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立非 孙疆卫 | 国内外翻译经济研究热点分析与理论模型构建

陪你读点好文献的 商务英语研究院
2024-09-09


国内外翻译经济研究热点分析与理论模型构建


王立非 孙疆卫

  北京语言大学  


摘要


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翻译市场化导致翻译研究出现“经济”转向,催生了翻译经济学。本文对翻译经济学的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国内外翻译经济研究现状,归纳出翻译经济研究包含五大热点领域:翻译市场、翻译技术、翻译职业、翻译产业和翻译与商务,并据此构建出翻译经济学的学科框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以期对国内翻译教学和科研提供一定启示。


关键词: 翻译经济学;研究热点;学科框架;翻译研究


基金:2020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便利度指数构建与测评(项目编号:20YYA002)的资助成果 




2017年,新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 4754-2017)颁布,首次正式将翻译服务列入服务业大类(代码J),归属其他商务服务业(代码729)小类,翻译服务的代码为7294,指专业提供口译和笔译的服务,翻译服务成为一个明确的行业。2013年,皮姆(Pym,2013:147)提出翻译经济学(Economics of Translation)的概念,将翻译生产过程、翻译成本等引入翻译市场研究。翻译经济学包含狭义与广义的定义。狭义的翻译经济学指采用经济学理论、方法及工具,研究翻译生产过程中的经济问题,如翻译价值、翻译效用、翻译成本、翻译收益、翻译风险、翻译绩效评估、翻译质量认证、翻译客户服务、翻译本地化等;广义的翻译经济学研究翻译产业链,涉及翻译行业、翻译市场、翻译企业、翻译服务、翻译产品、翻译技术、翻译规划、翻译职业、翻译资产管理、翻译服务外包、翻译服务贸易、翻译与知识转移等。


本文主要探讨三个问题:1)30年来国内外翻译经济研究包含哪些热点和特点?2)翻译经济学框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3)翻译经济学的未来研究重点是什么?


经检索发现,1989-2019年间Web of Science期刊论文数据库中收录的SSCI期刊论文共有53篇,期刊种类涉及翻译学、语言学、国际商务、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技等。采用英文关键词对等的中文检索词,检索知网的CSSCI期刊论文显示,30年来,翻译经济共有33篇文献,全部发表于1998年之后。我们将分别对这些文献涉及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话题进行归类和讨论。


PART 1

国外翻译经济

研究热点分析


一、国外翻译经济研究热点分析

(一)研究热点归类

文献分析显示,国外30年来翻译经济研究主要聚焦五大领域,包括翻译市场、翻译技术、翻译产业、翻译职业、翻译与商务(见表1)。


(二)研究特点分析

1)翻译市场化特性不断凸显

市场化下的翻译研究和翻译的市场化研究显现,前者关注翻译在市场中的作用,后者探讨翻译市场中各利益相关方的相互关系。翻译的商品属性明显,从生产、加工、交付、推广都受到市场驱动(Tang & Gentzler,2009:179),经过报价、财务管理、项目管理、跟踪及品牌营销等流程(Shaw & Holland,2010:8-9),在交际过程中产生交易成本(Pym,2017:362),语言的使用频率和不同语言的异同(Sadat & Martin,2015:1911)影响翻译成本。全球化、本地化、语言多样性、跨国公司、旅游、国际贸易等导致翻译服务需求激增(Chan & Liu,2013:438)。翻译服务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升级,翻译生产力不断提高(Chan,2018:373),翻译服务更加注重时效性,采用智能化手段对目标市场、业务流程(Holland & Shaw,2005:1)、项目平台(Shaw & Holland,2010:242)、译员、翻译公司等不同利益攸关方进行管理。翻译产品加工更加重视专业化审校和化解风险(Pym & Matsushita,2018:1)。


2)翻译技术创新的经济影响开始显现

翻译技术研究开始关注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探讨如何利用翻译技术革新提高翻译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电子会议系统可自动翻译41种语言,正确率达到86%(Aiken & Ghosh,2009:916)。翻译管理技术研发出支持网页服务的翻译业务模型(Serhani,2011:497),解决翻译服务中的谈判、报价、本地化输出、验证和交付等环节,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和政府多语文档管理效率,效益显著。翻译技术发展存在争议。支持方认为机器翻译是成熟的技术,应扩大市场化(Dale,2016:321);反对方认为译者对机器翻译后的译本编辑加工耗时费力(Koponen,2016:131),后期编辑定价难以把握(Sakamoto,2019:58)。


在翻译技术经济方面,机器翻译的引入促进贸易出口增加17.5%(Brynjolfsson & Hui,2019:5449)。机器翻译应用于影视片译制,促进了多元文化传播(Martin & Sanchez,2016:172)。机器翻译、众包翻译、本地化、翻译平台发展不仅提高翻译服务效率,而且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益,翻译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显现。


表1 国外翻译经济研究热点领域分析


3)翻译职业和译者身份开始重新定位

翻译职业研究关注市场与译者职业之间的生产关系。市场化下的译者生存研究关注市场对翻译职业的影响。译者职业发展探讨翻译职业市场化与面临的挑战,如志愿译员增加、免费在线机器翻译普及、译者与客户接触增多、译者信息泄露等(Pym & Orrego,2016:33)。翻译企业对译员的要求提高,从事笔译需要具备专业能力、技术能力和领域能力(Krajcso,2018:692)。专业口译员不再提供全程服务,而是随时改变服务方式(Tipton,2017:237)。译者市场优胜劣汰与适者生存成为竞争规则。


译者分工细化与专业化导致译者需要学习编译(transediting)、跨语转换(translanguaging)、技术写作等,成为多面手(Raido,2016:975)。共享经济下,知识分享、传播和转移使得译者成为知识经济人(Chan,2018:377)或跨国经理人(Tietze,2010:192),译者身份向国际跨文化传播者转变。在翻译产业链中,译者的专家地位弱化(Dam & Zethsen,2014:266)。以东盟各国为例,译员感到地位低下(Chan & Liu,2013:438),专家身份不被外界认同(Dam & Zethsen,2014:261),需要完成自我身份重构和认知转变,适应市场需求。翻译协会的角色随着市场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发生变化,逐渐成为会员交流、教学和业务培训的平台(Pym & Francois,2013:84-85)。市场经济赋予了翻译职业新角色,改变了原有的社会地位。


4)翻译产业链和价值链正在形成

翻译产业特点和翻译产业的经济价值受到翻译研究重视。翻译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值不断增长、行业标准日益规范。美国、英国、欧盟都有翻译产业分类(Olohan,2007:37-42)。东盟十国的翻译产值不断增长(Chan & Liu,2013:437-448),美国与欧洲的翻译产值同比保持增长(Olohan,2007:46)。我国学者、翻译专家和中国翻译协会与其它专业协会加强合作,推出了许多行业标准,规范了翻译行业(Tang & Gentzler,2009:180)。


翻译产业链逐步形成,从产业链低端向上下游延伸。翻译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融资、创业培训、企业背景等因素决定企业的生存(Gieure & Buendia,2016:5377),许多企业加强运营与管理,如翻译公司都安装了翻译软件与术语管理系统(Christensen & Schjoldager,2016:89)。出版行业与翻译融合(Buzelin & Dufault,2015:24),博物馆翻译(Liao,2018:84)和旅游网站翻译(Tang-Taye & Standing,2013:611)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翻译价值链正在得到释放,跨国公司通过翻译进行客户沟通与关系维护(Demir & Fjellstrom,2012:369;Holden & Michailova,2014:906),为国际企业管理提供真知灼见,促进组织沟通(Janssens & Lambert,2004:414),加速源语言文化传播(Ginsburgh & Weber,2011:228),促进跨境知识转移(Zhong & Chin,2015:589),影响双边贸易流量(Melitz,2008:667;Melitz & Toubal,2014:351)。


5)商务体裁和术语翻译影响市场和消费

商务体裁影响市场与消费。法语国家市场的广告翻译内容和多模态有机融合,重塑全球品牌,吸引本地市场(Martin,2019:366)。品牌翻译的情感参与,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与信任度(Cui,2019),消费者的语言水平影响品牌翻译偏好(Kum & Lee,2011:594)。通过语音、语义和暗示三种翻译方法会导致消费者态度逆转(Chao & Lin,2017:120)。


术语翻译的标准化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内地和香港在金融术语翻译上存在差异,两岸三地的学者主张金融术语标准化(Chan,2015:335)。



          PART 2

            国内翻译经济研究现状

我们对国内的翻译经济核心期刊论文归类发现,与国外翻译经济研究热点基本相同,其中,有一个突出的不同点是国内比国外更加关注语言服务(见表2)。


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翻译经济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翻译产业研究以宏观经济视角为主

关注翻译产业规模、需求与供给、行业发展周期、发展路径、未来走势等宏观现象。翻译产业与出版业等相互融合,形成了产业集群(林倩倩,2016:27-29)。翻译产业化研究为翻译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方案(姚月英,2019:96-97),探索翻译服务贸易的特点及翻译产业走向世界的对策(褚东伟,2004:67-69),摸清中国翻译产业的发展前景,提出对策(司显柱、姚亚芝,2014:67-71;张士东、彭爽,2016:48-52;温宏社,2017:161-164)。


2)翻译市场研究现实问题导向性突出

翻译市场规模大与准入门槛低导致出现翻译柠檬市场,低质翻译服务充斥市场(司显柱、郭小洁,2016:65-69),充满着危机与风险(王惠、雷艳妮,2012:73-77)。企业应加强翻译项目管理(王传英、闫栗丽、张颖丽,2011:55-59),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与企业竞争力(仲善平、朱宪超,2006:67-70),加强国际交流,强化市场规范(中国译协翻译服务委员会,2005:13)。


3)翻译技术经济与创新受市场经济驱动

翻译技术驱动行业发展(王华树、李智,2019:67-72),众包翻译正在改变传统的劳动雇佣模式(陆艳,2013:56-61;胡安江,2017:86-90)。翻译新产品层出不穷,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优势互补,不断提质增效,技术伦理问题日益凸显(韩林涛,2019:52-57;张星、王建华,2019:77-91)。翻译技术能力成为人才核心竞争力(马嘉,2013:88-90)。


4)涉外商务翻译研究和实践开始起步

国内商务翻译研究集中探讨涉外合同翻译错误(宋雷,1998:23-26)、经贸合同翻译策略(陈建平,2005:80-84)、商务翻译的译者伦理操守(李红丽,2013:105-108)。研究刚刚开始起步,呈现量少面窄、实证研究不足的特点,是翻译直接服务于经济的领域,前景十分广阔。


表2 国内翻译经济研究热点领域分析


5)语言服务成为翻译经济研究的新增长点

语言服务探讨语言服务障碍度(王立非、崔璨,2018:72-77;吴旻雁,2018:59-62)、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姚亚芝、司显柱,2018:80-86;俞敬松、耿思思,2019:84-89)、语言服务企业(钱芳,2019:117-125)、语言服务能力(吴萍、贾镜渝,2018:182-185)、语言服务行业(徐珺、王清然,2018:54-62;王传英、崔丽月,2019:120-129;何恩培、闫栗丽,2019:130-135)、语言服务企业管理(邢厚媛,2014:12-17;崔启亮、刘佳鑫,2016:70-76;邵珊珊,2017:15-21)及语言服务行业价值(李现乐,2016:114-123)。


国内翻译经济五个领域介绍概念较多,实证研究较少。近年来语言服务话题不断增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翻译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还没有出现。



PART 3

翻译经济学框架构建


根据国内外翻译经济研究重点和学科构建原则,我们尝试构建出翻译经济学科框架(见图1),包含翻译经济理论、宏观翻译经济、微观翻译经济和翻译经济方法四个部分。


翻译经济理论运用宏微观经济学理论,研究翻译的经济价值、效用、成本和收益等。宏观翻译经济研究翻译服务投资与翻译服务消费总量和资本有效利用等,分析翻译服务经济运行规律,包括翻译市场和翻译产业。微观翻译经济研究翻译资源配置、翻译定价、翻译消费者选择、翻译供应商和翻译收入分配等。翻译经济研究方法由翻译经济定量研究、翻译经济定性研究和翻译经济混合研究组成,将经济学研究方法引入翻译跨学科研究。


图1 翻译经济学的学科框架构建


翻译经济学科框架为今后研究指出了研究方向和重点:


第一,基础理论研究。探讨翻译的经济价值,包括价格、效用、成本和收益等,借助经济学价值链理论、生产理论、系统理论、权变理论等开展翻译经济理论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的翻译经济理论体系和理论成果。


第二,学科体系研究。翻译经济学发展离不开完整和科学的学科体系构建,学科体系研究要以实务和实践为基础,不断总结和完善学科体系,对翻译经济学的内涵和外延、学科定位、学科理论体系、学科对象、学科方向和学科方法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


第三,宏微观领域研究。将翻译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相联系,探讨翻译与其它学科的结合,开展翻译与互联网经济、翻译与医疗健康产业、翻译与农业经济、翻译与国土安全、翻译与文化传播、翻译与人工智能、翻译与公共管理、翻译与环境保护,深入挖掘翻译在各行业中的价值创造,关注不同学科理论对翻译理论的赋能及溢出效益。


第四,研究方法探索。探索翻译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跨学科翻译研究在知识转移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将计量经济、信息系统论、函数理论、社会网络分析、批评叙事分析、定量话语分析、引力模型方法、指数建模方法、大数据挖掘方法等应用于翻译跨学科研究,推动翻译大数据、翻译区块链、翻译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


PART 4

结语


本研究发现:1)国外翻译经济研究主要聚焦翻译市场、翻译技术、翻译产业、翻译职业、翻译与商务五大领域,呈现出以下特点:翻译的市场化特性不断凸显,翻译技术产生的经济影响开始显现,翻译职业和译者身份开始重新定位,翻译产业链和价值链正在形成,体裁与商务和术语翻译影响市场和消费;2)国内翻译经济关注翻译产业、翻译市场、翻译技术、商务翻译和语言服务。国内外翻译经济研究在理论、宏微观领域、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国外在翻译市场和翻译职业化方面研究深度和广度领先国内,而国内在语言服务研究数量和质量方面超过国外;3)翻译经济学科框架构建包括四个维度:翻译经济学理论研究、宏观翻译经济研究、微观翻译经济研究和翻译经济研究方法,涉及34个研究重点话题;4)未来翻译经济研究可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学科体系构建、宏微观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论,实现跨学科发展,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翻译经济学的指导作用,探索翻译在新技术革命、新学科建设、新时代发展中的使命与作用。

— End —


编者按

参考文献略,欢迎查询知网或者《中国翻译》2021年第2期纸质期刊了解详情。


本文来源:王立非,孙疆卫.国内外翻译经济研究热点分析与理论模型构建[J].中国翻译,2021,42(02):117-124.


免责声明:

原文载于《中国翻译》(北大核心 CSSCI AMI核心),所刊载内容仅供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原版权人所有。我们尊重版权保护,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Thanks for being with us.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相关阅读

专家洞见 | 王立非:服务新发展理念,建设“新文科语言学”

王立非 崔璨 | 论商务英语跨学科研究范式与方法

教改探索 | 一体三通,融创合一:新文科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冉永平 范琳琳 | 商务互动中话语调侃的身份建构及人际(不)和谐

重磅发布 | 京津冀智能外语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论坛(附报名通道)

王立非 滕延江 邵珊珊 | 语言教育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行业·新象 | AI赋能数字新外贸 商务外语助力卖全球

王立非 任杰 | 商务英语研究新领域: 国外财务叙事话语研究现状分析

王立非 任杰丨企业投融资话语叙事传播框架构建与分析

文献悦读 | 促进学科知识共建与商务语言运用的有效性及其能产型模式探究:基于「技术支持的内容与语言整合性学习」项目的实证研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商务英语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