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把耶稣的受难局限于罪恶和死亡:德里奥修女的圣周反省和我的读后感

韩清平 清平思域 2022-10-19

按:如下是德里奥修女日前为圣周撰写的一篇反省短文(翻译:樵),读后引发了我的一些感想和思考,在此一并刊出,和大家分享共勉! 

我们已进入圣周——耶稣生命最后的日子。这是充满了黑暗、痛苦、误解和拒绝的日子。我们都知道耶稣大声呼号“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了我?”(马尔谷福音15:34),并且他意识到只有经历了死亡,他才真正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耶稣生命的最后几天里发生的种种事件都充满了奥秘。我们知道,如果我们要跟随耶稣,我们也都会遇到我们自己的十字架。我们受的教育是“痛苦与罪有关;与耶稣结合可以使我们进入新的生活。”但是,对于耶稣迈向死亡的那些最后的日子,是否存在另一种解读呢?将耶稣的受难局限于罪恶和死亡我们是否错过了生活更深层次的维度?

瑞士著名心理分析学专家荣格(Carl Jung)从人的角度,对作为人类生命核心代表的耶稣基督做了深入分析。根据荣格的说法,人与神的关系植根于潜意识,而潜意识是意识和意义的基础。天主是存在的基础。真正的宗教能激发人本能的神圣感,在人的潜意识中工作。对神的意识只能来源于人自己的内在存在。历史的深层意义在于:天主和人——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在人的意识中结合。这一历史进程对神圣基础和人类意识都具有救赎性。认可耶稣是真天主也是真人,是对个体化的过程获得了充分意识的过程的描述。在这过程中,神性通过其自我在神源中的转化,获得其人性的圆满。在道成肉身中,天主有了意识,并在人类定向进化中完成了。

将荣格的洞察力带到圣周的事件中,我们看到,耶稣在他的生命中完全意识到天主,且完全接受人性经验中的痛苦和黑暗。只有进入“痛苦和拒绝”所带来的黑暗,耶稣才能完全知道(从而揭示)天主之爱的深度。因为虔敬生命的圆满,要求潜意识领域——在那里存在着伤痛、苦难和拒绝所带来的黑暗——达到有意识接受的水平。只有这样,自我才会从小我中解脱出来,并与天主完全结合。耶稣的虔敬不是体现在他的仁慈与正义的人性工作中,而是体现在他的爱的极度痛苦中。因为爱真的需要一个人面对另一个人变得脆弱,才能达到完整。

耶稣的“是”,就像玛利亚的“是”一样,反映了对天主临在的深刻意识,这正是内在生命的来源。天主寻求在我们内合一成为整体,但这种整体需要小我的死亡和自我在天主内的重生。我们可以说,潜意识是天主空虚自我到达人性脆弱的极限。天主与我们一起遭受生命的冲突和悲剧,因为天主渴望生命合一成为整体,渴望我们对祂爱的回应。如果基督信仰的天主是牺牲之爱的天主,那么通向生命圆满的产痛,就是造物主的产痛。自足不匮天主会因而创造,因为爱渴望结合渴望与对立者和解,渴望合一完整自足却又渴望的话就是自相矛盾的基督的爱是牺牲的爱,它体现了与天主和解的死亡-痛苦。黑暗不是光的相反,而是光的圆满,只有像耶稣那样拥抱我们生命的黑暗,天主才可以来到我们内心,成为世上的光。

圣周的种种事件不应沦为一部反复重新上演的戏剧,而必须作为我们最深刻的现实来接受。如果我们想要寻求生命的圆满,那么我们必要经历死亡。我们被召唤去经受的死亡死于分离死于分离的自我走向完整。如果我们真的渴望与天主相结合的爱,我们就必须接受我们的黑暗和其它,视其为我们人生旅程的一部分。这就是在我们每个人内的“基督故事”。

存在主义哲学家伯纳德·博伦(Bernard J. Boelen)称个人危机是一种崩溃和突破,是一种受限的危机。身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转变事件揭示了这些限制。一个人会经历转折点的痛苦,从以行动为导向的存在——主要是关心建立自我、生活成功、行动——转为以存在为导向的存在,一个人的使命不再存在于一个人的成就中,而是在于你是谁。博伦认为,对一个人的有限最终说是对整体的成熟性打开大门的必要条件,永远不是一个既成事实,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生命的完整呈现是一种指向更深层次生活的持续死亡,从一个存在危机过渡到另一个存在危机——走向更大的开放。

因此,危机,包括耶稣受难的危机,并不是由于不幸遭遇而导致的非凡时刻,而是耶稣对存在的动态开放的一部分。存在性危机所固有的痛苦是创造过程固有的痛苦:和解的痛苦、接受的痛苦和放手的痛苦,所有这些都植根于天主动态的爱的痛苦。如果人类的痛苦让人敞开心扉,将心交给天主渴望的心,人类的痛苦就会变得富有创造力。这种痛苦是救赎的,因为承认自己的有限的痛苦使人获得自由——一种投入生命自身的拥抱的释放。在承认我们的有限时,我们跨越了自己的贫乏;我们变得像孩子;我们允许小我向真我投降;钉十字架者(小我)拥抱被钉十字架者(真正的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迈向天主生命的圆满。正如文都辣(Bonaventure)所写的:除了通过被钉十字架的燃烧的爱之外,没有别的道路。”天主是爱情成熟的动态过程。用芭芭拉·菲安德(Barbara Fiand)的话来说:在牺牲的爱中,我们正在成为神圣的。

 读后感

一、通读德里奥修女的这篇圣周反省,让我想起一百年前德日进神父关于“原罪论”所写的两篇短文——当然也是给他带来“麻烦”的开始。

众所周知,传统的“原罪论”认为,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导致天主发怒而将他们逐出乐园,不但自己受苦,还要殃及包括2021年的你我他/她。正如有四百多年历史的《要理问答》接下来所教导的那样,问:“天主见人受了原罪的害,有没有发慈悲的心?”答:“大发慈悲的心,当时就许下要救赎人类,使人再得升天堂的盼望”……而天主从罪恶和死亡中救赎人类的方法和途径就是派遣其圣子降生成人,受苦受难,死而复活。也正因此,复活子夜的《复活宣报》会高唱说“多么幸运的罪啊!你竟然为我们赚得了一位救世主。看来,亚当的罪过很有必要……”

作为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和神学家的德日进认为,我们传统的“原罪论”,也就是建立在《创世纪》第三章文字故事上的神学思想,不但不符合“宇宙生成和演化的科学事实”,更是对依然在同时“创造”、“救赎”、“圣化”宇宙万物的天主大爱的误解。只要稍有理性思辨的人就会意识到,如果把我们所面对和遭遇的痛苦与死亡,都归咎于天主对“原罪”和“本罪”的惩罚,不但“自相矛盾”,而且“于情于理都不通”。相反,如果我们将这一切放在“过程中”(也就是德日进用拉丁文in fiere,英文的in process),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召叫、引领、陪伴我们向上、向前,走向奥迈加点的天主——背着十字架走向加尔瓦略山的真义就在于此,正如他在《神的氛围》第三章中特别阐释的那样!

二、德里奥在最后两段对“受限的危机”和“转变”所做的反省,让我想起不久前看过的理查德·洛尔(Richard Rohr)神父的大作“Falling Upward”(直译“摔上去”或“向上摔”,已经在台湾出版的中文版译名为《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洛尔所阐述的正就是这一由“危”转“机”的过程:前半生(年龄因人而异),我们基本忙于为自己打造一个“容器”(container),但不论是遇到了挫折还是因上天的光照,突然觉悟了生命的另一个更大、更广的幅度,一个人才会开始转向“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才会正确理解耶稣反复说过的这段话:“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因为谁若愿意救自己的性命(*小我),必要丧失性命(*真我);但谁若为我的缘故,丧失自己的性命,必要获得性命。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或者,人还能拿什么作为自己灵魂的代价?”(玛10:34-39,16:24-26;谷8:35;路9:24,17:33;若12:25)

英雄所见略同:和德里奥一样,洛尔的书在一开始,就引用了荣格的这几句名言作为开场白:“一个人不能按照生命在早晨时的计划过生命的下午,因为在早上伟大的在傍晚将不再重要,而在早晨真实的,到傍晚会成为一个谎言”; “一生的特权是成为真正的自己”;“用语言和概念描述的天主都不是天主”。

走笔至此,我不得不说,在今日许多“慕道班”甚至神学院中,依然在讲授的诸如“圣事论”、“基督论”、“教会论”等等,基本都是从上述“原罪论”的基础上一层层建立起来的“系统神学”。时至今日,很多人,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氛围中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早已经无法从这些“系统神学”中得到令他们信服并满意的灵性食粮,而要么选择离开教会信仰,要么干脆得过且过,我们还只是重复着几百年前就编写和印制好了的“要理问答”式的“系统神学”,同时又时不时地发出几句“人心不古”的尴尬感叹,我就不知道到底谁更不幸、更可怜?

如果一百年前的教会尚无法理解德日进的超前思想,情有可原,但如果在今天已经步入人工智能、探索火星的时代,我们还要轻描淡写地忽略甚至封杀诸如德里奥修女和洛尔神父这样深邃的教会神学和灵修学家,那就太对不起“一直创造、救赎、圣化并召叫、引领、陪伴我们向上、向前,走向奥迈加点”的天主了……

 

推荐阅读:

十字架的奥秘不是偶然存在的:教宗方济各圣周四圣油弥撒的的讲道全文

德里奥修女:天主的爱是“无力的”爱

洛尔神父:任何语言都不足以描述神的奥秘

是时候让基督信仰升级为“宇宙版”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