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添加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加入UDL交流群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无界建筑师(ID:archxyz)
作为邻国的日本,作为大师辈出的国度,自然去日本读建筑的朋友也不会少。
本期我们就来谈谈在日本学建筑的那些事。
墨西西西
东京工业大学
Q1:简单介绍下自己吧?
本科老四校,现在在东京工业大学读硕士,虽然其实目前又跑到欧洲某村来交换了(之前严肃拒绝了小编让我写欧洲篇的要求)(哈哈,其实也是可以写的)。
Q2:为什么选择出国读研呢?当时是怎么考量的呢?
首先就是觉得啥也不会,工作尚早,还是得读读啊。然后因为某种机缘巧合,大二开始就早早的开始学了点日语,大四的时候就跑到日本交换了一年,感觉尚可,本科快毕业的时候又看到机会不错, 就顺理成章的继续来了。
Q3:日本研究生教育和国内教育环境有什么不同?日本设计类院校总体是什么感觉?
一方面呢,我觉得汲取知识的难度要比国内大,自己不学,也就水过去了。国内相对而言总会有人填给你些东西的吧,跟着大家也能紧紧张张浑浑噩噩的学点儿什么。大家各忙各的,每个研究室,每个人都活的不一样,得找到自己要干和想干的东西。这边本科授课还比较多,但硕士就以室为研究室主了,每个研究室根据教授的不同,开展的活动和项目就差别很大了。但总体课程不会特别多,设计课只是一门课,时间也都相对较短。毕业设计或者论文就会持续比较久,大概硕士二年级一整年吧,也主要是在研究室内部进行讨论,会有教授助教和前辈的指导,必要时(大多数时候)也会有后辈帮忙干杂活。
Q4:留学读研究生最大的收获是啥?
更自由了吧,去干自己觉得重要的事儿。
Q5:所在院校的特点和优势?
比较扎实,教授很厉害,小而精吧,派系明确,虽然几个教授还是有很大差异和互补性的。
Q6:作品集、文书方面有哪些经验?作品集的issuu可以分享吗?
比较low,就不贻笑大方啦。
Q7:研究生期间有什么有意思的经历?
现在跑到了德语区某校交换,因为之前一年比较自由,所以杂七杂八的看一些想一些听一些东西,所以来到了一个体量大的多,选择多得多的学院的时候,会更清楚自己想要学点儿什么吧,目的会明确很多。然后和之前呆过的地方语境完全不同,所以还挺挑战,也挺有趣。
Q8:到了日本以后,设计上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哈哈,拖延+纠结,所以基本上都不太满意。不过第一个studio,向筱原一男学习的课程还是最喜欢的。相当于来到这个学校先补上一课,有机会好好阅读和理解一下之前实在是看不太懂的东西,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教授给的建议都很犀利,整体来说设计一直推进了下去,基本把最开始想做的东西贯彻到了最后,不断深入的过程还是挺开心的。
图片版权归受访者 墨西西西 所有
Q9:推荐信方面有什么经验?
没有。你认识谁,而他又怎么认识你,自然而然的东西吧。
Q10:选一个你最想跟后来申请的同学说的经验,或者说如果再申请一次你觉得你会在哪方面去准备得更好?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多读点儿书,努力去意识自己在干嘛,要干嘛,为什么干。申请只是在意识到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之后的一小段过程。考语言,做作品集,都和到点儿吃饭一样,到饭点儿了就去吃就是了(当然不会是很轻松的,但也只是短期来看)。饭前饭后的生活才是大头。(鼓掌啊,说的没错)
滑雪
东京大学
Q1:简单介绍下自己吧?
本科中国最美大学,硕士老四所,目前在东京大学建筑系攻读博士学位。读的是日本特色的建筑计画,一个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看待建筑的学科,也是一个盛产公务员的研究室。(研究生期间的滑雪同学赢得了很多日本竞赛,现在慢慢走向实务,是大家都非常崇拜的男神)。
Q2:为什么选择出国读研呢?当时是怎么考量的呢?
当时幻想六十岁自己的样子,懊恼自己年轻时没有狠下心出国留学一趟,然后从幻想中回到现实,就决定出国读研了。因为已经有了一个硕士学位,就觉得读个博士好了。
Q3:日本研究生教育和国内教育环境有什么不同?日本设计类院校总体是什么感觉?
就建筑计画这个分支来说,在设计上更像是介于国内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之间的一个学科。Studio的成果与其说是建筑,更像是一份建筑设计任务书,研究的是这个地方该建造什么,怎么建造,为什么建造的问题,和其他的studio很不一样。而从建筑教育的整体现状来说,传统的日本式建筑教育强调匠人精神,注重手工。不论是在工作模型,最终模型还是图纸方面,都遵循一直以来的传统,在奇奇怪怪的建筑潮流之中守得住阵脚。另一方面这也算是劣势,导致很多学生软件水平很低。
Q4:留学读研究生最大的收获是啥?
一个人独立生活。因生计所迫学会了做饭。(给我们一些图吧!)
图片版权归受访者 滑雪 所有
Q5:所在院校的特点和优势?
优势是名声响,机会多,资源好,校园大,风景美。建筑系的特点是多元。仅仅就建筑设计这一个小范围来说,老师之间风格迥异,关注点不同,可能会从建造,文化学,社会学等等截然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导致不同的studio之间的成果迥异。同时东京大学也在积极发扬日本特色,比如有专门针对灾后地域复兴的studio,以及超高龄社会研究体等等,都是非常具有日本特色又前瞻的研究组织。
Q6:作品集、文书方面有哪些经验?作品集的issuu可以分享吗?
在日本,尤其对博士而言,文书是最主要的。首先研究计划应该要和老师的研究方向相对应,这就需要先大量阅读老师的书籍和论文。同时研究的内容最好给老师以新鲜感,避免那些已经被研究得透彻的题目。个人的经验是可以用老方法研究新问题,或者用新视角来看待老问题。不论是文书还是作品集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优势并不断放大。
Q7:研究生期间有什么有意思的经历?
公费旅游。参加研究室项目的时候有时候会有资金支持。比如上个学期公费去了尼泊尔一星期,陪着一起参加学术会议,陪着一起见政府领导,陪着一起说服甲方,陪着一起会见NPO组织的人员寻求资金赞助,设计之外的各种杂事有机会亲身经历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当TA的时候拿着工资去了东京的伊豆大岛进行8天的workshop。从时间安排,住宿安排,人员安排,物品准备,宣传工作,一直到监工等等各种事项一起参与讨论,了解到组织一件事情从头到尾的过程与可能遇到的麻烦,对未来自己着手类似的事务提供了经验。
图片版权归受访者 滑雪 所有
Q8:到了日本以后,设计上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博士阶段其实不怎么做设计了,没画多少图。这是伊豆大岛泥石流灾害后的复兴计划区域规划图。通过将不同类型的建筑重新排列组合,在不同的建筑之间创造联系,以此重新激活这一片区域,支援当地的产业振兴,旅游业复苏。
图片版权归受访者 滑雪 所有
Q9:推荐信方面有什么经验?
有日本背景的老师推荐最好,如果教授会认识的话就更好了。
Q10:选一个你最想跟后来申请的同学说的经验,或者说如果再申请一次你觉得你会在哪方面去准备得更好?
发邮件的时候一定要摸清楚邮箱的操作以及各方面性能。而且不要发错邮件,格式不对的邮件,或者与当地习惯不符的邮件。(感谢提醒!!!)
leaf
东京大学
1. 简单介绍下自己吧(目前毕业/就读的院校,出国之前的背景等等)
老四所本科,东大的修士、博士。
2. 为什么选择出国读研呢?当时是怎么考量的呢?
主要是想出国看看,浪一浪吧😁,也申请了美国和欧洲的几所学校。当时东大给的奖学金比较多,老实说主要是出于金钱上的考虑所以最终选了东大。开始想着就读一个Master,但后来觉得研究的课题很好玩就继续读下去了。
3. 所在国家研究生教育和国内教育环境有什么不同?觉得当地设计类院校整体是什么感觉?
侧重点不太一样吧。国内我的本科院校很踏实,东大我在的研究生比较浪 。然后这边会有真实搭建的机会,和其它专业(结构、计算机、材料)合作的机会比较多。
4. 留学读研究生阶段最大的收获?
眼界变宽了些,心态成熟些了(俗称脸皮变厚了)。
5. 所在院校的特点?优势?
有很多牛人可以向他们学习,风气很好,校园让人心踏实。
6. 作品集、文书方面有哪些经验?作品集的issuu可以分享么?
作品集多磨磨肯定比不磨好,做好想明白作品集要表达啥、怎么表达,不一定要贪多贪全。文书我自己的也一般,我就老老实实的写了没吹牛没忽悠(因为确实也没啥吹的)。然后,后来老板居然说看中我谦逊诚恳,我也是醉了......这玩意真是看命啊......
7. 研究生期间有什么有意思的经历?
有一个自己小组的设计被选中真实搭建了哈哈。当然也是在老师和大家的共同指导下才能完成。还有就是滑雪吧,很爽哈哈。
图片版权归受访者 leaf 所有
8. 到了所在国家之后,设计上最满意的一张图是什么?
没有啥图吧,尤其读博之后我都不怎么画图了……
9. 推荐信方面有什么经验?
惭愧.....这个也没啥经验,我当时就是本科老师写的。
10. 选一个你最想跟后来申请的同学说的经验,或者说如果再申请一次你觉得你会在哪方面去准备得更好
少纠结少害怕多干活,一定没有问题哒!祝一切顺利!
结语
再次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采访的朋友们!!!
这一期我们看到了在日本的建筑研究生经验分享,硕士和博士分别来自两大著名高校。希望对去日本读研感兴趣的同学们觉得有所收获,后面我们还会继续采访日本留学的其他专业和韩国留学生,敬请期待!
“不要再称呼我美女设计师”成功转型到甲方的Trista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