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理解麦克卢汉 | 论文带读15
团哥
3分钟前:
作者: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发表期刊:《国际新闻界》2019.01
推荐理由:其一重要性——这篇论文是北大新闻传播学院胡泳老师写的;其二趣味性——论文用十分有趣的行文方式为我们介绍了不一样的麦克卢汉;其三知识性——论文里用逻辑线串起麦克卢汉的思想内容;综上,着实是一篇令人神清气爽的好文章啊。
关键词:麦克卢汉、媒介、人的延伸、地球村、技术决定论
内容摘要
麦克卢汉在一个更宽广的和人类行为、人类思维方式相关的领域中探讨媒介,恢复了媒介原有的广阔内涵,从而规定了日后媒介研究的语境,即我们与媒介的关系是相互构造的——我们创造它们,它们也创造我们。电力媒介时代是无意识和冷漠的时代,它同时也是我们认识到这种无意识的时代。一旦我们对媒介环境产生了意识,发现媒介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损害我们的社会或文化,那么我们就有机会在效果变得无所不在之前,影响新的创新的发展和演变。
很难理解,只能处理
大众媒介(mass media)在麦克卢汉所生活的年代已经被广泛使用了,但是麦克卢汉更加关注的是电力媒介(electric media)。麦克卢汉所用的“电力”是一个泛称,它包括以“电能、电子”技术而产生的各种传输、动力、通讯、传播媒介等。麦克卢汉对电力媒介的着眼点主要包括如下几处:速度(瞬息万里,超越时空)、整体场 (统一知觉)、内爆(相互依存),以之描述人再次成为部落人的基本前提。
01 | 麦克卢汉独特的创作方法论 |
麦克卢汉把几乎所有的笔墨都放在电子交流时代给人类带来的震荡上。这一时代可以做几个大的分期:开端肇始于1880年代的电报,接着是电话,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时候出现了广播和电影。它们都比电视早,而麦克卢汉最主要关注的是电视。本质上,麦克卢汉关注的是他那个年代的新媒介,麦克卢汉通过对电视的分析,完美地预示了未来的互联网的许多层面。他所作的关于“地球村”的论述,是建立在全球电视的基础上。
如果按照电子交流的演进史来梳理,我们会发现,其实今天所谓new media(本文称之为新媒介而不是新媒体)的命名是相当不准确的,因为新媒介百分之百被等同于互联网。其实,回放历史,在1880年代,电报就是新媒介;在1920年代,广播就是新媒介;接着,电视成为1950年代的新媒介,在尼克松(Richard Nixon)和肯尼迪(John F. Kennedy)的竞选辩论中大放异彩。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只不过是在1990年之后乃至新世纪,人类又发明了更新的媒介而已。小编提问:我们生活中是不是永远存在new media呢?
麦克卢汉说道:“我的作品让大多数人感到困惑,因为我从背景(ground)开始,而别人从图形(figure)开始。我由效果出发去追溯原因,而传统模式则是从一些‘原因’的武断选择开始,尝试将其与某些效果相匹配。正是这种随意的匹配过程导致了碎片化的肤浅。至于我自己,我没有一个观点,只是把总体情况作为隐藏背景下的显豁图形来对待。”
02 | 只要谈媒介,你就要想到我老麦 |
作为媒介研究的鼻祖,都不能够做到像他所承诺给我们的那样“理解媒介”,与其“理解”媒介,不如通过“处理”媒介来探索有关媒介的问题:因为媒介并不像是逻辑系统或结构,而更像是形象所生存的环境,或者是人物角色和化身所生存的环境,这些形象和化身可以“处理”我们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处理”它们的问题。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书名中想表达:你们都在使用媒介,有些人还拥有媒介,有些人投资媒介,所有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媒介,但你们都根本不理解媒介,也不明白媒介究竟给我们人类行为以及人性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本文作者认为这个非常浅显的书名,显示了麦克卢汉极大的野心,而他也实际上实现了自己的野心:从此以后,只要讨论媒介,就不能不在麦克卢汉的语境下讨论。
03 | 一言不合就变身“麦克怼怼” |
麦克卢汉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他用一种先知式的语言来阐释,有点像希腊德尔斐神庙里的三言两语,比如有名的神谕——“认识你自己”。麦克卢汉非常擅长此道。比如他说:“热媒介有排斥性,冷媒介有包容性。”然后你就会很疑惑,什么是热媒介,什么又是冷媒介?排斥和包容是什么关系?“我们离开视觉时代,到达了听觉和触觉时代。”听觉、触觉和视觉有何区别?我们怎么就从视觉时代到达了听觉和触觉时代?“自我截除不容许自我认识。”“由于不断拥抱各种技术,我们成了技术的伺服机制。”他的这些“金句”特别让人印象深刻,同时又似乎拥有无尽的阐释空间,所以他想不成为大众媒介的宠儿亦不可得。
大众媒介是大众媒介,学界是学界。一直以来学界对麦克卢汉的争议从未断过。最有名的挑战者是美国社会学泰斗罗伯特·默顿(Robert C. Merton)。他在一次会上与麦克卢汉狭路相逢。拿着麦克卢汉的论文,他气得脸色发紫:“你的论文的每一处都经不起推敲!”对这种发难,麦克卢汉忍俊不禁地说:“哦,你不喜欢这些想法?那么,我还有些别的......”
媒介之外无一物
麦克卢汉本质上是一个怀疑论者,有时像个小丑,有时像一个博学的疯子。他在书中写到他对通俗艺术的热爱,缘于通俗艺术犹如丑角,提醒我们注意例行公事所忽略的真正生活,并凭借想象力与官样文章做对。读他的书,常常会意他对我们这个丧失了整体人角色的社会的狡黠的讽刺,他也从不容许自己的乐趣因采用首尾一致的观点而被败坏。
01 | 我们创造媒介,媒介也创造我们 |
当你讨论媒介时,永远不能只讨论这个居中的空间,还一定要讨论该空间所连接的两方是什么。媒介天生要把作者/读者、发送者/接受者、表演者 /观看者等存在关系的两方联结在一起。甚至可以这样理解,过去中国民间跳大神的,也要通过一定的灵媒,才能从此岸勾连彼岸。
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媒介的界限(boundaries)到底在哪里。狭窄地定义,媒介仅限于起中介作用的空间或中介物,可以是材料、工具、支持等很具体的东西。宽泛地定义,媒介是一种社会实践,比如,书写媒介明确包括作者和读者,绘画媒介包括画家和观众,也许还有画廊、收藏家和博物馆等。这个居中空间的弹性非常之大,其外边界是可扩展的,模糊不清的。
就此而言,媒介并不单单处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它包括并构成它们。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关于文本的一句格言——“文本之外别无他物”——而提出“媒介之外无一物”? 比如说,我们去看电影,是在电影之内,还是电影之外呢?我们考虑媒介也是在媒介之中考虑的,这是为什么媒介会带给我们递归思考(recursive thinking)特有的头痛。媒介需要一套特殊的元语言(meta-language),像在符号学、语言学或话语分析领域那样。
02 | 用于主要交流模式的媒介界定社会的本质 |
我们理解传播的时候,更多的应该在交流、沟通的层面上理解,这才符合 “媒介”这个词的原意。如果不能够使用已然约定俗成的“交通”来替代传播,不妨直接使用“交往”。尽管麦克卢汉惯于使用晦涩的句法、华而不实的隐喻和玩弄辞藻的警句,其实他有关媒介和交往的基本论点却相对简单:所有媒介——不论其所传递的讯息如何——都对人类和社会产生了无法忽略的影响。史前的部落人,生存于感官的和谐平衡中,通过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和味觉,同等地感知世界。然而技术创新构成了人类能力和感官的延伸,它们改变了这种感官平衡,这种改变又反过来不可避免地重塑了创造技术的社会。
所有的知识形式都有一个前提,即人类在语言之中,我们不能超越语言和符号来理解一个未经中介或未被再现的世界。形象地说,我们总是生活在语言囚牢 (prison of language)里。同时,任何符号系统都包含能指和所指的分离,在场的东西和缺场的东西的分离。由于有中介的存在,没有任何东西是完全在场的,总是有些东西不在场,而在场的东西往往依赖于那些不在场的东西才能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媒介并不反映现实,而是把我们带离现实:它们将某种真实的东西——如一个人或一个事件——拿过来,改变其形式,以产生我们最终得到的文本。这就是媒介的中介作用。
每当我们遇到一个媒介文本,我们看到的都不是现实,而是某人关于现实的一个版本。这一点似乎人人皆知,但当我们在享受一个文本的时候,这一点其实很容易被遗忘。举例来说,如果你去看电视台录制的喜剧表演,就会看到中介的过程。半小时播出的结果将会录整整一个晚上。当电视上观看时,看起来似乎是自发的笑话,在演播厅里事实上会被不断重复,直到变得“正确”为止。负责热身的人员对演播厅的观众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训练,就连掌声也是排练好的。
我们总是在一个象征性中介的世界中,这意味着,我们无时无刻不身处一个社会建构的价值观、等级制和意识形态的世界。从麦克卢汉的角度来看,媒介技术更多是通过它们的形式而非它们所传递的内容来塑造社会。“媒介即讯息”这一命题的基本含义是:过程(介质)与内容(讯息)一样重要,而过程正指的是沟通和交流如何进行。
麦克卢汉其实一直坚持一个双向过程:人永远不断受到技术的修改,反过来,人又不断寻找新的方式去修改技术。尽管电力媒介时代是无意识和冷漠的时代,但它同时也是我们认识到这种无意识的时代。一旦我们对媒介环境产生了意识,发现媒介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损害我们的社会或文化,那么我们就有机会在效果变得无所不在之前,影响新的创新的发展和演变。
媒介即讯息
在对媒介的理解上,麦克卢汉还有一个关键贡献是,让大家意识到电子媒介促进了人类集体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他自述,《理解媒介》有一个自始至终的主题:一切技术都是身体和神经系统增加力量和速度的延伸。对人体通过延伸而增加的力量和速度所作的反应,又产生新的延伸。新的需要和新的技术回应不断累积,最终导致的并非传统的外爆,而是一场空前的内爆。
在这个世界里,整个星球缩小为看重当下的单一社区,人的相互依存意识增强。时间对于一个全球社会不再重要,因为没有什么会停止,也没有人会停止。空间上,人们被卷入村落生活的凝聚形态,用麦克卢汉的话来说,“我们生活在与部落之鼓共鸣的独有压缩空间中”。人类由此发生了从个人主义和碎片化向集体认同的转移,以部落为基地。麦克卢汉为这种新的社会组织造了一个词:地球村(global village)(McLuhan1996)。
在感官上,电视时代之后出生长大的人,与之前400年的印刷世代相比,拥有不同的五种感官的平衡。他们变得更像原始的部落人,互相亲密接触,不论自己是否喜欢。“现在这个世界如同一面不断响起的部落鼓,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从那里得到讯息”(CBC1960)。而到了网络时代,我们大可以修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警句,喊出“网络即讯息”(the network is the message)。
余论
麦克卢汉敦促我们提前思考。他提醒我们:“控制变化不是要和变化同步前进,而是要走在变化的前面。预见赋予人转移和控制力量的能力。”放弃抵抗,但要让我们的思考领先于即将到来的变化,这就是麦克卢汉告诉我们的出路。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拯救我们的人性;或者,在造成最大震荡的革新中还能够向持久目标前进,并保持平稳。
推荐阅读:
2. 一文带你看懂“2019年泛内容消费趋势报告”中的考研热点
📖
更多你想知道的经验帖
北大
北大新传状元:
北大新传:
双非本科9月开始备考,一战成功逆袭19北大新传MJC专硕,靠的是什么?
19北大新传拟录取学姐:六七月刚开始不要怕!规划好了暑假,你就能像我一样一战上北大!
北大新传MJC专硕一战已上岸!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每个月的学习安排!
19北大新传MJC专硕前十:一战跨考八月从人大换到北大,复习过程一波三折,终究成功上岸!
在职考北大:
北大新媒体状元:
19北大新媒体前五:北大门难开?北大南门开!我的北大通知书终于到啦!
北大传播学学硕前三:
北大传播学硕总分第三:99年生的我就这样成为了准北大研究生!
北大汇丰深财专硕:
北大汇丰深财专硕已录取:敢报考北大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北大健康传播专硕:
北大新传MJC专硕健康传播方向一战上岸!超级感恩避免成为失学儿童!
北大新闻学状元:
北大MFA状元:
北大MFA非全广播电视专业总分第一:工作两年的我,如何跨专业考到北大!
19北大MFA电影专业状元:我如何跨考北大MFA总分431分!
北大MFA音乐剧专业状元:失落过彷徨过,我最终应届一战成功上岸!(文末附19真题)
北大保研:
19北大新传健康传播保研经验:两周备战北大健康传播成功上岸!
北大考博:
分享我的北大新传考博经验!名校新传新媒体考博你必须“有备而来”!
北师大
北师大新传专硕专业课总分第一:教你两门专业课如何考到247!
三跨北师大新传专硕一战上岸:别犹豫!别将就!考研就要考名校!
双非一战北师大成功上岸:20师弟师妹们加油!我在新街口等你来!
19北师大新传专硕第七:专业课真的很重要!千万不要抱“应该不会考”的侥幸心理!
北师大考研经验 | 双非辣鸡二本学渣,一战5个月三跨成功上岸北京985
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 双非一战19北师大传播学学硕390分已录取!
人大
把自己当作真正的记者编辑 | 19人大新传专硕总分第二学姐告诉你新闻业务该如何学?
其他院校
19一战三跨复旦新传专硕成功上岸!“得暑期者得胜利”是考研最大的真谛!
19清华国新拟录取:沉淀一年后,我拿到了清华国新和国社的双料Offer
普通二本三跨一战逆袭北外新传MJC专硕:第一志愿录取生源(非调剂)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北外新传专硕!
万字说深大:深大新传考研备考全解析!20级报考深大新传必看备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