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官宣:2018年餐饮十件大事

内参君 范盒 2022-12-07

1900期


福克纳说:“过去永远也不会死去,过去甚至都不会过去。”


餐饮业是个连续性极强的行业,昨天的故事孕育了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现实藏着未来的样子。


在中国餐饮创新大会(2018冬季峰会)上,我们发布了由餐友们参与评选的“2018年中国餐饮十件大事”。


其中,有些变化还在视野之外,也有些变量正在变得流行;有的效应可能会在几年后才能显现,有的将直接影响你的2019年。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2018年中国餐饮十件大事 👇👇



  1  

海底捞上市


中国餐饮市场一直是水大鱼多,但大鱼少。

 

海底捞正在朝着打破这一局面的方向前进:9月末,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是香港近10年来最大的餐饮IPO。


 

经营24年,海底捞拥有400多家门店,并在去年破百亿营收,IPO后市值一度破千亿。静态市盈率高达69倍,是股王腾讯市盈率(35.4倍)的近2倍。

 

海底捞的上市,让长期笼罩在资本阴霾下的餐饮业再现曙光。

 

这至少代表了中国本土餐饮企业对多种经营模式,对海陆空多兵种、多线程作战的可能性探索,代表规模化欠缺的中国餐饮市场开始进入正规化、集团化发展的阶段。

 


  2  

美团上市


用户3.1亿,营收三年涨7倍美团点评,在海底捞之前6天,敲响了港交所的铜锣。

 

从千团大战打出的美团,从满足人们日常“吃”的需求,扩展至多种生活服务,是近十年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平台公司。


 

短短八年,美团成长为一个估值数百亿美元的互联网巨头,证明餐饮这个古老的行业,依然是现代商业社会增长动力的源泉。

 

品质化、精细化、多样化,这是美团在改善用户体验方面的努力方向。

 

与此呼应,更注重品牌化、更加追求市场细分的企业可以更好发展;而对数量庞大的其他企业来说,不得不面对的考验是盈利能力。

 

 

  3  

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


有人说,懒人改变世界。这可能不尽然,但懒人改变外卖市场,是不争的事实。

 

2013,国内整个外卖市场的规模为34.3 亿元,2017年已超过3000亿元——连续四年增速在 100% 以上。

 

数量庞大的“懒”人,撑起了巨大的新兴市场,也给平台公司的孕育、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4月2日,饿了么没能逃脱站队BAT的命运,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2008年创立的这个外卖平台,用十年的时间,成长为了一个价值95亿美元庞然大物。

 


这是阿里在本地服务方面,布下对抗美团的一步大棋,之后组建的新口碑则是这步棋的正式落子。

 

中国最有钱的互联网公司,都花了大力气在餐饮领域,奠定了餐饮外卖市场双寡头的格局。同时,为餐饮市场的数据化、在线化做好了基建准备。

 


  4  

抖音营销席卷餐饮业


就如同2009年的微博,2013年的微信公众号一样,2018年,抖音火爆全国,并成为一部分餐饮人的营销利器。

 

一则“抖音吃法”挑战,吸引3.6万用户参与,让海底捞的面筋球销量增加了17%;一条COCO奶茶网红套餐的视频,让线下店的网红套餐连日早早售罄;

 


特别是海底捞“抖音吃法”走红,引爆了整个行业的抖音风潮,一大批餐饮企业组建了“双微一抖”营销团队。

 

据公开数据显示,抖音的月活用户为5亿,其中85%为90后,这与餐饮人的消费主力人群吻合。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抖音可以与餐饮业无缝对接。

 

流量聚点在变,营销方式在变,不变的是年轻人在哪里,营销触角就应该伸向哪里。

 

 

  5  

餐厅集体爱上饮品


餐饮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餐强饮弱。2017年,局面悄悄改变:美团点评收录的全国饮品店44万家,一度超越了火锅店铺数。

 

2018年,饮品市场继续沸腾,喜茶、奈雪、鹿角巷等,都加快了跑马圈地的步伐。

 

与此同时,传统的餐厅也做起了饮品生意:肯德基新开精品咖啡品牌COFFii&JOY,德克士一口气推出6款柠檬饮,呷哺呷哺推出了新品牌茶米茶,小龙坎推出龙小茶,最聚焦的巴奴也悄然推出了多款鲜榨果汁……

 


饮品三千,谁都想取一瓢喝。狂热的追捧背后,一方面是基于消费习惯改变的洞察,另一方面是高利润率的诱惑。

 

从饥饿时代到餍足时代,“饮”的崛起成为必然,早做就是先机。



  6  

 瑞幸搅动咖啡市场


2018年,是咖啡市场的高光时刻。其中,互联网咖啡的概念气势汹汹,它们与星巴克走了一条不同的路线,从“人找咖啡”变为“咖啡找人”

 

先是连咖啡拿到了1.58亿元融资,继而“小蓝杯”瑞幸咖啡高调入场:不到一年时间,瑞幸在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城市布下了2000家门店。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进入大陆市场,与瑞幸、连咖啡们对星巴克形成了围剿之势。

 


国内的咖啡市场,从未有哪一年如此热闹。步步紧逼的对手,让星巴克在8月牵手阿里,进军外卖。

 

但瑞幸“高成本扩张”的模式让行业争论不休,也不断有“瑞幸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论调出现。小蓝杯能否成为下一个星巴克,还有待时间检验。

 


  7  

 大牌瞄准社区店


购物中心里做餐饮,钱多还是坑多?这是个问题。

 

毫无疑问,很多品牌都是购物中心的受益者,但现在来看,越来越多购物中心趋于饱和,它还是个赚钱的好地方吗?这需要打个问号。

 

所以,社区店成为竞争新高地。西贝、呷哺呷哺、麦当劳等多家头部餐饮企业已瞄准社区,并已展开对“最后100米”的抢滩行动。

 

全国服务于社区的餐饮小店,包括门店、网点、流动摊位、大小档口,总数不会低于1000万。如此广阔的市场,搭配尚不高昂的租金,存在着大量品牌化经营的机会。

 

硬币的另一面,是夫妻小店面临的竞争。粗放打法的他们,要么升级,要么被淘汰。

 


  8  

 智慧餐厅再次袭来


智慧餐厅,在餐饮业曾经几乎是炒作的代名词,每年总有几次昙花一现。但在2018年,借助新技术,智慧餐厅终于有了生命力。

 

1月,五芳斋联手口碑,在杭州打造了旗下首家“无人智慧餐厅”;5月,周黑鸭和微信打造的“智慧门店”投入深圳市场;同月,阿里口碑和味多美打造的“无人智慧面包店”在北京亮相;10月,京东旗下首家“未来餐厅”营业……

 


最引人注目的,是海底捞于10月28日推出的首家智慧餐厅,优质服务保留的同时,新技术的加入保证了高效和产品的多样性。

 

业内对智慧餐厅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就像蒸汽机也曾引起人们的怀疑一样,它短期内可能不是主流,放在几十年来看,这会是一种前进的方向。

 


  9  

大店模式回归


小而美风,大约是从2013年刮起,伴随着购物中心的崛起,5年内吹过了很多城市。

 

轻服务,轻消费,高性价比,成就了很多品牌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一些传统品牌转型的重要方向。

 

大店必须缩小?在2018年,否定的答案越来越明显,呷哺呷哺、星巴克等行业大佬都开起了超千平米的大店。

 


强势崛起的茶饮品牌,从档口一路扩张到几百平米的店面。7月,奈雪的茶在上海双店齐开,其中甚至包括一间独栋、两层小楼的门店。

 

大店潮到来,也预示着,餐饮业正在从服务主义,向体验主义升级。

 


  10   

社保入税新政让行业压力倍增


开店就赚钱的时代早已远去,餐饮业的“三高一低”愈发明显,社保入税为其中的“低”增加了重量。

 

原定2019年1月1日起,餐饮企业员工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将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最直接的影响,是一些企业的成本会有所增加,尤其是尚未完全合规的企业。

 

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将更加艰难,兼并重组也将频繁发生。通过整合做大来提高竞争力、降低人工成本会是另一个方向的选择。

 

而另一个层面来说,餐饮业也正在进入好人做事业的时代,合法合规的餐饮人,迎来了更公平的竞争。


· end · 

统筹|段明珠  编辑|王梅梅  视觉|刘凯


重磅!中国餐饮品牌力100强完整名单公布!

读懂餐饮业这20大事件,就会知道2019该怎么干

4大角度深入研究,63页报告解析餐饮新零售

重磅 | 2019年餐饮营销日历上线,跟对节点营业额翻一番!

“克勒精神2.0”、“独孤求饭”……五大关键词解析上海餐饮消费升级


范盒--餐饮外卖品牌包装设计服务商

有范盒 包有范 135019795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