筑师没有个机械梦?

再组织还是革新? Reorganize or regenerate?

建筑:对于暴晒我是拒绝的

水上花园还是空中楼阁,一个公众项目的背后

谢谢你们告诉我,女性建筑师的世界是怎样的

一个非建筑手法的攀岩馆设计

人人都爱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解构建筑师里伯斯金的拼贴画艺术

"道"的生成性——算法建筑小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