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花呗为偶像买专辑?当代年轻人贫穷式追星,到底是为啥?| 热点分析21

沐沐整理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2-12-15


扫码加入21新传考研群


所有公众号的小伙伴们!上周答应大家的每周热点大事盘点,如约与大家见面啦!大家可以将之作为论述题的思路启发,也可以视为评论题的思路提示。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做到大事无遗漏、地毯式轰炸,希望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大家攻克考研的热点分析难关!
下面就是我们近期的热点大事啦~

1、肖战新歌爆卖1亿


自从肖战「227事件」的战火蔓延至各个领域后,作为当事人的肖战一直很安静。直到4月25日凌晨,他带着自己的新歌《光点》出现了。该作品在零宣传、零预热的情况下,仅首日销量就已突破2400万张,销售额高达7300多万元,截至目前,新歌销量已冲破1亿元。与此同时,歌曲评分也迅速登顶满分10分,形成“屠榜”之势,堪称华语乐坛的又一奇迹。
然而在如此光鲜成绩的背后,我们不得不佩服的是,是流量明星粉丝的疯狂输出。在《光点》发布后,不少肖战的狂热粉丝便开始大肆呼吁粉丝群体为偶像冲榜刷销量,肖战超话里刷屏般的充斥着”买不到105建议别领粉籍了”、“学生党105张打底、工作党1005张”、“用花呗买专辑”等的言论,甚至开启了“赎罪式追星”的心理模式。其实,肖战粉丝的如此做法,仅是饭圈氪金文化的小小缩影。
 

随着互联网力量的不断壮大,粉丝经济进入高快速时代,由明星延伸出的周边已经形成极具复制化的产业规模。氪金行为是希望提升偶像的经济收入和商业价值,更是为个人愉悦度买单。粉丝则更多希望通过做销量等的量化指标,让自己的爱豆被更多资源注意到,以得到更好的品牌包装和资源置换。这些衍生产业曾有一段时间处在主流的背面,被视为亚文化,为粉丝的集体行为提供助力的这些产品,本质上是更囹圄于圈层的,它们只需要为粉丝和资本服务。但随着近年来偶像综艺节目的火爆,「全民制作人」类的概念开始诞生,这个举动将粉丝行为归拢到互联网文化里,进一步编织进了一个逻辑更加缜密的梦境中。饭圈的种种行为模式开始慢慢出圈,渗透到更大的群体规模中去。

氪金之火,可以燎原。偶像之下,粉丝圈层得以建立,如今的粉丝圈层内已经包含社交、营销、商业等等,追星不再成为简单的个人满足,更像是成为了一件用以实现个人价值和群体认同的事情。粉丝为“爱”消费本就具有极强的能动性,而在部分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粉丝的带动下,粉丝群体开始逐渐“韭菜化”,对偶像的情感开始成为精妙营销手段下的“道德筹码”,饭圈在如此氛围之下开始逐渐形成唯榜单和销量论的价值观。不完善的偶像产业一直缓缓运转着,偶像被推到台前接受检阅,粉丝则作为巨大的齿轮,埋在深处推动这座试运行的机器,平台方、品牌方和衍生产业像是履带,包裹着一切跌撞前行。

流量本无原罪,但请不要让「追星」妖魔化。

 理论关键词   粉丝文化、偶像工业
 来源  微博“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热搜评论


2、第104届普利策新闻奖名单正式公布

 

2020年5月5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第104届普利策新闻奖名单正式公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运营的微信公众号「RUC新闻坊」于今日早上7时将这份名单翻译并公开于社交媒体平台。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的奖项公布比往年来的晚了一些,但正如评委会主席Dana Canedy所言,在全球性疾病流行的危难时刻,新闻更要发挥“在公共服务中的使命”。

 

本届普利策奖共设15个奖项,除常规的14个奖项外,新增音频报道奖(Audio Reporting)。获奖作品不仅包括新闻传统专题报道、突发新闻系列报道、调查揭黑报道、深度评论、漫画、摄影,还涉及新媒体技术推动下的可视化报道,和以播客形式报道的音频新闻,内容涉及州长竞选黑幕、贷款机构骗局、全球极端气候、波音公司监管错误等问题。有关我国香港的摄影报道,也被评为突发新闻摄影奖(Breaking News Photography)。

 


普利策新闻奖,是1917年依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遗愿设立,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目前发展为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标杆,被誉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作品评选首先由提名委员会在所有参评作品中选择,包括该领域杰出者及往届普利策奖得主。经过一段时间的提名评选后,挑选出三个作品提交评审委员会,最终获奖决定权由评审委员会决定,提名委员会不参与后一项评审工作。其中,评审评委会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哈佛、普林斯顿等顶尖大学教授,以及报刊、杂志的优秀专栏作家及编辑,共20位左右,投票决定最终的获奖得主,“保证良好的公正和诚实的标准”。

 

由于普利策奖的国际影响力,获奖作品的专业技巧,以及所传达的职业认同和精神独立,普利策奖一直被认为是新闻界的标杆,新闻从业者们所认同的职业荣誉感也应如约翰 普利策所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 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暗礁险滩,及时发出警告。”瞭望和审视,来自于对社会的公共责任,来自于对真相的义无反顾。新闻虽然不能全然反映真实世界的全貌,但要尽力在复杂的事件中挖掘事情的真相。

 

但是在此次获奖的关于香港问题的摄影报道中,从图片本身到文字解说,均和事实相左,关于暴徒的暴乱,关于官方的维护全然不见,只有西方话语体系下的自由和民主。不禁唏嘘,百年来被奉为新闻业神坛的普利策,也无法独立于威权机器的影响?

 

 理论关键词   普利策新闻奖
 来源  微博“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热搜评论



3、B站《后浪》演讲视频刷屏


昨天是五四青年节,一个名叫《后浪》的视频,刷屏了无数网站。随着视频的走红,“后浪”也瞬间成为了网络热词。B站表示,他们想传递的是一种面对未来开放、积极、正面的力量,让公众重新认知大多数年轻人,同时也唤醒公众的共鸣。但是,也有不少网友评论该视频,认为《后浪》是在“跪舔”年轻人、缺乏真正的价值引导。那么,新传学子应该如何用理性、专业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视频呢?通过下面这篇文章,来一探究竟吧~


 理论关键词   网络舆论
 文章链接   b站夸后浪夸成了海啸,谁开心?谁不开心?
 来源   公众号“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热点分析


4、河南原阳县委宣传部出台《原阳县新闻媒体采访接待管理办法》


继儿童被埋、打记者事件之后,河南原阳县委宣传部于5月2日出台了《原阳县新闻媒体采访接待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又一次引发舆论热议。


客观讲,《办法》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原阳县对此次舆情事件的反思。其要求基层干部不准无故拒绝采访或阻挠记者的正常采访活动,主张充分尊重记者采访权,积极主动地提供服务,还强调了对因拒绝、阻挠采访对该县造成负面影响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但《办法》中关于“向来访记者发放采访许可证”、“采访内容不得超越许可范围”等规定,却让人担忧。

首先,从法律上说,采访许可证完全是多余的。新闻出版总署2009年《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新闻记者证是新闻记者职务身份的有效证明,是境内新闻记者从事新闻采编活动的唯一合法证件。原阳县另起炉灶,自搞一套,无异于否定了新闻记者证的效力,人为抬高采访门槛。 

其次,从新闻伦理的角度讲,新闻是具有时效性和现场感的,如果媒体记者在采访前,还需要经过被采访地区的一套许可程序,即使通过了,恐怕也失去了时效性。媒体采访,本身有行使监督权的意义,如果还要处处经监督对象允许和管制,那这样的监督,恐怕也不能称之为监督了。

该办法的消极之处就在于,它将采访几乎变成了机械的行政审批,把“藏着掖着打太极”当成是“宣传艺术”,既违背了新闻规律,也会导致自身丧失了回应的最佳时机,地方政府将成倍受到公信力损伤的恶果。

记者去哪里、采访谁、问什么问题,一县宣传部根本无权最终决定。我国宪法充分保护媒体的表达权,其前提自然是保护媒体的采访权。今天是世界新闻自由日。若采访不自由,则新闻无意义。这所谓的“采访许可证”,这所谓的“管理办法”,不仅于法无据,也只会让我们离新闻和真相越来越远。

 理论关键词   新闻伦理、新闻采编
 来源  微博“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热搜评论


5、郭涛为《父亲的力量》一书中的言论道歉


又一个“抱歉占用公共资源…”的明星道歉出炉,这次不是因为出轨或其他狗血情节,而是因为一本叫做《父亲的力量》的书。明星出书,本不足为奇,既可以凭借自身流量捞金,也可以彰显自己的文化内涵。但因为出书导致人设崩塌的,却少之又少。

从翟天临到罗志祥,再到如今的郭涛,网友纷纷大喊戏是戏,人是人,人设崩塌得都接不住。人设,是明星传达给大众的“媒介形象”,是一种社会建构的象征性符号。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中,人们为了在社会舞台中进行表演,区分出了前台和后台。一般情况下,人们会把他人或社会难以接受的形象隐匿在后台,并在后台反复练习,以便更好营造前台形象。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模糊前台和后台的界限,并使明星这种公众人物的信息扁平地摊在公众面前,这也是在技术逻辑下信息传播形态的演变。

 

而这本书是在2015年郭涛带儿子参加《爸爸去哪儿》之后出版的,或许是因为节目中的“好爸爸”人设颇为观众喜欢,想让此书为人设加持。最近却被网友扒出,书中的情节“毁三观”:不仅自鸣得意地讲到了自己打女人的经历,还对女演员群体嗤之以鼻;更是炫耀对老婆最满意的地方就是,“那么年轻就愿意给他生孩子。

私域角度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择偶标准和欣赏女性的标准,没必要追求所谓的大一统。一切喜好,包括SM,只要双方自愿,成人,私密,无害他人,那就没有问题。但是放到公域去讨论,那就是另一回事。既然身为一名公众人物享受到了曝光到公众资源的名和利,选择在面向大众的书中大谈三观,就该受到公众的品头论足。

郭涛的根本问题不仅是偶然间从暴露出的“厌女观”,而是潜意识依旧停留在古代重男轻女的大男子主义模式中。比如他希望儿子有责任有担当,能经历风雨,勇于征服和表达;而对女孩子,他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安安稳稳,找个好归宿。

也正因如此,他对于女性的认知,才是整个社会对于女性认知的缩影。你能看到进步的一面:他愿意感激并尊重妻子,但你也能看到大男子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的另一面,在郭涛的内心深处,女性是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男性才是社会的主宰。他对女性的最高期待,仍然停留在“嫁个好男人”身上。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在我们高喊女权时代到来的同时,更应认清自身作为女性的价值,从自身行为打破他人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真正的女性独立是从改变社会对于女性的期待开始的,是在面对不喜欢的大男子主义时勇敢说不,是让男人们明白,尊重女性,不仅是替女性买单拎行李开车门,而是看到女性独立存在的价值。女性,从来都不是谁的附属品。

 理论关键词   网络舆论、拟据论
 来源  微博“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热搜评论


中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看法,大家有任何问题,可在文后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1. 范冰冰粉丝团“怒怼”范冰冰:不会什么事都顺着你来!| 热点分析162. “跨界出圈”的B站刑法学老师罗翔:这届年轻人很好带!| 热点分析173. 全球巨星见证历史的#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新传学子不该错过|热点分析184. 踹开大衣哥家门的,真的不是东西!| 热点分析195. 李国庆,你赢了!古代宫廷政变都没你厉害!| 热点分析20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读书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