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考虑配置美股
但最近读到的一个数据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过去 20 多年里,美股标普 500 的年化收益和 A 股万得全 A 年化收益是差不多的,都是大约 10%。但是,如果同时配置美股和 A 股并定期再平衡,能拿到的收益比两者单独持有都要高,比如按照 3:7 比例,年化收益可以增加到大约 11%。
「资产配置是投资中唯一的免费午餐」,不再是选 A 股还是选美股的问题,而是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思考对个人投资的帮助。这个视角很打动我。
但后来我发现一些小伙伴也和我有同样的顾虑——美股估值太高,下不去手啊 😂
所以就有了今天这篇思考。
先说说对目前美股的几个顾虑
1、标普 PE 26 倍的估值,如果是以前国债利率几乎为 0 的宽松时期尚可接受。但现在美国国债 10 年期利率达到 4%,这个股债性价比就看起来太不合理了。
2、今年美股的涨幅,几乎都来自估值提升,而非利润改善。而且在高利率时期企业提升利润也会更难。
3、最难受的是这个,我关注的一位职业投资人,在文章里表达了对美股风险的担忧,立刻就收到了「今年」在美股赚钱的投资者的不满 👇
现在的情绪多少有些狂热了,想起了几年前人们对「核心资产」的态度。对于不喜欢去人多地方的我来说,这时候去配置美股实在不舒服……
但在顾虑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事实,美股是个高度有效的市场,我们在 A 股常用的估值模型——低估买入、高估卖出——在美股是失效的。哪怕是专业投资人,长期跑赢美股指数的比例也不足 10%,可见我们对美股高低的判断多半是错的(原文如何定投美股)
这意味着,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哪怕顾虑现在市场已经很贵了、甚至可能有些狂热,理性选择依然是硬着头皮买、继续持有。
所以我在思考 2 个解决问题的思路。
1、不是「买不买」而是「买什么」
改变问问题的方式,不再是「现在要不要配置美股」,而是思考「如果美股当前高估,未来可能下跌,那么如何配置风险会更小?如果下跌了,谁会从中受益呢?」
我先想到了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巴菲特一向对风险很敏感、对估值过高的投资敬而远之。而且伯克希尔目前持有 1000 多亿美元的现金(按照当前利率,现金也有年化 5% 的收益了),如果未来美股大跌,伯克希尔反而可能从中受益。
如果顾虑美股当前的风险,通过投资巴菲特来参与美股,对我来说可能是更舒服的方式。也同样能实现资产配置降低风险、改善收益的初衷。
2、不是「买不买」而是「买多少」
不去激进地判断买不买,而是考虑超配和欠配,这是我从兴全管理投顾上获得的启发。
兴全投顾主理人首先会选择一个很强、很有效的指数,然后先有计划地复制这个指数。即便这个指数里有他们不看好的资产,他们也会买。
然后他们会把自己的判断应用在具体仓位的超配和欠赔上。如果看好的资产,就多买一些;如果不看好的资产,就适当降低一些比例,但也会买。
他们的目标是战胜指数(在 A 股概率还是很大的),不断积累小胜利最后跑到前排。我投资美股是不敢想战胜美股了,但觉得这个思路依然可以借鉴。
比如我觉得配置 30% 的美股比较合适,但现在觉得美股太贵了、A 股又相对便宜,那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先欠配,配置 20~25% 的仓位。剩下的等风险下降再加上来?
如果仅仅因为“觉得高估”就完全不配置,如果最后是我们看错了呢,这个可能性其实非常大。但先欠配一部分,看对了皆大欢喜,哪怕看错了也有收益、也能发挥资产配置的价值。
基于概率来下注
投资是个概率游戏,没有 100% 的正确。所以做判断时,不应该先想赌对了能赚多少,而是想清楚「如果错了怎么办?」。
一方面美股是个高度有效的市场,对美股高低的判断多半是错的。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心怀希望,「这次这么明显,万一能判断对呢?」。
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决策权重和概率相对应——大部分决策来自理性,在小范围内应用自己的判断。
……
最后我也在反着想一个问题——假如我以前就配置了足够仓位的美股,现在应该在做什么?
应该在资产「再平衡」,卖出部分涨得比较好的美股、买入部分不太好的 A 股,让两者的比例重新一致。
资产配置能取得比单独持有美股或是 A 股更好的收益,是因为再平衡总让我们卖出相对涨得多的资产、再平衡到少涨甚至下跌的资产中,而不是反过来,看见一笔投资涨得好赶紧追加投资。
以上是我对配置美股的一些新思考,也还没完全成熟,谨供大家参考、相互学习。
财务自由:我的财务自由实证之路
投资笔记:十年之约,躺赚不难
抵御风险:7 月保险最推荐
干货汇总:财务自由路上应该了解的每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