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洛尔神父: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中正确认知“世界末日”

韩清平 清平思域 2022-04-23

这是洛尔神父(Richard Rohr)近期在新冠疫情依然蔓延全球的背景下,对圣经中的“末日”概念所做的神学与灵修反省(翻译:樵)!

通读洛尔的反省,我们不难明白,圣经中所谓的“末日”并非就是指“世界的完全毁灭,而是提醒我们“改变”或说“迎接一个新的未来”,它不是天主/上帝/神对人的惩罚和打击,而是邀请、敦促我们向上、向前走向在祂内的圆满——如同德日进神父所说的奥迈加点!如果我们不从这一角度来理解“末日”,也不希望改变和更新,我们其实已经走入了“末日”——穷途末路——不论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还是宗教!

记得教宗方济各在去年就说过,新冠疫情过后,我们要么变得更好,要么变得更糟!我想我们每个人也该朝着这样的思路去“默观”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为了迎接一个更好、更符合“起初就有并藉着祂而造生万物的圣言/道”的世界、教会、人生,我们必须要把什么先彻底埋葬到“坟墓”中去?


去年4月,合一之召机构邀请我分享从新冠肺炎病毒大流行中学到什么。我知道这可能有风险,但我感到强烈的推动,想要谈谈被严重误解的圣经中世界末日的含义。以下是部分对话: 


世界末日的意义是拉开面纱、揭示真实。它使用双曲线图像,星星从天上坠下,月亮变成了血红色。最接近此场景的描述出自当代科幻小说: 在书中,你会突然置身于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你过去所认为的“正常”在这个世界已经不适用了。这简直就是在描述新冠肺炎大流行事件啊! 
请正确地接听到这个词——它意味着震惊:这是一个世界末日的事件,在我们有生之年发生了,让我们完全失去控制。我们急切地想要重新掌控局面,于是便拒绝戴口罩、拒绝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以为这样便可以重回正常生活。但我想,人们现在以一种新的方式知道了人类不能完全控制。

 

三部对观福音的有关末世的章节中都有相似的揭示:

玛窦福音第24:8节,到处有战争瘟疫和地震等灾难,“但这一切只是痛苦的开始。” ——末世是为了出生而不是为了死亡。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把这段读经当作是一种威胁。显然,并不是。任何扰乱我们正常生活的事情对自我而言都是威胁,然而从大局来看,并非如此。

路加福音21章,耶稣在描述灾难时说:“你们的坚忍将保全你们的灵魂。”——崩溃瓦解是为了重生更新,而不是为了惩罚。

马尔谷福音13章,耶稣在最后一段说了四次“保持醒悟”(马尔谷13:32-37)。换言之,“吸取必须吸取的教训。” ——末日指着一切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物说,“没有一件事是理所当然的。” 

一个“世界末日”事件总是以一种激进的方式颠覆我们的想象力、重塑现实。 

如果我们理解了末日文学,便会对理解历史大有帮助。末日并不意味用恐惧打击我们,或是掷给我们一次激进的重新安排。末日不是世界的终结,末日只是我们所创造的众多小世界的终结。在《若望默示录》中,若望试图描述当一切都崩溃时的感觉——不是受到威胁,而是受到邀请,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深度。末日是唤醒人们回到真实的、持久的、重要的事情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它给严肃的读者呈现了一个伟大的思索 “如果......该怎么办呢?” 

最好的回应就是结束与现实的斗争,用祈祷欢迎改变的到来,积极主动地投入改变、从中受益。对“改变”说:“来吧,你是什么?把你想教授给我的都教授给我吧。”有意思的是,接受改变,可以促使我们思索“如果......该怎么办呢?”而拒绝改变,我们就会陷入消极的过去。


过去一年如同世界末日,尽管不一定是我们想象中那样的末日。我记得去年秋天,“行动与默观中心”(Center for Action and Contemplation)的老师们第一次和我谈论2021年每日冥想主题。当时,新冠肺炎病毒已经肆虐了7个月,保持社交距离和居家自我隔离已成常态、丑态迭出的总统竞选活动如火如荼......于是,我半开玩笑地建议把“世界末日”作为冥想主题。老师们竟认真考虑了这一提议,并将“世界末日”的深层含义用更易被人理解的“揭示时刻”一词表达,作为2021年冥想主题。 

对很多人来说,“世界末日”(apocalypse)一词让人联想到狂喜、恐惧、复仇、暴力、排他的宗教。虽然可能有些过分的判断,但西方基督宗教倾向于这样的信仰。尽管“世界末日”这一表述被滥用了,我却相信世界末日的圣经意义是“一个有益于我们的、最终充满希望的信仰”。 

了解apocalypse(世界末日)一词的词源有助于我们的理解:kaluptein 是希腊词“覆盖”的意思,apo是“打开”的意思,所以apokaluptein( apocalypse)意为将覆盖物揭开。虽然如今我们主要采用“apocalypse”一词中破坏或威胁的含义,但在其原始语境中,apocalypse只是表示“揭示新事物”。为了揭示新事物,我们必须把旧事物移除。 

我在我的 《渴望爱情》一书中,以尼尔·唐纳德·沃尔什(Neale Donald Walsch)以下这些充满诗意的话开头,很恰当地表达了这个意思:

渴望”一种新方法并不能“产生”新方法。只有结束”旧方法,才能“开始”新方法。你无法抱着旧的不放的同时宣称你要新的。旧的会抗拒新的反对新的会谴责新的。只有一种做法可以请进新的,那就是为让出空间

 

末日文学就是这条思路。它通过清除旧的想法、旧的故事、旧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为新的事物腾出空间,特别是当我们对“旧有”过于依恋的时候。在犹太教和基督宗教经文中,关于世界末日的描述语言,目的都是要撼动人们对赖以生存的传统智慧和技巧的依恋。 

不要把把末日文学和预言文学混为一谈。它们的作用截然不同。末日文学通过呈现一个完全不同的宇宙来解构剖析这个被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世界,类似于一部优秀小说或是科幻电影为我们带来的思索。佛教的《心经》说:“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 谛,菩提萨婆诃”(意思是“去吧,去吧,大家都过去吧,到达智慧解脱的彼岸”)。为重建和平正义的新愿景让出空间,这正是先知的任务。是的,先知也做了大量的解构剖析工作,为的是要在思想和灵魂内打扫出空间,迎入新愿景、发展、希望,和一个由天主而非恐惧主宰的未来。 

 

更多洛尔神父的灵修智慧:

洛尔神父:“天人合一”靠的不是“人的完美”

洛尔神父:从基督信仰看“活在当下”的意义

洛尔神父:人类(包括宗教人士)为什么喜欢找“替罪羊”?

洛尔神父:我们和耶稣对待确信偏差的区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