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海大学景观系2019毕业展

UniDesignLab 2022-04-21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1 概述

东海大学景观学系旨在培育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人才,运用其专业知识有效地使用及维护各项资源,以创造适合人类居住之高质量生活环境为职志。在授课方式上除景观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外,更强调Studio的景观专业实务训练,从小尺度的景观设计到大尺度的景观规划,循序渐进,以小班制教学,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创系至今卅余载,毕业系友就业之景观专业职场,更遍及欧、美、亚洲,为当今华人世界景观专业教育最富盛名的标竿系所。

东海景观34届毕业设计展于5月24日至5月27日在台北松山文创园区2号仓库举行,这也是第五届景观新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景观院校毕业展的活动比较丰富,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图板、报告书及模型展示以外,还穿插着评图、演讲等活动,并发售各种纪念商品。

 

本届的主题是尚未计划,以下是毕业展筹备会对主题的解释:



「唯一真实的乐园是我们已经失去的乐园,唯一有吸引力的世界是我们尚未踏入的世界」

——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尚未」意味着一种决然的不确定性。

尚未发生的、尚未计划的、尚未完成的。

 

我们身处在一段矛盾的时期。

未曾见过真实的世界,未曾建立成熟的认知,未曾认识清楚的自我,未曾计划明确的未来。

 

景观是尚未抽芽的草木,尚未起地的砖瓦,尚未成型的从指间溜走的虚实。

设计是尚未明朗的光线,尚未完本的纸页,尚未踏入的被文字定义的世界。

 

我们并不受制于未来。不确定性使我们获得自由。

 

一切未曾计划。

一切已在途中。



东海大学景观学系的毕业要求分为设计和论文两种,其中设计是大部分同学的选项,也是毕展的主要内容,但论文同样需要参加毕展,所以在展场可以看到几块以文字为主的展板。


02 获奖作品

本次展览共有42组作品,因为篇幅有限,在此选取部分获奖作品及有特色的作品进行说明。首先是获奖作品总览,第一名授予完整性高者,第二至七名授予具创意者:


第一名 阳品卉 刘柏良 |城中城-三总旧址水源地区空间再利用设计

第二名 王人韦 陈庭廉 | Water connection :后劲溪生态导体建置计划

 


第三名 汤旻茜| 风援计划-改善户外空间之夏冬季舒适度


第四名 郑楷霖| Lamb of god: 疗愈之心转译于景观场域

第五名 王乙欣 |电系1919原日本海军凤山无线电信所景观设计

第六名 林怡孜 林琬庭 |米仑制造-场所精神潜像与显影


第七名 黄咏涵 |旅途中long stay园区规划设计


以下是部分现场照片(含展板及模型):

 

学生|阳品卉 刘柏良

指导老师|吴佩玲

作品名称|《城中城-三总旧址水源地区空间再利用设计》


1977年,国军眷村改建原则确立,曾如雨后春笋般的眷村群落陆续被高楼取代,眷村开始迈向私有化、现代化,平地升起的秩序华厦逐渐扼杀了传统眷村聚落,浓厚的人情味,同时抹去了台湾曾经的历史与公共空间的缩减。

 台湾经历了各种时期的发展,社会开始对文化抱持热忱。历史开始深刻,老去的岁月显得珍贵,所剩无几的老眷村开始展现它们的生命力。文资法的介入,公私部门的拔河,眷村从公部门转为私有后开始又迈向了公共化的新里程碑。

 新店溪旁,水源快速道路下静静躺着残存的嘉禾新村与面临拆迁的永春街区,高度自营的违建群落在台北城中自成一个城,如今要如何转变成台北城的埕却不失原有面容?同时,北侧水源营区十字楼,在数十年的役期中将功成身退,庞大的营区又如何重新回归予社会?

 本次设计以防灾为基盘,结合周边丰富资源,将台北城南文化生活圈自北面纪州庵到南侧宝藏岩缝合,增加城市开放空间与绿地面积,藉以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keys|私有公共化/城南生活圈

非常完整的毕业设计,前期分析和内部空间营造很全面,也提出了后续的营运计划,体现了景观师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王人韦 陈庭廉

指导老师|李丽雪

作品名称|Water Connection:后劲溪生态导体建置计划


人类在大自然中创造了生活环境,从聚落发展到城市,本能地构筑适应环境的生活模式。然而随着都市发展,环境却往往比不上经济效益而被牺牲。

 位于高雄市楠梓区的后劲溪具有灌溉滋养农田之机能、为楠梓加工出口区重要意象、提供周遭居民休憩场所、串联周边水陆生态等重要意义;然而,现今后劲溪面临水质严重污染、洪患威胁、水泥护岸等问题使得人无法亲近,生态环境恶化等断裂现象。

我们利用洪泛区改变为湿地,营造不同生态栖息环境,透过湿地及小区LID手法来净化水质,以及水陆域的交织打造休憩环境,藉由以上来因应后劲溪的问题,强化其应有机能优势,连结人与自然的关系。


keys|水岸、都市栖地、生态交错带

 

思考非常到位的一个作品,控制洪水→净化污染→连接生态→连接人群的每个步骤都有理有据,其中各步骤下细分的工法也非常全面。

规划分区的四个类型(红树林复育区、动态亲水公园、河岸生态绿廊、湿地截污净化带)的断面模型

 

 

学生|郑楷霖

指导老师|陈建名

作品名称|《Lamb of God-疗愈之心转译于景观场域》

设计模通过棉花来表达一种神秘感

空间配置分为三层:生活层、庭园层和人造与自然层;各空间的命名非常神圣。

 

 

 

学生|王乙欣

指导老师|何立智

作品名称|《电系1919-原日本海军凤山无线电信所景观设计》


日本海军凤山无线电信所于民国99年经文建会指定公告为国定古迹,该区域被划定为保存区与保存区兼公园使用。该地于日治时期建造,为日本三大无线电信所之一,历经四段历史时期,其特殊的圆形地景为现今仅存大规模之无线电信所之一。

其外圆的周围从过去日治时期的农田而后部分变为民国期间的眷村建筑,但整体之圆形地景依旧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在现阶段虽然以国定古迹的名义保存了下来,但整体古迹空间的导览系统与使用情形仍是欠佳的。

未来将以该区的历史背景、过去高雄埤塘储水系统、现今军事观光与自行车游程系统作为发展方向,并在保存历史与特殊地景的同时,亦能增强都市农园与现代之游憩系统之功能。


keys|国定古迹/保存区再利用/历史/特殊地景纹理

不仅投射了平面的辐射纹理,还在立面上形塑地形变化;整个设计主要围绕三个主题:内化历史文化、发展都市游憩以及再运用埤塘文化。


古迹保存区内,将各种历史上的空间元素进行叠合,得到新的空间形态

基地内的空间功能回应了开头提出的三大主题:历史文化方面,将摩斯电码融入到电报公园的设计中,以多样化的空间形态转述原貌→闲置→农用→亲近这一历史进程;埤塘文化方面,设计的多个水岸空间既可滞洪又可游玩;都市游憩方面,不同的自行车空间单元能带给游人丰富的骑行体验。


设计模主要采用3种颜色,比较素雅;红线的呈现能突出中央电塔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学生|林琬庭 林怡孜

指导老师|钟德颂

作品名称|《米仑制造 / 场所精神潜像与显影》


1995,Rem Koolhaas 提出「通属城市」(GenericCity)概念,系指「无差异、无特色而具秩序的城市环境。」清楚体现21世纪城市现况。复制再现的城市大量蔓延,加上数字科技与场所空间虚实交错,场域已经越来越不具体了!

 现代主义后,国际式样弥漫全球,台湾由北至南逐渐产生形式统一及符号再制的现象,或许是快速消费主义的介入,台湾与世界一同存在这个去文本、去脉络的后现代主义中。

 我们尝试发动一场属于当代场所精神的实验。

发展中的城市是否还存在不一样的选择?不去定义、不假设危机、不去救赎,对于城市真实脉络做文本分析、空间体验及实地访谈,一步步发现这些城市本质的潜像,最后对潜像加入显影剂彰显每一座城市都存在的场所精神。


keys|场所精神、空间影像、共时性

分步骤活化断裂空间:先设计三个空间节点,再通过步道及自行车道串联起来,以达到活化整个空间场域的目的。

 

从以上获奖作品中可见,闲置空间活化、都市空间再造、旅游度假规划、生态修复等都是景观系学生的热门选题。

 

03代表性作品

除了获奖作品以外,以下作品也对这些主题作出探讨,是这些分类之下的较具代表性的作品:

 

学生|陈渝文、郭家华

指导老师|伊志宗

作品名称|《人猫皱褶与空间翻转-新北市猴硐猫村街道景观再造计划》


街道的猫,角落的猫,都市化过程中的猫,随着城市的起伏而呼吸着,生存着,他们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足迹,到安静没有人去的地方躲藏,虽然环境较差,仍以找寻让自己开心之处。

生活中遇见的各种动物,不论是树枝上跳跃的麻雀、匍匐墙头的猫,这些只是在眼帘一闪而过的动物,也是生活空间的成员,虽然微小,依然是值得重视的使用者,发挥着塑造生态地景的作用。

以皱折来阐述动物行为对生活空间的扰动。人与动物的关系则跨接于领域化和皱折之间,既镶嵌于不同的地方纹理中,也可能促成新的纹理。


keys|动物皱/友善空间/街道景观

对场地进行的访谈与调查非常全面,基本涵盖了猫与不同利益团体的人类;从人类和猫的空间需求出发,整合出新的共融空间;用数据、图表及透视图说明各类人猫空间的使用情景。


在猴硐猫村里的故事线非常有趣


在猴硐猫村这个人猫紧密联系的空间内,可能发生于此的八个人猫互动的情景

 



学生|颜嘉仪 叶家均

指导老师|李丽雪

作品名称|《农工并存Innovative/restorative Landscape Design for Polluted Industrial-Agriculture Area.》

 

水五金产业在顶番婆地区兴起,但在其生产链中,「电镀」是具有高度污染的制程。当特定农业区上开始出现一间一间的工厂,其中不乏有土壤、水、空气污染等等问题,有不肖业者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出至灌溉渠道,农田因此受到污染,需要长期修复才能恢复土地原本样貌,当地农民及居民生产与生活环境受到很大的冲击。

 因此,利用植生修复土壤污染,营造花海区;针对水污染建置人工湿地净化;运用缓冲带降低空气污染,并营造出适合两栖、昆虫、鸟类的环境,提出环境教育课程并结合观光旅游。随着修复时间而变更的地景中,让彰化顶番婆地区的工厂、土地、当地居民三者间,可以和谐并存,同时也创造教育的价值。


keys|Browndfield、Restoration、Habitat


前期的工作做得很到位,特别是策略部分,针对5种空间类型提出全面的解决策略。分区计划也不局限于某个时间点,而是分了3个阶段进行。



手绘的透视图与其他毕设的电脑渲染图相比可谓一股清流,植栽设计做得非常细致。



以湿地为主导,里面的湿地形态极其多样,作者认为这种小册子的形式让展览后继续做装饰,不会直接被扔掉。

 

 


学生|黄冠凯、马瑄忆

指导老师|何立智

作品名称|LAYING 浪KANATAL 岛 X 金樽冲浪渡假村


台东金樽拥有丰富人文与自然资源,冲浪胜地、天然陆连岛地形等,而看似美好的表面,背后却藏着无数的隐忧,随着经济型态转变,当地渔港功能逐渐式微、小区人口流失,而今,金樽出现转机,政府逐渐重视冲浪产业的兴起,将金樽作为国际冲浪比赛地点,另外,看好当地潜力,积极推动活化港埠政策,将土地以BOT方式公告选商,最后由三井集团获得优先议价权。

 但冲浪产业与三井集团餐厅的引入势必为金樽小区原有生活带来考验,为使此转机融入当地而非造成当地冲突,我们将以景观人的角度,洞悉基地各用户需求,将其落实于各空间,并利用文化传递作为核心价值成为各空间的联系命脉。


keys|冲浪产业/三井餐厅/金樽小区


因为本身是度假村,空间类型比较丰富,包含用餐、展演、休闲、聚集等空间,也包含了几个冲浪特色空间。


环境模:高程变化明显的区域做环境模比较容易得到好效果,海岸边也尝试做出海浪的感觉,紧扣冲浪的主题。

 



学生|李昆翰 周立薇

指导老师|陈昭志

作品名称|《The-Way 台南铁路地下化都市生活廊道重整计划》


藉由铁路地下化,讨论都市缝合与公共空间组成。公园绿地、广场、邻里中心等公共空间凝聚了城市居民之间的种种社交活动,也塑造出市民的生活情境及都市生活的质量,随着都市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我们认为应该讨论空间背后的主体性,让不同使用者间更友善的活动。台南火车站地下化后,所空出的整体带状空间成为本设计的基地范围。在塑造都市开放空间的基本要素为——建立连续的人行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上的考虑,除了绿带与人行空间的串联外,周边空间机能也进行整合,进而将都市缝合之效益最大化。设计手法上,我们尝试结合基地的铁路意象及台南的文化意象,配合人的活动行为,创造出新的第三空间。


keys|公共空间/都市再造


用剖面来展现空间的多样性;空间单元用平面图、透视图及使用者活动来说明。

设计模只有两种色系,如果能区分地面和建筑物颜色应该可以把设计表达得更清楚

 

 


学生|庄潍忆、吴宇涵

指导老师|伊志宗

作品名称|《拾市-桃园市中坜区第六市场改造计划》

 

都市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因素的转变,造就许多空间跟不上时代发展而被遗忘,导致城市、乡镇中不断产生被忽略的空间,这些空间维持着老旧的样貌,却逐渐失去机能,也就形成「闲置空间」遍布在我们生活周遭。

 产业没落的同时,必然也会有逐渐兴起新型产业。二十世纪末以来,文创产业兴起,同时掀起青年创业的风潮,但文创产业以及青年创业通常缺乏得以发展的空间。而前述所提到的闲置空间正是都市中重要的资产,若能将闲置空间引导成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同时,旧空间也得到了重生的机会,在新旧产业交替中,让被淘汰的空间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创造空间的新生命。


keys|市场改造 /闲置空间/复合空间

在市场里引入的新型空间都用空间活化、特色经营、经济价值、就业机会、文化艺术、环境教育六个指标来衡量。

 

设计模还是一如既往的素

 

市场内的不同空间单元,这种表现形式在本届作品中算是比较多彩的。

 



学生|林谊婷

指导老师|吴佩玲

作品名称|《走入•驿兰城:宜兰旧城区街道绿网计划》


街道通常是我们对城市初次认识的媒介,也是最初能感受到地方特色的场域。随着居住环境与生活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宽的车道,快速通行的车辆,与隐没在临停车辆、杂物所限缩的人行空间,这些导致街道仅剩快速通行与连接各地的功能,在街道漫步所带来的城市感知体验逐渐被人忽视。

 而保有慢活步调的宜兰也逐渐受观光热潮改变,其中曾是宜兰最繁荣的宜兰城,曾是以绿意、河川围绕的「九芎城」,各地都要进城贸易,使各个街道都曾拥有百工匠艺、人潮聚集的市街景象,但也因产业演替、时代变迁、交通改革等现代需求逐渐被改变,旧城街道被快速来往的车辆所覆盖,宜兰旧城成了交通来往的过站。

 因此透过迭图分析、规划设计的方式,提出具有在地特色的街道设计,能适应宜兰环境特色、展现人文历史的「宜兰街道」,并以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绿色交通串联形成旧城街道绿色网络,过滤快速通行的车辆,让人走入宜兰旧城之中,感受在城市中漫步游走的空间感知。


keys|宜兰街道/旧城文化/漫步网络

改造前后的平面图对比非常直观,后面附上的小轴测图也让人感觉到空间真的活起来了。

由于大部分是直线型空间,涉及到街道设计的景观模型容易给人千篇一律的观感,但在模型后插入现场的照片就立刻生动了起来。

 

 04表现特色

今年东海景观的图面表现在统一的风格中出现了多元的尝试,不同于传统景观图面的绿意盎然、一片蓝海的很“景观”的配色,有人选用简洁的黑白灰线稿,有人选用明快鲜艳的配色;不同于写实的效果图,插画风、拼贴风、手绘风等都是大家尝试的方向。

 

学生|小仓和

指导老师|伊志宗

作品名称|《虎尾糖厂宿舍群空间再造景观规划设计》


效果图采用简单的体块+明快的配色,在表达空间关系的同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学生|许瑾文

指导老师|原友兰

作品名称|行走地景-岛屿上最后的海岸线The closest way to read the land - Last coastline without highway

较大尺度的线性空间,用线条+图标来表示即可一目了然。沿路的各停留点的透视图虽然简单,但也能表达出场地主要特征。

 



学生|张晶华

指导老师|伊志宗

作品名称|《漫游Errantry》

点、线、色块的形式呈现平面图,类似figure ground的简洁感。

 



学生|朱亭諠、曾钰芳

指导老师|原友兰

作品名称|寻找九芎城—宜兰旧城区失落空间再造

人在宜兰城内游走时所经历的寻找、漫游、发现的心境及其对应的空间类型。

 


笔者认为毕业设计的核心,也是其与大一大二大三设计的区别,就在于整个设计的逻辑链条:从前期准备(特定议题到基地选址或反之),到各类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历史脉络、图底分析、使用状况等),再到概念的提炼与转化,最后落到设计上,每一步都需要紧密联系,要能自圆其说,这也是许多老师、设计师在评图时特别在意,有时甚至恨铁不成钢的一个重点。我自己在看展时,总会被传统景观图面(分析图、平立剖面、透视图等)以外的内容吸引,因为觉得那才是最具特色的且最能体现作者思考的部分,以下是我觉得有趣的一些图表:


学生|汪靖芳

指导老师|黄章展

作品名称|《城市亲生命网络-冈山区都市地区亲生命城市规划设计》

按照BAF生境面积计算公式,来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并以不同的生态权数为依据,分出三级亲生命环境,这种科学精密的计算是本次展览中比较少见的分析形式。



 

学生|郑榆

指导老师|黄章展

作品名称|《映像派—瓦磘沟流域规划设计》

从规划的尺度入手,提出了环环相扣的总目标,将河道分段并引入人类在不同阶段对自然的看法来作为该段主要的空间形态;与大部分的水岸类、生态类作品类似,分阶段呈现设计后的效果。

 

 


学生|张贝瑜 林季莹

指导老师|黄宜瑜

作品名称|《Stray X Stay 游荡动物与城市共融—以台中市黎明小区为例》

流浪动物是近年比较热门的一个主题,这个作品从社区中现存的不同空间形态出发,加上其中包含的形状、活性、机能等特点,形成新的五个空间分区。

 


 

学生|蔡凯婷

作品名称|Urban decay 果贸社区的衰变与未来 人本栖所重塑

 


人本交通、儿童游乐、聚集方式、娱乐活动四个分类下共26种空间为衰败的社区注入活力。

 



学生|蔡文娟 陈玟谕

指导老师|黄宜瑜

作品名称|《Strangers in flow 海上漂流者》

空间转化的每个步骤都紧密联系且易于理解;六种异文化让空间更加丰富多元。

 

 

可以看出,今年很多组的作品都用了大量的小分析图:有的演绎概念发展过程,有的说明空间构成,有的体现空间功能,有的展现空间变化……虽然前几年的作品中也有这类一系列的分析图元素,但所占比例不大,今年很多作品的分析图占了整个图板的1/3甚至1/4。

至于模型方面,今年所有作品的模型风格非常统一,大概是因为大家在系馆一起赶模型,风格互相借鉴,材料互相借用。底图、建筑、构筑物等都是白卡纸、灰卡纸、牛皮纸等材料;树也比较简洁,多采用未染色的海绵或丝瓜布来呈现,也有部分作品用多层纸片叠合的方式来做树,不同于以往铁丝+绿色树粉的写实组合,也别有一番风情。


不难发现,很多展位都堆满了亲朋好友送来的礼物(主要是酒),这可以说是台湾景观系的毕业展的特色之一。有人说是因为“送酒”与是“送旧”谐音,但更多人是为了庆祝毕业,忘却赶毕设的劳累,以及犒劳在景观系辛苦了四年的自己(还有自己的肝)。但这种形式几乎每年都会遭受少数人的批评,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样会让展位看起来像祭祀台,也有人认为过多的礼物会夺走展品的风采(比如每年都有损友送作者大南瓜大西瓜,或者大型毛绒玩具之类的)。不过大家还是照样这么下去,毕竟毕业展的时光只有一次,当然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啦!

 


参考资料:

1.尚未计划- 2019 东海景观34届毕业设计展 https://www.facebook.com/THULA34/

2.2019 东海景观34届毕业设计展 https://www.instagram.com/_thu_34landscape/

3.东海大学景观学系 http://la.thu.edu.tw/?locale=zh_tw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同济大学2019建筑下毕业展
中国美院建筑艺术|景观设计|城市设计2019毕业展
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建筑系研究生2019毕业展
香港大学HKU建筑系2019毕业展
库伯联盟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2019研究生毕业展
爱丁堡大学ECA建筑系2019毕业展
四川美术学院景观艺术2019毕业展
香港中文大学CUHK建筑系2019毕业展
哥伦比亚大学GSAPP建筑系2019毕业展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2019本科生毕业展
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春季2019毕业展
香港中文大学CUHK建筑系2019毕业展
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研究生2018毕业展
英国RIBA主席奖优秀建筑设计作品展
墨尔本大学MSD建筑学院2018年下半年展(上)
墨尔本大学MSD建筑学院2018年下半年展(中)
墨尔本大学MSD建筑学院2018年下半年展(下)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IT2018下半年建筑设计展

武藏野美术大学MAU建筑学2018毕业设计展

伦敦大学学院UCL Bartlett 2018 B-Pro毕业展

2018代尔夫特理工大学ARGUS优秀作品展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建筑与城市设计2018毕业展

中央美院2018建筑学院作品展

RCA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系2018毕业展

伦敦大学学院UCL Bartlett 2018毕业展

墨尔本大学MSD建筑学院2018年上半年展

巴斯大学建筑系2018毕业展

威斯敏斯特大学建筑学院2018毕业展

香港大学HKU建筑系2018年毕业展

RMIT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建筑系2018上半年展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8毕业展

利物浦大学建筑系2018毕业展

诺丁汉大学建筑系2018毕业展

同济大学建筑系本科生2018毕业展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建筑联盟学院2018毕业展

USC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2018毕业展

广州美术学院2018建筑系本科毕业展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18年环艺建筑毕业展

爱丁堡大学2018建筑毕业展

中国美院2018建筑艺术学院城市设计系毕业展

2018中央美院建筑学院本科毕业展



UDL邀请各大院校进行毕业展投稿。

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添加小编微信yzx1180进行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