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 | 阳光静处芬芳 —— 我与徐开高的故事
大家好,高校人才网第三届“职场江湖,调味要足”有奖征文活动已经陆续收到不少热心关注者的投稿,我们将陆续发布一些投稿作品,让我们与作者一同感受职场路上的喜怒哀乐,点点滴滴吧…….
(目前火热收稿中~~有感而发?那就赶紧投稿吧!投稿邮箱:web@gaoxiaojob.com)
文 / 孙金凤
作者: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毕业于2016年,喜爱阅读、思考、写东西。座右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2017年,因为家中老母亲需要照顾,作为独生女的我辞别了待了八年的南通,回到老家徐州,成为了徐开高的一名在编教师。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即使我开始时并没有意识到)
起初,我对这所学校有怎样的历史,有无名气,一概不关心,我只在乎这份差事离家近,活最好也轻松。8月中旬,母亲刚刚出院一周,徐开高那边来电,通知我立刻到校工作。我带着满心的不情愿来到坐落在大黄镇的徐开高,糊里糊涂地接手了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语文课。在带着一个班38个半大孩子热火朝天地军训时,我还不知道我正赶上徐开高的生命拐点——和南通海门教育局合作,给他的三星徽章上再添一星。可是这些又关我什么事呢?我只是一名讨生活的打工者,我的热爱还未找到根芽。
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门窗紧闭的临时宿舍没几天就蒙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不知道是我的心境昏沉,还是现实确实如此,这层灰尘仿佛落到了我的心里,头脑里,神经上。
买了魏书生的《班主任漫谈》、丁如许的《魅力班会课》、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等等教育人物的秘籍,我的教师行当正式开张,“混”得日有起色。然而我在心底里知道,这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前行,消极的积极。每天我都在期待着没有晚自习且第二天又没有早自习的日子,偷闲回家去。转眼一学期就那么的过去了。静处回思,发现在这已逝去的日子里,作为新手的我记忆中竟然没有多少波澜,几近无悲无喜。只有我的神经仍然依稀地记得大半夜查学生就寝时的喋喋腹诽,怦怦心跳,一个人站在寂静黑漆的走廊上寒毛直竖;记得值班结束后躺在床上的怒气填膺,牢骚满肚,没来得及想清楚到底洗不洗漱就酣然梦中;记得学生们一个接着一个惹事时的难以理解,愤懑难平,想尽办法取遍真经才能堪堪维持和平。有同事讲:你真像一位老教师。真心感谢这样的鼓励,使我不至于狼狈在外。
偶尔回忆起在外求学时的岁月以及在海门工作的时光,恍如梦中,有时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经历过之前的生活。现在的我活得分外糊涂,又分外清醒。所有的感知都分外清醒,所有的生活内容都分外糊涂。然后,我在一个糊里糊涂的中午,发现了校园中的小花园,花红草翠,蜂飞蝶舞,阳光静照,分外安好。似乎,在那一刻,心底的某根弦被触动了,我从那日起重拾诗笔,把旧日所学搬到了这座“孤岛”。
(有一只小蜂落在绽放的金色花蕊上,忙碌而自由)
校办的吴主任忽然关心起了我,他说看到我在朋友圈发的图片和配的文字很有特点,希望我可以为学校做些文字工作。几次文字交流后,我觉得他是一位很有趣的老师。吴主任虽担任行政职务,但同时也是一位美术教师、书法教师和寻“美”者。他身上有着文艺人的清疏,同时又有着生活者的朴素,是一位非常和悦的人物。他在工作之余会和我谈他的书法,他在书法和教学上有着不同其他人的见解。我很赞同他的探索精神。他对我说:“你会写诗,何不把字也练起来?好字配好诗才算美事。”于是,在他的带动下,我开始在“忙”以外有了诗和字,糊涂的脑袋也有了清明的迹象,游尸般的躯体也渐有“静气”。
(秋高香桂子,气爽丽流云)
从海门赶过来支援徐开高创四星的俞校长,我在没接触他之前,并不知道他是位热情的追梦人。我成为学校的“写手”后,俞校长亲自修改了我写的几乎每一篇文稿。有一次高三誓师大会前一天,他给我看他写的讲话稿,他说:“文章需得有些文气。”他在讲话稿中讲他工作多年仍然记得高考时的紧张,梦醒时分,依旧汗流浃背;又讲他幼时割麦看到其他人都能从容向前,便下定决心在学习上也应刻苦前行;写了他当年带着海门团队在南京燕子矶中学创业的旧事,倾尽所有精力,不顾一切。这种拼事业的激情令我震撼不已。我想,还真有这么直率、执着的人!
这样直白的讲似乎有些不敬,不过正如我在学校“青蓝工程”中拜的学业师傅闫老师所说:生活也好,工作也好,都要豁达些。我在批学生作文时,感叹学生的文章真是一言难尽,臭且长的有,短且幼稚的有,不知所云的最多。闫老师便说:“有没有看着看着就要笑的?”“有的。”我回答。“那就行了,以后每碰到可乐的文句就记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取名《永乐大典》,不开心的时候就拿出来翻一翻,也可以等学生再回母校的时候拿给他看,他也会笑到不行。”我深赞她的达观,确实是大智慧。她是位非常有魅力的老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她教过的学生回来看望她,这让我欣羡不已,也渐渐觉出了做教育的乐处。
同办公室的胡老师,他是我来到学校后最早的战友,一同值班,一同披星戴月,他告诉我“学生是教师生命中最精彩的存在”。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活得各有精彩。我像拎着灯笼的无知顽童,一点点得照亮徐开高的图册,起初索然无味,却渐渐入迷,欣赏起每一处生动。
徐开高的全名叫做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坐落在大黄山镇。校园下面原来是一片煤田,20世纪50年代初,许多矿工的子女跟随父母生活在矿上,于是识字的矿工们每天从矿坑里劳作上来,潦草洗漱后,就摆起小桌子,用树枝作笔,土地作纸,教这些孩子读书认字。1970年,政府出资建立了黄山矿校,也就是后来的徐开高。“松遒竹翠,藤紫榴明”,当徐开高的“老人”们向我描绘当初的黄山矿校的模样时,我的脑海中浮起了这样八个字。那也应该就是徐开高教育梦想最初的模样吧。
(有些路,只有亲自去走了才能发现其中不为人知的美好)
2018年9月,我来徐开高的第二年秋天。中秋节后工作的第一天,晚自习后,我踏月而归,在街角看到天上亮如白昼的一轮皓月,忽然心有所感,跌宕了一年的心湖平静祥和,暗处桂香阵阵,草丛秋虫嗈嗈。此时方知,心若安时,处处芬芳。
原创 / 孙金凤 | 编辑:高校人才网编辑部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原文链接。
热门资讯
4.大数据告诉你:全国Top10高校毕业生都被哪座城市抢走了
热议话题
2.硕士生遭遇求职困境,面对“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该何去何从?
3.两办叫停“竞价挖人”以缓解中西部人才流失现状,你怎么看?
征文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