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迈瑞的现在和未来
前段时间挨个分析了一下IVD领域四大巨头罗雅丹西,然后就想着从国际回到国内,也聊一下本土有代表性的医疗器械公司。
国际的头部医疗器械企业,和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个最明显的差别在于发展的历史。国外的头部医疗器械公司,往往都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而国内基本都是三十年左右。
在分析的过程中,我感觉国外的公司和国内的公司差别也还是挺大的,国外的公司因为历史比较久,经历的时代更迭也多,发展过程中的起起伏伏也多,领导人大都换了五六代甚至十几代了,而这些领导人的更替也增加了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这些问题也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即将遇到的。
医疗器械企业大部分创始人是在三十岁左右开始创业的,像李西廷这样四十岁才开始创业已经算比较晚了。大部分创始人作为企业的第一代领导人,会带领企业三十年左右,像李西廷已经72岁了,带领迈瑞走了31年,依然没有退休。
截止到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迈瑞医疗的最新市值为3796.15亿元,以当前的汇率计算,也就是549.58亿美元。为了方便对比,我也列举几个国外的医疗器械公司市值,数据是去年六月的,仅供参考。联合健康(UNITEDHEALTH GRP)市值4800亿美元,强生(JOHNSON&JOHNSON)市值4660亿美元,罗氏(ROCHE HLDGGENUS)市值3260亿美元,辉瑞(PFIZER INC)市值2920亿美元,艾伯维(ABBVIE INC)市值2860亿美元。
迈瑞距离高峰期的6000亿元市值,已经跌去了36.73%,不过比起大部分医疗器械上市公司股价动辄50%以上的波动,已经算是很坚挺了。但是比起国际头部医疗器械企业的市值,迈瑞还是差了一个数量级。2022年全球市值百强上市公司中,医疗保健行业企业一共有16家,其中排名第16的安进(AMGEN INC)市值为1350亿美元。相比较而言,迈瑞依然有较大差距。
在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中,迈瑞又有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市值是排名第二的新产业的8.13倍,是排名第二命到第十名市值总和的1.35倍。迈瑞如何形成的今天在医疗行业的统治地位,在我前天的文章迈瑞医疗成长史1991~2022,和昨天的文章我眼中的迈瑞创始人李西廷,这两篇文章中可窥见一斑。
时代的每一粒尘埃,落在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迈瑞成立于1991年,新产业1995年,乐普医疗成立于1999年,安图生物成立于1998年,鱼跃医疗成立于1998年,欧普康视成立于2000年,健帆生物成立于1989年,九安医疗成立于1995年,达安基因成立于1988年。看到规律没有?这些头部的医疗器械公司成立的时间都非常集中,这是时代的趋势,赶上了就赶上了,赶不上可能就永远追不上了。
当然,仅仅是赶上了还不够,你需要在具备对应的资源和能力的时候赶上,这个时代的机遇才真正属于你。所以你如果进一步分析,会发现不同领域的头部公司创业者,连出生的年代都非常集中。什么意思?你只有生对了时间,这个时代的机遇才和你有关系,生早了,你年龄还太小,阅历还不够,赶上了也抓不住。生晚了,你年龄大了,干不动了,也没有精力去抓了。
1986年,中科院在深圳与美国上市公司Analogic成立了中国医疗器械领域首家合资企业——深圳安科高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安科”)。第二年,李西廷被中科院“调干”深圳安科,成为公司技术骨干,同时担任办公室主任一职。
1991年3月6日,40岁的李西廷、29岁的徐航、30岁的成明和等人一起创办了迈瑞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这也是今天迈瑞医疗的前身,注册资本200万港元。徐航是清华大学计算机学士、电机工程系硕士,曾任深圳安科超声部经理。成明和是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学士和硕士。
所以什么叫赶上了?时间对了,人对了,事也就对了。巴菲特在股东信中提过一个说法,好的生意模式比好的管理者更重要。一流的管理者,也拯救不了烂生意。所以选择确实是大于努力的,这个选择包括行业、时机、人,等等。
李西廷:也不是说没有计划,我的计划是尽快培养年轻人。国外的公司换了CEO、董事长,一切照常,国内的企业不一样,有自己的特性。公司是我一手带过来的,可能我说错了,大家也就认了,你的年龄、阅历都在这。当然我说的大部分可能都是对的,要不然迈瑞也走不到现在。如果一个年轻人上来,意见不统一,谁服谁?这是最大的问题,其他都不是问题了。现在年轻人对市场、产品和企业文化的理解都没有问题,他们的奋斗精神、社会阅历也不比上一代差。我最怕的是,假如思路不统一,导致事情执行不下去,对公司经营质量、企业员工斗志造成影响,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如果突破了,我5年前就可以退休了。应该说,这是中国文化中比较落后的部分,太依赖个人,是国内企业的共性。如何把交接的事情做好,对迈瑞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迈瑞现在才30年,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所以迈瑞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其实也是大部分国内头部医疗器械公司共同面对的问题,一代创业者在经历三十年的市场开拓后,如何将接力棒平稳的交接给下一任领导人,无论下一代领导人是家族二代还是职业经理人,对于企业本身都将是巨大的挑战。
李西廷称,当前医疗器械各细分领域,输注泵、冠脉支架、生化试剂、灯床塔、监护仪等产品已基本完成进口替代,血球、麻醉机、呼吸机、超声、大型影像设备等领域已完成技术突破但未完成进口替代,而在骨科关节、化学发光、放疗、透析、内窥镜等领域,还未完成技术突破。
2018年中国一、二、三类医疗器械企业分别有9189家、7513家和1997家,行业总体呈现小、散、乱、多的状况,浪费资源严重,价格战盛行。对比行业集中度,中国前20位的医械企业行业集中度2017年达到14.2%,远低于54.9%这一全球数据。目前,高端医疗仪器市场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占绝对优势,市场占有率在70%~80%,国产大概占20%。
来源:《新增点:全球变局下中国经济的增长路径》,管清友、王小鲁、周小川
可以说李西廷对于迈瑞未来的发展认知是相当清晰的,李西廷在2019年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曾说过,“我们的十年目标是希望能够进入全球医疗器械供应商的前20名;更长的目标是要进入全球前10名,实现全球医院的监护仪基本上是迈瑞医疗的。希望中国能够成为医疗仪器研发生产的一个高地。”如果真的能按他预想的思路,坚定地走下去,我想这个目标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你会发现03年的非典,2020年的新冠,都帮一些有准备的医疗器械企业实现了大的跳跃。在谈及新冠疫情对迈瑞医疗的影响时,李西廷曾直言疫情让迈瑞品牌海外发展至少提前五年。
所以迈瑞是否还能将当前正确的战略坚定地执行下去,未来是否还会出现类似新冠这样的发展机遇,李西廷是否可以顺利完成领导人的交接,这些都是迈瑞医疗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就我个人来看,我对迈瑞德发展持乐观态度,它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也形成了强大的文化,最重要的是,医疗这个行业有其特殊性,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都有着极强的技术壁垒,一旦优势建立,就难以被替代,这也是医疗行业并购流行的原因,而且并购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业务协同性,很容易形成良性循环。
无疑,迈瑞已经走在了正确的发展轨道上了,凭着惯性往前走十年问题也不是太大,但是想要真正站在世界的舞台,和这些头部的国际医疗器械企业对话,迈瑞还需要有新的突破,这种突破注定是要由下一代领导人的智慧和魄力造就的。
CACLP体外诊断资讯,2022全球市值百强上市公司名单出炉 !罗氏、赛默飞、丹纳赫、雅培等企业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