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谢谢你们告诉我,女性建筑师的世界是怎样的

2017-05-11 皮皮 UniDesignLab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添加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加入UDL交流群



建筑学中我们往往只注视了穿黑衣的中老年男性建筑精英,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整个建筑界的发展,以至于可以说是男性建筑师的天下。而人们却忽视掉了在这灰色混凝土中绽放的玫瑰们——女性建筑师,她们的思想也同时撼动着建筑界的脚步。


5月7日,榫卯Talks思想者大会第二期在清华大学如期举办,本次的话题比较特殊——女性建筑师的世界。很荣幸皮皮能够作为现场的嘉宾来真实倾听到四位女性建筑师——胡如珊、刘珩、黄文菁、贾莲娜对于建筑的看法。


要不要在建筑学加上一个性别?”这是主持人周榕的开场白。长期以来建筑界被一群穿黑衣的中老年男性精英主宰者所掌控,不是说建筑界的女性很弱,而是与此同时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两位女性建筑师——扎哈和妹岛,也明显地向男性化倾斜。这种“无性建筑学的现象”领周榕为之痛心


其中他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上周清华来了几位客人,其中的一位女客人穿了一双高跟鞋。在到达目的地的途中需要经过一段木头栈道,其他人走的很轻松,但是这位女客人却走得极为小心:生怕自己的鞋跟插到这一条条栈道缝中。随之传来她的抱怨:“这一定是一个男建筑师设计的。”但是也不排除是女建筑师设计的可能,从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筑界就只有男性来统治,而女性只能是跟随的状态;“无性不可能产生革命”。之前我们总是讲“在地建筑学”,而这次要以一种从异性开始的“在人建筑学”作为演讲主题。并借用《浮士德》中的“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上升”作为开场结束,引出首位演讲者——胡如珊。


胡如珊——1artist  1concept  2projects


开场以新建成的上海大戏院的介绍视频为开篇,胡如珊和观众们静静感受如恩坚持建筑中的巧合和简约的思想。她始终认为如恩是一直坚持跨领域的一家公司,涉及建筑、室内、产品等领域。而在她三十多分钟简短的演讲中Louise Bourgeois所占的部分就达到了二十多分钟。


不熟悉Louise的同学,可以查到她著名的作品Spider和Red Room就能间接了解Louise。Louise的作品思想深深影响着胡如珊: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影响着一个人的作品,无形的疼痛环绕着Louise的作品,从而变成一种实感。


胡如珊之后提到的怀旧(Nostalgia)这词源于希腊文的“回家”和“疼痛”的叠加。斯维特兰娜▪博伊姆在《怀旧的未来》中将怀旧分成修复性怀旧和反思性怀旧。而胡如珊更加推崇反思性怀旧,因为它看中细节,而非符号。继而引出她在上海外滩有名的作品水舍:开始时甲方想让如恩公司将原有建筑全部推倒,但她在和她先生进行了无数次方案的商量后,还是保存主体上的建筑。

建筑旧有旧的道理,价值观不应随世俗的影响。应该通过改造从而恢复旧建筑的光彩,水舍就是这样的建筑。保留了大部分墙体,拆掉了一层的屋顶,换上了透明的玻璃等等。而且胡如珊希望入住水舍的人是旅行者而不是游客——游客他有清单,看完就走了;而旅行者可能会有更多的时间在一个城市驻足,所以她在水舍也为旅行者们准备了“小礼物”:一句又一句的语录藏在各个角落等待着人们去发现;顶层的断层楼梯也保留下来,因为只有当人们走到尽头才发现它并没有通到哪里,好像自己和自己捉迷藏。胡如珊讲座的题目“1artist 1concept 2projects”也有着1+1=2的含义。通过反思性怀旧,保留旧有建筑的同时,添加新型构思,使得空间更加丰富。


刘珩——边界、模糊


“苟且与远方”现在文艺青年们口中的词汇,在刘珩看来也是建筑师所要处理的问题。她戏称这次的演讲题目有些“无厘头”,但这次真正的主题灵感是来源于和朱竞翔一次对话中的照片——模糊的边界。


从刘珩个人的角度来反观中国快速城市发展的脚步:从在南沙“种房子”到来深圳1年10多个竞赛项目,此种的变化让刘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创作理念——城市性、时间性、在地性。三种属性构成了刘珩对边界模糊概念的明确化。


从醉墨堂的上下结构间的溪流将两部分融合又让两部分分开的效果,看似矛盾实则清晰的视觉感受将边界这个概念表达的淋漓尽致。再到深圳蛇口的浮法玻璃厂,将旧房子作为地基用支柱将新房子架空在旧房子之上,而那些支柱也就是那所谓的边界。


以及还未建成的深圳留仙洞万科设计公社的“桌景”:29个形状不同的“桌子”构成了整体的建筑,中间的缝隙则是人们活动的空间,通过边与边的空隙提供了人们更清凉舒适的活动体验,使得边界的模糊感变得清晰。最后提到的卡尔维诺概念中的“轻”,源自他的哲学著作《生命中不可承受轻》,“深思之轻可以使轻浮显得沉闷和沉重”,这句话也体现了刘珩的建筑思想:思考大的问题,提供小的解决方案。从而创作出了南京【折房子】-艺术家工作室和“纸上谈兵”。


黄文菁——建筑师和母亲一样,两个都是我的身份


作为国内演讲首秀,黄文菁刚上台是略显紧张。以事务所的名字“OPEN”作为题目,黄文菁和大家分享了OPEN事务所的三个校园建筑项目——青少年营地体育中心、北京四中房山校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海洋研究中心。三个项目对应着三个主题“爱与自由”、“建筑与自然”、“开放与共享”来诠释三个项目的具体思想。


而黄文菁所提到的这三个和教育有关的项目只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在每个项目中都融入了自己对孩子成长的思考,乐于与孩子一起成长。


也是因为自己是一位母亲,母亲的情怀思想等都影响着黄文菁的建筑作品中,对于黄文菁来说:建筑师和母亲一样,两个都是她的身份。


贾莲娜——真实高于一切


“我叫贾莲娜,生于甘肃天水。17岁来北京,在北京待了22年。”如此的开场白,贾莲娜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邻家大女孩。包括贾莲娜在内的四位合伙人,于2006年成立了多相工作室,同窗多年,又在非常建筑开始实践,共同创立多相,这样的经历很是难得。


演讲中贾莲娜提到了多相最早的项目——798展厅的改造,之前展厅是不可循环的,而这次的改造让展厅能够大限度的展示以及循环利用。再到后来的项目素然农庄、石岛山居等,多相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直以来我们的甲方都是面目清晰的使用者,这也是我们的收益之处。”


回顾自己的建筑经历,贾莲娜不乏困惑,“不要急于去追求那些你不能得到的答案,因为你还不能在生活里体验到它们,一切都要亲身生活。现在,你就在这些问题里‘生活’吧。”里尔克的话似乎让她有所顿悟。


在贾莲娜看来:建筑是生活的背景之一,并不需要过分的表达,但是想要做到恰如其分,却更加不易。因为建筑这个要素并不自足,它和周围的环境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筑仅仅是自然中的一小部分。重新建立起我们与土地的联系,认识每一个基本事物的意义,不放过任何一个来源于生活的启示。对于多相,对于贾莲娜都是同等重要。


圆桌会


第二个环节进入访谈。话题再次回到女性建筑师的主题上,胡如珊在回答如何处理建筑、家庭和孩子的关系上时,她说只有建筑还有一丝可控制感,让她在混乱中有一丝喘息,平衡这件事情对于她来说太难。而对于“要不要在建筑学加上性别”这一问题时,她说道:“我认识很多的建筑师男性也有比女性细腻的的时候,女性也有比男性粗糙的时候。所以从性别来说的话男性和女性应该是同等的。”作为女博士、女建筑师的刘珩戏称自己是第三类人的平方,她认为女性上的直觉是女性建筑师的优势所在。而黄文菁则“与李虎认识时间已经多过不认识的时间”,多年的磨合,让两人的配合形成了一种互补,孩子的不断成长则让她不断调整心态。从而更好地将建筑和家庭做出平衡。贾莲娜在生育第二个孩子之后,黄发变黑发的经历让她感叹生命的 不可预测性。在大学时期将建筑看得无限大到现在变得无限小的过程,贾莲娜这二十多年所经历的思想变化也是相当巨大的。


女性建筑师的世界其实也是丰富多彩的一面,不想太强调自己的性别,在建筑世界中打造一个与自己概念相同的新大陆,是所有建筑师的梦想。有过放弃、有过吐槽、但同时也炼就一些神技、对建筑的那份热爱还是最初的样子。她们可能不是太过显眼,但是绽放在混凝土中的玫瑰们还是焕发出不一样的色彩。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你说,设计这份工作能做一辈子吗?

建筑学毕业去国企工作是什么样的体验?

在日本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学建筑这些年,旅行给我带来了什么

你想知道的OMA, Mecanoo, KAAN的工作体验

你想知道的UNStudio, KCAP, GroupA的工作体验

CallisonRTKL Shanghai工作经历实录

为什么要去摸建筑而不是在屏幕面前看建筑?

中国建筑教育到底是在走一条什么道路?(修改)

什么是United Network?UNStudio Asian工作经历实录

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_KKAA北京工作实习经历实录

似曾相识的Schmidt Hammer & Lassen?SHL Architects工作经历实录

再见理想——某大院年轻建筑师成长报告

我要放弃画图,去甲方!

“不要再称呼我美女设计师”成功转型到甲方的Trista的心路历程

建筑留学毕业如何开自己的工作室?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我们做了些什么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她们做了些什么

不想成为漫画家的园艺师,不是一个好的科研工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