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会革新路途上的新冲突:德国教会Vs.教廷

韩清平 清平思域 2022-10-18

少有历史知识的人都不会否认,任何传统和体制的变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宗教信仰。

这两天,在天主教会的革新路途上出现的这档子事情再次说明了这一点——

昨天21日,圣座新闻室在一份没有签名的“声明”中措辞可以说有些强硬地对正在德国教会内进行的“Synodal Way”(德语是Der Synodale Weg,我勉强翻译为“众议精神道路”)踩了“刹车”。

这份声明这样写说:“为了捍卫天主子民的自由及主教行使的牧职,似乎有必要阐明,在德国的‘众议精神道路’无权要求主教和信众采取新的治理方式和信理及道德上的新作法。在普世教会层级达成一致的意见前,在教区启动新的正式架构或信理是不合法的,有可能伤害教会共融,威胁教会的合一。”

该声明也引用了教宗方济各之前写给在德国教会的一封信中的这些话:“普世教会居住在地方教会内,并赖地方教会而获得滋养;同样地,地方教会居住在普世教会内,在普世教会内昌盛繁荣,并赖普世教会而获得滋养。地方教会假若离开整个教会奥体,必定会日渐衰弱、腐坏、死亡。因此,务必确保与教会整个奥体的共融始终活泼且实际有效。”

最后,该声明又说:“为此,我们祈愿在德国的地方教会进程中的提案,能汇集到普世教会正在走的世界主教会议进程里,好能互相充实,做出合一的见证。教会奥体借此合一,展现出她对主基督的忠贞。”

也许有人看了这些文字会有点迷惑,不明白此声明的用意何在,那就建议你先浏览一下这篇小文,好能明白背景原因看来,二十一世纪的“宗教改革”真的从德国开始了……

如果这声明是一百年前,甚至五十年前由圣座相关部门发出的,也许德国教会现在就要赴罗马“负荆请罪”了,但在2022年的今天,特别是教宗方济各也在推动教会革新的时候,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这不,现任德国主教团团长、里姆博格教区主教乔治-巴卿(Georg Bätzing of Limburg)当天便做出了公开回应。虽然他在开头和结尾尽量“礼貌客气”地表达了感谢和愿望外,其它部分不难看出他的不满和怨怼。在他的公开信中,他这样写道:


我们不厌其烦地强调,德国教不会走“特别的德国道路”。然而,我们认为我们有责任清楚说明我们认为哪些地方需要作出改变。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已经感觉到,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和在世界范围内的都是相似的……自从“众议精神之路”开始以来,其委员会一直努力寻找与罗马有关部门直接沟通的途径。我们认为,这将是进行这种澄清的适当地方。不幸的是,该委员会至今没有被邀请参加讨论。我们对尚未进行这种直接联系感到遗憾和不满。在我们的理解中,一个有众议精神的教会不是这样的!这也适用于今天的沟通方式,这是一个令我们感到惊讶的原因。在教会内的沟通,如果发表的声明连签名都没有,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教宗和九位枢机主教参议会,用九年时间起草、修改、公布了最新的宗座宪章《你们去传福音吧》,其革新力度前所未有)

问题基本清楚了:圣座的声明在告诉德国教会,你们的“众议精神之路”有些走得太快、太急甚至太偏了,有在普世教会内带来分裂的危险,是需要刹车了。但在德国教会,起码是在大多数的“德国天主教徒中央委员会”(简写为ZdK)成员和德国主教们看来,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和所指出的革新方案,实际也代表了世界其他地方教会的问题和心声,只是教廷并没有给他们解释和澄清的机会,所以产生了这样大的“误会”甚至“冲突”。
走笔至此,我一方面又一次发出如上旧文链接显示的“看来,二十一世纪的‘宗教改革’真的从德国开始了”这句老调重弹的话,另一方面也真的有些同情巴卿主教的不满:是啊,这么重要的声明,怎么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人或部门的签名盖章呢?没有签名盖章也可以理解,此前难道就没有和德国主教团及Zdk有过正式的沟通商谈吗?
不论怎么说,由圣座新闻室发出的声明,应该是获得教宗点头许可的,就像去年由信理部签发的关于“不能祝福同性结合”的声明,但从语气和语风看,又不像教宗方济各的一贯作风。所以,我觉得这事儿不会就此打住,应该还会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包括教宗本人的反应。他即将开始对加拿大的牧灵访问,也许在来去的飞机上就会谈到这件事。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希望历史能告诉我们一些可以借鉴的智慧:1517年前的马丁路德,只希望能通过辩论和写作来质疑当时教廷的一些做法,也希望能纠正失控的“赎罪券”错误,但没想到最后得到的只是教宗良十世的严词拒斥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审判。我们都知道最后的结果是如何演变的……
2022年的今天,除了少数坚定的传统捍卫者(在我看来基本都是把眼睛和耳朵闭塞了不看现实状况且希望维护个人和所在小圈子利益的人),包括教宗方济各和各地正在进行中的“众议精神之路”的教会团体,都一致认同革新是唯一出路。但具体如何革、怎么新却不见得能很容易达成一致意见。正因如此,学会耐心沟通聆听、开放理解、求同存异乃成功的关键——而这正是“众议精神”(synodal)这个词希望实现的目标!
祈愿这次介于德国教会和教廷之间的小“冲突”能变成“不打不相识”的开始!

推荐其它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